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智慧型供水系統在涇河新城建設初探

發布時間:2019-03-23所屬分類:科技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供水系統是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以自動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智慧型供水系統則是未來城市給水網絡建設的根本趨勢。本文通過分析的立地條件,未來供水需求以及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涇河新城智慧型供水系統的建設思路以及建設中應注意的若

  摘要:供水系統是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以自動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智慧型供水系統則是未來城市給水網絡建設的根本趨勢。本文通過分析的立地條件,未來供水需求以及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涇河新城智慧型供水系統的建設思路以及建設中應注意的若干問題,以期能夠對未來涇河新城供水系統的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城市供水,智慧供水,系統建設

水利信息化

  涇河新城是西咸新區五大新城之一,高質量實施涇河新城建設不僅是實現國家設立西咸新區,振興西部經濟的需要,而且是建設西安國際化都市,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任務,智慧水務是涇河新城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建設內容,智慧供水是智慧水務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實時監控,精準分析、科學管理、安全控制、智慧供水,保障新城安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1涇河新城供水現狀

  1.1涇河新城概況

  涇河新城位于西咸新區東北方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原點所在地。西至涇陽縣涇干鎮西邊界,東至包茂高速,南至涇河,北至西咸環線,包括咸陽市涇陽縣原永樂、崇文、涇干3個鎮和高莊鎮的一部分,面積146平方公里,人口16萬人。

  1.2涇河新城建設對供水的需求

  涇河新城在產業布局上,以生產流通綜合性服務和能源總部中央商務為核心;以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和地理信息產業為支柱;以工業園區化、農業現代化、農村城鎮化、城市田園化為特征;在發展方式上,以現代服務業為重點,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裝備制造業為主導,發展現代農業,一二三產業聯動并高度融合,打造大西安北部中心。這一產業布局和發展方式對供水建設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供水建設不僅要服務于一二三產業發展,而且要適應一二三產業高度融合、中心城市建設的要求[1]。

  1.3涇河新城供水存在的問題

  涇河新城自建設以來,供水事業發展快速,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問題,一是缺乏針對性的水務規劃,導致智慧供水的建設滯后。新城建設初期,制定了新城水務規劃,隨著新城建設的快速發展,原有的規劃有些方面已不適應,重新進行了修訂,但新修訂的規劃沒有正式頒布實施,同時,新城建設以來也沒有編制專門的智慧供水規劃。

  二是區域內智慧供水設施較少,并且多為獨立存在,沒有形成聯網和統一的管理平臺。區內新接入居民小區、商場的總表均是智能遠傳水表,但戶表卻還是機械水表或卡表。新建供水站的自動化程度較高,能達到無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要求,但是其智能化建設僅解決了自身特定的業務,如建設了供水站內部的供水調度管理系統、水源井的遠程測控系統等,卻沒有與其他智慧供水設施組網,形成了信息孤島。區域內現有百余公里DN600的球墨鑄鐵主管網及部分支管網,尚未進行智慧化改造,不具備對水質、水壓、水量等數據的實時監測。

  三是供水管理方式不夠規范,缺乏信息化、智慧化手段。區域內沒有建立起規范化的成套管理標準、管理手冊,沒有建設智慧管理信息平臺。這些問題不僅影響區域內供水事業的發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

  2涇河新城智慧水務系統建設

  涇河新城既是大西安北部中心,又是一個新建城市,智慧水務建設不僅要堅持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的理念和思路,而且要結合區位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實際進行,在具體建設中應堅持“統一規劃、穩步推進、建管并重、資源共享”的基本原則。建成質量高標準、覆蓋全區域、監測全過程的供水調度檢測體系的智慧供水信息管理系統。實現調度運行的實時監控、供水變化趨勢預測、突發事件預警及應急處置等輔助決策功能。提升涇河新城供水質量,提高供水安全和服務水平。

  2.1建設框架

  涇河新城智慧供水系統核心建設框架包括三個部分[2-7],即數據采集傳輸存儲層、數據處理層、數據應用層。具體可細分為感知模塊、存儲模塊、處理模塊、應用模塊、門戶模塊等五部分。

  2.2建設內容

  2.2.1感知模塊是實現智慧供水的基礎

  在水源地、水廠、輸配水管網、終端用戶等處建設檢測、探測設備,實時自動采集水壓、水量、水質等數據,通過5G網絡、衛星網絡等手段完成對采集數據的傳輸[2]。

  2.2.2存儲模塊是實現智慧供水的載體

  在智慧供水信息中心建設高性能的硬件基礎設施,例如綜合服務器等,將感知層采集到的數據、人工導入的數據進行儲存。

  2.2.3處理模塊是智慧供水系統中的核心

  建設各種數據處理軟件,對存儲模塊儲存的數據信息,包括元數據、基礎信息數據、業務專用數據、實時數據、模型、空間數據、歷史數據、多媒體數據等進行處理[3],實現各類數據的統一管理,通過對各類系統數據源進行集中,形成供水企業完整的數據資產,規范系統之間的數據交換和共享機制,達到數據系統集成、資源有效整合,從根本上解決“信息孤島”問題。并通過信息共享的方式為涇河新城主管部門和上級水務管理系統提供標準且完整的數據。

