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2-20所屬分類:科技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制造業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已經成為國家關注的重點。皮革行業是中國輕工業中必不可少的一環也是產能過剩急需改革的一環。在皮革行業改革中進行技術特點和產品差異化策略能夠幫助實現皮革行業的轉型。 關鍵詞:皮革行業;差異化;制造業 1皮革行業
摘要:制造業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已經成為國家關注的重點。皮革行業是中國輕工業中必不可少的一環也是產能過剩急需改革的一環。在皮革行業改革中進行技術特點和產品差異化策略能夠幫助實現皮革行業的轉型。
關鍵詞:皮革行業;差異化;制造業
1皮革行業的特點和發展
皮革產品分為真皮和人造革兩類。真皮以豬、牛、羊等生皮為原料,經過鞣劑浸泡、加脂劑和涂飾處理之后形成的具有優質柔韌性、透氣性和防水性等特點的輕工業制成品。皮革因其獨特的優勢能夠在服飾、皮具和皮質五金等得到廣泛的應用,是人們的生活必備品。
隨著皮革化工的發展人造革開始興起,1965年日本可樂麗公司制造第一張人造皮革之后開啟了人造革領域的新時代。“人造革合成革技術是跨紡織、造紙、皮革與塑料四大柔性生產系統的邊緣學科。”[1]性能更加豐富的人造革能在更多領域發揮作用:生活用革、國防用革、工農業用革、文化體育用品革等紛紛出現。在皮革行業發展早期,皮革企業以小微企業為主,由于皮革制品的特殊工藝對環境造成了不小的污染。
《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規定淘汰一批小規模皮革企業,規范限制一批中等規模和以聚氯乙烯為主要材料的人造革產品企業。2016年《輕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支持和開發一批綠色、智能、健康的多功能的中高端產品。制造業轉型掀開了新的篇章。
2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必要性
制造業是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體經濟的骨干,制造業向高端轉型關乎國計民生。工業包括建筑業,制造業,生化科技等行業,制造業在工業之中起著生產生產工具和消費資料的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制造業也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強大的實體經濟能夠維護國民經濟穩定,是國家立足于世界舞臺的根基。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2]
我國制造業目前存在的問題有:低端化、要素依賴、利潤低和污染嚴重等,制造業轉型已經成為制造業繼續前進的必要舉措。制造業轉型的方向是:減少資源消耗和污染,提高生產效率和提高科技含量等。為了實現這個目標,2015年中德總理會議上決定將《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對接。
根據對德國的工業1.0,2.0,3.0和4.0的研究,德國目前正在建設工業4.0階段。“基于信息物理系統的智能化,將是人類步入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3]所謂智能化,主要借助的是信息物理系統實現的。“信息物理系統是指利用網絡實現計算進程與物理進程之間的交互,在網絡空間中以遠程、可靠、實時、安全、協作的方式對物理實體進行操作。”[4]信息服務行業是朝陽產業,皮革行業應該積極與信息服務類第三產業相結合,借助小型網絡的信息與更多個性化的需求對接,向行業前沿靠攏。
3皮革行業的差異化
差異化已經成為紅海競爭中保持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差異化戰略的研究成果豐富,學者于坤章在《論企業差異化戰略》把差異化戰略分為:形象、市場定位、產品、渠道、促銷的差異化。遲名海在《我國商業銀行實施差異化戰略的具體策略》中將差異化戰略分為產品形象、技術特點、客戶服務及經銷網絡的差異化。其他學者的分類基本以此兩類為主。皮革制造業的差異化可以從產品差異化和技術特點差異化進行改革。產品差異化。
產品差異化包括價格的差異化,功能的差異化和文化的差異化。皮革行業的差異化方法因生活用革和工業用革的不同而不同。因制造業的特殊性導致其進行差異化變革的難度比非生產性行業的難度大。根據差異化的定義,“所謂產品或服務的差異化,是指同一產業內不同企業的同類產品因質量、性能、式樣、銷售服務、信息提供和消費者偏好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導致的產品間替代關系不完全性的狀況。”[5]
進行式樣、服務和消費者信息提供的變革較為容易,但是進行質量和性能上的提升較為困難,制造業的變革是較為困難的變革。在皮革行業中,生活用革包括服飾、皮鞋和包袋等進行差異化變革的方法是變革式樣、服務和提升品牌價值等。工具類用革包括裝具革、輪帶革、護油圈革和特殊功能皮革等,此類產品的差異化的方法包括在科技上進行創新,性能變革或在質量上進行較大的提升等。
學者李敏波把制造業分為:“成本領先型企業、品牌領先型企業和技術領先型企業。”[6]成本領先型企業能夠采取OEM方式取得營業收入,但不是長久之道,已經成為制造業轉型的主力軍,轉型方向是OBM或ODM。品牌的所有者和掌握設計能力的企業具有知識產權方面的優勢,能夠在未來制造業發展中占據先機。技術特點差異化。技術特點決定產品功能和產品成本。
進行技術特點的轉變一方面需要增大資金投入,另一方面在于改變企業內部的人力資源結構。制造業一般擁有較多的廠房和生產線等固定資產,技術改革直接指向大量的資金需求。根據《皮革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指導,規模以上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年均增長10%以上。
資金的保障是制造業改革的血液。在企業的人力資源結構調整方面,要保證技術人才比重不斷上漲。工信部2016年的調研顯示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中小企業認為人力成本成為目前最大的壓力。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消失,用工成本成為企業負擔。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需要人才,站在技術的制高點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保障。
總之,皮革行業雖然已經走向去產能,但是它在制造業中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視的。積極轉變思維,站在世界技術和知識的高峰,是皮革行業發展的方向。
參考文獻:
[1]馮庶君.人造革合成革行業發展現狀[J].國外塑料,2005,23(10):30-32.
[2]十九大報告全文[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8.
[3]羅文.德國工業4.0戰略對我國推進工業轉型升級的啟示[J].工業經濟論壇,2014,1(6):52-59.
[4]程普,常強.信息物理系統[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1(8):93-93.
[5]劉娜欣.談企業差異化戰略[J].北方經濟,2008(24):53-54.
[6]李敏波.中國制造企業差異化的競爭戰略與信息化策略[J].智能制造,2006(8):21-23.
相關期刊推薦:《數字技術與應用》雜志是天津市電子儀表信息研究所主辦的學術期刊。是一本反映數字技術、應用研究的專業刊物。國際刊號ISSN1007-9416,國內刊號CN12-1369/TN,郵發代號:6-251。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