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大一新生“自學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發布時間:2020-06-09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大一新生自學能力差的原因。指出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自學能力是一個人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的能力,因此培養大一新生的自學能力,是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次以物理專業的大一新生為例,闡述了力學和力學實驗這兩門專業課各自的課程特點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大一新生“自學能力”差的原因。指出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自學能力是一個人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的能力,因此培養“大一新生”的自學能力,是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次以物理專業的“大一新生”為例,闡述了力學和力學實驗這兩門專業課各自的課程特點,詳細介紹了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其“自學能力”的具體方法和措施;最后指出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大一新生“自學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關鍵詞:大一新生;自學能力;培養;方法;措施

  一引言

  人的學習過程分為: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研究生,每個階段的教學方法各不相同,從一個階段到另一個階段,都有一定的跨度。小學、初中、高中期間是教師的講授為主,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較少;大學、研究生期間是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教師只講重點、難點、疑點、思路及方法。由于從高中到大學教學方法上的突變,使得“大一新生”的自學能力差,不能適應大學“少講精講”的教學方法。若能對“大一新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興趣的激發、自學能力的培養,必將為后繼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相關期刊推薦:《教育現代化》雜志,于2014年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正式創刊,本刊在國內外有廣泛的覆蓋面,題材新穎,信息量大、時效性強的特點,其中主要欄目有:國際交流、思想教育、調查及研究報告等。

  帶著知識走向學生,不過是“授人以魚”;帶著學生走向知識,才是“授人以漁”;策斯多惠也說過:“一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教人發現真理”?梢娕囵B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是關鍵,只有教師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營造自學的氛圍,創造自學的條件,才能夠使學生的自學能力不斷提高。

  教育家B.F.Skinner曾說:“如果我們將學過的東西忘得一干二凈時,最后剩下來的東西就是教育的本質了。”所謂“剩下來的東西”,其實就是自學的能力。人的一生中在學校期間獲取的知識是非常有限的,特別是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自學能力差,不能不斷的獲取新知識,就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梢娮詫W能力是一個人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的能力,也是當代大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高校培養的畢業生只有具備了較強的自學能力,才能始終站在時代和科技發展的最前列,才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因此,培養“大一新生”的自學能力,是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介紹在對物理專業“大一新生”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其“自學能力”的具體方法和措施。

  二研究方法及措施

  物理專業的“大一新生”,第一學期的專業課為:力學和力學實驗,教學中就根據這兩門課各自的課程特點,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最大限度的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力學實驗課的教學中,我們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分三步對學生進行自學能力的培養,我們按照難易程度把12個實驗分成三組,每組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學。

  在第一組的4個實驗中,主要是通過實驗掌握基本儀器(游標卡尺、螺旋測微計、物理天平、秒表、數字毫秒計、氣墊導軌)的使用,這些實驗的實驗原理比較簡單,儀器的使用方法、儀器讀數時保留的有效數字的位數、測量結果的數據處理是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我們采取的方法是:儀器的使用方法、實驗步驟,處理數據的方法由教師講解,實驗原理讓學生自學,起初學生自學后掌握的不太好,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對這種情況,教師不急不燥,讓學生再耐心地看一遍書,看完后給10分鐘時間互相討論,教師再提出問題時,發現學生理解得深刻了,掌握得較透徹了。教師不僅介紹儀器的使用方法,而且要講解實驗的步驟,還要講解如何處理數據。經過這一組4個實驗(4周的時間)的訓練和培養,感到學生的自學能力有所提高。

  第二組的4個實驗中,我們采取的方法是:不僅實驗原理讓學生自學,儀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均由學生通過看使用說明書掌握,要求學生邊看邊結合儀器觀察分析,在學生反復自學后,教師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對通過自學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才作針對性的概括的講解。至于實驗的操作步驟,仍由教師設置,學生按照步驟進行實驗操作。經過這一組4個實驗(4周的時間)的訓練和培養,明顯地感到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能力都有了顯著的提高。

  第三組的4個實驗中,我們采取的方法是:只給出實驗目的、實驗儀器和用具,讓學生寫出實驗原理,設計實驗步驟。我們的實驗室對學生是開放的,學生課余時間就可以進實驗室準備,有問題還可以請教實驗老師,設計完成后交給老師檢查指教,學生反復修改后才進行實驗操作。每個實驗學生都要利用一周的課余時間準備,準備的過程就是自學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不斷的鼓勵學生,使學生的信心和干勁更足,也就能堅持認真的做好每一步。第三組的第1個實驗,學生感覺非常吃力,到了第2個實驗、第3個實驗…,學生越作越好,自學的能力越來越強。老師們也深有感觸的說,只有在自學的過程中,自學能力才能提高。

