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班級管理不可缺乏人文底蘊北大核心教育發表論文網

發布時間:2013-08-19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

摘 要: 某日早晨,見一女生匆匆忙忙往教室跑,原來是害怕遲到了。仔細一問,原來班規明文規定:遲到者罰做十道數學題。如果遲到的時間過長,那么做題的數目再增加。談到學生對此如何看,回答是一個字:怕。

  (一) 緣起

  某日早晨,見一女生匆匆忙忙往教室跑,原來是害怕遲到了。仔細一問,原來班規明文規定:遲到者罰做十道數學題。如果遲到的時間過長,那么做題的數目再增加。談到學生對此如何看,回答是一個字:怕。班主任的初衷,可能是想一舉兩得:既罰了學生,又加強了學習。但由于這一個“怕”字,我們可見此舉帶來的真實結果:學生滿心只有恐懼,做數學題強化的是失敗感及厭惡感,已經全無學習的興趣。這樣的班級管理,結果與初衷相距甚遠,這不能不讓人思考。再讓我們放眼中學校園,看看其它現象:辦公室里有學生忙著拖地,那是因為遲到太多;班會課上,不少人埋頭做作業,班主任卻一如既往,講得唇干舌燥;教室墻壁上清潔安排表清晰明了,教室里亂扔的紙屑卻并不少見。種種現象表明,我們的班級管理體現了“管”,但“理”的份量卻遠遠不夠。做人的道理、事物的情理遠遠沒有深入人心,化為自覺行為。如果給這樣的班級管理看看病,拿拿脈,我們會得到一個深刻的啟示:班級管理不可缺少人文底蘊。

  本文引自《語文教學通訊》 雜志創刊于1978年,本刊為中學語文教師解決教學中實際困難,提供中語教改新信息,回答教師進修中的難題疑慮,溝通教師交流中的相互聯系。

  (二) 班主任·班級管理·人文底蘊

  首先,讓我們來明確一下“班級管理”和“人文底蘊”的內涵。

  班級管理即通過班級的一系列規章、制度、活動,使學生健康成長。班級管理的出發點和最終目的都是為學生的發展服務。高中階段,是一個人特別具有青春活力的美好時期,是一個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逐步形成的關鍵時期,是一個人情緒、心理、意志需要有效引導的特殊時期。高中的班級管理就是要面對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解決屬于他們這個年齡的特殊問題。

  “人文”的內涵即尊重人的真實情感,關心人的真實需求,思考人的積極發展。“人文”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不同的領域,會有諸多不同的表現形式。人文底蘊是促進一個人的長久、健康發展的精神動力、精神支持的綜合體。因為是“底蘊”,所以它不張揚,往往隱含在各種事物之中;因為是“人文”的,所以它對一個人的精神走向有極大的影響。一個具有人文底蘊的人,他的心智必將是豁達的,他的情感必將是純凈的,他的意志必將是經得起磨礪的。

  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核心人物,他的教育觀、學生觀、發展觀必將對班級管理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班主任具有人文底蘊,他就會懂得尊重學生作為一個“人”的價值和尊嚴,就會努力挖掘班級管理中的人文價值,就會真心實意為學生的發展、需求著想,這是每一個高中生的人生發展中多么需要的理解和幫助啊!事實往往最具有說服力。讓我們來看看兩位班主任不同的班級管理。

  A、B兩班上體育課后,同時發生了財物被盜事件。有的同學損失的物品很貴重,有的同學家庭貧困,丟失錢意味著不能過早,有的同學是心愛的飾物被盜。教室里充滿了抱怨、責問、嘆息、猜疑,以至于上課鈴響,教室里依然鬧哄哄的。A、B兩班的班主任都馬上聯系校保安處進行檢查,并安排同學寫被盜物品的名稱、價值。不同的事發生在后面。A班的班主任和學生一樣惱怒不安,并對校方管理不力的譴責溢于言表。B班的班主任對學生說了這樣一段話:這樣的事發生了,每個人心里都不舒服,但它已經發生了,我們必須面對它。我們該做的已經做了,如寫被盜物品,通知校保安處等,那么,我們再抱怨、爭吵沒有任何意義。所以,請大家相信學校,安靜下來,準備上課。下一節課,A班沒有上,大家不滿的情緒延至晚自習。B班卻很快平靜下來,恢復了正常的教學。

