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水利工程師論文地方水利建設思路分析

發布時間:2016-11-18所屬分類:科技論文瀏覽:1

摘 要: 水利工程是人們生活和農業發展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每個地區由于環境和地形不同,水利建設的情況也不相同。本文是一篇 水利工程師論文 ,主要論述了地方水利建設思路分析。 摘要:嵩縣是水利大縣,經過歷屆縣委、政府和全縣人民的努力,嵩縣水利建設取得了巨大

  水利工程是人們生活和農業發展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每個地區由于環境和地形不同,水利建設的情況也不相同。本文是一篇水利工程師論文,主要論述了地方水利建設思路分析。

水利工程師論文

  摘要:嵩縣是水利大縣,經過歷屆縣委、政府和全縣人民的努力,嵩縣水利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有力地促進了縣域經濟的發展,但也因違背自然規律,盲目建設走了不少彎路,造成了極大浪費,甚至留下了隱患。文章從嵩縣的實際出發,分析了嵩縣水利建設的成果及存在的問題,針對“十三五”水利發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嵩縣,水利,建設

  1嵩縣水利概況

  嵩縣位于河南省西部,地處在黃河、長江、淮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嶺地帶,縣域總面積3008.90km2,是河南省第四版圖大縣。嵩縣地勢西南高、東北低,西依伏牛山,北屏熊耳山,南為外方山、七峰山,伊河、汝河、白河三條河流及696條支流貫穿其間,3700多條溝壑縱橫交錯。全縣總面積山區占95%,丘陵占4.50%,平川占0.50%,故有“九山半陵半分川”之稱。嵩縣北部屬黃土丘陵區,南部為中低山區,全縣山嶺連綿,地勢起伏,位于亞熱帶暖溫帶交匯處,氣候和地理位置特殊,南北暖冷氣團交替影響頻繁,降雨的時空分布極不平衡,全年60%以上的雨量集中在7~9月份,因此造成水旱災害頻發,幾乎每年都有災害發生,水利建設十分重要。

