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1-04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根據社會經濟和相關專業的發展需要,很多中職專業開設了管理學基礎這門課程。本文旨在研究針對中職學生的特點,如何進行中職管理學基礎教學改革,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論文關鍵詞: 中職學生特點,管理學基礎教學,改革對策
論文摘要: 根據社會經濟和相關專業的發展需要,很多中職專業開設了管理學基礎這門課程。本文旨在研究針對中職學生的特點,如何進行中職管理學基礎教學改革,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管理學基礎的教育教學改革在不斷進行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中職的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服務類型的專業都開設了管理學基礎這門課程,以滿足專業發展的需求。中職管理學基礎教學又有別于授課對象是高職生、本科生的教學,本文旨在研究如何進行中職管理學基礎的課堂教學,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中職學生特點分析
(一)文化基礎薄弱,學習積極性不高。
大多數中職學生都是未能如愿考入高中的初中畢業生,因沒能考入高中,退而求其次進入職業學校,是學生和家長無奈的選擇。因此絕大部分中職學生文化基礎差,紀律觀念弱,學習積極性低,甚至有部分學生嚴重厭學,逃課、違紀現象經常發生。這就給中職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增加了難度。
(二)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
與升入高中的同齡學生相比,中職學生不再有升學的壓力,也沒有升學的愿望,學習缺乏動力。并且大多數學生對所學專業不了解,或根本不感興趣。因為中職學生年紀較小,在專業的選擇和學校的選擇方面主要由家長決定。而家長通常把社會的就業形勢、自己的人際關系網等作為主要考慮因素為學生選擇專業,卻忽視學生的想法,導致學生對所學內容不感興趣,整天盲目混日,根本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
(三)自身叛逆,厭煩說教。
中職學生入學年齡多為15~17歲,也就是說他們在校學習期間正是他們人生的最關鍵的青年時期。心理學家埃里克森人格發展理論認為,人格形成經歷八個階段,12~18歲是第五階段,這時期的人開始關心探索自己、社會及自己與社會、自己與他人的關系,因此需要家長、學校、社會的理解和幫助。處于這一時期的他們心理發展迅速趨向成熟但又未真正成熟,自尊心強,自控能力弱,厭煩說教,渴望得到認可。
(四)愿意探索和實踐。
中職學生大多數學習基礎較差,底子薄,但是他們仍然有強烈的上進愿望。他們因為成績差,遭受過冷落和侮辱,但這使得他們更趨成熟,多了再試鋒芒改變命運的愿望和沖動,很迫切地想獲得人們的尊重。所以只要尊重他們,給他們機會,他們就會努力上進。他們敢于放手去博,思維活躍,喜歡探索新事物,比起枯燥無味的單調學習,更熱衷于實踐和實訓教學。
二、管理學的學科特點
(一)管理學基礎是一門綜合性學科。
管理學基礎不是單一的學科,它是融合了經濟學、社會學、哲學、心理學等領域的一門綜合性學科。不僅會用到管理學基礎的理論和知識,還會用到數學知識,更會用到心理學領域的相關內容。所以,管理學基礎的綜合性很強,它將很多學科的知識吸收并加以整合,形成了新的學科體系。
(二)管理學基礎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
管理學基礎不僅要學習相關管理學基礎原理、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習如何在實際工作中對所學原理加以應用,職業是我國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所要求的。我們要培養的是高技能的應用性人才。因此,管理學基礎教學不能拘泥于課本的理論知識,必須加強實踐教學。
三、中職管理學基礎教學改革對策
(一)更新教學理念。
現代教育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但是在傳統的管理學基礎教學過程中,多采用“灌輸式”教學方法,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F代教育思想理論認為,教師不僅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確立學習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尤其是中職學生,可以說他們是厭惡理論學習的,一直以來在填鴨式教育下失去學習興趣,始終處于被動學習的位置。因此,只有更新教學觀念,在正確的教學觀念的引導下,才能找到適合中學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
(二)活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強教學效果。
管理學基礎課程相對理論較多,比較抽象,為了增強直觀性,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以聲音、圖像、動畫相結合的方式吸引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三)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1.案例教學法可廣泛應用在管理學基礎教學的各個環節。所謂案例教學法就是為了培養和提高學習者知識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即將已經發生或將來可能發生的問題作為個案形式讓學習者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案,從而提高學習者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選擇案例時,盡量選擇有代表性,有形象力,同時又有時效性的案例。要求學生舉一反三,通過老師的理論講解和案例分析,舉出類似的案例,從而更好地把管理學基礎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加深對理論的理解。
2.角色扮演。在教學過程中,給出一定的案例或者是要解決的管理問題,進行情境創設和角色分配,讓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目的是讓學生設身處地地分析和解決自己所面對的問題。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運用所學知識,更重要的是進行自主分析,并作出決策,這個過程能夠提高學生的應用技能。
(四)建立過程化考核的課程評價體系。
改變傳統的期中、期末考試形式,采用過程性考核,更全面、多樣性地對學生進行考核?己素灤┯谡麄學習過程,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過程化考核不僅包括傳統的筆試,還包括日程的考勤、小組活動考核、團隊活動考核等。評價同樣也多樣化,不僅有老師評價打分,更多地采用小組打分、同學互評等。過程化考核不僅可以更全面地考核學生,還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總之,對于中職管理學基礎教學改革,我們要從中職學生的特點出發,不斷探求適合中職學生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注重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讓學生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下健康成長。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