  2.2.4應用模塊是智慧供水系統應用的具體體現

  建設GIS系統、SCADA系統、管網模型系統、抄表營收系統、調度系統、應急預警系統等必要的應用系統[4],并通過這些系統運行分析,對供水業務關聯數據處理,實現供水業務的集成化管理,實現對生產及管網、商業運營狀況等的科學監控與調度。

  2.2.5門戶模塊是對外展現智慧供水成果的窗口

  公眾可通過PC端、移動端查詢供水業務、供水政策,定制大水量預警、預交水費使用臨界提醒、階梯式水價水量超定額預警等個性化服務。供水企業可在門戶層進行社會交互,并提供移動支付、水質資訊、在線報裝、投訴建議[5]等高品質、多樣性的服務,使得公眾體驗到便捷性、舒適性及人性化的服務[6],從而提高供水企業的社會形象。

  3涇河新城智慧供水系統建設應注意的問題

  智慧供水系統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在建設過程中要注意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發揮政府和企業兩個積極性;堅持高站位、高起點、高標準,注意新建設施與原有基礎銜接。

  3.1合理布局,規劃先行

  組織科研、教學、管理、企業等方面的專家和技術人員,開展系統調查研究,編制《涇河新城智慧供水系統建設規劃》,明確系統建設的目的、意義、內容、路徑和保障措施。要注意《涇河新城智慧供水系統建設規劃》與涇河新城總體建設規劃相銜接,服務、服從于城市建設整體規劃。

  3.2新老兼顧,注意銜接

  涇河新城建設以來,已建成了初步的供水體系,在智慧供水系統建設中應做到新老兼顧,有效銜接。一是對現有供水系統硬件設施進行普查,對其功能進行分析改造,最大限度的發揮其作用;二是新建數據采集傳輸存儲、數據處理、數據應用等三個系統應統一布局、統一標準,充分考慮軟硬件的兼容問題;三是數據采集、分析、處理設備選型要考慮自動控制問題;四是在數據傳輸、交換和處理中充分應用云計算與物聯網技術?傊谡w系統建設中應充分利用原系統已有的設備設施和管理軟件,在系統設計、設備設施購置、軟件研發應注意原有設施設備的再利用,軟硬件的兼容,提高系統開發的效率。

  3.3各負其責,聯合攻關

  供水企業是智慧供水系統的建設主體,應承擔系統建設的主要任務,從技術人員、建設資金、設備物資等方面保證建設需求。智慧供水系統是城市功能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涇河新城管委會應承擔建設的主導責任,為建設提供規劃、財政、稅收、金融等政策服務,保證建設符合城市規劃,系統長久服務城市發展,造福城市居民。涇河新城智慧供水系統建設可實現供水企業生產運營的信息化、智能化、標準化、規范化,大幅度提升城市建設水平,提高居民用水質量。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西咸新區涇河新城簡介.[EB/OL].[2016-01-17].https://www.cnwest.com/.

  [2]劉璐璐.城市智慧水務建設路徑探討[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5(1):99-101.

  [3]李秀明.大連市智慧水務平臺建設總體構思[J].安徽農業科學,2014,42(4):1245-1246.

  [4]紀菁.智慧水務一體化平臺軟件設計[J].水電廠自動化,2016,37(2):12-14,17.

  [5]田雨,蔣云鐘,楊明祥.智慧水務建設的基礎及發展戰略研究[J].中國水利,2014,(20):14-17.

  [6]張小娟,唐錨,劉梅,等.北京市智慧水務建設構想[J].水利信息化,2014,(1):64-68.

  [7]劉磊.城市智慧水務建設研究[C].北京:中國水利信息化與數字水利技術論壇,2015:335-341.

  水利方向刊物推薦:《水利信息化》(雙月刊)創刊于1983年,由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動化研究所主辦。雜志以服務水利行業信息化建設為宗旨,緊緊圍繞水利信息化建設的主要任務,權威發布水利信息化建設政策、法規和標準,及時介紹水利信息化建設的經驗和成果,介紹國內外信息化建設現狀及信息技術發展趨勢,敏銳追蹤信息化建設熱點、難點和焦點,推動信息化技術在水利行業的應用,促進水利現代化水平的快速提升。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