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工業論文刊發論工業生態經濟發展的新趨勢制度

發布時間:2015-01-04所屬分類:科技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最初,企業績效與組織效率密切相連,正如Campbel(l1988)所言用生產率衡量企業績效具有現實意義;Guzzo(1988)指出,這一效率就是投入產出比,它反映了企業將投入轉化為產出的能力。對于測度生產型企業的內部績效用效率來替代是有道理的,然而,如果把企

  摘要:最初,企業績效與組織效率密切相連,正如Campbel(l1988)所言“用生產率衡量企業績效具有現實意義”;Guzzo(1988)指出,這一效率就是投入產出比,它反映了企業將投入轉化為產出的能力。對于測度生產型企業的內部績效用效率來替代是有道理的,然而,如果把企業外部的一些因素(市場、需求等)考慮進來,效率就不能全面地反映企業整體績效。Bredrup(1995)把企業績效概括為相互聯系的三個維度:效率———把輸入轉化為產出的能力;有效性———對需求的滿足程度;發展性———應對變化的適應能力。國內學者也對“績效”進行了很多有益的研究,國家財政部統計評價司把企業績效定義為一定時期內的企業經營效益和業績,經濟效益可用企業的利潤水平、營運水平、償債能力以及發展潛力來表示。馮麗霞(2002)認為企業績效可表示為兩方面:第一,用結果表示的企業績效,即在某一時期內由某一具體企業活動而導致的企業產出結果;第二,以過程為導向的企業績效。

  關鍵詞:生態經濟,鋼鐵產業,信息化

  20世紀末,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大大改變了市場競爭環境,進而也改變了競爭規則。NeelyA(1999)指出,經濟績效雖然還是企業評價的主要部分,但是僅僅經濟利潤已不能完全反應企業的競爭力。企業過度偏重于短期利潤的提高,往往會使企業降低長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為了彌補傳統財務指標的不足,Stewart-Stewart公司提出了經濟增加值(EVA)來評價企業績效,RobertS.Kaplan、DavidP.Norton(1992)提出了著名的平衡計分法對以往方法進行改進。

  工業期刊推薦:《中國重型裝備》本刊辦刊宗旨:反映我國重型機械行業的發展水平,推動我國重型機械行業的技術進步。 本刊以介紹國內外重型機械行業的新產品開發、科研成果、生產技術、設備改造等;全面反映國內外重型機械行業的現有水平及開發研究方向,開展學術討論,交流重機企業生產和經營管理經驗,介紹國家技術政策、行業規范、技術標準和行業消息為特色。

  傳統的企業績效評價體系所采用的指標以財務指標(經濟指標)為主,主要有利潤率、總資產報酬率和現金流量等,選擇這些指標來測算企業績效,雖然很容易定量,而且操作方便,但是隨著工業化的發展,資源、能源被大量消耗,生產過程中的廢棄物不斷地排放到自然界中,資源枯竭、環境惡化是人類不得不面對的大問題。發展循環經濟、構建生態社會、實現經濟系統與生態系統的和諧發展是大勢所趨。在這種情況下,對企業績效評價不能僅僅考慮經濟績效,要把資源、能源的節約情況以及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強度納入到績效考核體系當中,這樣才能客觀地測度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鑒于此,本研究在企業績效評價前四個階段的基礎上,提出能夠適應新形勢的第五階段的企業績效評價體系———生態經濟績效評價體系,該體系尤其適合“兩高一資”型企業,即“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顯然,鋼鐵企業是典型的“兩高一資”企業。該評價體系從經濟與生態兩方面,生態經濟效率、生態經濟效果兩個維度來綜合測度鋼鐵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本研究基于鋼鐵企業的特點,把生態經濟績效定義為: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特定時期內,鋼鐵企業提供能夠滿足市場需求、有競爭力的產品時,所實現的結果,其結果可用效率與效果來加以測度,包括經濟、生態兩方面。鑒于此,本研究把生態績效與經濟績效綜合考慮到評價鋼鐵企業體系中,彌補了以往大部分文獻僅從經濟效益或生態效益來評價鋼鐵企業的不足。另外,以往文獻對鋼鐵企業評價,或者從生產效率、生態效率、經濟效率等“效率”方面來著手,或者僅從“效果”方面來開展評價,因此,我們對鋼鐵企業績效的測度從“一維”向“二維”跨度,即從生態經濟效率、生態經濟效果兩個維度來研究,這樣使得測算結果更加有效、更加科學。

