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關于自然辯證法概論教學改革的思考

發布時間:2020-01-04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 要:自然辯證法概論的教學改革應當立足于教學理念的基礎之上,從該門課程的教學主體和教學對象的角度出發,就現實教學實踐中所呈現的各種具體問題,而展開教學體制、教學方式和方法及教學內容等方面的改革的思考,探索出一套切實可行的具有實踐操作性的方

  摘 要:自然辯證法概論的教學改革應當立足于教學理念的基礎之上,從該門課程的教學主體和教學對象的角度出發,就現實教學實踐中所呈現的各種具體問題,而展開教學體制、教學方式和方法及教學內容等方面的改革的思考,探索出一套切實可行的具有實踐操作性的方法。

  關鍵詞:自然辯證法概論;教學理念;教學改革

關于自然辯證法概論教學改革的思考

  自然辯證法概論教學的發展離不開自然辯證法學科建設及專業理論的發展。從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在我國翻譯出版到現在,已經有八十多年的歷史了。根據我國現行的學科分類體系,自然辯證法被劃歸到哲學專業門類,屬于哲學的二級學科,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前提和組成部分。發展到現在,已深深地融入了我國的政治生活與高等教育事業之中。1979 年,由國家教育部組織相關專家編寫并出版了《自然辯證法講義》,便在中高校開始了這門課程的教授。1981 年 5 月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其中規定了“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是碩士研究生的必修課程。1987 年 6 月國家教委發布“關于高等學校研究生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公共課)教學的若干規定”,明確理工農醫科碩士研究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是“自然辯證法概論”。至此,自然辯證法概論便一直作為中國高校理工農醫類研究生的公共基礎課存在至今。

  一  自然辯證法概論的教學理念

  2010 年,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教育部發布的《關于高等學校研究生課程設置的調整意見》( 教社科 (2010]2 號 ),規定了“自然辯證法概論”課,主要對碩士研究生進行馬克思主義自然辯證法理論的教育,幫助碩士研究生掌握唯物主義的自然觀、科學觀、技術觀,了解自然界發展和科學技術發展的一般規律,認識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培養碩士研究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最初的自然辯證法,是恩格斯用當時自然科學的最新成果為馬克思的理論提供強有力的論證,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一部分。而作為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的自然辯證法概論課程,要對碩士研究生進行意識形態方面的教育,即:要注重培養研究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去分析和解決科學研究方面及其相關其他方面的問題的能力,并引導他們尊重和遵守科學技術倫理和學術道德的相關規范,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得研究生們可以樹立符合人類長遠發展目標的科學觀和自然觀,樹立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提高科學技術素養,推動我國的科學技術事業朝著有效的、正確的方向發展。

  另外,與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的知識水平和知識框架上升到了更高的層次?墒莾H僅只有單一學科專業知識的簡單積累,沒有獨立思維能力和批判創新精神等方面的提升,很難在相關研究領域做出比較突出成果貢獻。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提升離不開哲學思維的訓練。法國教育過程中哲學思維的訓練從來沒有缺失,法國的高考 (baccalauréat) 甚至以哲學命題作為高考作文的題目。而我國的教育在哲學思維課程的設定方面有一定的缺失,小學、中學沒有,而到了高中,備受詬病的高考制度,一考定終身使得學校用填鴨式的教育,教育出的學生如同一個個流水線產品,普遍的基礎理論知識扎實有余,而批判精神和創新能力不足。這種不足在大學時期,沒有太大的影響,因為大學生還沒有真正地進入科學研究領域。但是到了研究生階段,進入到一定程度科學研究領域和階段,辯證思維、批判思維和創新思維都是科學研究過程中所不可缺少的因素,而這些方面訓練的缺失,將會使得科研工作者在科研道路上蹣跚不前。所以作為自然辯證法概論的教師,要擔負起啟發和培養他們的批判精神和創新性思維的工作。

  再則,研究生作為一位準研究者,不僅僅需要批判精神和創新性思維,還必須具備其他多學科交叉性的知識儲備。而這對于一名將要進入深層次科學研究過程的科研人員也是必不可少的準備性因素。研究者們的科學技術研究活動通常都會借助相關交叉領域學科的成果做研究基礎,或借助其他領域的相關方法、思維方式及相關的理論等等,這樣就造成了相對來說的不同領域的科學技術研究活動之間的學術相關性,或學術相似性,F如今的自然辯證法概論是一門自然科學、技術、哲學、社會科學及各種交叉科學融匯在一起的學科,具有交叉性、哲理性及綜合性等特點,在研究領域、研究方法及研究目標相互聯系和交叉。所以這門課程的教學過程地實施,剛好針對碩士研究生進行一次其他學科相關知識的培訓補充,豐富其知識儲備,為將來創新性科研成果的成功研發打好基礎。

