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論文發表淺談當下高校規章制度管理的創新模式

發布時間:2014-08-30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高校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新難題,高校的黨風、教風、學風、校風受到社會風氣的嚴重影響。面對快速變動的復雜環境和不良價值觀的沖擊,高校必須理順黨風、教風、學風、校風四者之間的關系,找到解決問題的科學路徑。 一、黨風與三風的科學內涵及其辯證

  摘要:高校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新難題,高校的黨風、教風、學風、校風受到社會風氣的嚴重影響。面對快速變動的復雜環境和不良價值觀的沖擊,高校必須理順黨風、教風、學風、校風四者之間的關系,找到解決問題的科學路徑。

  一、黨風與“三風”的科學內涵及其辯證關系

  “黨風”這個概念的形成經歷了一個發展過程。黨風概念是毛澤東在1942年《整頓黨的作風》中第一次正式提出的。結合當時黨內存在的現實問題,要反對主觀主義、官僚主義、反對黨八股。他指出:“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這就是我們的任務。” “學風和文風也都是黨的作風,都是黨風。”毛澤東不僅在我黨第一次提出了黨風這一概念,并在恩格斯、列寧基礎之上擴大了黨風的外延,把黨的作風從黨員擴展到黨組織和黨員,把黨的作風由一般的工作作風推及到政治、思想、組織、生活等各個方面。

  (一)黨風的科學內涵

  對于黨風的科學內涵,存在諸多不同的解釋。葉篤初認為,“黨的作風是黨的性質和世界觀的外在表現,是黨的各級組織和黨員個人在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工作上和生活上等各個方面表現出來的一貫態度和行為。這些作風,反映著黨的正確的思想方法、政治立場、工作態度、生活作風及道德行為。”趙文祿認為:“黨風是指黨和黨員的作風,就是黨的各級組織和黨員在思想、政治、工作、生活、學習等方面的一貫行為和傳統。世界觀決定黨風,而黨風就是世界觀在行動中的反復表現。”可見,盡管對黨風存在著差異不同的解釋,但是黨風概念的核心確實一致的。黨風就是黨組織和黨員在各個方面的態度行為所反映出來的觀念。

  (二)“三風”的科學內涵

  “三風”是指高校的教風、學風、和校風。高校教風是指教師教學的風氣,集中反映在教師的師德修養、教學態度、教學內容、形式、認真程度等方面。教風作為校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風形成的重要前提,教風的好壞制約著學生發展成才,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高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校風建設。高校學風是指高校學生的學習風氣,反映在學生的學習目的、治學態度、學習品質等方面。“學風是一所大學的靈魂,是大學的寶貴財富,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育人資源,體現了一所學校的辦學理念和精神,反映了一所學校的教育教學和管理水平,關系到學校的發展和社會聲譽。”高校學風反映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思想品質、人生態度等,學風的好壞不僅影響了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也制約了高校的發展。學風狀況直接決定著人才培養的質量,是高校校風建設的核心和高校發展的基石,因此高校必須時刻注意加強學風建設。

  “校風,是指一所學校師生員工所共同具有的特有的思想行為作風,也就是學校在教學、科研、管理等群體活動中形成的一種集體心理氣氛和行為風尚。”校風包括了學校治學精神、辦事態度與效率、服務質量、教學科研風氣等等。校風作為綜合性的校園風氣,是在學校師生長期的學習工作實踐中形成的。實踐證明,高校校風作為一種習慣力量,對師生的發展和高校發展產生了決定性影響。

