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1-17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敏銳性、獨創性是創業人才的特點,在這些綜合利用特點上須表現出不為陳規舊俗束縛,能隨機應變,充分發揮創造性,對變化著的外部條件能夠適應,能擺脫慣性,改變定勢;還能從習以為常的現象中,發現那些不屬于已有知識和觀念范圍
摘要: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敏銳性、獨創性是創業人才的特點,在這些綜合利用特點上須表現出不為陳規舊俗束縛,能隨機應變,充分發揮創造性,對變化著的外部條件能夠適應,能擺脫慣性,改變定勢;還能從習以為常的現象中,發現那些不屬于已有知識和觀念范圍內的東西。迫尋可能的世界,探索未知是創業人才所應具有的品格。
關鍵詞:高等教育,教學發展,教學技術
創業教育必須以素質教育和智能教育為基礎。創業教育是素質教育、智能教育的深入和具體化。創業需要綜合素質,特別需要高素質的人才,因此,創業教育是建立在素質教育基礎上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同時,創業又是一種創新,需要有智慧、視野開闊、知識面廣泛,既懂專業知識,又有現代科學技術知識、管理知識,能夠進行決策選擇、運籌帷幄,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良好的人際關系與合作精神的人來實現。具有創業能力的人是兼具管理者、發明家、社會活動家角色。
創業教育可融會在素質教育、智能教育之中。應把對創業人才的素質和能力的培養,作為一種具體、特殊的教育模式進行研究,從而使大學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得到深入和具體化。要使學生學會怎樣做、和誰做方面的知識。知識經濟時代,要讓學生學會是什么、為什么的知識,而且還要學會如何做、和誰做的知識。前兩種知識是可符號化的知識,是人的外在化了的知識,后兩種知識是不能文字化的訣竅類的知識,是人的內在化了的知識。進行這四種知識的教育將會克服傳統知識教育的片面性,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里需特別突出知識學習的廣泛性、和別人合作的學習。我們可以從創業的典型代表比爾·蓋茨的忠告中得到啟示,他說:你先拿到一本書閱讀或學會許多門功課并不能成功,你需要與他人一起學習。知識的獲得必須是寬廣的,但有時也要有深入挖掘,對任何一種課程都應很感興趣。高中與大學教育為學生們提供了非常好的機會學習寬廣課程范疇,同時也讓我們有機會與別的同學一起完成課業,讓我們有第一手的經驗了解團隊合作所能達到的力量。培養學生廣泛的知識學習興趣、與人合作的團隊精神,這是創業教育的基本特征。
當今世界范圍內的經濟競爭,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科學技術的競爭。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電子計算機已廣泛應用,開始了信息技術、智能模擬和微電子多媒體時代。隨著發達國家在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空間開發技術和海洋開發技術等六大高新技術領域的發展,一大批高新技術群已相繼出現,并揭開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核心、以知識為基礎的新的時代的序幕,使整個社會經濟結構、經濟關系和人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不僅帶動國民經濟快速增長,輻射、拉動其他產業,而且對綜合國力的提高起著關鍵作用。
我國面臨著由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轉變,產業結構正在進行調整。產業結構調整,意味著原有的許多行業發生萎縮甚至消失,而新興的一些行業、產業必將迅速崛起。這些新興的行業產業需要以知識為基本要素。開展創業教育就是在知識經濟領域中考慮創業。把知識當作一種資源,用知識去開發知識資源,把知識的產生、傳播、應用,作為經濟增長和創建行業的基本思想。知識經濟時代,財富形成不再僅僅取決于對現有可利用資源的有效配置,而更重要的取決于人類對自身智力的開發,如對知識不斷更新,對技術不斷創新。也就是說,財富不再單純地得自已經充分了解并占有的東西,即不取決于已有的知識,而越來越得自那些尚屬于未知的東西還不能充分了解并占有的東西。
目前,我國大學生入學率在10%以下就已出現了就業的瓶頸效應,如果高等教育大眾化,意味著入學率增加到15%,這勢必給大學生就業帶來更大的難度。因此,沒有創業教育作支持,學生就業問題將無法解決,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將失去意義。
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困難表面看是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和產業結構不合理造成的,實際上反映了高等教育內部的問題,需要在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人才培養模式方面進行改革,提高大學生創業能力、擇業能力、適應能力。工業社會的就業崗位在計劃經濟時期是一個固定的常數,有多少個崗位用人、用多少人,每年按計劃分配,培養人數和用人正好吻合。但在知識經濟時代,社會用人單位是一個變數,只要通過開發,就會出現社會需要的新崗位,就會擴大就業人數。而開發就業崗位靠具有創業能力的人才的努力。大學創業教育能成為創建新的產業、行業、擴大就業崗位的源頭和基地。可以說,開展創業教育具有一石三鳥、帶動教育和社會整體發展的作用。
創業教育必須著重于學生創造性人格的培養。創業成就的大小,除環境和機遇之外,就創業者主體而言主要與兩個要素有關。一個是智力發達程度,另一個是創造性人格。創造性人格強調個體創造行為中的人格因素所起的作用,是由動機、興趣、信念、性格、氣質、能力等多種心理因素構成的有機整體。這些因素在創造性個體成長過程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時,也是創業人才成長中所需要培養的因素。
創業教育應首先考慮培養創造動機、創造意識。即培養創造意識,把創造看成是生活中所必需。一個人總想做點什么,只有發現點新東西,解決點新問題,頭腦運轉得力,他才心滿意足。與創造意識緊密相聯系的是創造動機,動機是創造活動中的重要心理因素,動機越強烈,效果越顯著。創造意識、創造動機是創業的前提條件。
創業教育的課程設置,必須重在培養學生的完整經驗,這是培養和提高理解能力的基礎,F代社會需要高新技術人才,因而在大學教育中專業性很強,專注于知識傳授、技能訓練,這就造成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專業化的分裂,使人在各自特殊的狹隘的專業化中工作,使得生活不完整。過于專門的教育訓練,又使學生無法擴展自己的經驗,容易接受片面知識而缺乏真正意義的理解。理解是需要有完整的經驗作支撐的,課程應著眼于建構學生完整的經驗,這不僅是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也是創業能力培養的需要。
創業教育在教學模式上,對教學內容的選擇不能固定不變,應具有開放性和靈活性,讓師生共同參與探求知識的過程。應從強調積累知識走向發現知識和創造知識,通過探索過程使知識不斷得以充實和完善,內容的組織不再囿于學科界限。
創業教育在教學內容上,不能把知識當作課程的全部,課程本身不僅僅是組織知識的方式,而且還應包含學生的活動及經驗的增長,要讓知識和學生、活動與經驗溶合。同時還應強調不同類型知識間的整合,強調普通課程、專門課程、科學課程、人文課程之間的統一協調。
創業教育必須以社會作為大課堂。社會的一切發展、變化,都會為創業提供機遇和信息,應使學生學會關心社會、和社會進行溝通對話,對社會發展有一種責任感、使命感。一個人的價值決定于他的社會網絡是否發達,每個人都生活在一種社會網絡之中。一個人的社會網絡是指其生存環境,人要從其社會網絡中獲取生存所需的物質、精神產品,同時也提供給別人物質與精神產品,一個人的社會網絡越發達就越能獲得更多的知識和信息,同時也增多了其創業的機遇和所需要的信息,形成發達的社會網絡是創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