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煤礦工程水土保持生態修復技術探微

發布時間:2018-09-25所屬分類:科技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煤炭資源的應用范圍非常廣,為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也給煤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收益與社會效益。有的煤礦企業為了追求最大的利益,任意損壞煤礦周圍的植物和土壤,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使生態環境遭受

  摘要: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煤炭資源的應用范圍非常廣,為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也給煤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收益與社會效益。有的煤礦企業為了追求最大的利益,任意損壞煤礦周圍的植物和土壤,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使生態環境遭受到了極大的破壞,進而導致自然災害的頻繁出現,給人們的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危害。為了有效避免出現以上情況,煤礦企業一定要改變傳統的生產觀念,在建設與開采煤礦工程的過程中要注意走可持續發展之路,要在保證煤礦企業安全穩定生產的同時,盡最大能力來保護生態環境。在煤礦工程生產過程中,可以合理利用水土保持生態修復技術來改善周圍的生態環境。

  關鍵詞:煤礦工程,水土保持,生態修復技術

煤礦工程

  1煤礦工程水土保持與生態修復的目標和布局

  1.1水土保持與生態修復的目標

  煤礦工程屬于危險性比較高而且工作持續時間長的工作,為了確保工作人員的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一定要重視水土保持與生態修復工作,保護好煤礦工程周圍地形的原有樣貌,從而提供一個安全性較高的生產環境。另外,在設定煤礦工程水土保持目標時一定要符合煤礦生產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要求,在確保正常開采的條件下,分區治理煤礦,并對煤礦周邊進行綠化建設,利用植物自身的自愈能力來減少生態環境的修復時間,從而避免出現水土流失,促進社會經濟和生態自然的協調發展。

  1.2水土流失防治分區的劃分及水土保持的總體布局

  煤礦工程包括生產區、棄渣區以及運輸區等多個區域,占地面積非常大。這些區域出現水土流失和環境污染的原因都不一樣,比如生產區會帶來揚塵污染,棄渣區會帶來風蝕水蝕,運輸區會破壞植被等。在制定水土保持和生態修復方案時,要根據不同區域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技術。

  在水土流失的治理過程中,工作人員要堅持全面規劃、重點治理、預防為主以及防治結合的辦事原則,把風蝕和水蝕當成防治工作的主要目標,建立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系統和長效工作機制,并將其作為治理工作的指導依據,同時要增加各項資源和資金的投放力度,把煤礦工程的生產措施和生態措施聯系起來,全面監管各區域的實際情況,一旦發現水土保持和生態修復技術中的不足,要及時進行改進和完善,從而減少水土流失,更好的保護生態環境。

  2水土保持生態修復技術的應用分析

  2.1工業場地防治分區

  煤礦工程的主體部分位于工業場地的內部,會帶來嚴重的揚塵污染,利用植物自身的防風固沙作用不僅可以有效減少風蝕和水蝕的破壞力度,還能夠降低空氣污染。在選擇植物種類時要優先挑選本地植物,它們可以很好的適應當地的土壤和氣候環境,容易栽種,而且可以降低植物的運輸成本。

  另外,要優先選擇耐旱性、耐寒性以及抗病性強的植物,這樣可以降低養護成本。在種植過程中,要建立復合防護林體系,保證工業場地的綠化率大于40%,并在道路兩邊種植灌木和喬木,建筑中間的空地上鋪設草坪。此外,施工時間最好選擇春天或者秋天,這樣可以提升植物的存活率。

  2.2地面運輸系統防治區

  對于地面運輸系統來說,一般是由進場道路與運矸道路構成,為了避免在雨季出現地表徑流以及地面積水的現象,一定要設計好道路的排水系統,提高路基的穩定性和強度。在運矸道路兩邊建立滯塵林帶時,可以選擇種植沙蒿,提高防風固沙的效果。在炸藥庫道路上面要鋪設50厘米左右厚的碎石,道路中間要比兩側高2厘米左右,這樣方便排出路面積水。另外,路基兩側、路旁以及邊溝要種植綠化植被,確保地表生態系統能夠正常運行。

  2.3沉陷防治區

  2.3.1土地復墾技術

  土地復墾技術是通過全面分析煤礦工程施工現場的土壤成分和地形破壞度,制定科學合理的復墾方案,來降低對礦區環境的破壞,使周邊的生態環境可以盡早恢復原貌,促進煤礦工程的開采區域能夠健康、長遠的發展。

  2.3.2沉陷區植被恢復技術

  自然植被恢復技術是采用次生演替的方式來恢復植物,從而使生態系統保持穩定性。這種技術可以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然而需要很長的恢復時間,適合應用于破壞程度比較小的礦區。人工植被恢復技術是通過全面分析煤礦工程周圍的地形地貌和水土流失情況,科學的設計植物的結構和布局。這種技術的恢復速度非?,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2.3.3沉陷區大面積水體生態恢復與開發技術

  煤礦工程塌陷區的地勢大部分都是凹形的,長期下去會積留很多水分,構成天然的大面積水體。針對這個特點,可以進行生態開發,不僅可以恢復生態環境,還能推動社會經濟的良好發展。開發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桑基農業模式。煤礦工程的塌陷區如果面積比較大,塌陷比較深,有很多積水,可以選擇;r業模式。通過這種開發方式可以讓池塘、魚、桑樹、蠶以及池塘里的微生物構成閉合的生態鏈環,利用植物、動物以及微生物之間的聯系,實現無廢物生產,這樣無污染,還能推動社會經濟的良好發展。

  (2)旅游娛樂模式。對于面積大、塌陷深、積水多,而且交通方便的塌陷區可以選擇旅游娛樂模式。通過建立游樂場給人們提供日常休閑娛樂的場所,從而促進當地旅游和服務行業的良好發展。

  2.4邊坡防護體系的建設

  邊坡防護是煤礦工程水土保持的重要措施,主要是利用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來進行邊坡防護。工程措施是利用擋土墻或打樁方式對邊坡實行阻攔。植物措施是在邊坡上種植物,來降低外力對邊坡的沖擊,使邊坡保持穩定。

  3結束語

  在煤礦工程建設和開采過程中做好水土保持和生態修復工作,可以確保煤礦生產能夠持續、安全、穩定的開展。煤礦企業要提高環境保護的意識,及時處理各種廢棄物,并加強綠化植物的建設工作,采用科學合理的措施來促進煤礦工程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任慧君,李素萃,劉永兵.生態脆弱區露天煤礦生態修復效應研究[J].煤炭工程,2016,48(02):127-130.

  [2]劉明,李樹志.廢棄煤礦資源再利用及生態修復現狀問題及對策探討[J].礦山測量,2016,44(03):70-72+127.

  [3]程曦,高先萍,陳其思.淺談煤礦礦山生態環境的破壞與修復[J].內蒙古煤炭經濟,2016(13):54-55.

  [4]郭楠.煤礦廢棄地不同修復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質的變化[J].環境工程,2016,34(S1):1039-1043+1048.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