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12-24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提升小學美術課堂中學生欣賞評述語言表達素養的實踐研究,主要策略可以概括為:詞匯積累,豐富語言;情感結合,生動語言;專業引領,提升語言;加強閱讀,錘煉語言。通過教師專業引領,提升語言魅力。學生通過對藝術作品的欣賞和學習,了解生活中真正意義
摘要:提升小學美術課堂中學生欣賞評述語言表達素養的實踐研究,主要策略可以概括為:詞匯積累,豐富語言;情感結合,生動語言;專業引領,提升語言;加強閱讀,錘煉語言。通過教師專業引領,提升語言魅力。學生通過對藝術作品的欣賞和學習,了解生活中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品,學會從審美的角度面對生活和學習。
關鍵詞:詞匯積累;專業引領;情感結合;加強閱讀;系統整合
新課標的總目標要求欣賞評述類教學,應當拒絕傳統的教師講述為主,教學方式應當力求多元化。小學美術教育中,大多數學生在欣賞美術作品時,都只會主觀地認為“好看、難看、美、丑、漂亮”等,對于欣賞美術作品的感受卻難以用生動的語言表達。那么如何提升小學生美術欣賞評述語言表達素養呢?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有了一些收獲。
一、詞匯積累,豐富語言
人與人之間,無論是表達情感,還是交流思想,都離不開語言這一重要工具。然而當學生面對美術作品時,言詞是匱乏的,豐富學生詞匯量是必要條件。小學生在各個年級不同年齡段掌握的詞匯都是不一樣的。比如低年級美術課上我搜集了大量的視頻圖片,帶著他們進行欣賞感知,熟知美術語言詞匯,找出美術詞匯與兒童語言詞匯的近義詞。如“疏密的對比”可轉化為“多少的比較”,引導拓展大小對比,長短對比等。多尋找生活中這樣的例子,讓學生與爸爸媽媽交流,用上在美術課堂上學過的美術詞匯,再回到美術課堂中進行匯報交流,比一比看誰搜集的多并進行獎勵。學生們學習興趣很濃,半學期下來,低年級的學生已經能熟練掌握很多美術專業詞匯了。
二、情感結合,生動語言
美術是一種情感藝術。在社會、在大自然中,學生會感受到這個世界的繽紛,學到更多知識。越優秀的作品,越能和學生發生共鳴,學生內心世界和外界世界的發展,都會受其影響。小學美術作品欣賞課選擇的作品及其內容要符合兒童認知與欣賞能力,給小學生欣賞的美術作品,大多都是經過“童化”加工的。
期刊推薦:《科學大眾.科學教育》曾用名(科學大眾)創刊于1937年,新中國成立后由中國科協主辦。主要刊登國內外科學教育研究報告,教師教育教學論文,教師教育教學教案與教學感想,校本教研成果介紹,理科教育教學研究,自然科學研究方法,教育教學評價與測量,科學教育研究綜述,學生科學探究實驗報告等中,英文稿件。有投稿需求的作者,可以直接咨詢期刊天空在線編輯。
如低年級欣賞一幅《海底世界》畫,海洋里的生物向來是孩子們喜歡的東西,看到魚兒孩子們會情不自禁的跟著小魚游動起來,激動起來說著這樣的魚我在海洋館里見過……不停地給旁邊的同學說著自己在海洋館里的見聞,手舞足蹈高興極了。學生們的情感被激發起來,注意力也集中到了畫面中,看看小魚的形狀如何,學生們會說:魚兒的形狀變化真多,有圓的、三角的、長方形的……魚兒有大有小,在水里遨游時,有的向上游,有的向水底游,有些魚兒成群結隊,有些魚兒形單影只……有些魚兒色彩艷麗……有些魚兒平平無奇……魚兒游動的線條各具特色,有些游成一條直線……有些直接游成波浪線……學生描繪何其生動形象,而且充分運用了美術專業術語。
三、專業引領,提升語言
在語言領域,美術語言相對較為特殊,它的構成詞匯包括了色彩、形體、材質、明暗、機理等。與文學語言不同的是,美術作品作為一種藝術語言,其每個詞匯都有著專屬意義,這就決定了美術欣賞需要專業引領。在美術欣賞課上,教師引導雖然重要,但學生自我體驗才是最為重要的。
進行美術欣賞教學時,欣賞程序盡量保證可操作性,方便學生深入淺出、由淺入深地去理解作品,以避開隨意賞析。一般而言,可以分為下列幾個步驟:①描述環節:學生細細品讀作品之后,能夠自己組織好語言將作品內容等全部繪聲繪色地口頭描述出來。②分析環節:主要是分析作品各個方面,包括作品的構圖形式、整體造型、調色等;進而自己組織語言將其陳述。③解釋環節:能夠全面解釋作品及其作者,進而了解到作品的人文主義精神,然后將其講述出來。④評價環節:在前面三個環節的基礎上探索作品內容,對作品進行整體性評價。這一環節重點是在中高年級的美術課中進行實驗。例如凡高的《星空》這一課,我先讓學生們去查找凡高的相關資料,然后提綱挈領的指引。首先說出這張畫的內容是什么,是何種畫種,接下來看這張作品用了什么顏色,色調如何,構圖有何特點,物體造型有什么不同,再結合畫家的生平,性情等體會畫家當時作畫的情感,更能體會畫面中的創作含義,給出一個自己得出的最終評論,不論局部評論,還是整體評論,畫面中的每一個筆觸都充滿了情感,每一根充滿情感的線條匯聚起來,使整個星空情感涌動,給人震撼,讓人難忘。
四、加強閱讀,錘煉語言
有了以上的表達基礎,接下來就要對學生語言表達力有更高的要求,使美術欣賞語言更專業、更生動、更有深度。相對來說,因高年級學生各項能力更加成熟,作為訓練的主要對象,提升學生表達能力的最佳途徑是閱讀,鼓勵學生多多閱讀相關書籍,積極討論交流,在學生閱讀時要提出一些要求,以便他們能更有效的得到鍛煉。
第一,口頭復述。閱讀完上述類型書籍,利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口頭復述,力求將書中內容敘述完整。
第二,細致講述。隨意在文中挑選一個段落,讓學生講述,講述時,鼓勵學生盡可能地引用原文,以幫助學生豐富詞匯量,根據課文句式進行模仿表述。
第三,簡要的復述。根據書籍順序,將文中描述性及解釋性較強的內容刪去,專門講述書籍重點內容。
第四,創造性的復述。這要求學生能夠清晰復述文章重要內容的同時,還要表達自己的見解與感受。在復述時,老師要指導學生進行重點確定,以方便其連貫需求。比如讀過法國畫家塞尚《靜物》欣賞評析以后,要求學生適當地加進自己合理的想象和評述,然后再作口頭復述。這就是創造性的復述。這種復述要求盡可能運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以保證學生口頭表述能力能夠得以提升。
通過以上策略的實施,我教授的學生在美術欣賞語言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學生們在欣賞繪畫作品時,總是不經意的說出這張畫構圖如何,色調如何等等,我認為怎么樣……其更具自信,更能體現主見。我也深刻體會到了在“欣賞、評述”課堂上的思考和實踐,對學生們的審美水平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學生通過對藝術作品的欣賞和學習,了解生活中哪些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品,能更順暢的抒發對所欣賞的美術作品的感受,學會用審美的觀點面對生活和學習。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