  后來,這個被盜案仍未查出作案者,同學們心里始終有一個結。B班班主任了解這一情況后,組織了一次班會。在班會上,引導學生從負面情緒中走向理性的思考。作為學生,應怎樣加強安全意識?貴重物品,適合帶進學校嗎?同學發生了不幸,我們應該怎樣去幫助他?大家暢所欲言,心情愈來愈舒暢,收獲也愈來愈多。后來,班委還組織了一次募捐,為貧困生獻出一片愛心。大家充分感受到了集體的溫暖。原來的猜疑、不滿,不知不覺中已煙消云散了。

  班級發生被盜事件,的確不是件好事。兩位班主任的處理方法完全不同,形成的教育影響也有天壤之別。應該說,B班班主任是個有心人。他沒有簡單的處理這件事,而是獨具慧眼地挖掘這件事中蘊含的人文價值、教育價值,如安全意識、同學互助、理性思考等。這樣,因勢利導,將問題的處理與學生發展中需要的素質、能力結合起來,將一件壞事變成了真正對同學成長有益的事。應該說,班主任的這種教育機智如果沒有人文底蘊是很難做到的。

  (三) 班級活動·班級管理·人文底蘊

  高中生經歷了小學、初中階段,對簡單的說教、單一的安排早已心生厭煩。再加上高中繁重的課業壓力,也使高中生內心往往有壓抑、郁悶之感。他們渴望參加真正愉悅身心,富有啟迪意味的班級活動。作為班級管理的重頭戲,班級活動要為高中生作為人的成長需要服務,它當然不可缺少人文底蘊。如何設計、安排班級活動,讓它能具有人文底蘊,讓它產生更為積極、深遠的教育影響呢?筆者在教育實踐中,進行了這樣的嘗試。

  1、“抓住契機型”班級活動

  高中生活緊張而忙碌。學生往往非?粗刈约旱膶W習及成績,而對真正理解他人,關心他人比較忽視。同時,他們又非常渴望友誼,非常害怕孤獨。這一對矛盾,常常困擾著學生,使他們的情緒、心理常常處于波動狀態,嚴重的會影響長長的學習生活。如果用傳統的簡單說教,學生會覺得是一套套大道理,離自己很遙遠,不能解決任何實際問題。如果能夠抓住契機,捕捉高中生活中平凡的點點滴滴,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次讀報時間,發生了這樣的事。讀報的同學非常認真的朗讀,而聽者寥寥。或埋頭做作業、或趴著睡覺、或小聲討論。大家似乎已經習以為常了,沒有人注意讀報同學的感受。后來,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班會——“看漫畫,取名字”。畫面上,真實地再現了當時讀報的情景。同學起先感到新鮮、有趣,隨著取名的深入,大家的表情中漸漸多了沉思的份量。名字由“鶴立雞群”的不妥,到“讀報寫真”的一般,再到“都是讀報惹得禍”的調侃。漸漸的,“誰聽誰的”的沉重,“下面的同學看過來”的呼喚,得到了更多的呼應。事后,一位同學在日記中寫道:“理解他人,關心他人,不再只是一句口號,它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它需要我們用心的去發現,用心的去感受。”

  2、“展示自我型”班級活動

  當代高中生自我意識、獨立意識很強。希望展示自己,希望得到社會、同學、家人的肯定的愿望也很強烈。如果能給他們創造機會,讓他們在展示自我中鍛煉能力,提高認識,豐富情感,密切交往,那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呀!班級活動也可以給他們提供這樣的機會。

