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中美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體制核心期刊論文發表

發布時間:2013-09-23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

摘 要: 對中、美兩國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體制的形式與指導思想、受教育程度與出路、后備隊伍規模與選材覆蓋面、對競技水平的影響、對學校體育的影響、投資社會效益以及奧運戰略布局等方面進行比較和初步探討, 發現美國的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體制在多方面優于我國。提出了我

  摘 要: 對中、美兩國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體制的形式與指導思想、受教育程度與出路、后備隊伍規模與選材覆蓋面、對競技水平的影響、對學校體育的影響、投資社會效益以及奧運戰略布局等方面進行比較和初步探討, 發現美國的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體制在多方面優于我國。提出了我國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體制改革的建議。

  關鍵詞: 體育后備人才; 培養體制; 中美比較

  繼1996 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后,美國在2000 年悉尼奧運會上再次奪得金牌總數第一,鞏固了其在世界體壇的霸主地位。美國體育長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其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體制具有一定的優越性,使得其競技體育后備力量雄厚,優秀運動員層出不窮。因此,對中、美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體制進行比較研究,結合不斷發展的我國國情,借鑒美國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體制的某些成功經驗,努力探索我國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體制的改革方向,將有助于我國整個體育事業在21 世紀得到更加全面、健康、穩定和持續的發展。

  1 中、美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體制主要方面比較分析

  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體制指通過某種渠道把具有運動潛力的少年兒童逐步培養成優秀運動員的制度。以下對中、美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體制的主要方面進行比較分析。

  1.1 體制的形式與指導思想

  我國體制的基本形式為:少體校,青年隊,專業隊(職業隊) 。指導思想是貫徹“三從一大”的訓練方針,不斷提高技術水平,為國爭光。其明顯特征是競技體育與教育分離。這種體制與指導思想的出發點無可非議,但從全面培養人的角度來看卻有失偏頗。美國體制的基本形式為中小學,大學,職業隊或俱樂部。沒有全國統一的指導思想。全國大學體育協會的宗旨是促使校際運動競賽成為整個教育計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促使運動員成為整個學生群體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過校際競賽達到多方面培養學生運動員的目的[1 ] 。其特征是體育與教育基本融為一體。兩種體制在形式與指導思想上的差異導致了其它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異。

  1.2 運動員受教育程度與出路

  由于體教分離以及指導思想的單一性,我國運動員已成為獨立于廣大學生之外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在傾力從事運動訓練的同時無法顧及必要的文化學習,到了退役或中途離隊時除了運動技能外,缺乏其它專業的文憑和能力,難以被社會所接受。這對他們個人來講是耽誤了前途,對國家來講則是浪費了人力資源。美國青少年運動員的首要身份是普通大中學的學生,其主要任務當然是學習。他們的受教育程度隨著年齡增長而增長。學校對他們在學業上的要求與普通學生別無兩樣[1 ] 。美國絕大部分職業選手都經過正規的大學或高中教育[224 ] 。

  體教分離的一個明顯缺陷在于實施訓練和學習的不是同一機構,運動員難以在運動與學習之間及時作出選擇。運動員一旦發覺自己沒有進一步提高成績的可能,再返回學校學習已為時過晚。我國不少運動員就遇到了這種“雞飛蛋打”的結局。同理,有些長期在學校的學生即使有一定的運動天賦,但如果錯過了最佳的運動訓練培養期,再去從事專業運動訓練也很難成為優秀運動員。美國體教結合的體制的優點在于實施訓練和學習的機構都是學校,學生運動員的學習與訓練均由學校統一管理[5 ] 。所有學生運動員或學生面臨的信息與機會是等同的,這就使他們能夠根據自己的條件和情況對前途作出較正確的估計并及時在學習與運動中調整自己的側重點,從而在二者中確保其一,不致于因為沒有文憑或缺乏專業技能而遇到就業難的問題。

  表1  中、美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體制主要方面比較

  方面 中國 美國

  1. 形式與指導思想 少體校———青年隊———專業隊( 職業隊) 。體育與教育分離?炭嘤柧,不斷提高技術水平,為國爭光。 中小學———大學———職業隊或俱樂部。沒有全國統

