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4-15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現如今,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體系建設也需要不斷地創新和發展。而目前內容單一性是很多大學生職業規劃的特點,工作成為很多大學校園開展職業規劃的重點。同時很多高等院校職業生涯計劃體系建設中并未真正運及發揮互聯網
【摘要】現如今,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體系建設也需要不斷地創新和發展。而目前內容單一性是很多大學生職業規劃的特點,工作成為很多大學校園開展職業規劃的重點。同時很多高等院校職業生涯計劃體系建設中并未真正運及發揮“互聯網+”作用和價值。因此,本章篇幅重點討論如何建設并創新“互聯網+”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體系,使得高校學生們的職業規劃思路和方向有所提升,更加有利于高校學子們就業和實現夢想。
【關鍵詞】互聯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體系建設,創新,研究
1引言
在“互聯網+”時代快速發展大環境下,高校學子們的職業籌劃也逐步融合了“互聯網+”的要領,引導和鼓勵高校學子們在自己的職業規劃上不斷創新,推動高校教師在引導學子們建設職業規劃體系時,應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逐步規劃和健全“互聯網+”職業規劃體系。
2分析
當前高校學生職業規劃體系建設中缺陷目前,高校大學生的規劃職業規劃的系統的內容不健全,創新力不足,沒有真正將職業規劃系統建設好,主要缺陷如下所述:
2.1重理論而輕實踐
理論結合實踐才應該是學生職業規劃體系建設主要內容。在學生職業規劃過程中,過分重視理論導向,多以職業計劃的理論教程、班會或者招聘會的方式來完善學子們的職業生涯規劃系統,簡單將一些與工作相關的消息、職業生涯規劃教學理論或者對學子們工作方面指引等內容來建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系統,這在一定的程度上忽略了實踐力對學子們職業生涯規劃系統建設的重要價值,更忽略了學子們對自身職業生涯的創新計劃,嚴重的降低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計劃的結果和效率。
2.2落后的職業生涯規劃體系
很多高校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計劃系統建設的比較落后和陳舊,沒有及時的將現代化的信息技術運用到大學生職業生涯計劃系統建設當中。而落后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體系中過分重視大學生的工作率,而忽視了學子們的創新、創業能力,且落后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體系建設形式比較單一,沒有發展多樣化的職業生涯計劃形式,更沒有給予學子們更多的職業生涯計劃方向的引導和幫助。
此外,落后的職業生涯體系與高校的職業生涯計劃教程的老師隊伍建設具有緊密的關系。大學生職業生涯計劃體系的建設與創新不是一蹴而就的,其是一項系統性和復雜性皆非常強的工程,須要很多高校的職業生涯計劃課程的老師們共同努力,如社會學、經濟學師、法學、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人力資源等等。而目前很多高校的職業生涯計劃任務多是由輔導員、高校就業辦指導人員以及校黨委、團支部共同承擔,而這個大學生職業計劃體系建設小組缺乏職業生涯計劃的比標準性,不利于更好的引導學子們實施自身職業生涯計劃的建設。
3大學生職業生涯計劃體系創新中融合“互聯網’的必要性
“互聯網+”是社會經濟形態的一種新形式,“互聯網+教育”不僅對創業者們產生一定的影響,還在“互聯網+教育”的這個平臺上能夠為更多的學生提供就業的機會,且一些互聯網教育培訓在線機構能夠實現對一些大學生職業技能的培訓。
大學學子們自身的創業與創新就意味著解決了學子們自身的工作問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我國李克強總理親自提出的,這大大的鼓勵和激勵了更多的高校大學生將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不斷豐富和創新,為自己的將來做好規劃,鼓勵創業、創新。
同時,“互聯網+”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計劃體系的建設能夠為學子們提供更多的機會,能夠為高校大學生們提供更加個性化以及便捷的服務,使得高校大學生們能夠在互聯網上對未來職業及職業能力做出良好的測評,從而讓高校大學生們更加認知自我,在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上進行創新、創業,促進大學生們實現自己的職業夢想。因此,“互聯網+”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計劃體系建設創新方面的價值是非常重要的。
4在“互聯網+”環境下的高校學生職業規劃系統建設創新方法分析
4.1理論聯系實踐,相互融合,相互統一高校應該搭建
“互聯網+”的職業平臺供學子們進行實踐,使得高校大學生們能夠在網絡上對自身的職業理論知識與實踐作用進行有效的統一。與此同時,在互聯網上,高校大學生們能夠及時了解最新的職業動態和更新的職業信息,對于大學生們本專業的職業標準和職業內容進行實時的更新,使得大學生們能夠更加認知自我,了解自己在職業生涯規劃中存在的缺陷,從而引導高校大學生們積極的去完善自身在職業技能方面的能力,增加自身的職業競爭能力。
此外,在互聯網上會有很多的大眾創業項目,大學生們通過互聯網平臺能夠了解更多與本專業相關的項目或者信息,能夠引導和激發學子們的創新、創業新的激情和興趣,從而有效的促進大學生們舉行創新、創業新項目的實施,促進大學生們職業夢想的實現。
4.2要求學生做到與時俱進切實提升自身職業規劃綜合能力
現在是“互聯網+”時代,大學以及大學生們也應該與時俱進,將大學生職業生涯計劃系統建設中的傳統因素或者模式摒除掉,建立以“互聯網+”為核心的學生職業規劃體系建設,改變學生職業規劃的形式與內容,使其更加豐富化和價值化。同時要對高校學子們的職業規劃教師隊伍建設進行有效強化,在不同專業學子們的職業規劃課程上設置具有很強專業的高校教師,這樣能夠給予大學生們專業化的指導,幫助大學生們進行自身職業生涯方面的規劃和建設。
于此同時,高校要豐富“互聯網+”的教育平臺,多在互聯網平臺上實施一些職業模擬比賽、創業創新比賽以及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比賽,并對大學生們的職業能力進行有效的測評,讓大學生們充分認識到自身的優勢與不足,鼓勵大學生們進一步完善和發展自己,有利于全方面的發展大學生們自己。
5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時代來臨為高校學生職業規劃系統的建設注入更多的動力,在規范和提高高校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體系建設機制的同時,還能夠提高高校大學生們創新、創業的能力,使得大學生們能夠充分認知自身的職業規劃方面的不足,引導大學們更好的規劃自己的職業未來,有利于實現大學生們的職業夢想。
【參考文獻】
[1]武崢.孟憲平.高校網絡主流意識形態建設路徑創新研究一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視角[J].廣西社會科學,2O17,11(O3):204-207.
[2]徐一凡.“互聯網+”視閾下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改革實踐探索[J].時代教育,2015,32(19):369-370.
【3]張洪田.加強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16(05):86-87.
教育方向刊物推薦:《時代教育》2000年榮獲北大核心期刊、本刊是由成都日報報業集團主管主辦,新聞出版總署批準國內公開出版發行的專業教育類期刊。 主要以各類高等院校、職業技術學校、中小學校教師及研究生,教育科研工作者等讀者為對象,旨在提供一個出版具有較高學術水平科研論文的平臺。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