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1-17所屬分類:科技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各行各業的生產模式都帶來了一定的沖擊,相應的物流產業也面臨著系統創新的挑戰及機遇。下面文章首先分析區域物流創新系統的主體、投入、產出等相關問題,結合京津冀地區的實際情況,提出互聯網政策下區域物流創新發展戰略。 關鍵詞: 物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各行各業的生產模式都帶來了一定的沖擊,相應的物流產業也面臨著系統創新的挑戰及機遇。下面文章首先分析區域物流創新系統的主體、投入、產出等相關問題,結合京津冀地區的實際情況,提出互聯網政策下區域物流創新發展戰略。
關鍵詞: 物流創新,互聯網,區域物流
1 構建區域物流創新系統的必要性
1.1 提高物流產業競爭力
物流產業是國民經濟運行的基礎產業,物流產業競爭力的有效提升,對優化資源配置、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廊坊市物流供給仍以傳統的服務項目為主,服務內容單一、無法形成完整的服務鏈;信息化程度低,物流管理粗放;市場集中度低,無序競爭的現象較為突出。因此,必須積極轉變產業發展思路,根據區域經濟的發展特色,對物流系統進行創新性的改革,才能提高物流產業的競爭能力。
1.2 滿足區域經濟增長方式轉型的內在需求
京津冀區域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引擎之一,正處于經濟轉型、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時點。農業生產要實現規模化、現代化;制造業逐步走向高端制造、精益生產;商貿業也在向質量提升、效益提升的方向轉變。強化物流能力是農業、制造業及商貿業在轉型過程中需要努力的方向,物流產業的發展只有緊跟其他產業發展的時代特色、區域特色,在服務、管理中實現創新性改革,才能實現產業的聯動發展及區域經濟的轉型升級。
1.3 順應互聯網經濟的時代要求
近年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各行各業在“互聯網+”的改革創新中,發生了產品供給、服務模式等方面翻天覆地的變化。物流業作為產品供應鏈條中的重要一環,已經開始利用大數據、云平臺、移動終端等技術對物流活動進行改革創新,為物流業乃至于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借助互聯網經濟的紅利及技術外溢,物流業應繼續探索新的服務方式,用創新為自身發展提供動力。
2 區域物流創新系統分析
區域物流創新系統是指,在區域內部及之間,多個物流產業主體利用相關投入要素,不斷進行橫向及縱向的網格化運作,不斷創新資源的配置方式,繼而提供滿足個性化需求的創新性物流服務的集合。
2.1 系統主體
(1)企業:不僅指專業的第三方物流,還包括企業的物流部門。其在提供物流服務的過程中,能夠第一時間發掘物流需求的變化,具有進行創新的基礎條件。
(2)政府及行業協會:主要指與物流產業相關的政府職能部門,如發改委、工信局、交通、鐵道、航空、稅務、商務、海關、公安等,以及物流行業協會,如中物聯、各地的現代物流協會等。
(3)科研機構:指與物流相關的高等學校、實驗室、科研所、研究院等,它們從工程技術和管理兩個方面開展各種跟物流有關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研究。
(4)投資者:主要包括銀行、政府金融部門及風險投資者,是物流創新一大重要的利益主體。
2.2 系統投入
(1)物流需求:需求是產業發展的根源,沒有需求,創新就無從談起。研究表明,一個以維系客戶關系為中心的組織往往更具有創造力。因此,物流需求是物流創新系統最根本的驅動力和投入要素,對于物流系統的創新必須從需求出發,時刻監控、分析需求的變化,尋求創新機會。
(2)物流技術:可分為軟科學和工程技術兩個方面,軟科學即物流知識、基礎理論及物流管理經驗,具體表現為物流管理原理、分析方法、組織管理、標準化、協作模式等;工程技術則側重于實踐應用,具體表現為物流設施設備、信息通信技術等。
(3)政策與制度:作為一種非市場的支撐要素,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政策及制度是物流產業創新的必要動力,寬松的產業管制及政策可為物流系統的創新提供空間。
(4)資本:物流屬于資金密集型產業,物流創新需要大量的物質及資源要素予以保障,充足的資金是創新系統的保障要素。