  一的指導思想。大學運動競技的宗旨是“體育融入教育”,通過體育達到多方面培養學生的目的。

  2. 運動員教育程度

  與出路 運動員受教育程度很低。多數人除了運動外無一技之長,出路不暢。 多數運動員最終都經過高等教育,除了運動專長外還有其它專業的文憑和能力,出路暢通。

  3. 后備隊伍規模與

  選材覆蓋面 后備隊伍規模與選材覆蓋面都很小。 大、中學運動員隊伍規模極其龐大。選材覆蓋面近百分之百。

  4. 對運動水平的影

  響 對運動技術水平的提高沒有長期和持久的促進作用。 對各項目長期和穩定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5. 對學校體育的影

  響 沒有促進作用。學校體育的落后又使之無法支持競技體育。 有非常明顯的促進作用。學校體育成為競技體育和大眾體育的堅實基礎。

  6. 投資效益 有一定的社會效益。 有很好的社會效益。

  7. 奧運戰略 實施奧運戰略,成果顯著。 沒有相關的戰略。體育資源優勢未充分發揮。

  1.3  后備隊伍規模與選材覆蓋面

  我國專業運動員共有近20 000 人,這里已包括全部的一、二線運動員和一部分最有希望的三線運動員。其余為業余體校運動員,人數估計為200 000 萬。一些項目的一、二線運動員加起來只有幾百人,無法形成競爭所必須的人才梯隊。我國體育后備隊伍規模不大的根本原因在于體育與教育在體制上脫節,學習與運動在目標上沖突,各層次運動員的出路不明朗、不順暢。多數家長只要其子女有一點升學的希望,就會千方百計去實現這種希望,而不敢冒讓孩子搞體育結果既練不出成績又念不了書的雙重風險。只有在孩子的運動潛能表現突出或書念得太差時,家長才會考慮送他們去運動隊。因此,我國各級運動隊的選材覆蓋面實際上也很小。美國的體制談不上由國家來規劃競技后備人才的培養,但美國大部分運動項目后備力量的規模極其龐大:大學生運動員35 萬余人,中學生運動員(9 —12 年級) 650 余萬人[6 ] 。如果將職業運動員或能參加國際比賽的業余選手列為一線隊伍,大、中學運動員分別為二、三線隊伍的話,美籃球、橄欖球、棒球、田徑、游泳等項目一、二、三線隊伍的比例都在1∶20 —200∶400 —4000[3 ,4 ,6 ,7 ,8 ] 。

  美體育后備隊伍之所以如此龐大雄厚,其主要原因就是體教結合,學生運動員學習與運動在時間上的沖突因兩者在目標上的統一而得到緩解,加上學校各種靈活的相關機制及一流的學習與運動設施,學生運動員可以靈活與合理地安排好學習與訓練。在上大學費用日趨昂貴的今天,能夠獲得體育資助對于喜歡獨立自主的美青少年顯得格外具有吸引力。因此,美各級學校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參加體育運動。教練員則從大量的比賽中來挑選運動員。從某種意義上講,美運動員的選材覆蓋面幾乎達到了百分之百。

  1.4  對運動競技水平的影響

  我國體制對運動競技水平的積極作用表現為少量的優秀運動員在各種訓練條件上和出路上都得到了充分的保障,他們能夠全力以赴地投入長期和系統的訓練,從而獲得優異成績。消極作用表現在由于后備隊伍的規模太小,多數二、三線運動員缺乏競爭的對立面,有練無賽,難以提高。美國學校向學生運動員提供運動員資助的目的是幫助他們完成學業,運動員必須以學習為主,兼顧訓練[1 ] 。美國學生運動員在訓練時間和精力上相對我國運動員處于劣勢,但美國學校運動競技高度發展,規模龐大,運動員每年參加的比賽比我國同層次運動員要多,競爭也更激烈。美運動員在世界大賽中經驗豐富,獨立性強,心理穩定,很少出現不應有的失誤。這與其運動員能夠比賽從小伴到大,越大比賽的機會越多,比賽經驗越來越豐富有很大的關系。

  1.5  對學校體育的影響

  我國學校體育工作條例中雖然也有“提高學生運動技術水平,為國家培養體育后備人才”[9 ] ,但大多數學校因體教分離而早已不具備相應的機制、條件和功能。目前我國大部分學校在運動競技方面落后,對體育教學和健身娛樂起不了什么促進作用。而學校體育的落后使之無法支持競技體育,于是競技體育不得不繼續單獨發展,體教分離的現象愈加嚴重,產生了惡性循環。美國學校雖然不強調培養運動員,但許多學校幾十年來不間斷地開展運動競技,不僅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運動員,提高了學校的知名度,擴大了生源,增加了學校的體育文化氛圍,還帶動了健身、娛樂、健康教育與體育教學等學校體育其它方面的協調發展。而學校體育廣泛和強勁發展使之早已成為競技體育和大眾體育堅實可靠的基礎。

