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5-11所屬分類:科技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航道整治是河道治理的一個部分。中國的航道整治有著悠久的歷史。相傳大禹治水時就遵循順水之性,因勢利導的方法。1565年,潘季馴提出了以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整治原則。1949年后,隨著水運事業的發展,中國從東北到西南在數量眾多的河流上都進行了航道
摘要:航道整治是河道治理的一個部分。中國的航道整治有著悠久的歷史。相傳大禹治水時就遵循順水之性,因勢利導的方法。1565年,潘季馴提出了“以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整治原則。1949年后,隨著水運事業的發展,中國從東北到西南在數量眾多的河流上都進行了航道整治工程。長江上游的川江(宜昌至宜賓)通過整治改善了航道條件,結束了川江不能夜航的歷史。沿海的閩江、甬江、甌江和黃浦江等河口,通過整治均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歐洲的萊茵河、美國的密西西比河以及蘇聯的伏爾加河也都進行了大規模的航道整治工程。
關鍵詞:巷道整治工程,工程建設,論文刊發
航道整治不但可以使航道的尺度增加,而且還可使航道獲得較長時期的穩定。航道整治與疏浚相結合,可以造成有利的流態以減少挖槽后的回淤。相對于渠化工程而言,航道整治后河道的流量和總輸沙量不變,對天然水文情勢改變較少,基本上不影響環境狀態,工程投資也較小。
航道整治是綜合治理河道的一個方面。規劃設計時要兼顧防洪、排灌、工業布局和港口等方面的要求。為了正確地進行航道整治,必須掌握航道的演變規律。因勢利導,順應河勢是航道整治的一個原則。航道的整治規劃與設計一般包括:確定航道等級及最低通航水位;根據要求的航道尺度確定整治建筑物頂部高程(即整治水位)和整治線(整治水位時兩岸整治建筑物或一岸整治建筑物與對岸岸邊構成的水邊線)寬度;在平面上確定整治線的位置和形態;最后采用整治建筑物固定、控制和調整整治線。在建筑物的布置上應以最少的工程量來達到最大的整治效果。
一、京杭運河宿遷城區段綜合整治工程簡介
京杭運河宿遷城區段全長18千米,從宿遷城區穿城而過。由于歷史原因,京杭運河城區段河道窄、河水臟、船舶擁堵、航行不暢;兩岸居民和廠礦企業房屋破敗、布局雜亂、雜草叢生、垃圾成堆,社會秩序混亂,治安問題突出。為解決這些措施,自2003年起,宿遷市組織開展了京杭運河宿遷城區段綜合整治工程,至2007年底基本完工,并于2008年7月正式竣工。工程的主要項目有居民拆遷、工廠搬遷,航道疏浚、污水管網改造、以及道路、護岸、防洪堤、內河整治、景觀構筑物建設、綠化、亮化工程等。同時,利用航道整治的棄土區規劃建設了京杭運河首座水上服務區,為過往船民提供服務。
二、航道整治工程對城市發展的綜合效益
京杭運河宿遷城區段綜合整治暨水上服務區工程建成以來,對促進宿遷城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及改善居民生活等方面都起到了顯著的促進作用:
1、航道整治的航運效益十分顯著。
整治后的運河城區段,航道寬闊,通航條件好,基本消除了堵塞現象,船舶的通過量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在整治前,京杭運河宿遷城區段存在諸多淺窄航段,城區拐彎段僅能允許500噸級駁船隊單向通行,整治后,提升為二級航道,可滿足2000噸級船隊雙向航行要求。
在整治前,2004-2007年,京杭運河宿遷城區段貨運量從1.41億噸增長至1.61億噸,年均增長3.2%,自航道整治拓寬以來,船舶流量明顯加大。從2007至2012年,貨運量年均增長8.4%,至2012年為2.4億噸。
由于航行條件改善,促進了船舶大型化加速發展。據統計,京杭運河宿遷段通航船舶的平均噸位由2007年的350噸提高到2012年的1500噸。航速同比提高近30%,船舶噸公里油耗同比降低約20%,污染物排放也相應減少。同時,根據海事部門的統計,近年來,在運量大幅增長的情況下,船舶碰撞事故率下降40%。根據運輸管理部門統計,由于運輸效率大幅度提高,京杭運河宿遷段的水路運輸平均成本從2007年的0.212元/噸公里降低到2012年的0.069元/噸公里。
2、航道整治工程改變了城市面貌,提升了城市品味。
京杭運河宿遷城區綜合整治工程建設了36.5公里護岸工程,采用了干壘塊護岸、干砌塊石自然毛石壓頂式護岸、以及杞柳式護岸等生態護岸形式,既滿足通航功能又為水生動植物生長繁衍提供良好條件;突出生態、回歸自然的理念,給市民提供親近自然、享受田園風光的場所。結合城市改造,實施沿線綠化美化工程,改善航道兩岸生態環境,提高城市品位,為市民提供舒適的休閑場所。
