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6-10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論文摘要:現行初中英語教材經常用故事呈現新的語言,教師可用講故事形式導入新課。既然教材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緊密聯系現實生活,那么教師可以從此入手,利用學生關心或熟悉的實例來導入新課,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和興趣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引言 英語課堂
論文摘要:現行初中英語教材經常用故事呈現新的語言,教師可用講故事形式導入新課。既然教材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緊密聯系現實生活,那么教師可以從此入手,利用學生關心或熟悉的實例來導入新課,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和興趣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引言
英語課堂導入雖然很短,只有三五分鐘,但其對課堂教學卻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好的課堂導入可以更加清晰地呈現新課要學的重點難點,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動力,從而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任務和教學程序中來。
然而,很多教師對課堂導入的認識不夠,甚至認為課堂導入純屬浪費課堂時間,他們通常上課鈴聲一響就直奔主題,開始講授新課。也有一部分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雖然運用了課堂導入,但他們所使用的只是一兩種簡單而固定的導入方式,缺乏新穎性和靈活性,以為導入只是教學活動的開始而已,不必太在意,其實不然。
一、英語課堂導入的意義
1.好的課堂導入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興趣是學生認識事物過程中產生的良好情緒,這種情緒能促使學生積極尋求認識和了解事物的方法,并表現出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因此,教師在上課伊始如果能運用好的導入方法,循循善誘,喚醒學生的求知欲望,使他們意識到學習活動所要達到的目標和意義,便能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
2.好的課堂導入能為課堂教學的發展提供良好的開端
新穎而富有時代性的課堂導入能使學生輕松自然地進入到課堂中去,形成對新學習內容的“興奮”,把其注意力快速地集中到本節課的學習任務中來,為完成新的學習任務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3.好的課堂導入能引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
導入的恰當與否,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好壞。教師在進行課堂導入時,首先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選定不同的導入方法,力求課課有變、堂堂出新,使學生在每節課中都感到新鮮而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因此,導入要求教師講究藝術,如果能做到巧妙導入、以趣啟思,便能使學生在心理和知識上做好學習的準備,激發其學習興趣,喚起其學習動機,從而集中精神學習新內容。
二、英語課堂導入的基本要求
1.課堂導入要有趣味性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學的起點,首先在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愿望。”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導入是教學的起點,所以其關鍵就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課堂導入要有針對性
教師在進行課堂導入時,首先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及對象選擇不同的導入方式:教學內容不同,課堂導入的設計也應不同;教學對象不同,課堂導入的設計也應不同。但前提必須是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并服務于課堂教學,切忌單純為了“導入”而“導入”。
3.課堂導入要有新穎性
課堂導入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新穎的導入有利于引導學生進入課堂。21世紀的初中學生不僅富有強烈的好奇心,而且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因此,新穎而富有時代性的導入更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如果導入得當,就會為整節課起到良好的鋪墊作用,就能牢牢地吸引住學生們的注意力,使其產生良好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能使課堂的教學氣氛變得更加輕松活潑,課堂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進行,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和積極探索,我在實施英語課堂教學的導入上找到了多種方法。
三、英語課堂導入的方法
1.教師主導型
(1)溫故知新導入法。溫故知新導入法又叫復習導入法,是英語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一般被廣泛地運用在單元內的課文教學當中,或者知識點銜接比較緊密的單元之間。每一單元都圍繞著一個主題,文章的編排也是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因此,在每堂課的開始,教師可以有意識地選擇一些與新知識有內在聯系的已學過的知識,作為新課導入的方法。
例如講現在完成時時,筆者上課一開始就跟學生進行了以下對話:
T:You looked tired.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evening?
S1:I watched TV.
S2:I did my homework.
S3:I played computer games.
面向另一個學生一邊問一邊在黑板上出示以下句型:
T:Did you watch TV yesterday?
S4:Yes,I did.
T:Have you watched TV before?
S4:Yes,I have.
T:Have you finished your homework yet?
S4:Yes,I have/No,I haven’t.
T:Have you played computer games before?
S4:Yes,I have.
T:My son has ever played computer games.It’s very intersting,but it has influnced his study.He has stopped it already.
