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9-10所屬分類:科技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近年來,隨著測繪科學與技術的不斷發展,數字測繪、3S技術的出現與迅速發展,傳統的土木工程專業測量學課程已經面臨著一系列挑戰,許多內容、方法也已經不適應土木工程施工新技術的應用。為此,作者在對土木工程專業測量學課程深入思考的基礎上,提出
摘要:近年來,隨著測繪科學與技術的不斷發展,數字測繪、“3S”技術的出現與迅速發展,傳統的土木工程專業“測量學”課程已經面臨著一系列挑戰,許多內容、方法也已經不適應土木工程施工新技術的應用。為此,作者在對土木工程專業“測量學”課程深入思考的基礎上,提出建議,以期提升“測量學”教學效果。
1、存在的問題
土木工程專業“測量學”教學一般分為兩個部分:其中教學部分以講為主,通過理論學習掌握測量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實驗部分是該課程教學中重要組成部分,著重對學生進行測量科學實踐訓練。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1課程定位問題以作者所在高校為例,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畢業后無一專門從事測繪工作。這導致了學生對課程設置以及課程內容的不理解與不感興趣。許多學生在大二大三接觸測量課程時即存在著一定的抵觸心理,認為這門課程沒有用,學不學一樣。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沒有考慮到專業的結合,在測量學課程中并沒有明確對學生類似疑問進行解答。
1.2教學內容設置問題目前在“測量學”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是遵循以下簡單模式:測量學簡介——水;佳測量——角度測量——距離測量——控制測量——其他,而如大比例尺數字測圖以及旋工測量等對于土木工程專業至關重要的方面卻由于課時限制等原因往往沒有進行仔細講解。
1.3教學與實踐的脫節問題大多數的“測量學”教學均是采用先教學,后集中時間實踐的方式。這種方法有利于集中時間與精力組織教師與學生,排課也比較方便。然而這也存在著學生理論知識沒有得到鞏固,測量實習集中進行時對儀器與原理難以掌握熟練即開展下一項實習,導致技能培養效果不佳。
2、土木工程專業“測量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針對上述問題,作者結合幾年來教學中的體會與感受,提出“測量學”課程教學改革中的幾點探討意見,如圖1所示:
2.1明確土木工程“測量學”教學的定位對于土木工程專業學生而言,“測量學”課程應首先定位于與專業結合,為專業服務,為后續諸如“建筑施工”、“施工管理”等專業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的學生很難從事基礎測繪工作,然而目前大多數“測量學”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能夠獨立測得測圖區域1:500或1:1000的地形圖,在此過程中理解測繪的原理,掌握測繪儀器的使用。鑒于此,作者建議降低獨立測得地形圖的重要性,在“測量學”教學中強調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2.1.1在大多數高校,測量實習是第一個野外實習。在此過程中,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協同意識、工程意識以及過程與成果的精確性要求;2.1_2隨著土木工程專業以及國家基礎測繪成果的發展,“測量學”的教學目的應轉變為培養學生能夠知道與應用現有測繪成果,運用測量學方面的知識解決實際工程中遇到的問題。
2.2測繪成果應用與空間思考現代測繪技術已經向著高科技與數字化方向發展。隨著“3s”技術的發展以及“數字地球”概念的提出,目前已經測制與更新了各種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鑒于此,傳統地形圖測圖工作不必要也不應該成為“測量學”教學的重點。同時,應該充分考慮到地圖應用與空間思考對于“測量學”以及土木工程專業的重要性?臻g屬性是測繪、土木等多學科的根本屬性,地圖是地理事物的直觀顯像。因此,要求學生能夠掌握地圖、讀懂地圖、理解地圖、應用地圖應該成為“測量學”教學的重點。在此基礎之上,引導學生從閱讀地圖轉到測制地圖,進而開展測繪相關技術的教學。這其中,對空間的理解與思考對于“測量學”的教學目的至關重要。同時,地圖相比于土木工程中的結構圖、斷面圖等相對直觀與簡單,是今后土木工程專業學生識圖、用圖、制圖的重要基礎。
2.3教學內容的重新組織根據作者提出的土木工程專業“測量學”的定位及其側重點的不同,該課程內容組織上可以分為三個大的方面:
2.3.1測量學概論與基本操作方面該部分內容主要在課堂教學部分完成,弓l導學生接觸測量學,了解測量學,并了解地圖等測繪方面基礎知識與理論。在此過程中,可利用各種專題地圖以及“Google Earth”等結合多媒體教學工具引導學生對測量學的興趣
2.3_2測繪知識綜合應用方面該部分內容主要包括對儀器操作、對已有地圖地形圖的實地判讀等方面,重點在于對已經學到的內容進行驗證,到野外實地理解地圖、了解研究區域的地形地貌與地物及其在地圖上的表現方式;
2.3.3專業結合與設計實驗方面擺脫以往的課堂教學到實踐驗證兩部的模式,培養學生從驗證式實驗發展到設計式實驗,并在實驗設計中著重與專業相結合,如施工放樣、建筑物的安全監測方案等,引導學生參與測量實驗的設計,使得學生深入了解測量學在土木工程中的作用,提升學習的積極性。
2.4實踐內容安排目前大多數高校的“測量學”實驗均是采用先教學,后實驗的模式。作者在幾年的教學過程中對該過程進行了深入思考,認為在目前的模式下,雖然較容易安排實驗與管理,然而學生學到了知識卻不能馬上實踐,實驗安排緊湊,難以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導致教學效果不佳;诖,作者提出幾點建議:
2.4.1學習部分內容,實踐部分內容。在課堂上講解的內容盡快開展實習,加大實驗的環節,強調技能訓練,并早日發現問題,早日糾正問題:
2.4.2開放測量實驗室,引導與鼓勵學生多適應測量儀器,培養學生的興趣,提升儀器的使用率,從而讓學生從被動式學習轉變為主動式學習,鞏固“測量學”教學成果:
2.4.3加大對測量實驗室的投入,引進先進的儀器設備。當然對于某些條件不夠的實驗室,可以采用借儀器以及視頻等教學方式,盡量讓學生能夠及早接觸諸如靜態與動態GPS、全站儀等目前測繪生產中的主要儀器設備。
3、結論
“測量學”對于土木工程專業來說至關重要,然而現在的教學模式存在著種種問題。筆者總結近年來的土木工程專業“測量學”教學經驗,提出應該結合專業特色,采取差異式教學,明確“測量學”在土木工程專業中的定位,著重培養學生測繪成果應用與空間思考的能力,并基于此,重新組織與安排教學內容。最后,作者提出將實踐與課程學習緊密結合,開放測量實驗室,以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鞏固“測量學”教學成果。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