(5)創新人才及意識:現代物流具有勞動密集、知識密集的雙重特點,物流創新活動極大程度上依賴于人才的技能、知識、經驗及創新意識,不論是從事一線操作的勞動者還是戰略規劃的高級技術人才,都是促進區域物流創新的第一資源要素。
2.3 系統產出
(1)產品/服務創新:是指在物流領域內,通過開發研究創造某種新的物流服務或對某原有服務的功能進行創新的系統產出。“互聯網+”為物流的產品創新提供了前提條件,然而,互聯網的應用并不是簡單的在物流產業內部應用互聯網技術,而是在物流模式、物流業態及物流技術等維度上進行創新發展,自提柜、物流平臺、無車承運人、云倉、供應鏈金融等都是物流創新系統的產出形式。
(2)管理創新:是指把新思想、新方法、新技術、新理論引入物流管理過程中,對企業的資源及其配置方式進行重新的思考及再構。“互聯網+”打破了物流管理的傳統模式,為流程與組織創新提供了物質依托。流程創新是物流企業將服務提供給顧客過程中的創新性產出,可表現為管理規范、管理制度等形式上的創新。組織創新是對物流管理的機構和管理權限進行創新性劃分。物流創新系統的主體眾多,創新活動呈現出網絡化的特征,因此往往需要打破企業邊界,組建形式靈活的協同創新組織,吸收有價值的外部知識與人才。
(3)政策創新:主要指政府與行業協會層面的創新,是根據區域物流運行的實際狀況,對物流管理政策的調整、完善、改革和更替,如各級政府部門簡政放權,減少行政審批項目,稅費減免等。政府及相關部門的介入可以指引創新方向,提供協同創新的政策環境,是區域物流創新系統保持高效運行的關鍵產出。
3 廊坊市構建“互聯網+”物流創新體系的策略
3.1 以物流需求為導向
伴隨著京津冀一體化及“互聯網+”步伐的加快,物流產業要實現創新發展,必須要根據物流需求的特點及變化趨勢,審時度勢的進行改革。廊坊市具有較好的工業基礎,電子信息、家具制造、汽車配件等主導產業,正處于向先進制造業、高附加值產業集群轉型的過程;再加上廊坊市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承載區,承擔著商貿物流的轉移承接任務;此外,新機場的建設也對航空物流、綜合保稅、電子商務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可以看到,區域物流需求已經呈現出“質”和“量”的變化來。因此,物流產業只有牢牢把握物流需求,從生產和銷售環節向產業鏈的兩端延伸,尋求創新機會,才能真正實現創新。
3.2 加強信息化建設進程
廊坊市毗鄰中關村自主創新區,以及天津高新區,創新性人才充足、智力資源豐富,在物流技術的創新上可以實現精準對接和轉移落地。因此,廊坊市應加強與兩地高新企業及科研院所的合作,積極引進相關技術的應用并推動物流企業信息化建設進程。
物流信息及數據是進行物流創新的基礎,是實現物流需求與供給精準、有效匹配的必要條件,因此需在政府及行業協會的帶領下,大力建設及完善地區公共物流信息平臺,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有機銜接線上、線下資源,為區域物流主體挖掘創新機會創造良好條件。
3.3 提供創新環境
在創新政策、法規方面,政府應給予真正有效的支持,做好企業/行業與管理部門的溝通與協作,為企業等微觀主體進行服務創新提供適宜的環境。與此同時,政府部門亦應加強企業自主創新的扶持力度,在土地使用、稅收等方面提供要素保障及便利,利用科研基金、項目支持、貸款優惠等方式鼓勵企業與相關機構積極投身物流產品及服務的創新。
3.4 建設“互聯網+”物流創新示范基地
對現有的物流產業園區進行升級,以產業基礎較好的物流聚集區作為創新示范基地,依托產業優勢,提供專業化、規;奈锪鞣⻊,加強信息化建設的力度,實現傳統產業的在線化、數據化,將互聯網技術應用于整個作業流程,完善智能生產、智能配送、供應鏈一體化管理、共同配送等服務功能,實現物流、信息流與資金流的高效運轉,促進物流產業聚集區與產業基地、交通樞紐融合聯動發展。以發揮物流創新示范區在一定范圍內的資源集聚和市場效應,從而產生強大的示范和輻射作用,推動其他行業的物流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先慶,彭雷清.物流革命與物流創新的方向、路徑及策略[J].中國流通經濟,2017,31(7).
[2]孫福兵,王華.服務業創新發展機理與路徑設計研究:杭州的實證[J].物流技術, 2016,35 (1).
[3]鄧恒進.區域物流創新系統的邏輯構造與應用思路[J].商業研究,2012,(3).
推薦期刊:發表物流論文應該投哪些期刊
發表物流論文可以投稿的刊物有很多,具體要根據作者自己的需求來選擇期刊,這里小編為大家推薦兩本物流方面的刊物供大家選擇參考。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