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6-06所屬分類:科技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通過對臨近海域水下地形測量的研究,不難發現我國常規的測量方法已經不再適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新的測量技術已經得到應用發展。本文以柬埔寨電廠項目碼頭工程為例,結合近海域水下地形測量的具體應用和水下測量工作原理進行分析,得到了一些相關
摘要:通過對臨近海域水下地形測量的研究,不難發現我國常規的測量方法已經不再適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新的測量技術已經得到應用發展。本文以柬埔寨電廠項目碼頭工程為例,結合近海域水下地形測量的具體應用和水下測量工作原理進行分析,得到了一些相關海下測量的經驗,希望可以對類似工程提供一些幫助和建議。
關鍵詞:近海領域;水下地形;測量方法
水下地形測量本身具有極高的操作難度,只能通過機械完成,主要應用于對港口、碼頭和橋梁等。進行水下測量可以明確的知道該區域的水位線和水下結構,為防洪抗災起到了關鍵作用,所以測量的精準性已經成為了測量單位需要首要解決的問題。但是由于各種自然因素導致以往的測量數據都已經不再準確,測量手段也已經過時,運用機械進行測量變得更加具有意義。
1測量和定位方法
近海水下地形測量第一步需要明確測量范圍(如圖一所示),具體的測量方法有四種:交會法、極坐標法、斷面索定位法、無線電定位法[1]。
交會法:以往的測量方法主要采用了六分儀和經緯儀通過在側方和前方交會的方式,但是如今通過全站儀就可以直接代替。
極坐標法:這種測量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應用于水面不寬且水面平靜的進水海域。
斷面索定位法:同樣只適用于水面較窄、測深淺大比例尺測量。
無線電定位法:這種測量方法運用了高科技技術,通過無線電電流傳播的方法進行測量,無線電定位法可以使用于水域寬廣、精度要求高的水域,其本身也具有著操作簡單不受天氣等外界因素影響的新型測試方法[2]。
運用GPS定位技術可以準確有效的對需要測量區域進行點線劃分,對四個控制點進行矯正檢測,得到相關數據(如圖二所示)。在得到了測量范圍的數據之后還需要運用四等水準(如圖三所示)測量要求對控制點的高程進行復測(如圖四所示)。在進行高程觀測與測試時需要使用水平測試儀,并得出相應的測量數據(如圖五所示)。在水下測量過程中,需要使用到測深儀,測深儀可以利用自身的實時通訊和數據傳輸功能進行測量。同時需要對水位站設立及水尺零點的引測進行設立水尺,盡量把水尺設立在離控制點較近的區域,方便信號定位,同時在趕在海面平靜,低潮時進行設立水尺,水尺讀數值設定范圍要高于最高水位低于最低水位。在安裝水尺的過程中要盡量保證水尺垂直且穩固,不能在海水的壓力下發生傾斜或者倒塌。水尺設立之后就需要進行設置測深線,操作人員需要根據具體相關規定的數據進行布設,設置的主側線要垂直與等深線。以1:1000的比例尺為例,測線間的間隔就需要有20米,測點之間的間隔需要與行走距離相隔10米。同時在測深線布設之后要及時進行GPS定位,修改之前的定位,重新獲得最新的位置信息。在安裝完成之后,為了保證測試的精準性需要對儀器進行矯正和檢查,并且記錄測前、測試過程和測后進行比對分析,確保測量結果具有可靠性[3]。
2數據處理
在所有的儀器擺放正確、測深線、水尺等布設之后就可以得到相關的海下地形數據,對于這些數據首先要進行預處理。預處理的意思就是檢查所有儀器是否按照規格進行擺正測量,還包括對海面情況進行監控分析,比如水位是上漲還是下降、吃水線高低、聲速改正等等。數據預處理具有相關的參數標準和計算方法,只要正常按照規定操作基本都不會出現問題。在進行測量統計數據的過程中,難免會發生因為海面突發情況導致的測量數據波動,比如海面波浪會影響到水深數據的測試,由于海面海風強勁或者各種因素導致的海面波浪浮動巨大,這對于測量水深的過程具有極大的影響。在測量海水深度的過程中,需要高程記錄進行水深曲線個別平滑處理,通過這種辦法可以減少甚至消除海浪對測量的影響。水深測量結果出來以后,就需要馬上對數據進行觀測對比,同時和事先預測的數值進行比對,檢查測量數據是否受到了海水浮動、機器故障、操作失誤等因素的影響[4]。在檢查數據的過程中,需要處理數據人員與電腦一起進行處理,利用人機互動的方式把錯誤的數值刪除掉,保留一些真實數值,并使用電腦清楚一些孤立點和噪聲點。數據處理人員需要把正式測量數據和多次測量結果進行比對分析,如果誤差在規定允許范圍之內,那么水深測量結果就是準確而有效的。
結束語:
通過具體操作實踐不難得出近海水下地形的測量方法,熟知海邊結構,了解海域安全是保證沿海人民安全的重要步驟。在科技發展迅速的今天,利用機械裝備可以較輕松地得到相關數據,但是其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面對海下情況較為復雜的地勢時,也很難取得準確的數據,但是測量技術在未來的發展中一定會越來越好。——論文作者:王超
相關期刊推薦:《雷達科學與技術》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雷達科學與技術雜志編輯部編輯出版的有一定學術水準的期刊雜志,具有CN和ISSN刊號。雜志專業投稿:雷達總體工程、信息/數據處理 、天饋伺服技術、收發技術、結構工藝及器件應用、會議信息、國外動態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