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淺談電視節目模式的動態發展趨勢

發布時間:2018-01-06所屬分類:科技論文瀏覽:1

摘 要: 目前我國電視節目創新模式和發達國家仍然有一定的差距,電視節目市場機制發展也不夠健全,產業鏈不完善,在產業鏈增值環節創新性和競爭性都有很大的不足,電視節目仍然需要創新。下面文章在電視節目交易的全球化空間和歷史背景下,探索電視節目發展的各個時

  目前我國電視節目創新模式和發達國家仍然有一定的差距,電視節目市場機制發展也不夠健全,產業鏈不完善,在產業鏈增值環節創新性和競爭性都有很大的不足,電視節目仍然需要創新。下面文章在電視節目交易的全球化空間和歷史背景下,探索電視節目發展的各個時期,并對發展趨勢進行分析,探索出有助于我國可以制作更多有市場競爭力和文化影響力的電視節目模式,從而使其邁向世界市場去迎接更大的挑戰,最終實現我國電視傳媒企業以及電視產業國際競爭力、品牌力和影響力的提升。

  關鍵詞:全球化,電視節目模式,動態演變,發展趨勢

  一、問題的提出

  電視節目模式(TelevisionProgramFormat)的概念起于英國,時至今日,尚未形成一個公認的概念,F有關于電視節目模式研究多集中在媒介批評視角以及電視節目模式生產、流通和電視節目模式本土化等問題進行。國內外學者對電視節目模式及其全球化交易等問題作出了突出貢獻,開辟了多個維度的研究途徑。但電視節目模式并不是孤立的概念,而是一個復雜的多要素的綜合體,是一個復雜的開放的系統,對它的理解應該是循序漸進、立體的,F有研究多集中在微觀層面,研究視角多停留在單向而靜態的現象分析,缺乏動態視角。在本研究中,電視節目模式是電視節目制作硬件要素(節目流程、環節設置、拍攝機位、音響、文本等)和軟件要素(節目創意、節目理念、受眾反饋、市場營銷方式等)標準化并經過驗證的可復制、可流通、可交易的制作流程與框架;是電視節目中最核心的部分,是融合各地文化及制作經驗,繼而不斷復制、反饋、完善的生產系統和體系。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電視節目模式成為世界范圍內受到廣泛關注的文化和媒介現象,電視節目模式交易規模和數量不斷提升,電視節目模式交易已經成為國際電視節目市場的最具活力的組成部分,電視節目已經進入模式時代,呈現出新的動態特征和趨勢。縱觀世界電視節目模式發展軌跡,在全球電視節目模式市場交易中占據主導地位的國家,在全球電視傳媒產業鏈也占據上游,電視節目模式的強勢輸出,在獲得更多經濟效益的同時,加強了其在全球電視傳媒產業鏈中的引領地位,國際競爭力也因此得到提升。在電視節目模式發展較發達國家,電視產業已形成以電視節目創意、生產、發行、營銷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

  相比較而言,我國電視節目產業進程慢,電視節目市場機制不健全,產業鏈短且不夠完善,在創意、研發等產業鏈重要價值增值環節創新性和競爭優勢不足。我國現行的條塊分割的管理體制使電視傳媒市場擁有豐富的頻道資源和受眾資源的同時,抑制了電視傳媒企業之間資源共享優勢,各自為戰,無法形成發展合力,最終導致競爭加劇。很長一段時期以來,以廣告作為主要商業模式的我國電視傳媒企業,更重視收視率和短期經濟效益而通常忽略其可持續發展。加之我國電視傳媒產品產制缺乏科學的流程化管理,專業化分工與協調能力相對較弱,嚴重抑制了電視節目的創新。我國自2010年開啟了電視節目引進模式時代,至2013年達到引進頂峰期。

  引進的模式節目降低了電視節目制作的風險和成本,培養了受眾新的電視文化審美,獲得了收視率和巨大的經濟效益,帶來了電視節目市場的繁榮景象,但另一方面,電視節目模式引入抑制了我國本土電視節目的創新能力,國內電視節目市場不平衡發展加劇。大量電視節目模式交易成功實踐表明,電視節目模式作為一種可交易的文化產品,具有可交易、可復制等商品屬性,它以開放包容的框架模式進行全球化的產品交易與文化傳播,電視節目模式交易不僅能夠帶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也是提升電視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路徑。如何借鑒海外電視節目模式完善的結構體系和成熟的市場經驗,實現我國電視節目模式突圍與創新已成為擺在理論工作者與電視媒體從業人員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全球電視節目模式動態流變

