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8-04所屬分類:科技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太陽能是重要的能源,為此人們建立了太陽收集系統,并把該系統應用到SSPS(未來空間太陽能電站)中;谘芯楷F狀,闡述這項技術未來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SSPS太陽能收集系統,OMEGA方案,光電轉換材料 0引言 能源是世界各國關注的核心問題之一。從整體情況
摘要:太陽能是重要的能源,為此人們建立了太陽收集系統,并把該系統應用到SSPS(未來空間太陽能電站)中;谘芯楷F狀,闡述這項技術未來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SSPS太陽能收集系統,OMEGA方案,光電轉換材料
0引言
能源是世界各國關注的核心問題之一。從整體情況分析,世界上的能源呈現是不斷減少的趨勢,且有些能源不可再生。故太陽能收集系統是在空間內收集太陽能,并用裝置把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傳回地面,以為人們提供清潔能源。但必須注意的是,空間太陽能電站過程的核心是收集系統,它使用的材料、技術會直接影響SSPS的性能。1SSPS太陽能收集系統的研究現狀從SSPS概念提出后,很多國家紛紛展開了這方面的研究,已經提出了幾十種具體的設計方案。下面簡單舉例。
1.1PeterGlaser提出的原始方案
Peter在1968年提出SSPS的初步設想,設計了結構。該結構共有三部分,分別是直徑達到2km的圓盤天線、直徑達到數千米的電池陣、負責兩者銜接的電源管。這是最初的系統設計方案[1]。
1.2太陽帆、太陽塔方案
該方案是美國在1996年提出。它采用的是模塊化的設計方案,提出的構想是讓發射天線對準地面,其使用的太陽能發射系統是由數百個可聚光的發電模塊組合而成,每個模塊最小為50m,最大不超過60m,每個模塊的連接方式是以PMAD系統為媒介。整體設備通電后,產生的直流電會通過電纜發射到天線上。
1.3分布繩系方案
該方案是由日本提出。其目的是簡化系統,保證系統的質量。這個方案具體的操作是,選擇一個單元板,長度為100m,寬度是95m,衛星平臺、懸索。其中,單元板的作用是在多個設備間起到媒介的作用,組合后可以形成多個夾層,且該系統使用的模塊超過了3800個。這個方案的具體應用,有利于實現系統的重組,為維護提供便利。但它的不足是,光伏電池不可以隨著太陽的光照移動,收集率較低。
1.4OMEGA方案
這是由我國研究人員楊陽等人提出,它的中文是球型薄膜能量收集陣。系統具體應用時,會使用單向光學薄膜材料,這個材料在某些環境中可以反射太陽光,而負責主反射的球形物體無需調整,有良好的可靠性。系統使用的微波發射天線會以懸索為媒介,連接球體的兩極,減輕了整體結構的質量。球形的主反射體會根據設定的中心軸做回轉運動,除面對陰影區域外,其他部分都可以接收到穩定的太陽能。
這幾種方案的變化是從整體向模塊化的發展,其中最原始方案的構造以整體為主,構形簡單,效率穩定。但它的不足是,不可以向其他位置拓展,線纜過長。后三種方式均為模塊化的構形,但各有優勢不足,比如太陽帆、太陽塔方案,它的優勢是便于組裝,但劣勢是不可移動,吸收效率較低;而OMEGA方案雖然可以穩定操作,便于控制,但它的天線、電池只有同時轉動,系統才可以運行。
2發展方向
從上述幾種方案的分析,不難發現,多個方案都存在不同方面的不足,這些不足出現的原因可能是技術不成熟,或是制造工藝較為落后。故其未來的發展趨勢是,發現并運用新材料,設計新的結構,引入新技術[2]。
2.1新材料
系統可以使用的新材料包括光電轉換材料、熱處理材料與石墨烯等,這幾種材料各有優勢與不足。其一,光電轉換材料是砷化鎵,它在系統中的使用,可以加快光電轉化的速度,但必須用散熱裝置輔助,這會增加系統整體的質量;其二,光伏電池會由于太陽光波等因素的干擾,在表面形成廢熱,引發熱問題,而為解決熱問題,研究人員可使用熱處理材料,加快能源的轉化;其三,系統收集的效率是決定系統運行是否高效的標準之一,石墨烯是納米材料,是當下所有納米材料中最薄、最輕的材料,它使用后可以提高系統運行產生的功率質量比。
2.2新結構
其新結構有三類,分別是高效、容易控制的系統、可拓展的結構與高度模塊的設計。這三種結構中,高度的模塊化設計可以讓整體的結構適當簡化,降低了建設的難度,實現多個模塊批量生產。而把整個結構拆分開,分別根據不同元件、部件的特點,優化設計,并完成批量生產,能夠提升整體的生產效率,控制成本的投入。用模塊化的設計完成結構的拼裝后,如果某個零部件受損,其他部分受到的影響較小,系統依然可以正常運行,讓系統更加可靠。上文中沒有介紹的ALPHA方案,就是高度模塊化的結構設計,模塊包括六角總線、連接件等。
3結語
SSPS太陽能收集系統的運行,可以實現太陽能與電能之間的轉化,所以部件的尺寸、系統質量與運行效率,都會影響設計方案的成本可行性。故為增加可行性,需在方案設計中使用的新材料與新技術,并適當加入新的理論,以此彌補現有系統構形的不足,實現空間的向外拓展,減少成本。
參考文獻:
[1]王虎,武永鑫,王聰.槽式太陽能集熱器用光譜選擇性吸收涂層的研究進展[J].分布式能源,2016(1):52-56.
[2]張興華,侯欣賓,王立,等.空間太陽能電站聚光模式研究[J].中國空間科學技術,2016(2):1-12.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