利用學過的單詞和句型與學生進行交流,從而融入新的語法點,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新的語法。然后讓學生通過觀察句中的部分詞語,找出現在完成時與一般過去式的不同與構成,總結現在完成時的定義和常用的副詞。
(2)預習導入法。教師在課前布置預習內容,最好設置幾個問題,其中要有能讓學生充分拓展的問題,然后再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提問,使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學習狀態。這種方法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新精神,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較為充分的心理準備,驗證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有成就感,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教師要注意布置的預習問題應難易適度,不可過多過難,而且提問要緊扣課前所布置的內容。
(3)游戲導入法。教師可利用身邊的一些人或事進行游戲導入,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加真實地體會語言情境,靈活地掌握所學內容。
如在講定語從句時,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游戲進行語法教學:
T:Let’s play a game,shall we?(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道具:一男一女兩個布娃娃、一頂紅帽子。)
T:Can you tell me which doll is a girl?
S1:The doll with long hair is a girl.
T(把帽子戴到女娃娃頭上):What is the girl wearing now?
S2:The girl is wearing a red hat.①
T:How do you like the girl who is wearin
the red hat?②
S2:The girl who is wearing the red hat becomes more beautiful.③
T(把帽子戴到男孩頭上):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boy who is wearing the red hat now?
S3:The boy who is wearing the red hat looks funny.④
接下來,筆者將句①、句②、句③、句④呈現在幻燈片上,開始引導學生認識定語從句。這樣,學生在游戲和樂趣中不知不覺地運用了所要講的語法結構,然后教師再講解這些語法結構的用法和構成時,學生們就會很容易接受,不會覺得枯燥難懂。
(4)故事導入法,F行初中英語教材經常用故事呈現新的語言,教師可用講故事形式導入新課。既然教材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緊密聯系現實生活,那么教師可以從此入手,利用學生關心或熟悉的實例來導入新課,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和興趣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講故事時,要盡量用學生以前學過的詞語和句型表達。學生都喜歡聽故事,特別喜歡聽老師用簡單的英語講故事,在聽故事的過程中,他們自然而然地對故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且注意力特別集中。當他們聽懂之后,便會產生一種成就感,與此同時還訓練了學生的聽力,可謂一舉兩得。
(5)懸念導入法。“疑問”是學習的起源,有“疑”才會有問、有究,才有所得。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當學生面臨問題需要新知識來尋找答案時,他們才會進行積極的學習活動。因此,教師在導入時可以巧設懸念,激起學生揭開“謎底”的強烈愿望,在強烈的愿望中學習本節課的新內容。
(6)簡筆畫導入法。簡筆畫可以為學生提供語言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形象思維,變抽象的語言材料為生動具體的形象。在老師的簡單繪畫過程中,學生會隨之注意力集中,從而使學生思維活躍起來。它不僅可運用在簡單的單詞教學、句型教學中,還能運用于課文教學中,采用以簡筆畫提供情境的教學方法讓一節看似繁雜、乏味的閱讀理解課變得淺顯易懂、生動有趣。例如,我在教學JEFC Book 1A Lesson 39 Part 1時,有意識地將課文中的一幅畫一分為四,畫成四幅圖畫,讓每一幅畫包含一個語言點,這樣更便于學生學習、記憶對話。
(7)圖片導入法。圖片是一種形象、生動、直觀、寓教于樂的教學工具,它簡單實用,借助于它,可使學生迅速獲得形象的感性知識,找到思維依據,同時教師也有話可說、有問可提。現有的新版教材不僅內容豐富、貼近現實生活,而且圖文并茂,合理運用教學圖片,為教師導入正文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2.學生主體型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教師可以把學生的對話、演講、表演等作為課堂教學的導入,從而滿足學生的表演欲和成就感。
