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8-08所屬分類:科技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近幾年來,我國高速鐵路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高鐵建設極大的促進了國民經濟發展,但在旅客出行方面還需要得到進一步創新發展。因此,從鐵路旅客智能出行的具體功能入手,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描述基于電子客票的鐵路旅客智能出行的意義后,對電子客票未來
摘要:近幾年來,我國高速鐵路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高鐵建設極大的促進了國民經濟發展,但在旅客出行方面還需要得到進一步創新發展。因此,從鐵路旅客智能出行的具體功能入手,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描述基于電子客票的鐵路旅客智能出行的意義后,對電子客票未來前景和發展展開深層次的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電子客票;鐵路;旅客;智能出行
引言: 2020年6月20日,將在全國普速鐵路推廣實施電子客票,覆蓋1300多個普速鐵路車站。屆時,更多旅客將享受電子客票“一證通行”帶來的便利,出行體驗進一步提升。電子客票是鐵路部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運用信息化、智能化技術手段,持續提升旅客出行體驗,深入實施客運提質計劃的重要舉措。
一、實施鐵路電子客票的意義
以昆明局集團公司昆大麗線旅客電子客票為例,在該公司實施了電子客票這種方案后,企業的整體效率得到提高。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旅客的出行體驗進一步改善。旅客無需換取紙質車票,也能夠通過APP購買異地票、往返票等票據,出行更為便利。不僅如此,旅客可以通過網站或手機自助辦理退票和改簽,極大的減少了傳統購票過程中出現的步驟,在實際發展過程中,這種“以證通行”的出行方式,讓整個交通出行行業都得到了更好的發展。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這種出行方案的落實也避免了客丟失車票、買假票等風險,出行前需要準備的工作量降低,可以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其他環節[2]。
第二,企業的運營成本進一步壓縮。根據不完全統計,自2019年7月至今年2月底,昆明局集團公司昆大麗線全路共發售電子客票5.8億張,紙質車票銳減72%,節省票紙4.5億張,節約票紙成本1.1億元。而且自動檢票閘機也不需要使用磁模塊,設備購置成本、維修費用也大幅下降,票據管理工作量大幅度減少。
第三,車站的組織效率進一步提高。從車站角度來看,旅客可以憑借購票證件完成自助完成實名核驗和進出站檢票,整體檢票速度大幅度提高。根據實際統計情況,閘機檢票平均速度由3.8s/人縮短至1.3s/人。傳統紙質車票在刷證檢過程中車票卡票、傳動故障等問題的出現概率也大幅度降低,人流速度提高,作業流暢。
第四,社會的信息統計進一步擴大。從社會的角度來看,這種電子客票可以讓企業和鐵路部門更好的構建信息服務記錄,為國家信用體系的構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隨著技術體系的完善,可以建立和其他行業合作,構建更加完善的服務空間,為旅客提供更為便接的通行方式和精準營銷服務發展。
第五,為防控疫情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一是,疫情爆發后,很多旅客取消了出行計劃,鐵路部門面臨著大量的退票、改簽情況,而電子客票可以讓旅客在家自助辦理,減少不必要的出行。二是,在復工復產過程中,很多地方組織面臨團體購票情況,那么在電子客票方案落實的過程中,僅需要提供旅客的身份證通過短信支付鏈接就可以進行辦理,有效簡化了團體票辦理手續。三是,旅客進出站采取自助刷證檢票,并可快速同行,有效降低了旅客與旅客、旅客和工作人員之間的接觸率。
二、當前鐵路電子客票使用存在的問題