  2水利建設的方針、成果及存在的問題

  2.1第一階段建國以來,嵩縣的水利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建國后至1980年,經歷了建國初期三年經濟恢復時期、“二五”大躍進時期、“文革”時期。在1950~1952年3a經濟恢復時期,由于國力較弱,國家進行國民經濟恢復,是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準備階段,嵩縣水利建設的主要是對一些重要的灌溉渠道進行修復,恢復灌溉面積。“一五”期間水利工作重點是水土保持,修建土谷坊、石谷坊、柳條谷坊,實施溝壑川臺化,綠化荒山、營造水保林,1956a發動打井高潮,共打井2901眼,但由于多為群眾土法上馬,缺乏打井機械和抽水設備,井深剛挖至含水層時,無法排水導致被迫停工,成井多為半成品,一遇干旱井水干枯,90%以上逐漸報廢。“二五”期間正是大躍進時期,掀起水利建設的高潮,興建了青溝、黃村、呂溝、張王溝等一批小型水庫、塘壩,至1980年,全縣共修建小型水庫30座,同時開發建設了陸渾、鋪溝、新城、白河、栗子坪等一批小型水電站以及機電提灌站、機電井等項目,初步形成了排灌體系,起到了調節洪水、攔蓄徑流的作用,在防洪除澇抗旱以及水電資源開發、發展水產等諸多方面,都發揮了顯著效益,在水利建設高潮中,涌現出許多先進典型,如胡溝小流域綜合治理、北李村溝坡兼治、張嶺刺槐封溝等。2.2第二階段1980─2000年,主要以小流域綜合治理、人畜飲水工程、水電資源開發、灌區渠道配套、伊河城區段治理為主,80年代初期大搞小流域綜合治理,以德亭川干澗溝小流域為樣板,全縣以17個小流域及德亭、何村、黃莊3個鄉為重點,在工程布局上,丘陵區以坡耕地改造、修水平梯田為重點;淺山區以荒山治理、修反坡梯田、營造經濟林為重點;深山區以閘溝造地為重點;平川區以井、渠維修配套、擴大旱澇保收田為重點,據不完全統計,僅1990─1992年全縣共累計完成小流域治理267.02km2,坡耕地改造0.94萬hm2,閘溝造地571.67hm2,營造水保林0.99萬hm2,發展經濟林0.47萬hm2,打井配套187眼,渠道硬化及發展地埋管101.19萬m,新增有效灌溉面積797.93hm2,新增旱澇保收田537.26hm2畝,完成人畜飲水工程289處,解決吃水困難5.68萬人,連續3a獲河南省“經旗渠精神杯”和洛陽市“創業杯”,并獲“全國水土保持先進單位”,1990年河南省、洛陽市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流動現場會分別在嵩縣召開,被黃委員黃河中游治理局確定為水土保持治理試點流域的德亭川流域,經過7a治理通過驗收。2.3第三階段2000─2015年,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水資源的利用和需求加大,中央對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十分重視,把水利放在基礎設施建設的首位,繼續建設三峽、小浪底等大江水河治理項目,開工南水北調等重點項目,水利建設資金投入逐年加大。集中力量于防洪減災、保障飲水安全、建設節水型社會、保護和恢復生態系統等重要領域,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水利保障。在此背景下,嵩縣也迎來了水利建設高潮,先后對龍佛、青溝等30多座水庫、淤地壩進行除險加固,各級財政共投入資金將近1億元,保護了下游46000人、3866.67hm2耕地的防洪安全。對德亭川、白河、鳳陽河等中小河流、山洪溝進行治理,投入資金5800萬元,共治理河道長度18.34km,項目實施后保護沿岸2.11萬人,0.12萬hm2耕地。在全縣16個鄉鎮,涉及300多個村,實施飲水安全項目,共投入資金18270萬元,解決了33.43萬人的高氟、高鹽、水質不達標、嚴重缺水等飲水安全問題。水土保持方面,投資450萬元,完成了綜合治理面積138km2(其中修建基本農田0.68km2,坡改梯1.85km2,營造水保林27.28km2,栽植經濟林63.80km2,封禁治理44.39km2);投資1603.43萬元,完成了嵩縣騰王溝壩系工程建設,共建成張溝、于路溝、大黃箭溝等7座骨干壩,雷疙瘩、大溝、楊大莊、宋竹園等9座中型淤地壩和郭溝、西坡、西凹、傅家溝等15座小型淤地壩;投資301萬元,新建北元溝、周家莊2座淤地壩,對萬溝、楊大莊、龍脖3座病險淤地壩進行了除險加固;各項水土保持措施實施后,攔泥300.70萬m3,攔蓄地面徑流547.80萬m3,淤地77.07hm2,發展灌溉面積142hm2,年增產糧食94.80萬t,防洪保護耕地282.67hm2。在白河、北汝河、伊河上新建刁崖、馬路魁、旋風灣、楊灣、木植街、雪堂寺、龍潭等12個小型水電站,共新增裝機容量6440kW,投入資金7170萬元。投資2054萬元,對車村、白河、德亭、何村、木植街、飯坡、九店7個鄉政府所在地實施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建設,解決了共8.30萬人干旱情形下的基本飲用水問題。2011年投資875.70萬元,完成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重點縣項目建設,涉及全縣16個鄉鎮、302個行政村、1909個自然村,規劃山洪災害防治區面積2020km2、210個小流域,完成“監測系統、縣級監測預警平臺、預警系統、群測群防體系”四個方面建設。建成占地面積200m2的嵩縣防汛抗旱視頻會商中心,全縣16個鄉鎮全部新建面積≥20m2的會商室,以及自動雨量計等監測設施的安裝,編制完成縣、鄉、村三級山洪災害防御預案,在各鄉鎮制作山洪災害防御常識宣傳標語、口號及宣傳欄,加大群眾防災減災教育,這些措施在2014年“7•24”洪水中,發揮了顯著的防洪減災效益。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全面加強水資源的管理和保護,大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在水政執法大隊(編制15人)成立后,為了延伸構建基層水政監察機構,新成立了7個水政監察中隊,壯大了水政執法隊伍,加強了水政執法力度,保證了全縣各項水利事業的有序進行,僅“十二五”期間,共辦理取水許可證39個,水資源論證45個,水土保持方案21個,防洪影響評價10個,處罰70起水事違法行為,征收水資源費1810.03萬元,水土保持補償費139.95萬元,罰款131.49萬元,充分利用電視、版面、橫幅、標語等宣傳媒介,開展水法律法規的宣傳50余次,讓全社會充分認識水資源的珍貴性和不可替代性,增強廣大群眾水憂患意識、節約用水意識,有效的改善了嵩縣的水資源管理環境。為加快推進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對嵩縣青溝水庫灌區管理所、嵩縣伊南伊北渠灌區管理所、嵩縣河道管理所、嵩縣白云山水庫管理所、嵩縣抗旱服務隊、嵩縣小水庫管理所進行定崗定員和定維修養護經費“兩定測算”,共解決了141名水利工程管理人員經費和312萬元維修養護經費,保障了全縣水利工程的正常運行。綜上所述,建國以來,在上級的支持和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全縣人民發揚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大干水利,抗御和減輕了自然災害,有效地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取得了巨大成就,積累了很多的經驗,但還存在很多教訓,有的教訓相當有深刻、沉痛,如“文革”中大搞陡坡開荒,造成了嚴重的水土流失,致使全縣水土流失面積猛增至2252km2,占總面積的79%,平均每年流失表土473萬m3,造成土質脊薄,長期得不到恢復。又如1958年、1970年修建的呂溝、臺上水庫,憑長官意志辦事,違背科學規律、自然規律和建設程序,不經地質勘探,就上馬建設,結果建成后因滲漏嚴重,建成后即為病險水庫,給國家財力物力造成極大的浪費。同時嵩縣水利建設也有很多問題客觀存在,如水資源短缺,特別是在一些水污染、水質不達標地區水質型缺水問題依舊相當嚴重;水土流失防治任務十分艱巨,全縣還有769.70km2水土流失面積需要治理,且治理難度加大,治理任務還相當艱巨;修建于上世紀的水庫灌區等灌溉設施損壞、灌區面積萎縮,水澆地面積恢復任務大。這些問題也為今后嵩縣的水利建設指明了方向。