  (三)黨風與“三風”間關系的辯證認識

  高校擔負著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因此高校必須在黨的思想指引下,切實加強高校黨風建設,營造有利于師生成長和學校發展的政治空氣和輿論環境,在這個意義上講,黨風建設是“三風”建設的前提。高校教風、學風是高校校風的主要組成部分,是高校校風建設的中心環節。高校教風是高校學風形成的基礎,是高校校風的首要環節。高校學風是高校教風的體現,是高校校風的集中體現。高校校風是一個包含廣泛的概念,高校校風不僅包括高校黨風、學風、教風,還包括高校的校園環境、規章制度等方面。作為高校校風的核心,教風、學風對于高校校風建設具有決定作用,而校園環境、規章制度等其他的校風構成要素又不可避免的對高校教風、學風產生影響。因此高校校風是黨風、教風、學風、校園環境、規章制度等交互作用形成的對立統一體。

  二、高校黨風與三風建設存在的困境及其對策

  (一)高校黨風建設存在的現實困境

  高校作為多元文化價值觀交流的主要場所,黨風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集中反映在貪污腐敗問題凸現、官僚主義作風、黨員的發展與管理三個方面:

  高校腐敗愈演愈烈,成為影響黨風的頭等大事。歷來有“象牙塔”之稱的高校被稱為一方凈土,但在全球化、市場化、信息化、網絡化進程加快的影響之下,多元文化價值觀進入,在一定程度上,高校黨風受到了不良社會思潮的影響。一大批高校腐敗案例進入公眾的視野,其中不乏高校黨委的主要成員,引發了社會對于高校黨風的擔憂。高校腐敗不僅使高校在社會公眾中的形象一落千丈,也引發了對了高校黨風的憂慮。

  高校官僚主義作風被視為高校黨風的又一頑疾。“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是公眾對于高校官僚主義的真實寫照。隨著高校自主權逐步增大,高校日益成為一個封閉的小社會。由于缺乏監督,高校官僚主義作風泛濫,少數黨員干部責任意識淡薄,遇事推諉,缺乏服務意識,工作缺乏耐心、恒心;同時主觀決策,獨斷專行,個人本位主義嚴重;缺乏創新意識;教學管理方法落后,嚴重影響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

  黨員發展與管理問題也成為影響高校黨風的重要因素。目前高;鶎狱h組織黨員發展與管理問題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黨員發展重數量,輕質量。二是忽視了學生黨員的再教育與監管。

  (二)“三風”建設存在的現實困境

  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入發展,功利主義、實用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開始充斥校園,一定程度上沖擊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影響了高校教風、學風、和校風,高校的“三風”建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窘境。

  高校教風關系到教學質量,成為影響學生成才的重要因素,也成為影響高校穩定發展的關鍵環節。目前高校教風問題集中體現在:教師職業道德感喪失,思想素質和道德水平下降;教師功利主義傾向明顯;教師教學水平和知識水平低下;教師教學浮躁、學術造假等問題;教學研究的主動性不強,缺乏創新意識等等。

  受高校教風等多重因素的復雜影響,部分學生的思想價值觀發生扭曲,導致高校學風出現明顯的衰退,主要體現在: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不足,輕視學習,沉迷了網絡游戲、戀愛等方面;學生學習功利化,重視“實用性”知識學習,忽視人文知識學習,如學習計算機網絡技術、熱衷于考證。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低下,考試作弊成風、學術造假、缺乏吃苦耐勞的踏實學風。

  校風反映了一個學校的整體風貌,除了教風、學風存在的問題,高校的校風問題還集中反映在:整潔的校園環境、和諧的校園文化、健全的規章制度等學校軟環境建設方面。新時期的高校校風建設必須重視學校軟環境建設,提升高校發展的軟實力。在技術進步、經濟發達的今天,高校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更依賴于校風建設,更依賴于高校軟環境建設。在這個意義上講,高校的軟環境建設成為制約校風建設的重要方面,影響著高校的健康發展。

  (三)高校黨風與三風建設對策

  面對新形勢下的高校黨風、“三風”建設存在的問題,在理解其科學內涵及其辯證關系的基礎之上,高校必須從黨風建設入手,實現以黨風促“三風”,以“三風”育“三高”,建設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社會主義高等學校。

