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5-05所屬分類:科技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創新有效預防與化解社會矛盾機制,確保人民安居樂業,是社會治理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是完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體系,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 關鍵詞:創新;預防與化解;社會矛盾;機制 創新有效
摘要:創新有效預防與化解社會矛盾機制,確保人民安居樂業,是社會治理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是完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體系,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
關鍵詞:創新;預防與化解;社會矛盾;機制
創新有效預防與化解社會矛盾機制,確保人民安居樂業,是社會治理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是完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體系,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近期,我校幾位學員到縣司法局、綜治辦、信訪局開展“創新有效預防與化解社會矛盾機制研究”專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當前我縣預防與化解社會矛盾的情況
我縣地理位置特殊,位于五市四縣交界處,村情社情較復雜,各類矛盾糾紛較多,歷史上曾是矛盾糾紛大縣。縣委始終把解決群眾問題、維護社會穩定放在第一位,壓實“三級責任”、前移“三道關口”、暢通“三大渠道”全力防范化解各類社會矛盾,逐步構建了“三個三”工作機制,馳而不息,久久為功,連續5年在全國“兩會”等敏感時期進京、赴省“零非訪”,實現了“全市信訪量最少縣”的工作目標。
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整體形勢依然嚴峻,各類矛盾問題時有發生。軍隊退役人員等傳統利益訴求群體及企業欠薪、征地拆遷、房地產領域、非法集資、家庭婚姻、民間債務等矛盾糾紛問題較為突出。
二、當前我縣預防與化解社會矛盾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大調解機制有待完善。
大調解工作銜接機制缺乏自上而下的系統設計和整體規劃,化解過程中前后脫節問題依然存在,矛盾糾紛當事人無序信訪、違法違規現象難以根除。責任落實機制不夠健全,如對鄉鎮的責任制考核重維穩、輕化解,致使基層干部疲于奔命維穩,無暇解決矛盾糾紛根本癥結。
(二)部門合力尚未有效形成。
涉及多部門的矛盾糾紛化解聯動不夠,一些職能部門各自為政現象時有發生。數據平臺不統一、數據信息不共享,信息多頭報送,一些部門的職能存在交叉和重疊,“信息孤島”和“信息打架”現象并存,大數據平臺尚未有效融合。
(三)基層基礎保障有待加強。
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亟待加強,有些村級黨組織在社會矛盾調處化解方面能力弱化現象較為嚴重,有些基層干部應對網絡輿情反應慢、能力不足,發生輿情時慌忙封堵或束手無策。專職調解人員力量薄弱,缺乏有效的調解業務培訓指導。調解經費保障不夠有力,“大調解”激勵手段不多。
三、創新有效預防與化解社會矛盾機制的幾點建議
(一)構建社會矛盾排查化解導引機制。
依托既有的社會網格化管理格局,進一步激活每個網格的作用,對每一網格的責任單位、責任人壓實排查、化解、引導責任,以渠道暢通、便民利民的解紛導引機制作為大調解對接的紐帶,健全全方位、多層次的社會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網絡體系,推動解紛渠道的互聯互通與深度銜接,實現解紛主體多元化、解紛方式社會化、解紛機制多樣化。
(二)建立社會矛盾多元化解聯調機制。
強化黨政主導、協同推進、部門聯動的工作機制,形成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的合力。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聯動聯調,積極引導第三方力量參與調解工作,推進律師參與調解工作,加強行業性、區域性調解組織建設,增加區域覆蓋率和行業多樣性,加強訴調對接,提升“大調解”工作效率和權威,及時有效解決矛盾糾紛,推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不斷完善,努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初始階段。
(三)健全社會矛盾信息數據共享機制。
借助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實施“網格化+”管理,推動綜治信息平臺建設,打通技術接口,將相關歷史數據傳輸至綜治信息平臺,構建統一的社會矛盾信息采集、分析、處理大數據平臺,注重對數據的分析和運用,努力實現對社會矛盾的精準預防、社會訴求的精準掌握、化解手段的精準施策。
(四)強化社會矛盾預防化解保障機制。
夯實基層基礎,強化村、社區黨建工作,以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契機,增強黨支部在化解矛盾、維護正義、促進和諧方面的自覺性、創造性,真正發揮戰斗堡壘作用。推行首席調解員制度,充分發揮“兩代表一委員”、人民團體和社會組織的積極作用,建立健全律師、心理咨詢師等專業人員承擔公益性調解服務的保障機制,推動疑難復雜社會矛盾的化解。加大調解經費投入,整合現有維穩、綜治、信訪、人民調解、訴調對接等各類渠道的經費,統籌使用,并賦予鄉鎮更多的自主權。
(五)創新社會矛盾預防化解宣教機制。
針對目前社會仍然缺失誠信、自律、協商、理性的解紛文化現狀。要充分發揮司法裁判的價值導向,促進群眾增強規則意識,引導群眾傳承誠信守諾的契約精神;注重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化功能,大力支持人民調解組織借助倫理道德、鄉規民約、公序良俗、交易習慣等來定分止爭,使當事人在互諒互讓基礎上達成和解,倡導法治、德治、自治相融合的基層治理模式;挖掘提煉“和合文化”助推社會矛盾預防化解的好做法、好經驗,加大對基層干部和調解員隊伍的教育培訓力度;加快網絡輿情信息工作人員的知識更新,提高其對網絡輿情的預判、分析、處理能力,確保他們在關鍵時刻能夠站得出、頂得住、沖得上、打得贏。
[參考文獻]
[1]程昆.論基層社會矛盾預防和化解機制的完善和創新[J].科學社會主義,2015.
[2]孔祥勇.構建與完善社會矛盾多元化解機制的思考[J].信訪與社會矛盾問題研究,2015.
相關刊物知識:南京社會科學期刊發表論文要寫多少字
無論是工作人員評職,還是學生評優都需要發表論文,而在雜志上發表論文會有限制和要求,每個出版社都會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對論文字數的要求不同,論文寫作方向不同,一般核心期刊字數要求要超過普通期刊,發表過程也有一定的難度,南京社會科學就是一本核心期刊,對于字數及投稿要求如下: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