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5-16所屬分類:科技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用以完成信息傳輸過程的技術系統的總稱,F代通信系統主要借助電磁波在自由空間的傳播或在導引媒體中的傳輸機理來實現,前者稱為無線通信系統,后者稱為有線通信系統。當電磁波的波長達到光波范圍時,這樣的電信系統特稱為光通信系統,其他電磁波范圍
摘要:用以完成信息傳輸過程的技術系統的總稱,F代通信系統主要借助電磁波在自由空間的傳播或在導引媒體中的傳輸機理來實現,前者稱為無線通信系統,后者稱為有線通信系統。當電磁波的波長達到光波范圍時,這樣的電信系統特稱為光通信系統,其他電磁波范圍的通信系統則稱為電磁通信系統,簡稱為電信系統。由于光的導引媒體采用特制的玻璃纖維,因此有線光通信系統又稱光纖通信系統。一般電磁波的導引媒體是導線,按其具體結構可分為電纜通信系統和明線通信系統;無線電信系統按其電磁波的波長則有微波通信系統與短波通信系統之分。另一方面,按照通信業務的不同,通信系統又可分為電話通信系統、數據通信系統、傳真通信系統和圖像通信系統等。由于人們對通信的容量要求越來越高,對通信的業務要求越來越多樣化,所以通信系統正迅速向著寬帶化方向發展,而光纖通信系統將在通信網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通信系統,光纖管理,論文發表
通信系統按所用傳輸媒介的不同可分為兩類:①利用金屬導體為傳輸媒介,如常用的通信線纜等,這種以線纜為傳輸媒介的通信系統稱為有線電通信系統;②利用無線電波在大氣、空間、水或巖、土等傳輸媒介中傳播而進行通信,這種通信系統稱為無線電通信系統。光通信系統也有“有線”和“無線”之分,它們所用的傳輸媒介分別為光學纖維和大氣、空間或水。
通信系統按通信業務(即所傳輸的信息種類)的不同可分為電話、電報、傳真、數據通信系統等。信號在時間上是連續變化的,稱為模擬信號(如電話);在時間上離散、其幅度取值也是離散的信號稱為數字信號(如電報)。模擬信號通過模擬-數字變換(包括采樣、量化和編碼過程)也可變成數字信號。通信系統中傳輸的基帶信號為模擬信號時,這種系統稱為模擬通信系統;傳輸的基帶信號為數字信號的通信系統稱為數字通信系統。
通信系統都是在有噪聲的環境下工作的(圖中集中以噪聲源表示)。設計模擬通信系統時采用最小均方誤差準則,即收信端輸出的信號噪聲比最大。設計數字通信系統時,采用最小錯誤概率準則,即根據所選用的傳輸媒介和噪聲的統計特性,選用最佳調制體制,設計最佳信號和最佳接收機。
一、光纖通信系統安全風險評估的背景分析
截至到2013年5月份,大連空管站主要光纖線路共有光纜長度大約22.61km,共約19個光端機通信終端,尾纖及其他光通信附屬設施更是不計其數。隨著空管業務的不斷發展,選擇大范圍的使用性能高的光纜線路作為傳輸媒介,不間斷運行的保障時間要求越來越高,光纖通信的間斷已經是影響大連空管站業務安全的重要因素。
影響大連空管站光纖傳輸業務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1)外力破壞(2)雷擊事件(3)斷電事件(4)其他因素。
通過對近兩年來大連空管站光纖傳輸的故障總結和分析,可以將光纜故障原因總結如下:(1)華為系統由于斷電原因未造成業務中斷1次,由于斷電原因造成業務中斷1次;
(2)西山線路由于外力破壞造成業務中斷3次,由于雷擊原因造成業務中斷2次,由于斷電早場業務中斷1次;
(3)外界光纖由于外力破壞造成業務中斷2次,由于外力破壞造成業務中斷3次,由于斷電原因造成業務中斷1次。
二、設計思路和研發過程