  1.全球電視節目模式發展的歷史流變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電視節目市場由自由、零散向集中化和規模化轉變,為電視節目模式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電視節目模式是文化創意產品,具有可復制性和可交易性特征。世界范圍內電視節目模式交易始于20世紀50年代,在90年代末期逐漸成熟,中外學者對電視節目模式的歷史進行了梳理,比較權威的代表學者是Moran和殷樂。Moran(2008)將節目模式交易分成4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935-1955年,節目模式交易無意識期;第二個階段是1955-1980年,節目模式交易萌芽期;第三個階段是1980年到2000年,節目模式產業形成期;第四個階段是2000年至今,模式產業成為全球范圍的重要產業的時期。

  對2000年以后電視節目模式發展軌跡進行了梳理。他認為在新時期電視節目模式無論從規模、交易主體還是創造價值等方面均發生了變化,他以電視節目模式交易規模、流向及交易主體等指標為標準,將電視模式產業分為電視節目模式交易全球醞釀期(2000-2005)、電視節目模式交易蓬勃期(2005-2010)以及電視節目模式產業多元競爭期(2010-2014)三個階段。

  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結合電視節目模式近年出現的新特點,將電視節目模式發展劃分為萌芽期、成長期、成熟期以及轉型期等四個階段。

  (1)電視節目模式萌芽期(-1990)上世紀50年代初,以《我的臺詞是什么?》(《What'sMyLine?》,1950)、《游戲屋》(《RomperRoom》,1953)為代表的電視節目的制作與交易是這一階段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電視節目模式開始作為商品進行銷售,并開始跨國交易與傳播。這一時期電視節目模式原始交易開始萌芽,但節目模式交易類型較單一,節目模式流通速度較慢,加之缺乏節目模式經營意識和版權保護意識,模仿與復制盛行。80年代后,雖然電視節目模式交易的數量不斷增加,但并未形成規模效應,整體流通量不大。電視節目模式交易主要在歐美這幾個國家之間進行,美國是節目模式主要輸出國。

  (2)電視節目模式成長期(1990-2000)20世紀90年代,衛星電視、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為電視節目市場壯大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條件,電視節目生產制作和傳播能力得到提高。隨著電視節目模式市場逐步成熟,電視節目市場競爭不斷加劇,競爭主體也由單一的電視節目轉變為電視節目加電視節目模式!缎掖嬲摺(survivor,1997)、《誰想成為百萬富翁》(WhowantstoBeAMillionaire,1998)和《老大哥》(BigBrother,1999)為代表的三大超級模式實踐成功,開啟了電視節目模式交易和品牌化的新紀元,引發了業界和學界對電視節目模式價值和交易的廣泛關注。這一時期,電視節目模式交易正在逐步向正規化的方向發展,市場化和產業化趨勢明顯。

  首先,品牌意識不斷加強,電視節目模式銷售準則開始確立,電視節目的市場化和產業價值受到關注;其次,獨立的模式制作商及發行商為電視節目模式的內容供給、發行及交易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再次,英國開始進入電視節目模式輸出大國陣營,電視節目模式交易中心由美國向歐洲轉移;最后,電視節目模式開始進入全球流通時代,世界范圍內多個電視節目交易展會的舉辦,為世界范圍內電視模式交易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壯大了各國電視模式交易的規模和水平。

  (3)電視節目模式成熟期(2000-2010)進入21世紀,電視節目模式從交易數量、交易范圍到交易頻率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電視節目模式發展進入成熟期,呈現出新的趨勢和特點。2000年,模式認證與保護協會(FRAPA)成立以及Endemol、FremamtleMedia、Eyeworks、All3Media等公司出現成為這一階段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FRAPA催生了電視節目“Bible”的誕生,推進了電視節目模式的全球化流通和交易。這一階段,全球電視節目模式產業系統形成,電視節目模式生產方呈現出多元化的文化背景趨勢。在英、美等傳統電視節目模式輸出國的引領下,以日、韓為代表的亞洲新興力量逐步興起。節目模式成功版本的數量和覆蓋度都在大大增加,節目類型也由傳統的游戲節目開始呈現專業化和細分化趨勢,真人秀、競技類、才藝秀等電視節目模式類型層出不窮。

