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9-20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長期以來,我們的中學課堂模式是教師站在講臺上講解知識,學生在下面聚精會神地聽講,并且認真地做著筆記,偶爾教師也提問一下學生。這便是我們現在的教學模式。上課時,面對教師的提問,有的學生回答正確,有的則回答錯誤,對于回答出現錯誤的問題教
摘要:長期以來,我們的中學課堂模式是教師站在講臺上講解知識,學生在下面聚精會神地聽講,并且認真地做著筆記,偶爾教師也提問一下學生。這便是我們現在的教學模式。上課時,面對教師的提問,有的學生回答正確,有的則回答錯誤,對于回答出現錯誤的問題教師還要進行糾正,學生上課時也不敢回答,害怕回答錯了,教師會批評。
一、把課堂變成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戰場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訓練,讓每一個學生最大可能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首先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為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能力做必要的準備,為其提供條件,教師要把課堂營造成寬松和諧的氛圍,讓每一個學生都敢于發言,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教師還要改變自己的角色。從以往傳授知識為主的“演員”變為如何讓學生有效地掌握知識的“導演”。這就需要教師認真地備課,設計課堂環節。對于課文的重難點,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并且掌握每一個學生的心理情況,如何想,想什么,如何使優等生、中等生、差等生都能兼顧地進行教學,讓所有學生都能積極開動腦筋,都能走到課堂中,去表演、去探索、去實踐。教師要使用合適的方法來激勵學生,啟發和引導學生,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讓學生勇于發言,激發學生創新
教師也怕麻煩,所以對于一些問題教師就是直接講解,學生只要仔細聽講就可以了。這樣一來,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不到有效鍛煉和發揮,學生理解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得不到很好的鍛煉,創新能力的培養更是遙遙無期。其實,初中語文課堂應該是非;钴S的,因為在語文教學中有些題目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固定的,只要中心思想不變,基本意思答對就行了。比如,一篇文章,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欣賞,只要層次脈絡清晰,合乎邏輯,教師就要給予肯定。杜絕學生一回答錯誤教師馬上就進行批評,甚至是劈頭蓋臉地指責,這樣不但提問的效果大打折扣,更為嚴重的是從此這名學生再也不敢主動地回答問題,對這名學生的積極性是個嚴重的打擊。對于同一個問題教師就要善于啟發學生,從不同層面來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全面,深刻,靈活多變的思考。培養學生看待問題、事物、人物都能夠從另外的角度去看待他們。例如,在講解《七根火柴》一文時,我讓學生用一句話來概括文章主要介紹了怎樣一個故事。大家紛紛舉手表達,一個關于紅軍戰士的故事,一個發生在長征路上的故事,一個感人的故事等,學生七嘴八舌,從不同的角度對故事進行了概述。不管是那一種回答都是一個創新,都是一個發散思維的表達,教師都要加以表揚,這樣不僅讓學生掌握了知識,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調整教學方法,改變教學策略
傳統的教學方法已不能夠適應現代化教育發展的需要,我們的時代呼喚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這就給我們的教師提出了挑戰,教師必須要調整以往的教學策略,使教學方法能夠適應人才培養的需要。首先,我們必須要讓學生對語文課堂感興趣,興趣是創新的前提。如果一個學生對學科不感興趣,在這門學科上進行創新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其次,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自覺學習,這是成功的先決條件,也是進行創新的首要條件。再次,教師要教育學生具有堅韌不拔的意志,要讓學生具備堅強的毅力和耐心,對于學習中出現的困難要有充分認識,并且時刻準備著迎難而上。最后,教師要教育學生學習不要拘泥于課堂知識,要吸取課外知識,拓寬視野,為創新思維的培養打好基礎。
四、創造情景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師要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培養,教師只有對學生做到全方位教學。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加強,學生才能創新。例如,在講解《范進中舉》一文時,講完課之后,我讓學生對課文進行改編,學生可以自由發揮。一下子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都積極動手研究教材,從自己的理解角度出發對課文進行改編。這樣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了培養和加強?傊Z文教學的改革是其他學科改革的基礎,我們必須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要轉變思想,善于吸收新的教學理念,使我們的語文教學充滿活力。讓我們的學生真正成為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為我們祖國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