  鋼鐵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也是我國環境污染的主要來源,鋼鐵企業產生的污染可分為三類: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固體廢棄物的排放。我國鋼鐵行業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工業排放總量的6%左右,煙塵占5.5%,粉塵占12.6%;廢水的排放量占廢水排放總量的10.3%,居世界第五;固體廢棄物排放量占16.7%。鋼鐵工業所產生的環境問題、資源問題、能源問題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研究的熱點,鋼鐵產業政策也成為我國政府重點關注對象。2005年出臺了《鋼鐵產業政策》,為了應對金融危機、振興鋼鐵產業,2009年頒布了《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為了更好的發展鋼鐵產業、調整產業生產力布局,2011年出臺《鋼鐵產業生產力布局和調整規劃》。這些政策的出臺,充分說明了鋼鐵工業的重要性,環境問題的嚴重性。那么,在能源面臨枯竭、環境不斷惡化、鋼鐵企業利潤不斷萎縮的大背景下,如何把生態理念納入到鋼鐵企業績效考核體系中,如何從效率、效果兩個維度測度企業績效,如何把企業效率-效果測度結果更為直觀的表現出來,以及研究落后企業的最優發展路徑,影響鋼鐵企業生態經濟績效的因素等問題是值得研究的課題。

  工業生態學是一門應用科學,以工業系統與生態系統之間的關系為研究對象,通過人為干預實現提高資源、能源的利用效率,以降低生產過程廢棄物的排放為目的,研究人類生產活動中的物質資源從自然領域向生產、消費領域流動過程中的組織、制度、管理、技術等,基于生態理論將工業生產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對比,構建工業系統中的生態分析框架。工業生態學理論就是在尊重生態經濟規律的基礎上,通過各種人為的方法、方式改變開放的工業系統的運作規律,使之轉變成封閉的自循環體系,使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或報廢的產品重新流入生產領域,從而提高系統的可持續性。工業生態學就是把工業體系看成一個生態系統,系統中的物質、能量、信息的交換并非簡單的線性關系,而類似于生態系統中的各個子系統相互影響、相互依賴、彼此聯系的一個復雜的網絡系統。人類即使永遠也達不到像自然生態系統那樣純粹的封閉式循環,但是可以采取措施、改變習慣、提升技術盡可能的接近“生態系統”。

  以復雜科學理論(ComplexityScienceTheory)的視角來看,發展是一個非線性的復雜系統?沙掷m發展是指各個子系統協調發展,這些子系統一般指資源系統、經濟系統、環境系統、人口系統和社會系統。發展不僅僅是經濟增長,也應該包括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社會活動要盡量降低對環境的影響,使得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提升,人要獲得全面發展,人口數量的增長應該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否則,以高消耗、高污染為代價換來的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是不可持續的,是以壓縮子孫后代的生存空間為代價的。

  以亞當•斯密為首的古典經濟學派認為勞動分工和專業化大生產對提高企業效率具有重要意義;新古典經濟學以資源約束和最優配置為前提,將效率定義為追求最優的帕累托狀態(Pareto,1896);Kendrick、ZviGriliches認為經濟效率可以定義為投入與產出的比值;喬根生、索洛為首的經濟增長學派把效率歸結為全要素生產率,用產出增長率與投入增長率的差表示———?怂怪行韵滤髀迨S;以薩繆爾森、阿瑟•奧肯為代表的近代西方經濟學的觀點是在投入一定的情況下,滿足社會需求的產出越大越好;馬克思的《資本論》深入分析了通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來積累社會財富。PatricialE.Beeson(1989)采用隨機前沿分析方法,以1959到1972年的美國各州制造業數據為依據對生產效率進行了測度;Bannistter、Stolp(1995)以墨西哥不同區域為研究對象,測算制造業效率,并得出規模、城市經濟與生產效率正相關;SanghoKim(2001)采用SFA方法,通過對韓國制造業全要素生產率進行分解來分析技術效率的變動狀況;G.H.Jeffersom(1990)分析了中國鋼鐵工業的生產效率及其影響因素。在國內,劉小玄(1998)利用面板數據,分析我國國有企業的技術非效率的特點并解釋其成因;楊霞光(2002)分析了信息對經濟效率的影響;趙國杰、郝清民(2003)基于非充分市場競爭的現實,采用分批次的DEA分析模型,研究我國鋼鐵企業的規模效率,并分析了規模不經濟的原因。

  最早的“生態績效”思想可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加拿大科學委員會最早把該理念引入到經濟系統中。80年代,世界自然保護組織(IUCN)在全球保護戰略中強調“環境”的重要性,重申了“生態”理念。而正式“生態效率”概念是1990年瑞士經濟學家Schaltegger、Sturn首次提出,并將生態效率定義為經濟效益與環境破壞程度的比值。1999年11月,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公布了企業環境績效評價標準,即ISO14031。由于不同企業所屬地區、內部情況、外部環境等條件均有差異,所以該標準沒有具體規定環境評價的具體指標,而是根據一般情況設計了一個更為廣泛的“生態績效指標庫”,可為企業構建生態評價指標體系提供參考。國外對生態經濟績效研究較早,對相關文獻進行梳理,把有代表性的概念總結如表2所示。這些概念都強調在提供滿足人類需求產品的同時,降低對資源、能源的消耗,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其中,“滿足人類需要的產品”體現經濟績效,資源、能源、環境體現“生態”績效。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