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2-27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在大學我們的教育倡導的集體主義的內涵本質是一種利他主義,這就忽視了合理的個人利益的滿足。站在歷史的角度,不難發現革命導師馬克思在闡釋集體主義時始終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為基本原則。在集體主義原則下,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是辯證統
摘要:在大學我們的教育倡導的集體主義的內涵本質是一種利他主義,這就忽視了合理的個人利益的滿足。站在歷史的角度,不難發現革命導師馬克思在闡釋集體主義時始終“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為基本原則”。在集體主義原則下,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同時,集體利益可以保障個人利益的實現,個人利益的滿足是實現集體主義的來源,二者共同發展、相輔相成。不能簡單地把集體主義理解成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對立。在《德意志意識形態》里,馬克思、恩格斯說:“共產主義者既不拿利己主義來反對自我犧牲,也不拿自我犧牲來反對利己主義”。中國曾出現過要求個人利益無條件服從甚至犧牲于集體利益的事件。這種做法否定個人追求正當利益,極大壓抑了個人的積極性和能力的發揮,使整個社會失去應有的激勵機制。在大學生集體主義教育過程中,不僅要強調集體利益、長遠利益,也應該注重個人能力的培養與發揮,摒棄對集體主義概念的誤讀。
關鍵詞:集體教育,教育研究,教學意義
在對大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時,應努力擺脫索然無味的說教,針對大學生特點,選擇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授課方式,選取滲透性的教育方式,潛移默化,充分利用多媒體,積極引入新的教學手段,利用社會輿論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集體主義教育環境。網絡、報刊、雜志等媒體必須宣傳謳歌集體主義精神,發揮榜樣的示范作用。同時也要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曝光違背集體主義的行為,并加以譴責,使大學生在輿論環境中接受熏陶,接受集體主義的思想。
我們的集體主義教育不能僅僅體現在課堂上,更應該擴展學生的學習渠道和途徑,為培養大學生集體主義意識提供實踐的場所和機會。增加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類的公開課,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學習倫理道德理論和案例,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增強學生的集體主義意識。大學生注重他人對自己的評價,積極謀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因此,應當以班集體、學生會、學生公寓等為載體,建立理性的制度,實施科學的管理,引導大學生融入集體,并發揮個人的作用。開展團隊建設,讓學生們在課余時間一起探討學術、設計實驗、從事科學研究,享受協作分工與共同收獲的樂趣;組織并鼓勵學生參與集體活動,如運動會、文化藝術節、展覽等,體驗集體榮譽背后每個個體的成就感;號召學生參與無償獻血和志愿者服務等公益事業,讓他們體驗到奉獻后的滿足和幫助他人的快樂;發揚團隊精神,在各種活動中學會與他人合作交往,提高學生間的集體凝聚力和向心力;重視班級集體建設,把創建優秀班集體作為奮斗目標,充分發揮班級干部及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引導學生樹立集體榮譽感,把自己作為集體的主人,熱愛集體,維護集體利益,珍惜集體榮譽,同學之間相互關心,以誠相待,使每個成員對班集體產生強烈的歸屬感,并從中充分體驗集體的溫暖與幸福。
集體主義:無產階級世界觀的內容之一。是調節個體之間、個人與集體之間利益的原則。指一切言行以合乎無產階級及廣大人民群眾集體利益為根本出發點的思想。集體主義是共產主義道德的核心,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標志,它同資產階級個人主義是根本對立的,是共產主義道德區別于一切舊道德的本質特征。集體主義強調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精神財富和整個人類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主義國家的主人和社會主義建設的依靠力量,強調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同時重視正當的個人利益。
集體主義價值觀:注重社會長遠集體的利益,并為社會每個個體利益的實現創造有利條件,最終有助于個體利益充分實現和每個個體的全面自由發展的科學價值觀。
1.西方資本主義價值觀念的入侵。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深化,西方敵對勢力正悄然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政策,資產階級的政治主張、價值觀念及其腐朽的生活方式正日益侵蝕著我們。西方借助其在世界各個領域的霸權,把他們推崇的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尤其是重視個人需求的價值觀念,通過各種媒介在全球傳播。西方的個人主義追求的是個人的需求得到滿足而產生精神肉體的快樂,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大學生形成誘惑,與集體主義的價值導向背道而馳。上海一項為期兩年半的跟蹤研究發現,中國許多青年人,正逐漸呈現出中國式的個人主義特征,并且,西方文化的烙印十分明顯。受多元文化影響,一些大學生的社會主義理想動搖,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同度下降甚至產生懷疑,集體觀念模糊。