  3“十三五”嵩縣水利建設思路探討

  “十三五”國家水利改革發展的總體要求是,加快建設節水型社會,加快完善水利基礎設施網絡,加快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加快健全水利科學發展體制機制,著力提高民生水利發展水平,著力構建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水安全保障體系。結合嵩縣水利建設實際情況,要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繼續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強水政執法隊伍建設,提高執法人員素質,認真做好水行政許可工作,為全面落實基本建設項目“三同時”制度,積極督促全縣開發建設項目完善水土保持方案及水資源論證報告的報批工作,加強對水事違法案件的查處,認真執行“三法一條例”等水法律、法規的規定,強化打擊無證取水,不安裝計量設施的違法行為,提高水資源管理水平,督促全縣用水企業按規定安裝計量設施,強力促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加快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利用“PPP”等模式多渠道融資,開工建設伊河嵩縣城區水生態治理項目,內容包括伊南伊北渠渠首壩拆除重建、伊南伊北渠加固、新建伊河縣城段橡膠壩以及伊河縣城段三條支流(呂溝、太平溝、高都川)治理,保障城區生活、生態用水,在伊河嵩縣城區段形成水面,提高嵩縣城區品位,修復伊河沿岸生態,改善伊河兩岸城區宜居休閑環境,為居民提供一個健康、美麗的休閑場所,進而推動旅游業發展,促進嵩縣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進一步完善防汛抗旱減災體系建設,增強城鄉防洪、供水和水生態保障能力。開展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作、中小河流治理等民生水利工程。在水土流失治理方面,嵩南中低山區以封禁為主,實施封山育林,嚴禁陡坡開荒,注重生態修復;嵩北丘陵區以退耕還林,修建水平梯田,壩系建設為主,進行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在大項目建設上繼續推進估算總投資75億元的嵩縣龍潭溝抽水蓄能電站的前期工作,完成項目預可研編制工作,積極向省發改委匯報,把龍潭溝抽水蓄能電站列入國家規劃,電站建成后預計年產值將達到8~10億元,實現稅收約1.50億元,可有力地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4結語

  嵩縣地跨黃河、淮河、長江三大流域,伊、汝、白河貫穿全境,地形復雜多變,水利工程眾多,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造成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水旱災害頻發,水利建設任務十分繁重,因此既要順應國家政策,充分利用國家資金,搞好防洪減災體系建設、中小河流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等“除弊”項目,又要改革水利工程管理體制,創新機制,吸引民間資本投入,加大水電開發等“興利”工程建設,多渠道投資,促進嵩縣水利建設又好又快發展。
  水利工程師論文發表期刊推薦:《水利發展研究》是由水利部主管、水利部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綜合性學術刊物!端l展研究》綜合報道國家的水利發展戰略、水利政策、法制建設、水利經濟、水利管理、水利信息和工程建設等方面的方針政策、理論、技術和經驗,為我國水利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服務和支撐。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