(1)對話導入法。教師可讓學生進行對話,或由值日班長提出話題,各自發表看法,也可分組匯報,以競賽的方式進行。內容不限,可以是天氣、日期、學生的日;顒、新聞話題、社會熱點,或者是學生感興趣的其它話題。利用學生好表現、想成功、易滿足等特點來使用對話導入教學,既可寓教于樂,又可牢記知識。但對話要有很強的目的性和傾向性,不能無的放矢、隨心所欲。因此教師課前一定要好好準備,做好對話主題的選擇,不打無準備之仗,充分利用學生所講的內容巧妙地導入新課。
(2)演講導入法。在學新知識之前,我會讓一位或幾位力所能及的學生圍繞新課的知識點上臺演講幾分鐘,以達到自然導入新課的目的。演講內容要緊扣教學內容、貼近學生實際,學生樂于聽、興趣高。因此,讓學生描述他們所熟悉、喜歡的事物或人物,學生有話講、樂于講,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所講的內容適時地引入新課。
(3)表演導入。初中生具有好奇心強、模仿性強、天性好動的特點,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挖掘教材的可表演因素,有目的地組織豐富多彩的表演活動,以期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水到渠成地導入新的教學內容。
3.巧用多媒體型
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各種教學設備如電視機、多媒體、錄音機等相繼進入了課堂,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設備設計課堂導入。
(1)歌曲導入法。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播放歌曲(song),來喚起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使其快速地轉入英語課堂。如七年級的問候歌——《How are you》、月份歌——《The months of the year》、數字歌——《One little finger》……這些歌通俗易懂,容易跟唱,既有利于學生將注意力迅速轉向課堂,又有利于教師組織新知識的學習。
(2)視聽導入法。新教材中的閱讀文章題材多樣,對于學生來說,有的文章內容是熟知的、具體的,有的則較為抽象。如果教師能在課堂導入時充分利用電視機、多媒體,那將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絕佳效果。如在呈現SEFC Book 1A Unit 11 L.42時,我播放了“美國鄉村音樂之父”John Denver演唱的《Take Me Home,Country Road》及另一首非常優美動人的《Wind Flowers》來導入新課,既讓學生享受了音樂之美,又活躍了課堂氣氛,還通過設疑、小組討論的方式讓他們領會到了鄉村音樂的特點。
(3)背景知識導入法。有些課文內容與政界名仕、商業巨子、歷史名人有關,還有些課文內容與英美國家的生活有關。教師課前可準備一些趣聞軼事,安排一些有關圖片,或者播放一些有關的網絡資料,或讓學生自己事先通過各種途徑(如Internet)找到相關的材料或背景知識來導入新課。如講授九年級下冊 Module 7 Unit 1《Eating together》時,我就在多媒體上播放了讓學生課前查閱并下載一些西方國家用餐禮儀的網絡資料來導入新課,既增加了學生對課文的興趣,也激起了學生的學習動力,更讓學習新課水到渠成。
四、導入中應注意的兩個誤區
1.時間冗長,無效導入
如果導入時間過長,不扣主題,東拉西扯,涉及面廣,把學生的思想引到與教學任務無關的方向,不僅不能很好地為學習新知識服務,而且還會造成喧賓奪主、無效導入的嚴重后果,致使學生精神疲勞、思想不集中、喪失興趣,使學習新知識的時間捉襟見肘,練習鞏固草草收場,既不能給學生留下深印象,也會嚴重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
2.千篇一律,生搬硬套
對于不同班級、教材和教學內容,應采用不同的課堂導入方法;即使同一教材、同一教學內容,也應根據班級差別設計不同的導入方法。就是對于同一個班級來講,課堂導入方法也要經常變換,這樣才有利于保持學生的新鮮感。有些老師對不同教材、不同內容套用相同的導入方法,不但無法達到預期的導入效果,而且還會讓學生感覺單調乏味、產生厭煩心理。
五、小結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課堂導入猶如小說中的“引子”、交響樂中的“序曲”、電視劇中的“序幕”,起著提領主題、渲染氣氛、抓住人心、提升效果的作用。精心設計,吸引學生,激發興趣,促成學生的情緒高漲,振奮學生的學習朝氣,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這就是我們研究多種多樣的英語課堂導入方法的唯一目的。為了達成這唯一目的,我愿同所有英語同行們協作努力、共同探討,讓“導入”這朵藝術鮮花在課堂上綻放得越來越絢麗!
參考文獻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