發布時間:2016-11-11所屬分類:學術成果常識瀏覽:1次
這篇城市規劃論文發表了我國城市規劃發展歷程與趨勢,論文探討了我國城市規劃建設的現狀,分析了我國現階段城市規劃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探討了我國城市規劃的趨勢,通過合理規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論文導讀:城市規劃是一項與城市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主體性行為。生態建設,淺談我國城市規劃發展歷程與趨勢。
關鍵詞:城市規劃論文,城市規劃,以人為本,生態建設
中國的城市化在改革開放以來快速發展,帶來了中國經濟的騰飛,社會財富的積累,綜合國力的提升,不論從速度還是規模上,都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從1978年到2000年這短短的20幾年間,小城鎮由2176個增加到了20312個,城市的數量由190個增加到了663個,其中大城市、特大城市及超大城市有93個,城市化水平顯著提高。
一、我國城市規劃建設的現狀
中國的城市建設已經取得了讓世人矚目的巨大成就,同時正面臨著更快更大規模的發展。但是縱觀中國城市建設過程,在肯定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其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在今后的大規模城市規劃建設中加以妥善合理的解決,必將嚴重影響到我國城市建設質量,以致患上難以解決的“城市病”,造成建設資源的極大浪費。我國現階段的城市規劃建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城市規劃變更的隨意性
在城市建設中,城市規劃經常被改變,表現出了很強的隨意性。究其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任何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一成不變的事物是不存在的。第二,地方領導的更替。發表論文,生態建設。發表論文,生態建設。第三,利益驅動。首先來自地方的利益,地方政府為了尋求財力大多熱衷于土地出讓,這些都牽涉到城市的規劃。其次是個人利益,有些個人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操縱或誘導規劃的調整,從中牟利。這一切都使現階段部分城市的規劃出現了隨意性特征。
2.缺乏對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
任何一個城市,從形成到發展,都有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伴隨這一過程有大量的文化遺跡。但是在現階段的舊城改造過程中,蘊涵了深厚文化底蘊的大量的文物古跡、風景名勝歷史文化街等遭到了嚴重破壞。一些城市的老城墻,老城門,老護城河,以及地方文化的歷史建筑遭到毀滅性的破壞。
3.生態環境破壞嚴重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條件,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的高低不僅僅要看城市經濟的發展水平,城市設施的完善程度,還要看是否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同時評價一個城市是否適宜于居住,并不在于城市規模的大小,建筑的高低,而是要看城市的布局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健康的生態環境,城市的規劃建設是否具有人性化,是否具備可持續發展的潛力。一些地方盲足追求經濟發展,上污染項目,忽視生態發展。
4.追求速度忽視質量
在城市化的過程中,一些城市為了改變形象早出政績,大搞特搞獻禮工程,形象工程,片面追求建設的高速度,忽視客觀規律,盲目蠻干,造成了人力、物力、財力的大量損失。
5.規劃缺乏前瞻性
目前交通擁擠幾乎成為每個城市的通病,這除了與中國汽車業的迅速發展分不開,還有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在城市規劃中缺乏前瞻性。特別是近幾年來,由于私家車的普及率提高,城市中道路的數量和寬度遠遠不能滿足需要,行路難的現象突出顯現出來。在許多舊城區中,人口密度大、公共設施缺乏、戶外活動空間有限,公眾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嚴重影響了城市居住生活質量。這一切都與在城市規劃中缺乏前瞻性有關,沒有在近期或是較長一段時期內給建設留有一定發展空間,導致了大量重復建設,重復拆遷現象。
二、我國城市規劃的趨勢
1.規劃理論
城市規劃不能僅僅限于理想模式的探討,還要注重務實,及時調整思路,加強應用理論的研究,以動態地解決城市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城市規劃中規劃研究是基礎,規劃技術是保證,規劃實施是關鍵。發表論文,生態建設。
(1)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思想
可持續發展是人類發展的必然選擇,實現經濟社會文化人口等的協調發展是當代城市發展的主潮流。城市規劃建設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在所難免,但要采取科學合理的規劃措施把這種消極影響降到最低,要把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貫徹到規劃的各個層面上。
(2)人性化的規劃理念
城市規劃是一項與城市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主體性行為,他涉及到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人與自身發展的關系。
(3)追求和諧的基本準則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上,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宏偉目標。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城市的規劃要特別注重生態的平衡性、產業的協調性,布局的合理性等等。城市的空間結構布局和土地利用并不取決于科學性,而是取決于利益沖突和價值判斷。城市規劃實質上是一種意識形態,在這一過程中要照顧各方利益,統籌兼顧,以實現和諧的最終目標。
2.規劃實施
規劃的實施指的是規劃由藍圖變為現實的過程,其中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實施的不可逆轉性。城市的面貌最終是由規劃的實施階段決定的。目前,我國處于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各項法律法規還不完善,加上政治、文化、社會環境的變化都將影響著規劃的實施。
(1)強化城市規劃的嚴肅性
加強城市規劃的法制化進程,包括規劃階段和實施階段都要注重法律的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提高規劃的嚴肅性,這與城市規劃的性質分不開,法制建設是保證規劃順利實施的重要保證。發表論文,生態建設。2008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城鄉規劃法》,使城市朝著人類所期望的方向發展,推進執法進程,完善執法措施,強化對規劃主體和客體的約束機制。
(2)城市規劃要以人為本
現代城市大多是經濟和商業的附庸,抹殺個性、犧牲市民的生活質量。隨著社會的發展,明天的城市應當服務于人,以人為核心和導向,把城市環境質量視為頭等大事。發表論文,生態建設。為此,城市規劃要全面體現民意,切實關注民生,把落腳點放在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上,創建舒適的民居環境,發展多樣地方文化,培育城市的個性魅力。加強市民的城市環境意識教育,增進人與人之間心靈的交流,突出市民在城市中的地位,提高市民的生活質量。城市規劃要在交通,娛樂,就醫,教育等方面體現市民的利益,切實做到以人為本。
(3)搞好生態城市建設
生態城市一詞發端于20世紀70年代初,由于世界工業的大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城市污染達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自然環境減少了,人們賴以生存發展的自然界遭到了破壞,大力推進生態城市的建設,并注重環境的保護,不能犧牲下代人的利益來維持今天的發展。在城市建設中要節約保護水資源,加大環保力度,建立健全與生態城市有關的法律法規和制度,加快生態城市的建設步伐。
三、結語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政策、科技和文化對我國城市發展的影響和推動將愈加強烈,我國新時期的城市發展正經歷著質的飛躍,與此同時,城市規劃必然也要面臨著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新跨越。因此,城市規劃要善于抓住這一歷史性的變革,加強其社會調控的功能,以保證城市的發展與人、自然的共同發展。
推薦閱讀:《水利規劃與設計》本刊以宣傳貫徹黨和國家的水利方針政策,探討水利發展戰略,開發水利現代科學技術研究,推動水利規劃設計行業發展為宗旨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