  二  自然辯證法概論教學過程中的問題

  1998 年 6 月,中宣部和教育部關于印發《關于普通高等學校“兩課”課程設置的規定及其實施工作的意見》的通知中明確規定了“自然辯證法概論” 課時數為 54 課時,即每周 3 個課時。而到了 2010 年 8 月,中宣部與教育部發布了《關于高等學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調整的意見》,“自然辯證法概論”課時壓縮為 18 個課時。而在 2013 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自然辯證法概論(2013 年修訂版)教學大綱》中,除了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科學技術觀、科學技術方法論與科學技術社會論四個方面以外,又增加了中國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觀的內容。教學過程中各種新舊問題凸顯出來。

  推薦閱讀:教師如何發表論文

  很多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都會發表一些論文,有的是用以職稱評比,有的則是用于學術交流,那教師如何發表論文?許多老師都不是很清楚。這里期刊天空小編就給諸位老師介紹下論文發表的方式及流程,希望可以幫助大家順利地將論文發表出去。更多關于教師發表論文方面的問題,可以咨詢期刊天空在線編輯。

  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1、課時少而內容多的問題。課時量大大地縮減使得這門課程課時少而內容多的矛盾就凸顯出來。課時成倍縮減,而教學內容不但沒有變少,反而增多,課程的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也沒有降低,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內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成為每一位自然辯證法概論教師所面臨的并且急需解決的一個難題。2、教材內容統一的標準化模式而缺乏針對性。自然辯證法概論教材雖然有很多版本,但其內容大都圍繞上述五個方面而展開。教授內容過于統一標準化,與理工農醫專業很難有直接的聯系,教授課程的教師都是哲學專業出身,在短時間內不可能掌握所教授班級的各個專業的前沿科技知識,所以只能偏向于哲學角度展開授課。對于聽課的學生來說,偏離他們所學的專業,沒有針對性,很難引起他們對這門課程的共鳴。3、授課方式單一而缺乏實效性。我們現在的課堂的知識的傳授,主要是以教師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為主要形式,由于授課內容沒有針對性,學生也很難積極主動參與教學互動中來,往往教師在講臺上辛苦地講授后,而學生卻一問三不知。使得這門課程的實效性大大降低

  三  解決問題的思路

  鑒于以上存在的問題,我對自然辯證法概論課程設置改革提出以下幾點思路:首先,必須根據教學大綱內容,科學地設定課時。相比較研究生的其他公共政治課,自然辯證法概論是學時最低的課程之一,1 學分,18 個學時,與教學大綱所要求要教授的內容相對照,這顯然是不科學的、不合理的。適當地增加學分和學時,已經是每一位自然辯證法老師發自內心的訴求。合理地科學地制定學分和學時,這也是自然辯證法概論老師能夠實現上述教學理念以期使這門課程真正具有實效性的基本途徑之一。其次,以大綱為基礎,將理論與研究生的專業緊密結合。現在的教授自然辯證法概論的老師大多是科學技術哲學專業出身,在講授課程時,大多都將自己的研究與課堂相結合,比較偏向于自己所熟悉的部分多講一些,而其他部分少講一些。授課主體應該根據授課對象的特點而不是自身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授課。所以,如果能夠將授課內容與研究生所學的專業相結合,將哲學與他們各自所熟悉的相關自然科學緊密相關聯,這將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興趣,以期達到教育部所規定的教學目標。第三,大力進行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梢约訌妼n}式教學和案例教學方法,由傳輸式教學方式轉變為互動式教學方式。任課教師每一年所授課的學生的專業都會有所不同,任課教師大多是科技哲學專業出身,有一定的科學素養,而在課堂上,不同專業的學生都可以將自己所研究的工作做一番介紹,在此基礎上,任課教師可以授課內容分成不同的專題,對應學生的相關專業展開課程的講授。其實有很多科學的問題上升到一定的程度都是哲學問題,讓哲學各專題與學生們的各專業緊密結合,使得學生積極參與教育過程中來。

  當然,定期地加強自然辯證法概論教師的培訓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傊,自然辯證法概論的教學改革既要立足于教學理念,又要在現實中具有可操作性。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