  1.6  投資的社會效益

  我國的體制決定了體育投資只能高度集中于為數不多的體工隊和體校運動員身上,其中還包括比賽與訓練場館的建設與維持費用。就我國的體育基礎、運動員數量、近3 屆奧運會的成績與申奧成功等因素而言,應該說我國這種體制下的投資取得了不錯的社會效益。另一方面,由于投資集中而且有限,后備人才少、隊少,競爭少,對全社會起不了直觀的示范和指導作用。各種比賽或訓練場館也遠未發揮應有作用。從這一意義上看,我國對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投資所產生的社會效益并不高。美對學校體育投資的巨大社會效益不僅反映在不斷地培養出優秀運動員,使美長期保持世界體壇的領先地位,還表現在每年幫助約8 萬名中學生運動員進入大學,支持30 余萬大學生運動員的學業,使約7 萬名運動員完成高等教育[6 ] ,吸引了千萬名青少年兒童學生投身于體育;頻繁的校際競賽對推動學校體育和大眾體育的發展起到了明顯和直接的示范與指導作用;數以萬計的學校體育場館不僅為運動員所用,也能為人數更多的師生員工所用。

  1.7  奧運戰略項目布局

  我國多年來實行舉國體制,在體育后備人才培養上已形成了較為適合我國運動員特點的奧運戰略布局。第27 屆奧運會我國運動員在乒乓球、羽毛球、體操、跳水和舉重等項目上都取得多枚金牌,顯示了我國運動員在這些項目上所具有的人類學特征的優勢,也體現了我國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實行以奧運戰略為主導的舉國體制取得了極大的成功。美現行體制不可能搞什么戰略或布局。在大、中學開展的20 來個項目中,34 個非奧項目運動員的人數都占了總人數的1/ 5 以上;@球與棒球人數雖多,但其中最優者的奮斗目標也不是奧運會或世錦賽,而是國內的NBA 和MLB。美職業拳擊世界一流,在第24 屆奧運會也曾取得3 金,但在第25、26 屆都只有1 金的進賬,到第27 屆時1 金未得[10 ] 。自行車是體能項目,同時需要場地與資金,美在這些方面都沒有問題。但除了1984 年奧運會因前蘇聯與東德未參賽而取得3 金和2000年奧運會奪得1 金外,美自行車在“二戰”后所參加的其它11屆奧運會上1 金未得[10 ] 。美業余拳擊的滑坡與自行車的薄弱與其大中學都未發展這兩個項目有直接的關系。因體制原因,美在奧運會上并未充分發揮出它在世界上無與倫比的體育資源優勢。

  2  結論和建議

  2.1  結 論

  中、美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體制之間的最重要的差異在于前者是體教分離,從整體上看陳舊落后;后者是體教結合,從整體上看先進科學。因此,后者在運動員教育程度與出路、后備隊伍規模與選材覆蓋面、對運動水平的影響、對學校體育的影響和投資社會效益等5 個方面上不同程度地優于前者。前者僅在奧運戰略上優于后者。我國目前的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體制雖然使競技體育擠進了世界前列,但是這種體制已落后于世界競技體育的發展潮流,也跟不上我國社會經濟和文化教育迅速發展的步伐,抑制了更多的青少年兒童學生嘗試或參加競技體育的積極性和可能性,對競技體育乃至整個體育事業和長遠發展弊多利少。美國體育雖然搞不了

  戰略布局,其學生運動員在訓練時間和精力上也不具優勢,但其體制在其它各方面的巨大優勢加上它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綜合國力卻保證了其學校體育、競技體育(包括職業體育) 和大眾體育能夠長期獲得協調和穩定的發展。

  2.2  建 議

  為了使我國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體制逐漸走上真正意義上的體教結合的發展快車道,建議: (1) 繼承原體制的優點,強化國家隊、職業隊訓練體系,少數項目繼續走“精兵”之路;即一線隊伍保持職業(專業) 化; (2) 少體校和專業隊的二、三線運動隊轉并入相應層次的普通教育體系,即二、三線隊伍基本實現學;; (3) 以國家隊、職業隊和大學隊為龍頭,體育局與教育部門及學校聯手,大力發展學校運動競技,制定、建立和健全能夠保證全國大中小學重視運動競技和激勵更多的學生投身于新體制下的業余訓練的政策和機制。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