  根據以往力學課的教學情況,大一新生不會上網查資料,而手中也不像高中那樣有好多課外資料,好多學生感到束手無策。面對這種情況,在教學中我們采用了以下方法和措施。

  (一)指導學生看參考書、上網查資料

  對于學習過程中理解不了的問題,老師要求通過看參考書來解決,并給學生制定了幾本有參考價值的參考書,可大一新生拿到參考書后就從頭開始看,還總是看不完參考書。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通過具體的教學內容,指導學生要“有針對性地”看參考書,即通過聽課和看教材已經搞懂的內容,就不用再去看參考書,通過聽課和看教材搞不懂的內容,就打開參考書上的該內容的章節認真閱讀,若讀一本參考書就搞懂了,就不需要再讀第二本參考書了。若讀一本參考書還感覺搞不懂,就再打開第二本參考書上該內容的章節認真閱讀……。通過看參考書還解決不了的問題,老師就教學生如何通過上網查閱資料來解決。學生學會了看參考書和上網查資料,就等于學會了自學的方法,學習上就有了信心,學習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二)指導學生規范作題步驟

  大一新生在中學解題時只注重結果不注重過程,解題步驟大多都不規范,而我們的目標是培養中學物理教師,必須做到解題思路清晰、步驟規范。針對這種情況,對大一新生進行了解題步驟規范的訓練,訓練分為三步:(1)教師選擇典型習題給出規范的解題步驟,并講清應注意的問題;(2)每個學生做作業時寫出解題步驟;(3)分小組交流作業題的解題步驟,通過討論每小組給出一份解題步驟規范的習題解答。就這樣經過同學們的一段時間的堅持和努力,不僅規范了學生的解題步驟,而且形成了標準的習題解答,為今后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指導學生做章節小結

  作為大一新生第一門專業課的力學,與中學物理的銜接非常緊密,學生在力學學習中,總錯誤的認為力學和中學“差不多”,為了糾正這一錯誤認識,不僅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把所學內容與中學對應的內容進行比較,而且在每章學習結束后,要求學生作章節小結,并重點把力學與中學的區別總結出來,通過總結改變了認識,學到了知識,提高了自學能力。

  (四)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

  為了培養大一新生的自學能力,一是由單純的在課堂上進行灌輸知識的滿堂灌轉向啟發式、滲透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二是由重知識傳授轉向重能力培養.在力學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每學習一個新的知識點,都要讓學生通過查資料明確其在實際當中的應用。

  在教學中我們堅持在講授普通物理的同時向近代物理開窗口、設接口,讓學生在學習普通物理的同時吸收近代物理的新鮮空氣,將最新的研究成果、21世紀的前沿熱點融入教學中去,使科研成果及時地轉化為教學內容,從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增加學生的知識量,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例如:在講授“非慣性系中的力學”的內容時,聯系“宇宙飛船”;在講授“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的內容時,聯系“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引力理論”;在講授“簡諧振動”的內容時,聯系“混沌”等非線性振動的理論。使學生看到基礎物理與前沿問題的聯系,感受到打好牢固的基礎知識的重要性。教學中我們發現,當教學內容聯系到前沿和熱點問題時,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非常高。

  (五)改革作業批改的方法

  傳統的批改作業的方法是,每周只收三分之一的作業進行批改,這樣作業輪流收。在教學中我們發現,每次不交作業的三分之二的同學就拖著不做作業。為了改變這種弊病,我們要求每章結束后所有的人都交作業,教師先檢查每個同學的完成情況,再批改一部分,來了解作業中存在的問題,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六)改革考試內容

  力學課的成績由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兩部分組成,我們把做作業的情況,章節總結的情況等,作為平時成績的評定內容,既能考察學生的自學能力,又能激發學生自學的積極性;對期末考題的題型和解題要求也作了改革,考題的題型上盡量減少填空題增加問答題,有的計算題只要求搞清物理過程列出方程,不需要解出方程,以便更好的考察學生的知識點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結束語

  雖然我們在教學中探索出了既適應“大一新生”,又利于培養自學能力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實施的措施,但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1)在指導學生預習、看參考書、上網查資料等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規范作題步驟等等過程中總有部分同學積極性不高;(2)發現有部分同學出現作業類同的現象;(3)在實驗課的教學中,部分同學對設計性的實驗完成的不夠好。在今后的教學中仍需要進一步的探索和加強。——論文作者:李惠玲,李俊生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