2.市場經濟的沖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給社會注入了新思想和新活力。在促進了人們觀念的更新的同時,也引發了社會利益關系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國家、集體、個人三者的單向度利益關系為紛繁復雜的多元分層利益關系代替。伴隨企業改制及破產,許多人認為集體已不復存在,集體主義無從談起。每個人都極力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正如美國經濟學家貝克爾所說:“在某種意義上,在既定的機會和資源的條件下,人們都試圖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當理性的個人都試圖這樣做的時候,就形成市場。”市場經濟中的商品交換法則也侵蝕著社會的各個領域,由于不能正確地看待個人利益與集體、國家利益的辯證關系,導致個人對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忽視,甚至為了個人利益不惜犧牲集體利益,最終消解了集體主義,導致集體主義價值觀邊緣化。
現在的大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承壓能力較脆弱,交際能力有所欠缺。很多人不愿為人服務,不愿承擔社會工作,不愿參加集體活動。習慣隱藏在網絡的虛擬世界里。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目的性強、功利心重、缺乏團隊合作精神。而他們的父母大多受過教育,過分注重孩子的智力培養,卻忽視了德育;注重孩子個性的張揚,忽視引導孩子關心集體、關愛他人。傳統集體主義教育忽視了人作為獨立個體的主體性,導致當代大學生對集體主義教育的反感心理,教育應從大學生的特征出發,摒棄單一的權威式講授,注重引導,并充分利用網絡媒介這個工具,從關注心理問題入手進行集體主義教育。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勁頭迅猛,然而很多高校存在重視科學技術教育、輕視人文素質教育的現象。與此同時,大學生數量迅速增加,教育已由精英化走向普及化,面對沉重的社會壓力,很多學生忙著參加兼職以積累工作經驗,還忙著考各種技能證書。這使部分學生個性孤傲、自私、缺少同情心和奉獻于集體的熱情。另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沒有徹底轉變,仍是靠灌輸式的單調說教。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的教材,在集體主義教育這一章節,大部分都以“國家的”、“民族的”姿態,很難見體現個人利益的方面。這種注重理論的灌輸,缺乏說服力,脫離實踐,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集體主義教育,有助于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大學里很多學生活動都是個人的、獨立的,大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被個人主義戰勝,他們待人冷漠,很多學生之間充滿隔閡。大學生遠離父母,只身來到陌生的環境,遇到學習生活上的問題時容易孤獨和無助,分外需要集體的溫暖,師生的交流,同學的互助。只有營造一個和諧的集體環境,學會在集體中生存,才能有利于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并且實現自我價值。
集體主義教育,有助于提高全民思想道德水平。大學道德教育主要是落實和發展大學生集體主義道德教育。在大學生中進行集體主義教育,形成互助友愛的意識,不僅可以提升大學生道德,更可以提高全民道德素質,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集體主義道德原則是中國社會的價值原則,在任何歷史時期,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在道德倫理上都被社會唾棄。集體主義道德是社會生存的規律,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道德是社會主義的寶貴精神財富。
集體主義教育,有助于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吨泄仓醒腙P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形成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堅持集體主義的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全民族的共同愿望,需要全體人民共同奮斗,更是集體主義的發揮;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同樣堅持了集體主義?傊w主義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基本內容的中心線索。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