  (4)電視節目模式轉型期(2011-)隨著互聯網及手機媒體等終端技術的發展,受眾的收視習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電視傳媒產業開始進入轉型和變革期。從世界范圍看,電視節目模式創造價值逐年增加,其中,英國制作的電視節目模式總價值高達4.75億美元,占全球市場的43%,成功替代美國成為電視節目模式最大的出口國。④這一階段,電視節目模式市場化程度更高,細分及差異化特征明顯。電視節目模式交易市場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征,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開始重視電視節目模式交易,特別是電視節目模式的輸出,以日本和韓國為代表的亞洲電視節目模式在世界108總第319期環球視野范圍內影響力和競爭力提升,除了真人秀、游戲以及競技等主流電視節目模式外,社會實驗類節目開始成為深受喜愛的節目模式。

  2.全球電視節目模式市場與主體的動態發展

  (1)電視節目模式市場主體多元裂變雖然以英國、美國、法國、德國以及意大利等歐美國家仍在電視節目模式交易中占據主導地位,但電視節目模式進入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交易時代的趨勢卻日益明顯,電視節目模式輸出端開始多元裂變。巴西、墨西哥、挪威、以色列、土耳其、日本、韓國等成為電視節目模式輸出端的后起之秀。特別是韓國和日本的電視節目模式在研發和輸出方面能力迅速增加,起到了重要的引領作用,亞洲模式開始受到電視節目模式交易市場的青睞。日本2015年的出口額達到288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8億)。日本TBS電視臺的《極限體能王》(SASUKE)自1997年開播以來,向153個國家和地區進行過銷售,2006年,配音版的《SASUKE》在全美播放,入選2007年全美十佳電視節目,又先后制作了馬來西亞、新加坡等版本。韓國自2013年開始,成功對外輸出《爸爸!去哪?》、《跑男》(RunningMan)、《我是歌手》、《2日1夜》(1박2일)、《我們結婚了》等電視真人秀節目。

  2013年,韓國電視臺綜藝節目版權交易收入超過3億美元,2014年則突破了10億美元。⑤2016年,美國NBC購買韓國TVN電視臺《花樣爺爺》版權,是韓國首個落地美國的電視節目模式。以色列研發的《冉冉新星》(RisingStar)已成功向美國、英國、意大利、法國等老牌電視節目輸出國出售節目模式。新興輸出端的出現為全球電視節目模式交易市場帶來新的活力和沖擊,打破了傳統市場中電視節目模式單向流動的局面。以美國為代表的老牌電視節目模式輸出國也開始引入海外電視節目模式。

  (2)電視節目模式交易市場多樣化隨著電視節目模式交易的規模和數量提升,催生了更多的電視節目模式交易會,電視模式交易市場的主體與客體也呈現出新的動態變化。幾乎每月都有大型電視節或電視交易會舉辦,為電視節目模式交易提供了良好的市場環境和交易平臺。除了洛杉磯電視展、法國戛納電視片交易會、英國廣播公司電視貿易節、匈牙利電視節、蒙特卡洛傳統電視節外,伴隨著亞洲電視節目模式市場的興起,新加坡電視節、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等開始設立。土耳其、巴西、中國、日本、韓國等電視節目模式新興國家參加電視節目模式交易市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所提升。

  (3)電視節目模式發展的動態演化如前文所述,電視節目模式的發展與繁榮與經濟、文化、社會的發展具有密切的關系,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環境的變化,電視節目模式交易便進入到新的發展階段,呈現出新的特征。電視節目模式從早期的無意識傳播,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和電視產業的發展不斷成長、成熟并步入轉型期,其發展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這種動態變化不僅表現在電視節目模式的輸出主體上,也體現在電視節目模式交易市場的多樣化中。如圖1所示。

  三、全球電視節目模式的發展趨勢

  1.電視節目模式競合趨勢凸現隨著電視節目模式全球化流通進程加快,歐美電視節目制作公司弗里曼陀傳媒(FremantleMedia)、恩德莫(Endemol)等紛紛開始向研發制作層面拓展業務,并通過聯合開發和參與制作,不僅催生了新的競合態勢,也增強了制作主體的核心競爭力。弗里曼陀傳媒(FremantleMedia)與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CMC)、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SMG)合作,利用前者在全球分銷網絡推動中國電視節目走向世界,同時針對中國市場開發節目模板,打造娛樂產品。

  此外,FremantleMedia還與以色列、阿根廷、墨西哥等國家電視臺及制作公司展開合作,開發電視節目新市場。中國華策影視集團與俄羅斯獨立廣播公司(CTC)以及國家傳媒集團(NMG)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在模式片庫進行IP改編和合拍合作等多方面展開版權發行與內容生產等錯層次的合作。⑦Endemol將中國視為亞洲增長戰略的核心部分,并積極開展與其它國家合作,已與韓國CJ娛樂傳媒(CJE&M)合作開發面向韓國本土市場的《模擬社會》。⑧

