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簡析當下《機械設計基礎》教學中的改革應用制度

發布時間:2014-08-25所屬分類:科技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目前大多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對機構運動規律及原理的講解,而在實踐課程中也僅通過一些演示性的實驗,來復制《機械設計基

  摘要:目前大多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對機構運動規律及原理的講解,而在實踐課程中也僅通過一些演示性的實驗,來復制《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中所涉及到的機構或運動,導致該課程的教學形成了教師在課堂中介紹機構原理及運動規律的動畫演示,實踐課程時學生依照書本機構簡圖,“依葫蘆畫瓢”式的仿照出運動機構。這種教學模式忽略了對于具體機構在實際場合中的用途及機構部件的變化等外延的教學,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缺乏獨立性的綜合設計創新能力。因此,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及工程實際,探討一種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方法來擺脫學生仿照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創造性地掌握《機械設計基礎》課程中所學機構,提高其在生活實踐中靈活應用的創新能力。

  一、《機械設計基礎》學習特點

  《機械設計基礎》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需要適量的動手實踐才能熟練掌握。因此,《機械設計基礎》課程原理及其應用地掌握不能僅靠教師演示和學生簡單地仿照,需要學生在學習好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適量地動手實踐操作練習,慢慢摸索出機構的運動規律、機構設計的整體思路以及方案的布排和提高機構設計能力所需的潛在知識及應用情況。在實際工程領域中,機械機構的相關設計應用,要求設計者既具備基礎專業技能,還能從工程實際的角度出發,提高機構或機器設計的工程實踐性。因此,老師在授課過程中可根據實際情況鼓勵學生將《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與其他學科結合,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因此要從多維度綜合性地學習《機械設計基礎》課程。

  二、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教學,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1.學生為主體興趣的激發。創新來源于興趣,興趣是創新的動力,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面對當前學生《機械設計基礎》課程學習中死記硬背及實踐仿照為主、積極性不高的局面,首先,要改變教學中教師的角色,授課過程中師生互動環節應能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適當調節,應當創造一種輕松的課堂教學氛圍,在積極愉快的學習氛圍中進行,建立一種興趣學習,從而促進學生思考問題的主動性;其次,改變一貫的灌輸式及枯燥的教學模式,重視學生創新能力及創新精神的培養。在實驗室進行實踐教學中搭建運動機構時,改變傳統一味照抄實驗指導書機構簡圖的特點進行仿制或仿構運動機構,讓學生能根據自己的實際了解情況進行多維度設計。這樣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個人或團隊思考的興趣,主動學習《機械設計基礎》課程中機構的積極性。同時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課外創作,把自己的設計思維共享,達到共同學習并促進其他同學思維地開發。

  2.充分挖掘學生的主動性。學生主動性地挖掘是教師激發學生創新的前提,《機械設計基礎》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各種機會讓學生參與,并主動思考。在進入課堂教學內容之前,我們可以根據所了解的知識結構,設置一些需要利用到課堂授課內容才能解決的實際問題,把學生帶入為解決實際問題的情景中開展教學。而在實踐環節中,首先讓大家對新的知識內容有所了解,并達到鞏固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充分發揮各自的想象力,從多維度地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而且,在實踐過程中,若學生遇到暫且不能解決的問題時,我們首先應該是把問題提到課堂上進行整體討論,讓大家能各顯神通并提出相應構思方法,最后通過討論,并最終確定相應的一種或多種解決方案。讓學生能充分地在主動參與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形成。還可在《機械設計基礎》教學中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多鼓勵學生分組討論并提出解決問題新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并積極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

  3.根據學生所學實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授課教師對所講課程體系,做到精心布排,特別是第一堂課及最后一堂課,首先使學生對本門課有個感性認識,通過中間課程的教學,并在最后根據教師教學及所把握到的學生所學情況,布置相應比較熟悉的機構創新設計作業,如:教室用設備包括桌椅、講臺、黑板、投影設備等;教具是指能幫助大學生理解和掌握機械類課程(包括但不限于“理論、材料力學”、“機械制圖、原理、設計”、“機械制造基礎”等)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等的教學用具。強調學生在設計時,結合上課及個人與團隊觀察實際找到合適創新設計方案,激發并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創新能力。

  三、任務驅動式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任務驅動式教學,是讓學生為解決任務尋求解決方案的學習模式,將課程的知識體系轉化為相應的教學及學習任務,并圍繞教學任務開展教學的模式。在授課過程中,讓學生帶著思考任務并力求解決而主動參與教學學習過程中,強化學生的動手及創新能力,培養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

  四、協作討論式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協作討論式的學習,改變過去以教師講教材、講課件為主的局面,創造了自主式的學習環境,增強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意識,充分參與課堂教學中,在探討合作式學習過程中,進行充分地討論、辯論,有利于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有利于學生從多維度去思考問題。在任務驅動的基礎上,學生分3-5人小組合作討論,改變了傳統教學中教師的“一枝獨秀”。教師在基本原理以后,根據學生自主搭配組員,各小組成員能積極討論、交流學習經驗,自行確定解決問題任務的思路,并分工合作,相互監督檢查,共同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最后由教師主導,各小組介紹自己的任務成果,創新發現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并能共同分析、解決,在此過程中教師的位置逐漸由主導變為引導,成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在此學習過程中,對于任務方案的選擇、優化等都能自主完成,組內互相協作,共同完成初定任務,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還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及創新能力的培養。

  本文通過在《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中,如何提高并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研究,首先從課程的學習特點實際出發,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以工程及生活實際為導向,并通過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教學、任務驅動式教學及協作式學習幾個方面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并能通過在實際教學中的多次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