本文中我們要進行的安全風險評估是在云理論的基礎之上進行的,以本站內的光纖通信數據為依據,逐一的對比、分析,最后得到我們需要的結果。
2.1評估流程
(1)計算光纜傳輸線路方面的運行率
光纖,運行率={1-}
本站內,2009年7月到2013年6月,共232芯重要傳輸光纖,運行期間,故障了48芯,共達到78小時45分鐘光纖運行率達到90.3%。
(2)光纖--設備的運行率
設備,運行率={1-}
本站內,共有9條鏈路即232芯重要傳輸光纖,共中斷了72芯,達到105時24分鐘設備運行率達到80.5%。
(3)統計光纖發生故障的總時間和發生故障的次數。
本站內,光纜傳輸共故障了8次,全部都是被外力破壞導致光纜斷芯,累計中斷了48芯鏈路,故障時間總計約78小時45分鐘。(4)統計光纖傳輸設備的故障時間和故障次數。
本站內,光纖通信設備故障6次,包括斷電原因或雷擊事件影響,累計中斷72芯鏈路,故障時間總計約105時24分。(5)PCM終端設備。PCM設備主要用在邊遠臺站與航管樓連接處,在幾次比較大地雷雨環境中,遭雷擊故障中斷2次,設備安全度一般。(6)復接光纖保護通道的分離性。本站大部分的SDH設備和PCM設備等都有雙電源供電,部分重要鏈路配備了雙PCM設備。(7)合理性的配置各種電源。電源是所有通信傳輸設備的核心部件,所以在需要有重要保護的傳輸設備運行的部門里,配備有兩套獨立的繼電保護裝置時必須的。(8)備品備件----管理。通信傳輸班組的成員,一定要配有重要傳輸設備的備板備件,當發生重要設備故障的時候能夠迅速的進行更換,確保通信的暢通。(9)通信機房----管理。機房的環境條件,必須要達到符合光纖傳輸通信終端設備的要求。能夠引起安全運行的風險的指標還有很多,比如:人力資源方面的指標、網絡傳輸類指標等。在本文中忽略了其他因素的存在,不予以考慮。
2.2評估結果
我們采用德爾菲法,來確定保障效能評估各項指標的權重和評價結果。經過多輪的評判,并且將所得結果兩兩進行比較,最后得到一個綜合的評判結果,:(1)光纜線路上的運行率:評估結果為“優秀”,權重比較為“很重要”;(2)光纜設備上的運行率:評估結果為“良好”,權重比較為“較重要”;(3)光纜故障的次數統計:評估結果為“一般”,權重比較為“很重要”;(4)光纜設備故障次數統計:評估記過為“良好,權重比較為“一般重要”;(5)PCM設備安全度:評估結果為“一般”,權重比較為“一般重要”;(6)復用通道分離性:評估結果為“優秀”,權重比較為“一般重要”;(7)電源方面配備合理性:評估結果為“一般,權重比較為“較重要”;(8)備品備件的管理:評估結果為“一般”,權重比較為“一般重要”;(9)通信機房的管理:評估結果為“較好”,權重比較為“次重要”;
綜上所述,根據云評估的相應算法,最終得出光纖通信線路的安全評估結果為“良好”。
總結:從上述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雖然采用光纖通信方式進行信號傳輸的過程中,光纖傳輸系統線路的性能方面具有很大的優越性,這些優越性能使得業務信號傳輸的質量得到了“較好”的保障,但是,由于PCM設備的缺點是安全度較低,以及光纖故障的次數比較多,從而致使在光纖作為媒介的傳輸機制中,關于安全性能的指標卻仍然沒有實現“優秀”的水平,從上面我們所得到的記過中,能夠較明確的發現,我們所研究的這套系統的整體性能處于“一般”和“良好”之間,并且更趨向于“良好”。這樣就需要有關光纖通信維護維修工作的人員,在今后的日常工作中,要對維護、維修、巡檢、改造、設備重建、備板備件的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高度的重視,并且認真執行,這樣才能更好的提高光纖傳輸通信網絡的整體安全性能。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