  1. 以黨風促教風。高校黨風建設作為“三風”建設的前提,其好壞決定了高校的發展。高校必須從黨建入手,實現以黨風促教風。針對高校黨風目前存在的現實困境,高校黨風建設必須堅持以下幾點:一、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是行動的基礎。高校要結合政治形勢和現實狀況,開展多種途徑的理論學習。要努力實現全員學習,通過理論學習、討論交流、觀賞影片、圖像資料等多重形式,深刻學習黨的理論,深化認識,潔凈靈魂,自覺抵御享樂主義等腐敗思想的侵蝕,提高拒腐防變的能力。同時,深化作為高校的教育者、管理者的服務意識,杜絕官僚主義作風,樂于奉獻。通過理論學習,牢牢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二、加強和改進黨的制度建設。結合學校實際,制定各項領導干部管理制度,如聘任制及其操作辦法,任免制度,獎懲制度,上下班制度,行政問責制度,津貼發放辦法,考核考評制度等。同時,在事關學校發展的重大問題決策上,按照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結合專家意見,在民主討論基礎上,作出科學決策,并貫徹落實主管領導責任制,做到權責明晰,完善領導班子內部的議事規則和決策機制,既防止個人獨斷專行,又防止相互推諉、各行其是。三是完善黨內監督和黨外監督。高校各級黨組織要經常開展組織生活,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敢于接受他人批評,勇于進行自我批評,主動承認和改正自我不足。高校紀委要切實加強信訪工作,嚴肅查處貪污腐敗、學術造假等影響黨風的行為。同時,要通過座談、走訪等方式虛心聽取群眾意見,要重視群眾和輿論關注的問題,自覺接受群眾監督、輿論監督。

  2. 以教風促學風。高校教風是高校學風建設的動力。提高高校教風是建設高校優良學風的出發點,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題。高等教育教風建設必須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以黨風建設為契機,加強教師思想道德和職業道德建設,切實提高教師的思想水平和道德素質。教師的言傳身教、一言一行對于學生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要通過教師思想道德和職業道德建設,凈化教師的心靈,消除不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影響。激發教師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不斷調動其教學科研的積極性,糾正功利主義影響下不良學術風氣和治學精神。加強知識學習,創新教學教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二是制度建設。一方面,高校應創設新的教師薪酬制度,在教師的工資和福利待遇基礎之上實行科學有效的績效工資制,按照教師教學科研的成就給予獎勵,增強教師教學科研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應該加強學生的教育管理,在給予學生知識的同時,大力開展誠信教育等思想教育活動,端正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杜絕高校學生的作弊行為和懶惰心理,培養學生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刻苦努力的思想品質。

  3. 以學風樹校風。高校學風是高校校風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學風的培育有助于形成高效良好的校風。在高校黨風建設和教風建設基礎之上,高校學風建設應該包括以下幾個內容:一是培養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理念。事實表明,在信息化和知識經濟時代的今天,大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已不僅僅大學生實現國家振興、民族復興歷史使命的需要,更是大學生獲取生存的必然方式。二是端正學生學習取向,提高學生的學習力。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化的今天,受實用主義等多種社會思潮影響,高校學生的學習取向出現嚴重的“功利化”傾向。大學生熱衷于計算機等技術知識的學習,高校學生畢業前的考證熱都是這一傾向的體現,學生為尋求一份好工作而學習,忽視了人文知識的學習。這種急功近利的“功利主義”學習取向不利于高校培養具有創新力和創造精神的人才。高校應該培養具有遠見卓識的人才,應該鼓勵學生靜下心來,潛心學習人文知識和基礎理論,扎實學習基礎,培養學生的懷疑精神和創新精神。通過學風建設,培養其高校濃厚的“終身學習”、重視人文與基礎理論學習,重視科研創新,促使高校形成良好的校風,培育起適應時刊發展的高校軟環境,提升高校軟實力。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