結合護岸改造,相應地建設了兩側沿河道路、散步道、親水平臺、景觀小品、亮化等一系列公益性工程,實施綠化長度18公里,栽植喬灌木20萬株,新增城市綠地64萬平方米。運河兩岸已形成城市風光帶,古老的運河成為了城市的新名片。
在整治過程中,還特別注重高對運河沿岸的遺跡遺址和人文資源進行了保護和開發,其中有清代漕運碼頭等歷史遺址,大王廟等文物古跡,東大街等歷史保護街區,目前均已成為重要的旅游景點,提升了城市的歷史厚重感。
3、航道整治工程顯著改善了運河水質,生態效益明顯。
由于航道疏浚清除了河底淤泥,同時運河拓寬、挖深后,船舶航行對水底泥沙擾動導致的河水污濁現象基本消除,航運對水質造成的影響基本消除。
同時,整治工程對98家企業、3815戶居民全部進行了拆除,拆遷面積近97萬平方米。排向運河的排污管線全部實施改造,配套建設了水上垃圾回收處理站、船舶廢油廢水回收處理站、污水處理中心等設施,截斷了外來污染源。
航道整治工程完工后,城區段水質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從五類水質提升為三類水質,達到飲用水源要求。昔日的臭水溝已經大變樣,成了魚蝦的天堂,假日里靜坐于運河風光帶的悠閑漁翁隨處可見。
4、航道條件改善增強了城市集聚要素能力,極大促進了經濟發展。
京杭運河宿遷城區段綜合整治過程中,沿河自然分布的工業企業統一搬遷進入工業園區,原有的沿河散亂分布的小碼頭進行了集中,并在運河東岸規劃建設了新港區,新建總計泊位12個,其中散貨泊位8個,雜貨泊位3個,集裝箱泊位1個;2000噸級泊位2個,1000噸級泊位4個,500噸級泊位6個,堆場8萬平方米,倉庫4萬平方米,輸送作業線12條,設置各種裝卸機械22臺。
2008年至今,宿遷高新技術開發區依托整治后的港區和岸線資源,規劃建設了一個以臨港化工、鋼鐵、先進設備制造以及大宗生產資料交易為重點的“千億產業帶”,先后引進一批大企業,總投資達300億元。至“十二五”末,新增年產值將超1000億元,為城市經濟發展拓展新的空間,構筑新的增長極。
5、航道整治提升了兩岸的地價,加速了城市開發進程
在綜合整治前,運河兩岸是“臟、亂、差”的典型,2005年,城市平均房價約1500元/平米,但運河岸邊開發的住宅小區不僅數量少、價格低,且銷售困難,僅售800元/平米仍無人問津。通過綜合整治,運河兩岸整治成了城市的“客廳”和“綠肺”,美化了環境,提升了人氣,地價房價隨之大幅升值。目前,運河兩岸開發的住宅小區眾多,已建成的小區有楓情水岸、江山城市廣場、東城水岸、海派城、香榭里明珠、臥龍灣等,銷售價位一路上升,有的成了宿遷售價最高的樓盤,土地價格也提升了近30倍。2012年,宿遷市區商品房均價為5100元,而運河兩岸的普通住宅小區均價已突破7000元。
6、航道整治工程大幅提高了城市防洪標準。
京杭運河宿遷城區段整治過程中,對航道進行了拓寬,挖出的土方主要用于防洪大堤的加固,不僅使航道寬度從最窄處90米拓寬到180米,而且使防洪標準從20年一遇增加到50年一遇。
三、對今后航道整治工程規劃建設的啟示。
從實踐經驗中可以看出,航道整治工程的社會效益強、受益面廣,具有強烈的正外部性。這對今后航道整治工程的規劃和建設帶來了許多啟示。
1、航道整治工程在規???環節要充分考慮發揮綜合效益。目前,我國航道建設的投資主體主要是政府。政府主管部門在項目構思和可行性研究報告階段,必須充分考慮航道整治工程的綜合效益,注重航運、灌溉、防洪、供水、生態、旅游、文化保護與開發等多重效益的需要,相關的交通、水利、規劃、國土、環保、旅游、城建等部門要通力協作,避免顧此失彼,力爭實現綜合效益最大化。
2、必須加大對航道整治工程的政府投資力度。無論是作為水運發展的基礎設施條件、還是作為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品味、促進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說,航道建設具有顯著的公共物品特性。為群眾提供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務、為經濟發展創造更好的基礎條件,是政府的重要職責。因此,這啟示我們,政府不能僅僅著眼于航運本身考慮航道整治工程,而必須從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出發,充分考慮航道建設的綜合效益,算總帳,算大帳,更大力度投資建設航道整治工程。
結語:京杭運河宿遷城區段建成發揮效益已經5年了,從實際效果來看,該工程的航運效益達到了預期,而生態環保效益、對城市發展的綜合推動效益,遠遠超出工程規劃之初的設想。這啟示我們,對航道整治工程的綜合效益還需要更加全面深入地研究,在規劃航道整治工程時,也需要更多考慮航運效益之外的綜合效益因素。本文僅以一地一時一例管中窺豹,難免有不全面、不完善甚至謬誤之處,惟愿起拋磚引玉之效,請方家不吝賜教。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