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教育探索論文如何將心理健康教育運用到小學教學中 

發布時間:2014-08-09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

摘 要: 論文摘要:語言是人們進行交際的重要工具外,它還具有大量形象的、有個人情感和主觀色彩的內容,直接關涉到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主理健康要素的內容,給學生全面發展和終生發展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因此,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語文課程有著獨

 

  論文摘要:語言是人們進行交際的重要工具外,它還具有大量形象的、有個人情感和主觀色彩的內容,直接關涉到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主理健康要素的內容,給學生全面發展和終生發展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因此,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語文課程有著獨天獨厚的優勢。那么,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呢?經過實踐,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如手。

  《教育探索》雜志是教育理論刊物。以宣傳普通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和學前教育為重點。郵發代號:14-261。名家思想、理論探討、課程改革、學科教學、教育管理、教師發展、德育研究、心理教育、信息教育、職業指導、教育技術、比較教育等欄目。

  一、 學科滲透中對教師的幾點要求:

  如郝志強先生所著《不懂心理學就別當講師》。學校教育的關鍵在教師。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直接影響學生的行為,影響到學生身心發展和成長,最終到教育的成敗。一位心理健康的教師,比較能樂于接納教師的職業,較易體驗到教學的樂趣所在,也較能促進學生良好情緒的發展,而心理不健康的教師不能適時的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兒童的心理健康產生不良的影響。

  第一, 教師應努力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注重提高自身修養,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質;

  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以學生為友,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教學,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

  第二, 教師要有較強的自我心理調節能力。面臨社會變革,生活工作節奏的加快,

  老師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會遇到許多不愉快的事。我們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情緒,使自己的心情處于平靜,思路處于清晰的狀態走進教室,決不能將不良情帶進教室。

  第三, 教師要有成為學生楷模的言行舉止。通過我們多年的教育感觸,學生的向師

  性很強,他們對老師的尊重和依賴常常超過了他們的父母。所以,教師的德才學識、情感人格、處世態度及言談舉止,對于每一位幼小的心靈來說,是比任何東西都重要的有益于發展的陽光和雨露。我們教師要在終生學習的思想理念下不斷提升自我的知識水平和道德情操,做好學生的楷模。

  第四, 教師要有具有熱愛學生的高尚職業情感。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教師要無條

  件積極關注、尊重、理解、關心和愛護每一位學生。重視每一位學生的人格尊嚴和人格平等。不管是“優等生”還是“雙差生”,都要傾聽他的意見,接納他的感受,包容他的缺點,分享他的喜悅,使幼小的心靈愛的雨露中茁壯成長。

  二、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幾百篇課文,不僅每篇課文都可以有側重地進行認知心理教育,而且許多課文中有十分明顯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可充分利用進行非認知心理教育。如《海上的日出》《草原》《海底世界》等課文就可以陶冶性情,提高審美感;《挑山工》《飛奪瀘定河》等課文可進行不怕困難,錘煉意志的教育;《會搖尾巴的狼》《一次成功的實驗》等課文可以進行交往、合作方面的教育;《做最好的自己》《和時間賽跑》等課文可以進行自我意識方面的教育……語文教材中的每篇課文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往往不是單一的,而是多角度多側面的,往往有幾個方面的教育作用,教師要根據實際,有所側重。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語文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有時是潛在的,它深深地藏在文章的字里行間,不像思想品德教材那樣直述。因此,我們必須吃透教材,準確地把握文章里潛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內涵。例如《挑山工》一文,在挑山工的話中包含著做人要認準目標、堅忍不拔的哲理;《飛奪瀘定橋》一文是以紅四團的二十幾名突擊隊員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攀著鐵鏈與敵人奮不顧身的場景來表現我紅軍戰士為了革命的勝利那能力的精神和鋼鐵般的意志……

  三、探索生動活潑,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

  挖掘出了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教師還應該探索生動活潑,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真正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在平時的語文實踐中,我主要用了以下方法:

  1、從“聽”中悟情。心理學中說:人的認知從器官中獲得,而認知會影響著人的心理。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聽”來陶冶心靈,感悟真情。小學語文有些課文所寫的人或事,離現在較遠,教學時如果不向學生介紹時代背景,學生對課文內容就很難理解,思想教育也隨之成為泡影!墩蔡煊印愤@篇課文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我在教學時,先向學生講清了時代背景:京張鐵路修筑于清朝末年,當時的中國正處在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受著帝國主義的欺負,科學技術又很落后。當清朝政府一提出修筑京張鐵路時,帝國主義就百般阻擾。在這種情況下,詹天佑毅然挑起了修筑鐵路的重任。他不顧帝國主義的種種刁難,克服了惡劣的氣候和險惡的地勢等重重難關,經過艱難困苦的施工,提前兩年完成了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干線,這是我們作為炎黃子孫應引以為榮的。由此民族自尊心便油然而生。

  2、反復誦讀。我們教材的文本,朗讀是把無聲的語言變為有聲的語言,是讀者對文本信息的再創作。在語文教學的授課時,教師要有表情、有語調、有節奏、全身心地投入去讀,用情引其思、牽其神、激其情、蕩其氣,在情的引召下,鑄造學生美好的靈魂。讓學生朗朗地讀,以此啟發學生明辨事理,感悟人生,使師生間達到思想交流,產生感情共鳴,既能推心置腹,又不失文雅含蓄,這不失為一種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比起空洞的說教更有效。誦讀是一種重要的語文學習手段。它可以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充分接受信息,并可產生聯想,受到深層次的熏陶。例如,《橋之思》一課,可根據課文中從寫各種各樣的橋到不同地點的橋再到心靈之橋。指導學生在對比及由淺入深的情況下分角色朗讀、個別讀、齊讀、默讀、誦讀,讓學生懂得了在我們的生活中,路橋必不可少,但心橋更為珍貴。心與心相通,就會構建起一座座心橋,諒解之橋、友誼之橋、信任之橋……這樣的橋存在于心靈之間、民族之間、國家之間。要求同學們善于建起一座座無形的橋。

  3、角色表演。小學生十分樂意參加角色表演,通過表演,讓學生走進教材,走進人物的,更真切地受到感染,可不知不覺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如《包公審驢》《會搖尾巴的狼》等課文,可讓學生排演課本劇,在演出中他們不僅能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且能初步接受不怕困難,遇事要冷靜、多動腦、錘煉意志和人際關系的教育。

  4、創造性復述。在課文教學中,讓學生以改變人稱、處所、體裁,或以補充、刪改情節等方式,對課文進行復述,可使學生受到深層次啟發和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如教《矛與盾》一課可采用多種方法復述,學生能更深刻地體會到說話、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辭、自相矛盾!蹲鲆粋最好的自己》一課通過創造性復述,學生對用頑強的意志去克服困難,一定能實現自己的理想的體驗會更深,更會產生心理上的共鳴。

  5、習作。習作不僅能對學生進行表達能力的訓練,而且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如學習了《為了他的尊嚴》一課,學生知道獨臂乞丐通過艱苦的勞動找回了尊嚴,雙手健全的乞丐卻只想不勞而獲,也許永遠只能做乞丐。于是,可以給同學們一有關做人要有尊嚴之類的習作如《高貴的施舍》。讓學生在習作中更深入地理解到不勞而獲得到的是施舍,靠勞動得到的是報酬和尊嚴。一個人一切都寄希望于別人的施舍,他終會一事無成;而一個用勞動換取財富的人必會走出輝煌的人生之路。這比簡單化的讓學生談感想,更容易收到潛移默化的幫助學生塑造美好人格的效果。

  6、激勵性的評價。在語文課堂上引入激勵性的評價機制,形成師生互評、生生互評的互動場面。老師以身示范,指導同學評價別人時都注意用激勵性的話語,先談優點,再談缺點,多談優點,少談缺點。以此來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逐步具有積極向上,自尊自信的良好心理品質。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倪文錦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

  2、《新編心理學》,董操、宋尚桂、王本法主編,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1月第2版

  3、《小學教育心理學》,章志光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3月第二版。

  4、《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小學三年級至六年級,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