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淺談那新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施工技術要求

發布時間:2018-10-17所屬分類:科技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那新水電站工程位于百色市田林縣定安鎮,壩址位于定安鎮洞城村北東約1.0km的清水河上,距定安約21km,有簡易公路通至壩址附近。 關鍵詞:工程地質,面板堆石壩 1基本資料 工程地質情況:堆石壩地基兩岸多為強風化巖體,河床段為砂卵礫石,在對局部地質

  摘要:那新水電站工程位于百色市田林縣定安鎮,壩址位于定安鎮洞城村北東約1.0km的清水河上,距定安約21km,有簡易公路通至壩址附近。

  關鍵詞:工程地質,面板堆石壩

  1基本資料

  工程地質情況:堆石壩地基兩岸多為強風化巖體,河床段為砂卵礫石,在對局部地質缺陷采取壓實、槽挖回填混凝土處理后,地基可以滿足堆石壩建基面的要求。趾板地基兩岸置于新鮮及弱風化巖體上,巖體質量以BⅢ1類為主,少量為CⅢ類;河床段趾板建基于新鮮巖體上,巖體完整性良好,巖體質量分類為BⅢ1類。對趾板地基進行了全面固結灌漿處理。

  2面板堆石壩設計

  2.1壩頂高程確定

  根據《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252-2000)及《碾壓式土石壩設計規范》(SL274-2001),那新水電站大壩建筑物級別為3級,但因壩高為90.27m,大于70m,故大壩提高一級為2級。壩頂設計工況安全加高為1.0m,校核工況安全加高為0.5m。壩頂超高按下式確定:Y=R+e+A式中:Y——壩頂超高(m);R——最大波浪在壩坡上的爬高(m);e——最大風壅水面高度(m);A——安全加高(m)。

  對設計洪水和校核洪水條件下大壩防浪墻頂高程進行計算,取兩者中的最大值,作為確定防浪墻頂高程的依據。計算成果見表1。根據以上計算結果,計算壩頂高程為625.876m,F狀壩頂設防浪墻一道,墻頂高程626.37m,壩頂高程為625.27m,滿足規范要求。

表1

  2.2壩體結構設計

  2.2.1壩體斷面型式

  壩坡標準:《混凝土面板堆石壩設計規范》(SL228—98)第5.2.1條和第5.2.2條對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壩坡規定如下:第5.2.1條規定:當筑壩材料為硬巖堆石料時,上、下壩坡可采用1:1.3~1:1.4,軟巖堆石體的壩坡宜適當放緩;本工程為硬巖堆石料,上、下游游壩坡均為1:1.4。

  2.2.2筑壩材料分區

  壩體填筑料主要為砂巖料,壩體填筑料分區從上游向下游分為3.0m厚(水平厚度)的墊層(2A),墊層下為4.0m厚(水平厚度)的過渡層(3AⅠ),其后壩體堆石體分為主堆石區(3B)、次堆石區(3C)、主堆石排水區(3F)、壓重區(3F)、下游護坡(3D)。筑壩材料分區詳見圖1。

圖1

  2.2.3筑壩材料特性及填筑標準

  根據《混凝土面板堆石壩設計規范》(SL228-98)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壩料填筑標準如表2。

表2

  2.2.4面板、趾板及周邊縫設計

  (1)混凝土面板設計

  ①面板設計厚度混凝土面板堆石壩面板設計厚度按T=0.3+0.003H進行設計,鋼筋混凝土面板某點厚度T=0.300+0.003H(m),其中H為防浪墻底高程620.60m與面板該點底面高程之差(T、H單位均為m)。面板頂部厚度為0.3m,最大壩剖面的面板底部厚度為0.555m。滿足《混凝土面板堆石壩設計規范》(SL228-98)的面板厚度按T=0.3+(0.002~0.0035)H的設計規定。

  ②面板分縫面板分垂直縫,不設水平分縫,面板垂直縫在河床處間距采用12m。為預防水庫蓄水后由于水荷載作用所產生的過大增量變形所導致的河床段混凝土面板擠壓破壞,故修復設計在河谷中心部位選擇MB10與M11、MB11與M12、MB12與MB13之間3條垂直縫,在縫間崁填能夠吸收沿壩軸線方向水平變形的瀝青杉板,這三條垂直縫即為壓性縫,其余垂直縫均按張性縫進行止水布置。

  壓性縫寬20mm,頂部設GB填料、氯丁橡膠棒,外部用三元乙丙GB橡膠復合板包裹,縫內用瀝青杉板充填,底部設GB復合W型止水銅片、氯丁橡膠棒、聚氨脂泡沫、復合GB止水條等。張性縫頂部設GB填料、氯丁橡膠棒,外部用三元乙丙GB橡膠復合板包裹,縫面刷瀝青乳液,底部設GB復合W型止水銅片、氯丁橡膠棒、聚氨脂泡沫、復合GB止水條等。

  ③面板混凝土的基本設計指標面板混凝土等級(28d)為C25二級配,采用P.O42.5普通硅酸鹽水泥。混凝土水灰比小于0.45,入倉混凝土坍落度為3~7cm,抗滲等級(28d)W10,抗凍等級(28d)F100,極限抗拉應變(28d)≥1.0×10-4。

