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7-23所屬分類:科技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為加強電壓監測儀表的運行監視,提高電壓合格率數據上報的實效性,可建立了電壓合格率信息管理系統,由電壓管理平臺、維護子系統、前置采集子系統、數據處理統計子系統、報表應用子系統、Web 發布應用子系統、數據接口及上報子系統等組成,并選擇足夠
摘要:為加強電壓監測儀表的運行監視,提高電壓合格率數據上報的實效性,可建立了電壓合格率信息管理系統,由電壓管理平臺、維護子系統、前置采集子系統、數據處理統計子系統、報表應用子系統、Web 發布應用子系統、數據接口及上報子系統等組成,并選擇足夠數量并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電壓監測點,安裝多功能電壓監測儀,實現對各個監測考核點的電壓實時監測、統計。
關鍵詞:電力系統,電壓最大允許偏差,電壓質量,措施
1 供電電壓允許偏差標準根據電力行業標準, 電力系統正常狀況下供電企業供到客戶受電端的電壓的允許偏差規定為:
(1)35k V及以上的電壓供電的, 電壓正負偏差絕對值之和不超過額定值的10% ;
(2)10k V及以下的三相供電的, 為額定值的正負7% ;
(3)220 V單相供電的, 為額定值的正7%~ 10%。
2 供電電壓偏差超過允許范圍對用電客戶的不利影響
供電電壓低的危害: 電力系統的供電線路末端, 發生低電壓運行的可能性很大, 其危害有:
(1) 受電區域內的電壓若低于允許壓降范圍, 此時如果線路負荷再增加, 則電壓就會進一步下降, 負荷越大, 壓降也越大, 形成惡性循環, 最終導致繼電保護動作, 甩去大量負荷, 造成大面積停電。
(2) 送變電設備在低電壓狀態下運行,會增加無功電力的輸送而減少有功電力的輸送。
(3) 低電壓運行狀態下, 線路輸送無功分量較大, 從而增加線損。
(4) 用戶電動機不能正常工作, 甚至造成燒毀, 而使企業停電、減產。供電電壓高的危害:
(1) 高電壓有可能超過電器設備絕緣允許值會加速絕緣損壞, 因高電壓使得通過設備的電流增大, 使設備發熱, 絕緣長期處于高溫下, 降低設備使用壽命。如照明設備的壽命會明顯縮短, 如在電壓偏高10% 的情況下, 白熾燈的壽命縮短一半。
(2) 因有功電能損耗與電壓的平房成正比, 所以增加供電企業和用戶設備的損耗, 造成能源的浪費。
(3) 在造成能源浪費的同時, 增加了電能消耗, 增加了電費支出, 加大了生產成本。
3 影響電壓質量的因素
電網電壓偏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造成的因素也是較為復雜。以運行情況看:有供電部門原因, 也有用戶的因素,有電網結構因素, 也有管理欠佳的原因。具體
分析如下:
(1) 電網運行方式、負荷變化, 引起電壓在某一時段內的偏移。隨著經濟的發展, 農民生活水平提高, 家用電器, 電炊用具進入千家萬戶使用結構發生變化, 尤其加劇了峰谷負荷的懸殊, 造成負荷畸變, 引起峰段電壓偏低。
(2) 電網內感性負荷大量投入, 造成功率因素下低, 電壓偏移。隨著工農業生產發展, 電動機作為拖動各種生產機的動力而廣泛使用。電風扇、空調機及制冷設備普遍使用, 增加電網感性負荷。電動機為建立旋轉磁場, 需要吸取電網的無功功率, 配變的運行也需要吸取電網的無功功率。隨著感性負荷大量吸取無功功率, 勢必造成電網遠距離輸送, 增加功率損耗。
(3) 電網的中性線斷開, 三相負荷不對稱, 產生電壓偏移。在低壓三相四線供電的電網中, 由于中性線接觸不良或斷開時, 當三相負荷不平衡運行時, 勢必引起相電壓畸變。同理, 當電網處于三相負載不平衡運行時, 也會發生電壓畸變, 產生中性點位移電壓。
(4) 電網內大功率電動機起動、大功率負荷投入、短路事故等, 產生電壓短時偏移。
(5) 電網內線路導線截面偏小, 較大負荷電流通過時, 電壓損失大, 造成電壓偏移。
(6) 電網供電半徑超過標準, 線路末端電壓降低, 造成電壓偏移。
(7) 電網布局不合理,T 形連接多, 迂回供電, 使電壓損失增大, 造成電壓偏移。電網運行中, 基于上述原因, 均會造成運行電壓下降, 這不僅增加電能損耗,而且株連用戶產品質量。為此, 在電網運行中, 把抓電網管理和抓技術措施結合起來, 這才是改善電網電壓質量的必由之路。
4 提高電壓質量的措施
(1) 提高用戶的功率因素: 電網內各生產用戶的自然功率因素過低, 向電網吸取的無功功率就得增加, 勢必使發電機多發無功來達到平衡, 就會影響有功的輸出, 減少供電能力。同時因無功遠距離輸送也增加損耗。為此, 供電管理部門一定要對電網生產用戶進行力率考核, 實行力率調整電價, 通過電價杠桿作用, 使用戶采取技術措施, 提高功率因素。
(2) 建立電壓管理信息系統,實現監控過程自動化。為加強電壓監測儀表的運行監視,提高電壓合格率數據上報的實效性,可建立了電壓合格率信息管理系統,由電壓管理平臺、維護子系統、前置采集子系統、數據處理統計子系統、報表應用子系統、Web 發布應用子系統、數據接口及上報子系統等組成,并選擇足夠數量并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電壓監測點,安裝多功能電壓監測儀,實現對各個監測考核點的電壓實時監測、統計。
(3) 增加無功補償, 提高功率因數。在提高自然功率因數的基礎上, 采取在變電站按主變容量的10%~ 15%安裝電容器組集中補償, 平衡無功電力, 但要做到隨負荷和電壓變動及時投切, 防止無功倒送。
(4) 變電站主變采用有載自動調壓式變壓器, 用戶配電變壓器安裝帶負荷調壓裝置。
(5) 實行“移峰填谷”, 提高負荷率:只有落實負荷調整措施, 并采取行政、技術、經濟等手段, 強制實行移峰填谷提高負荷率, 這也是改善電壓質量的方法。
(6) 重視低壓電網的維護檢修: 在三相四線供電的低壓電網中, 配電通常采用中性線、避雷器接地線、變壓器外殼連在一起接地方式。當配變處于三相負載不平衡運行時, 會產生中性點位移, 發生電壓畸變。
(7) 合理的選擇供電半徑, 調整線路,減少線路迂回、功率倒送、盡量減小低壓線路的供電半徑, 最大不超過0.5km 配變應設在接近負荷中心的位置。
(8) 對電網進行技術改造: 對不合格的配電線路進行整改, 對主干線和分支線按經濟電流密度選擇導線截面。電網線路導線的截面, 按線路輸送容量、經濟電流密度進行選擇, 并進行機強度、發熱、電壓損失的校驗。使電壓損失符合國家標準,提高用戶端電壓, 改善電壓質量。
5 結束語
電壓質量反映整個農村電網的設備狀況和運行管理水平,而客戶端電壓質量的高低,直接體現供電企業服務電力客戶的能力。針對目前電壓質量管理存在多種嚴重問題,各供電局采取多種技術手段和管理措施,加強過程控制,使農網電壓質量得到了明顯地改善。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