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1-16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高等職業教育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要達到所期望的目的,必須要變革務虛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打破現行教育體制中藝術與技術相脫節的現狀。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但對于它的改變,需要的不僅是時間,更是勇氣和眼光。 關鍵詞: 職業教育 ,藝術
摘要:高等職業教育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要達到所期望的目的,必須要變革務虛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打破現行教育體制中藝術與技術相脫節的現狀。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但對于它的改變,需要的不僅是時間,更是勇氣和眼光。
關鍵詞:職業教育,藝術教育,教學發展
要變革現行的教學大綱、規范實踐教學體系,必須有一套經過反復論證的并能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切不可盲目莽行。首先,改革現有的教學計劃,增加實踐課的含量及現代化教學手段,轉變人們對職業教育的偏見,形成職業教育發展的良性循環。其次,變革培養模式,突破傳統的以學校課堂教學為主的授課方式,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建立穩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加強校內實驗、實訓室的建設與管理,保證實踐教學的需要,實行產學結合,以提高學生的務實能力。為讓學生畢業后即可上崗,在學習期間就必須讓全部學生進行頂崗實訓,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接觸企業的生產、開發、設計與制造全過程。因此,建設校外穩定的實訓基地和保證校內實驗室的開發是至關重要的。通過與實驗或實訓基地、工廠、企業相結合,實行雙向聯合、資源共享、人才互通,并聘請有經驗的專家學者及工藝技師授課。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又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教學計劃和課程內容是培養目標的具體體現,因此教學改革具體體現為教學內容的改革。教學要體現應用性和適度性,強化針對性、實用性和前瞻性。
職業教育作為我國教育體制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我們國家人才培育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職業院校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為國家輸送了大量的實用型人才。由于國際上對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加大以及國內經濟的繁榮和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等方面的原因,社會對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藝術設計專業在職業類院校如雨后春筍般一夜之間崛起,但由于各類院校對藝術設計專業的理解不足以及盲目設置與大肆擴招而造成了一系列的問題,諸如生源整體素質低下、設備不足、培養目標與實際教學相脫節、就業市場的相對狹小等。除此之外,師資力量薄弱,專業劃分過細、無特色,專業性不強、方向不明確等都成為困擾職業院校藝術設計教育發展的因素。高等職業院校的藝術設計教育面臨諸多的困境,該何去何從,如何改變這一局面為職業類院校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點燃一盞明燈是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應當深思的問題。就目前的現狀,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和改進。
任何一所院校都應該擁有自己的立足點,進而形成自身的特色,一旦失去了特色也就喪失了存在的基礎。藝術設計作為一個專業學科在職業類院校已開設多年,但多數院校都沒有形成自身的特色。教學模式與專業美術院校和其他本科類院校的藝術設計專業沒有太大區別,這也就是近幾年來在教育界產生的所謂“特色危機”。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諸如脫離宗旨、目標不明確、理論與實際脫節等。
職業院校的教育體制不同于其他的普通高校,它的辦學宗旨在于培養具有較強專業技能的實用型人才。因此,職業院校的藝術設計教育必須突出這一特色,把目標放在培養既懂藝術又精技術并通曉多門綜合知識的“多面手”人才上。他們應是設計者與工藝技師的結合,是高等技術應用型、復合型的人才,具有解決設計過程中藝術與技術之間關系問題的能力;他們應是理論實踐相統一的實踐者,而不應是單純的設計師或技師。因此,職業院校藝術設計教育在人才培養模式和方案的制訂上必須謹思、慎行,擺正位置、明確立場,從社會的實際需求出發。
在專業的設置上既不可盲目求大、追逐風潮、脫離實際,亦不可囿于某一狹隘的思想,偏離職業教育的辦學宗旨。專業設置力求寧缺毋濫,發揮自身的優勢開設一些既適合自身辦學條件又是社會緊缺的專業。
完善與規范教學內容。在課程的設置上,必須經過切實的社會調研,以社會需求為準則,以市場為導向,不能因人設課,因某些人為的因素而影響整個學科的發展和建設。在教學計劃的制訂上,要主次分明,務虛與務實相結合,目標明確,分配合理。
積極推行藝術設計類職業資格考試培訓。對學生執行雙證書教育,使職業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畢業生既有畢業證,又擁有職業技能資格證。將職業資格考證納入實踐教學內容,讓學生在畢業前完成崗前培訓,畢業可直接上崗。通過這些措施的實行,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就業的競爭力,也可以拓寬學生的就業面。
決定學校教育質量高低的關鍵在于教師的整體素質。要提高教學質量,首先要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加強“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在實際工作中,可以通過“內培外引”的方式來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一方面堅持“競爭上崗”和“掛牌上崗”,以此鼓勵先進、鞭策后進,使教師隊伍趨向于合理化。另一方面引進一些有一定專業知識并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高級工藝美術師或設計師來擔任教師,強調教師的業務素質,打造一支“雙師型”的高素質隊伍。
職業院校的藝術設計教育在發展中仍然面臨著一系列問題,職業教育的踐行者必須冷靜思考、高度重視,努力探尋職業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辦學特色,從而為培養一專多能、適合社會需求的復合型、實用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21世紀是社會高速發展的時期,高等職業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必須圍繞社會需求,調整教學內容,更新教育理念,通過多層次、多渠道地引入設計實踐教學,促進理論教學與實踐環節的一體化,探索滿足市場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教育教學中藝術與技術的統一。只有這樣,才能在新時期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