  2002年10月1日,我們班舉辦了慶祝祖國生日的主題班會。地點不在教室,而在學生操場;師生沒有坐著,而是或蹲或趴或站;手里不再拿著鋼筆、圓珠筆,而是五彩的畫筆;面前不是課桌,而是印著“祖國生日快樂”的雪白條幅,圍繞“祖國生日”這個主題,每個小組各顯神通。有的畫長城美景,有的畫熊貓咪咪,有的畫金獅狂舞,有的畫火箭發射。擅長繪畫的主畫,擅長配色的配色。有的當下手,有的當對外聯系員,收集信息。大家彼此團結一心,又各顯其能。畫完后,正值學校班會課下課。許多同學走到操場,圍著“美麗的畫幅”,興奮地評評點點。這時,有同學靈機一動,在畫幅上簽上自己的名字,一時間,同學們紛紛涌上來,都積極地留下自己的簽名,這一場面將活動推向了高潮。這個展示自我的繪畫比賽,被拍成了照片,選入了我校70周年校慶的圖冊中。這是一種光榮,也是一種肯定,同學們的愛國心、自信心空前高漲。無疑,這樣的班級活動將對他們的一生產生積極的影響。

  3、“交流、合作型”班級活動

  21世紀的高中生應學會什么?學會生存、學會發展、學會合作。交流、合作。也是當今高中生致命的一項弱點。有的人性格內向,有的人不會正確交往,有的人自我意識過強。這些都會影響正常的合作、交流。長此以往。對學生健康的心理,人格發展都有危害。為此。開展“交流、合作型”班級活動,正是為學生的健康發展服務。

  本學期,我校開展了美化教室的評比活動。經班委討論,我們形成這樣一個思路:發動同學,加強交流與合作。首先請同學設計美化教室的方案,廣泛征集意見。經過民主協商、統一方案后,將各項具體布置任務進行招標,擇優選取參加者。各個活動小組確定了布置教室的時間、選用的材料、不同的分工,然后分頭開始行動。布置完后,參加學校的評選。根據評選的等級,用班費給與相關的同學一定的獎勵。整個活動,參加同學之多,同學間的配合、交流之多,是前所未有的。有了班級活動這個紐帶,大家很自然、很融洽地進行交流、合作,達到了預定的效果。

  4、“與生活接軌型”班級活動

  德育的外延等與生活的外延。高中生不僅僅生活在課堂里,書本中,校園內,他們更生活在火熱沸騰的現實生活中。各種社會現象,各種人生故事,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高中生。他們內心或感動、或振奮、或困惑、或消沉。高中生也正處在告別幼稚,走向成熟的起步階段。他們對人生的意義,對生命的價值,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更多的追求。他們渴望能更多地接觸社會,了解人生。如果學校教育、班級管理不適當引導,高中生就會感到自己了解社會的愿望不被理解、不被重視,他們就會從各種別的渠道,甚至是有害的渠道去獲得這些信息。許多高中生留連網吧、荒廢學業的報道就證明了這一點。

  為此,我們的班級管理開展了“與生活接軌型”的班級活動。挖掘生活資源中的人文價值,以喜聞樂見的方式與學生交流,使高中生在事實面前受到人生的啟迪和感悟。從而拓寬視野,放開胸襟,勇于進取。我們組織了“家長故事會”。他們有的是下崗工人;有的是部門領導;有的是公務員,他們的社會角色不一樣,但他們的人生故事都是那么真實感人。同學們聽得非常專注,不知不覺中化解了對父母的誤解,不知不覺中感受到父輩的堅強、執著。平凡的父母,甚至原來自己看不起的父母,都是多么可親可敬的人啊。同學們都覺得受益匪淺。我們還邀請了社會名家進課堂。他們豐富的人生閱歷,執著的人生追求,豐碩的人生成果,都對學生有巨大的影響。如:我們邀請《武漢晚報》著名記者范春歌來校作專題報道。她重走長征路,重走鄭和路的經歷,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曾作過專門的報道,在社會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她的報告題為《我愛祖國的海洋》。報告歷時兩個半小時,其中洋溢的愛國激情,堅毅果敢的人格魅力,讓全場數次響起熱烈的掌聲。這掌聲意味著學生聽懂了報告語言背后的人生真諦,他們在長大,也許就在這一次次活動中。

  (四)結束語

  班級管理是篇大文章,這篇文章的主人公——學生是班級管理的出發點和歸屬。他們今天是學生,明天是社會中求生存求發展的人群中一員。所以我們教育工作者應該牢記:班級管理中不可缺少人文底蘊。讓豐厚的人文底蘊成為學生終生受益的營養,讓高中生活成為他們青春歲月中美好而難忘的一頁!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