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環境論文刊發如何加強水庫的生態環境治理措施

發布時間:2014-11-22所屬分類:科技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針對目前水土流失仍較為嚴重的實際,根據水庫周邊水環境區域發展農林牧綜合生產的需要,本著因地制宜、因害設防的原則,科學配置治理措施。采取坡改梯和建澇池、水窖、截洪渠等小型蓄排水工程,使天然降雨徑流得到就地攔蓄利用。溝坡通過水平溝、魚鱗

  摘要:針對目前水土流失仍較為嚴重的實際,根據水庫周邊水環境區域發展農林牧綜合生產的需要,本著因地制宜、因害設防的原則,科學配置治理措施。采取坡改梯和建澇池、水窖、截洪渠等小型蓄排水工程,使天然降雨徑流得到就地攔蓄利用。溝坡通過水平溝、魚鱗坑整地,營造喬灌混交的水源涵養林和水土保持林,以植被的有效覆蓋控制坡面的水土流失。溝道從上到下,從毛溝到干溝,從溝坡到溝底,因溝制宜,全面布置,層層設防,分類施治,通過修筑溝頭防護、淤地壩、谷坊、塘壩、排灌渠系工程等,形成蓄、引、淤、排、提相結合的溝道工程治理與開發體系,控制溝頭前進、溝岸擴張和溝底下切。

  關鍵詞:環境生態,水土流失,生態平衡

  在水庫周邊水環境區域的人口稀少區,設置圍欄和封禁標志牌,實行封山禁牧。對疏幼林采取補植措施等,充分發揮大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依靠生態環境系統本身的自我組織和自我調控能力恢復植被,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使受損的生態系統恢復原有的生態功能。

  汾河水庫入庫水源主要由汾河干流及其一級支流嵐河、澗河組成。汾河由北而入,流經婁煩境內11.7km注入水庫;嵐河、澗河分別由北、西向流入水庫。汾河水庫周圍地表水主要為支溝小溪水、小泉水、客水及降水徑流,區外客水主要為汾河和嵐河,地表徑流量變化較大,豐水年7785萬m3,平水年6979萬m3,枯水年僅2251萬m3。據統計,汾河水庫上游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為4.52億m3。地下水主要是潛水,廣泛分布于第四紀松散沉積物的孔隙之中,出露于地表基巖的裂隙和山前溝口沖積、洪積物孔隙,儲量較大,水位較高,水質良好,便于開發利用,是人畜吃水和工業用水的主要來源。

  水庫周邊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風干燥,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濕潤,冬季寒冷少雪。據當地氣象資料,年均氣溫7.9℃,極端最低氣溫-26.8℃(1985年12月8日),極端最高氣溫36.7℃(1999年7月30日)。年降水量426.2mm,主要分布于6-9月,占年降水量的75%。年蒸發量1734.5mm。無霜期140d左右。全年的主導風向為SW,年均風速1.9m/s。

  汾河水庫周邊土壤類型主要為褐土和草甸土,褐土主要分布于丘陵區,草甸土主要分布于庫區河漫灘地及較大支溝的溝谷地帶。天然植被主要為黃薔薇與長芒草、茭蒿、白羊草混生的灌草類型。灌木主要有檸條、酸棗、沙棘等,分布于溝坡與地坎;喬木主要有楊樹、柳樹、榆樹等,分布于村莊、道路旁;經濟林主要有蘋果、桃、李等,多分布于庭院及近村果園。

  據調查,汾河水庫周邊總土地面積565km2,水土流失面積423.75km2,占總面積的75%。其中,輕度侵蝕面積占水土流失面積1.09%,中度侵蝕面積占28.57%,強烈侵蝕面積占41.46%,極強烈侵蝕面積占22.45%,劇烈侵蝕面積占6.43%。根據《山西省土壤侵蝕類型分布圖》,屬黃土梁峁狀丘陵低覆被極強烈侵蝕類型區。隨著1988年以來汾河上游一、二期水土流失集中連片治理工程的實施,生態環境有了較大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年均土壤侵蝕模數下降為6000t/km2左右。

  為保證汾河水庫的水質清潔和防止泥沙淤積,1960年以來,婁煩縣積極開展了水土流失綜合防治。特別是1988年實施一期治汾以來,在省委、省政府“治窮致富,攔沙保庫”治汾方針指導下,婁煩縣圍繞汾河水庫庫區水土流失嚴重地區開展了大規模的水土保持生態工程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據統計,共完成治理面積229km2,其中,機修梯田2957.6hm2,治灘造地1472.6hm2;營造喬木林10716.3hm2,灌木林3749.1hm2,經濟林185.4hm2,封禁治理3822.9hm2;修筑淤地壩38座,河壩14km,溝頭防護工程2.5km。在1998年后實施的二期治汾期間,以小流域為單元和大戶治理為主要模式,以“建精品、上檔次、要效益”為基本思路,共建成初具規模的精品小流域8處,發展民營水土保持大戶125戶,關閉選礦企業121家,關閉尾礦庫96座。水土流失治理度由原來的26.7%提高到54.04%。

  有效治理,但還存在較大差距。今后應把“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建設作為主要方向。“生態清潔型小流域”是指水土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溝道基本保持自然生態狀態,人類活動在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之內,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小流域。采取以小流域為單元的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通過推廣綠色生態農業示范區的建設經驗,建設好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場和小型污水凈化處理設施,控制入庫泥沙和防止農田面源污染。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