  2.模式劇將成為節目模式發展的新形態購買海外電視劇并進行改編與翻拍在上世紀60年代便已開始流行,但由于本土化程度受到限制尚未實現規;=陙,模式劇寶典成熟并盛行,模式劇交易開始成為電視交易市場的新特點。

  四、全球電視節目模式的發展趨勢

  1.電視節目模式競合趨勢凸現隨著電視節目模式全球化流通進程加快,歐美電視節目制作公司弗里曼陀傳媒(FremantleMedia)、恩德莫(Endemol)等紛紛開始向研發制作層面拓展業務,并通過聯合開發和參與制作,催生了新的競合態勢,增強了制作主體的核心競爭力。弗里曼陀傳媒(FremantleMedia)與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CMC)、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SMG)合作,利用前者在全球分銷網絡推動中國電視節目走向世界,同時針對中國市場開發節目模板,打造娛樂產品。此外,FremantleMedia還與以色列、阿根廷、墨西哥等國家電視臺及制作公司展開合作,開發電視節目新市場。中國華策影視集團與俄羅斯獨立廣播公司(CTC)以及國家傳媒集團(NMG)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在模式片庫進行IP改編和合拍合作等多方面展開版權發行與內容生產等錯層次的合作。Endemol將中國視為亞洲增長戰略的核心部分,并積極開展與其他國家合作,已與韓國CJ娛樂傳媒(CJE&M)合作開發面向韓國本土市場的《模擬社會》。

  2.模式劇將成為節目模式發展的新形態購買海外電視劇并進行改編與翻拍在上世紀60年代便已開始流行,但由于本土化程度受到限制尚未實現規模化。近年來,模式劇寶典成熟并盛行,模式劇交易開始成為電視交易市場的新特點。2016年,韓國TVN電視臺翻拍的《傲骨賢妻》(와프)融入韓國本土文化獲得了成功。華策影視集團與英國ITV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依托華策的影視制作實力和ITV的優秀影視品牌內容合作拍攝模式劇;與以色列Keshet就模式劇達成雙向合作;美國多家電視網利用翻拍模式劇展開激烈的競爭,也呈現出諸如《沉默的游戲》《目擊者》等一系列優秀作品。土耳其模式劇《母親》已經輸出到15個國家。

  3.技術成為電視節目模式發展的新推動移動互聯網及VR技術的迅速發展為電視節目模式研發與創新提供了新的可能和動力。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作為移動終端提升了用戶參與度和觀看體驗,以此為基礎運用跨屏互動技術、VR技術、直播、APP等研發的電視節目模式開始崛起,吸引了大量的受眾并贏得市場的認可。2016年挪威推出選秀類節目《流量》,運用網民與專業唱片評委線上與線下聯動評選,通過跨屏互動技術拓展了自己的節目內容和平臺,實現了電視節目與互聯網平臺運作的有機結合。

  4.文化折扣更加隱晦電視節目模式在交易和流通的過程中,以開放的結構有效的跨越文化障礙,在跨文化傳播中有效地減少“文化折扣”。殷樂(2005)指出從成品節目到模式節目,意味著媒體全球擴張中在文化策略上從表層影響轉向深層滲透⑥。全球電視節目交易市場仍存在著不平衡現象,電視節目模式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流動,發達國家文化強勢輸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電視文化的多樣性,而我國在國際電視節目市場中目前尚處于逆差狀態。2016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頒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快廣播電視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而發展的意見》指出以內容為王,增強廣播電視臺的節目原創能力和節目集成能力,構建面向多渠道、多終端傳播的節目資源體系。⑦為我國原創電視節目模式創新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我國應踐行文化自覺與自信,積極參與國際電視節目市場競爭,打造具有品牌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電視節目模式,以電視節目為載體,實現中華文化走出去。

  相關閱讀:淺談互聯網電視的優點及其監管手段

  互聯網電視也成為網絡電視,是以Internet承載視頻傳輸業務,通過機頂盒等設備接收的視頻業務模式。它具有內容點播,內容管理,雙向互動等功能。在科學技術發展的今天,傳統電視已經被智能電視和互聯網電視所取代,下面文章主要闡述了互聯網電視、智能電視的傳播特征,發現互聯網電視在傳播中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有效的監管手段。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