 、芑炷撩姘宓呐浣钤O計混凝土面板按單層雙向配筋,鋼筋配在面板截面中間,混凝土保護層厚度15cm,另外,在面板兩端配置抗擠壓鋼筋。

 、莼炷撩姘宸懒汛胧┟姘褰ɑ鎽秸粦嬖谶^大起伏差、局部深坑或尖角。面板混凝土應優選外加劑和摻合料,降低水泥用量和用水量,減少水化熱溫升和收縮變形。有條件時選用熱膨脹系數較低的骨料。面板混凝土宜避開在高溫季節施工,并應根據需要控制混凝土人倉溫度;炷撩姘灞砻鎽扇”窈捅仞B護措施,直到蓄水為止,或至少90d。面板混凝土澆筑至壩頂后,宜至少間隔28d再澆筑防浪墻混凝土。

  (2)混凝土趾板設計

  本工程在河床段及岸坡均采用平趾板。趾板寬度根據各段的水力梯度及工程布置要求,全部采用6.0m,趾板厚度為0.6m。(3)周邊縫設計原設計周邊縫頂部設GB填料、PVC棒,外部用三元乙丙GB橡膠復合板包裹,縫內用瀝青杉板充填,底部設GB復合F型止水銅片、PVC棒、聚氨脂泡沫、復合GB止水條等。

  2.2.5壩后護坡、壩頂結構及防浪墻設計

  (1)壩后護坡設計為了觀測、排水及美觀等要求,設計采用干砌石護坡,厚0.4m。(2)壩頂結構及防浪墻設計根據壩頂交通與布置的需要,設計壩頂寬度確定為6.0m,壩頂路面為厚度400mm的泥結石路面。鋼筋混凝土防浪墻的分縫位置與混凝土面板在壩頂處的分縫位置一致,縫寬20mm,設有三元乙丙GB橡膠復合板、GB復合T型止水銅片、PVC棒、聚氨脂泡沫、復合GB止水條,其余縫內填充20mm厚瀝青杉板。

  2.2.6大壩基礎處理設計

  (1)基礎開挖

  面板堆石壩的壩體可設置在強風化帶中部,兩岸基坑開挖深度大部份在基巖面以下1.0~3.0m,河床段為0.3m。混凝土趾基礎應置于弱風化帶上部,兩岸基坑開挖深度為巖石面以下2.5~6.9m,河床段為0.5m。

  (2)基礎處理

 、贅嬙炱扑閹幚韷位赡艽嬖陲L化及節理破碎帶、施工期間應密切觀注,如發現應按常規的抽槽辦法進行處理,抽槽深度為破碎帶寬的1.0~1.5倍即可,抽槽后回填C25混凝土。

 、谥喊寤A固結灌漿為防止趾板底部產生滲流接觸沖刷破壞,增強巖體的抗滲性,改善巖體的物理力學性能,對趾板部位進行基礎固結灌漿處理;A固結灌漿沿趾板布置三排,排距1.25m,孔中心距為2.0m,梅花型布置,孔深5~9m。

 、刍A帷幕灌漿a.趾板基礎帷幕灌漿范圍壩基的滲漏以裂隙滲透為主要形式,存在壩基滲漏問題,故沿趾板線上必須進行帷幕灌漿處理。帷幕孔沿趾板連續布置二排,孔位與固結灌漿前兩排孔位重合。由于該大壩高度未達到100m,根據規范相關規定,壩坡及滲流控制參考已建工程,因此未進行滲流及穩定計算。帷幕灌漿范圍基本接近水庫正常蓄水位與相對不透水層在兩岸的相交處,但兩岸山坡處水頭較低,設計的灌漿范圍是滿足防滲要求的。

  b.趾板基礎帷幕灌漿深度根據《混凝土面板堆石壩設計規范》(SL228-98)有關規定,本工程防滲帷幕設計以巖石透水率q=5Lu作為相對不透水層,帷幕灌漿深度深入不透水層以下。c.趾板基礎帷幕灌漿參數帷幕灌漿的孔中心距為2.0m,布設兩排帷幕灌漿孔(孔位與前兩排固結灌漿孔位重合),均按鉛直方向布置,灌漿壓力采用0.4MPa。趾板基礎帷幕灌漿施工順序灌漿孔分3序,采用“對分法”進行帷幕灌漿,Ⅰ、Ⅱ、Ⅲ序灌漿鉛直孔的間距分別為8m、4m和2m。

  3結論

  (1)本次主要設計是混凝土面板堆石壩的設計,其中壩址的選擇和壩體填筑料是重中之重。

  (2)面板施工技術要求較高,對今后是否蓄水安全十分重要,同時對下游村莊、農田起到很好的防淹沒作用。

  參考文獻

  [1]馬文英,劉建中,李顯軍.水工建筑物.黃河水利出版社.

  [2]水利部國際合作與科技司.水利技術標準匯編(水利水電卷).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3]盧延浩.土力學.河海大學.[4]葉守澤,詹道江.工程水文學.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5]水利電力部第五工程局,等.土壩設計.水利出版社.

  [6]張洪清.水利工程概論.

  [7]周之豪,沈曾源,施熙燦,李易山.水利水能規劃(第二版).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