電子客票在給旅客帶來方便的同時,也給鐵路客票組織管理、客運乘降作業組織帶來不小的變化。鐵路客運部門和管理者必須強化機遇意識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加強調查研究,既要把握電子客票優勢為我所用,又要努力具備有效解決過渡期內與非電子客票的普速站車作業標準、作業流程不一致問題的能力,通過硬件、軟件的投入和完善,調整優化售票、乘降組織模式,提高服務體驗。重點要圍繞以下幾方面問題深入思考,為形成破解難題的對策奠定基礎。
1、需要對設施設備進行改造
售票組織方面,每個售票窗口均需配備購票信息單打印設備,并補充相應的憑條打印紙。需統計人工窗口PSAM卡的配置張數,在啟用電子客票前獲取新版PSAM卡,并組織車站完成新版PSAM卡的更新。對于自助售票, 需組織檢修每臺自動售票機終端的憑條打印設備,確保憑條打印設備可以正常使用,同時需要更換新版的PSAM卡。
實名制驗證方面,每個人工實名制核驗窗口需增配PSAM卡及PSAM讀卡器一套,實現電子客票購票信息單快速識讀功能,提高非可識讀證件的通行速度。
檢票方面,目前使用的檢票設備有手持移動檢票終端、進出站自助檢票機、站車無線交互終端等,但需要對進(出)站自助檢票閘機進行適應性改造,加裝二維碼掃描設備,同時需要更換新版PSAM卡,支持手機動態二維碼“刷碼”檢票。部分線路需要支持港澳臺通行證以及護照刷證進站的,需要對進出站閘機進行適應性改造,加裝專用的識讀設備。加裝人臉/二維碼識別前置服務器,配合電子客票購票信息單二維碼打印以及自助核驗閘機人臉比對使用。
2、應急處置機制健全問題
電子客票條件下,客票銷售、進出站檢票和實名制核驗均采用集中式架構、聯網式運行模式,售、檢票數據的實時性與同步性更強,對系統、網絡、設備的可靠性要求更高。一旦出現實施電子客票應用的車站售、檢票及相關業務辦理大范圍異常,如何迅速有效處理電子客票相關系統、網絡以及設備等故障,最大限度降低故障對旅客出行和客運組織影響,需要鐵路客運部門做好前瞻性應對工作。
三、實施鐵路電子客票的改進措施及發展方向
電子客票是提升鐵路客運工作智能化水平的重要途徑,也是鐵路客運提質的一項基礎工程。迫切需要深入驗證和優化完善電子客票相關業務流程、系統功能、配套設備、規章制度,為下一步全面推廣應用電子客票奠定基礎。
1、健全應急組織預案
實施電子客票應用的車站售、檢票及相關業務辦理出現大范圍異常時,鐵路局集團公司和車站要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優先引導具備條件的旅客使用 12306 手機客戶端辦理退票、改簽等業務;實名驗證和進出站,采用鐵路局PSR驗證(檢票)模式和脫機驗證(檢票)模式;列車通過站車無線交互終端查驗車票并進行補檢操作。集團公司和車站必須上下聯動,站車單位加強交接、配合,建立電子客票背景下的客運應急組織預案,確保旅客正常出行和客運組織有序。
2、 完善客票銷售渠道
要針對電子客票實施帶來的變化,認真做好客票代售點、無軌站網點的整合,著力優化售票網點布局。要主動加強與郵電、學校、移動等單位聯系洽談,形成優勢互補,積極做好旅游團票和大客戶購票出行整體策劃,努力實現鐵路和地方企業雙贏。
3、推進客票職能轉變
在構架上,要探索客票管理職能向銷售中心、經營中心和效益中心轉變,強化營銷分析、數據維護、售票管理三項功能布局,搭建營銷分析平臺。同時,要優化編制定員和勞動用工,穩步推進轉崗或轉型,正確處理由單一售票向綜合服務、由前臺向幕后的角色轉變。在職能上,要借鑒國鐵集團售票組織評價體系,做好“日統計、周小結、月分析”工作,通過售票數據的科學分析,完善售票盈虧評價,開拓客運營銷市場。
期刊推薦:《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雜志是我國城市軌道交通領域中首家公開發行的科技期刊。,本刊旨在宣傳黨和國家有關城市軌道交通領域的方針政策,交流學術動態,傳播科技信息,提供市場服務。目前,設有:百家論壇、學術專論、案例分析、技術資料、研究簡報、信息窗、企業及產等欄目。
總結:綜上所述,電子客票是國家鐵路票據工作的重大改革,有效簡化購票流程,節約了出行時間,也提高了辦公效率和辦公質量,為國家建設綠色、智能的交通出行方案奠定良好的基礎。未來鐵路旅客智能化出行技術還會得到進一步完善,新技術、新理念的融入,讓旅客出行更加便捷。——論文作者:李博藝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