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8-14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論文摘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喜歡得到老師的表揚和鼓勵,這對他們是榮譽的享受,更能增強他們的勇氣和力量。實踐證明,鼓勵可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學生在這種自由的空間里可與老師、學生進行心靈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斷地獲得成功的體驗,并在
論文摘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喜歡得到老師的表揚和鼓勵,這對他們是榮譽的享受,更能增強他們的勇氣和力量。實踐證明,鼓勵可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學生在這種自由的空間里可與老師、學生進行心靈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斷地獲得成功的體驗,并在成功中走向成功。
一、讓賞識點亮泯滅心燈
激勵性評價的基本功能就是保護和激勵學生學習和發展的動力,實踐證明:受到激勵的學生勁頭十足,學習成績不斷提高,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不吝惜給學生褒揚的詞語,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體驗到成功。那么用什么樣的眼光看待學生學習中的不足呢?這與教師的教學觀、學生觀息息相關。賞識性的評價尊重了學生的人格,鼓勵了學生創新,我們從中受到的啟發是:對其不足,既不能漠視不理,也不宜斤斤計較,要在學生不足的背后看到亮點。
在教學《麻雀》一課時,課堂上設置了問題:
讀書要求:一是大聲地讀一遍課文,讀準生字新詞,讀通每一句話;二是讀完了把課文中出現的小動物的名字寫在書上,想想在他們身上發生了一件什么事?(生自由讀書,師巡視,讀完后指名上臺板書“老麻雀、小麻雀、獵狗”)
一位平時成績十分落后的學生王鑫,十分激動地舉起自己的小手,嘴里無聲地喊著些什么,當他站起來說:“老師,還有獵人都沒有寫進去。”全班學生哄的一下笑炸開了,這位同學臉一紅,馬上把頭低了下來。當時我也很納悶,明明如此明顯的答案,是他可以回答的能力范圍內的答案,他為什么要這樣說呢?于是我故意對著全班同學說:“老師最欣賞的就是能積極舉手發言的學生,說對或是說錯,一點關系都沒有,因為他能舉手,就是最棒的。”“老師說過每個故事都有起因、經過、結果,這個故事的起因是獵人帶著獵狗去打獵。”王鑫小聲地說。全班的笑聲戛然而止。大家都意識到自己的疏忽,同時敬佩王鑫的細心。我看到他嘴角的弧度微微上揚地坐回位置。
因為教師的賞識,讓一個原本緊張、害羞、自卑的孩子贏得了自尊,讓學生們都尊重他,這無形中是對學生最好的鼓勵。
二、讓鼓勵澆灌心靈之花
例如在《麻雀》教學中,當課文寫到老麻雀雖然弱小但是奮不顧身搏斗獵狗,營救小麻雀的時候,讓學生們通過感悟,為這個故事續寫結尾,同學們奮筆疾書,躍躍欲試。有學生說:“老麻雀,你用那樣弱小的身軀與龐大的獵狗搏斗,你真是一位偉大的母親,你用偉大的母愛保護了你的孩子,我真是太佩服你了。”……學生們勁頭十足,我在教室轉了一圈,發現有位學生的切入點很新穎,但是卻耷拉著腦袋,似乎怕自己說錯。教師說:“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想法,你的想法也很可取。”說:“為什么?為什么?為什么我連一只麻雀都打不過?不是因為它有多么強大,而是因為它身上有一種強大的母愛。”
一節課下來,學生們分享自己在課堂中的獨特感受和體驗。通過這個例子,我們明顯地感受到在課堂教學中利用激勵性評價語言所帶來的教學效果是多么明顯啊!
三、讓寬容滋潤干渴心田
當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由于每個學生的家庭環境、社會環境、自身的心理素質不同,學生中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作為教師,要正視學生的差異,不僅要愛那些天賦較好的學生,也要給予那些缺少天賦而自卑的學生以理解、鼓勵和尊重。
例如《麻雀》一課的開頭導入,用麻雀的圖片引出課題,可學生卻給了我當頭一棒,她竟然回答說是雞。當時我實在無言以對,她把我的計劃全打破了,這讓我怎么引出課題呢?正當老師思索時,其他同學都向她投以看好戲的目光,好似等著老師批評她。我靈機一動,對她說:“要想知道到底是什么,你來幫老師揭曉答案。”于是由她來點擊大屏幕,揭示答案是“麻雀”,而老師順理成章地引出了本次教學的主題——麻雀。
在隨后的提問中,老師多次通過目光暗示或鼓勵這名學生大膽發言,這位學生終于成功地回答了老師的問題,并贏得了同學們的掌聲。試想,如果面對學生的失誤或錯誤,教師采取的不是寬容而是嚴厲的訓斥,還會有這位學生的第二次發言和成功嗎?
法國著名作家安德烈·莫洛亞說過:“美好的語言,勝過禮物。”教師充滿魅力的課堂評價語言,雖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學生;雖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學生。在課堂中,它讓我們看到的是學生一張張陽光燦爛的臉,聽到的是歡聲笑語,體悟到的是學生的個性飛揚。
參考文獻
[1]潘宇.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思考[J].語文教學通訊,2007(13).
[2]李薇薇.智慧理答,生成精彩課堂[J].小學語文教師,2008(8).
[3]施愛娟.合理有效評價,煥發課堂活力[J].小學教學參考,2011(27).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