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當代高校漆藝人才培養現狀略論

發布時間:2019-03-16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我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視,越來越多的高等藝術院校開設了漆藝專業或增加了漆藝課程,這是傳統工藝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內容。本文從專業建設、工作室制、短訓班制人才培養等方面,探討了當前高校漆藝教育的發展現狀。 關鍵

  摘要: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我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視,越來越多的高等藝術院校開設了漆藝專業或增加了漆藝課程,這是傳統工藝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內容。本文從專業建設、工作室制、短訓班制人才培養等方面,探討了當前高校漆藝教育的發展現狀。

  關鍵詞:漆藝,漆藝人才培養,高校漆藝教育

文化學刊

  一、高校漆藝專業建設現狀

  上世紀70年代以來,國內高校漆藝人才培養偏向于漆畫教育,將之歸于繪畫范疇,課程設計內容偏向有別于傳統漆工藝,不但學生就業面較窄,也不利于傳統漆器物制作向當代藝術設計創新產品開發的市場轉型。我國漆工藝的發展現狀,與陶瓷藝術等傳統工藝相比,長期處于低潮,與我國作為漆工藝發源地的歷史地位極不匹配,其肇始源頭當在于高等院校漆藝教育失于片面。

  當前國內對漆藝人才的培養,多數由開設在藝術設計院校的工藝美術、裝飾藝術、公共藝術、工業造型以及美術院校的壁畫系、繪畫系等專業院系來承擔,教育培養方式基本分為兩種,其一是漆藝(漆畫)工作室培養,在本科生專業分流階段,對學生進行長達三至四年的系統漆藝技法教育,并承擔研究生漆藝專業人才培養的教學研究工作;第二種則是尚末建立工作室制,只是作為本科階段專業主干課,于相關專業在第二或第三學年開課專門的漆藝課程,每次課程為期通常約為五至六周。

  這兩種人才培養方式中,顯然前一種更利于學生掌握系統的理論知識和堅實的技法基礎。而作為一門專業主干課程的漆藝教學,由于為時較短,通常無法從制胎、刮灰、糙漆等底胎工藝一步步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漆藝知識,而僅能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實操兩至三種中涂漆面以上的表面裝飾技法,這顯然是不利于學生真正走上漆藝的從業道路的。

  二、工作室制下高校漆藝教育發展

  工作室或實驗室教育體式在我國的漆藝教育中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傳統手工業時代家庭或行會作坊傳習制度。傳統行會師徒傳習教育規定了學徒年限、修藝內容、出師標準等內容,保證了中華傳統工藝技脈的有效傳承。但由于師徒人身關系的約束,也同時伴生了很多封建時代習見的陳規陋習。

  并且,隨著當代社會對漆藝人才的需求量猛增,業已長久凋敝的傳統漆藝行難已承擔將漆藝創作和漆產品設計制作向現代化設計藝術發展并軌的歷史重任。漆藝工作室在高校各相關設計院系的建設,對促進當代漆藝高水平人才的培養來說則是至關重要的。

  根據漆藝的技法特點,漆藝工作室的組建需要相當的教學研究空間及相關配套設施,包括設計區、技法教學區、作品展示區、蔭干房、成型制胎區、髹漆區、繪飾鑲嵌區、水研區乃至工具加工區、材料儲藏區等空間,在各高校數百至一千平米左右不等的漆藝工作室的空間內應該有機規劃、互不相擾而便用展開漆藝教學研究活動。工作室的建設還包括衛生管理、日常課程管理和自主研修管理等制度的建立。

  在此基礎之上,各大高校漆藝工作室先后向國內外有先行教育經驗的高校取經,在探索中逐漸清晰了本科及研究生漆藝教學的核心課程體系。天津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李明謙副教授認為,漆藝專業課程應分為“專業基礎”、“專業核心課程”、“專業選修課”、“社會實踐課”等四大板塊。

  在專業漆基礎板塊,主要培養學生對漆藝的歷史文化認識,并使學生對漆藝材料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專業核心板塊,則在器物成型技藝和髹飾技法上加以具體和力求扎實的訓練,以期學生能掌握必要的工藝技法,以便于個人按興趣深入修習;專業選修板塊,則分為漆飾、漆家具、漆畫、漆塑等不同藝術表現形式來培養不同方向的漆藝專門人才;社會實踐板塊,包括帶領學生走訪考察生漆產地、著名漆器產地、博物館、漆藝家工作室、參觀當代漆藝展等內容,從而開闊學生的專業視野。

  這個課程設置模式是較為理想的全方位漆藝人才培養模式,而實際上,按照各大高校本身的教學歷史優勢和地域特色不同,各大專業院校在漆藝人才培養中的課程體系也各有特點。例如天津美術學院的漆藝人才培養,就立足于其本身是一所以造型藝術為主的院校,近年來所培養學生的漆藝創作,以帶有個人情感的現代造物,即漆立體、現代漆塑為側重。

  福建地區是國內最有影響的漆畫藝術重鎮,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廈門大學藝術學院、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等院校側重于漆畫專業培養,本科學生進入二年級后,從傳統白描、色彩和傳統漆工基礎入手,兼及油畫、素描等當代美術教育手段,培養學生“漆”、“畫”結合的創作語言表現能力。

  而中國美術學院漆藝專業、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漆藝專業,則在二年級以后學生進入漆藝修習后,除了同樣注重中西美術基礎培養以外,在漆器、漆畫、漆立體等專業發展方向都開設有相應培養課程,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還開設有金屬藝術、圓雕人體等課程,在漆藝術的當代綜合媒材創作能力培養上有著清晰的課程設計意識。

  三、高校短期培訓制下的漆藝人才培養

  除了建設漆藝工作室、開設本科、研究生漆藝專業課程外,近年來,國內各大美術設計院校結合本校師資特色,從文化部及本省市文化部門獲取教育經費支持,越來越多的漆藝短期培訓課程面向全國高校師生開設。這其中支持力度最大、最有影響力的,首推國家藝術基金青年漆藝人才培養類項目,近年來,每一年度皆有多所高校申請舉辦這一培養項目,且至少有一至兩所高校能夠獲批。

  國家藝術基金青年漆藝人才培養項目的培養對象,主要為國內各大美術設計院校青年教師和少量優秀研究生,通過業內漆藝專家在課程中舉辦的專題講座和各項技法的實操演示、參與者創作實踐修習,為各地高校培養輸送了大批青年漆藝教育和創作人才,明顯推動了國內漆藝教育和文化產業的發展。除了國家級項目支持的短期培訓外,各省市文化部門主辦的漆藝研究、培訓課程也越來越多的開展。

  湖北作為歷史悠久的重要生漆產地,曾經孕育出輝煌的楚漆器文化,近年來,湖北省文化廳主辦了多期漆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班,委托中南民族大學、湖北美術學院等有漆藝教育實力的本省高校承辦。從課程內容來看,分為理論修習、工藝教學、外出考察、創作實踐等幾大版塊,課程為期一個月,參加人群通常為漆藝從業者和各高校漆藝本科、研究生各占一半。

  漆藝短期培訓班的開設,是高校專業漆藝課程教育的補充和提高,對培養高素質的青年漆藝教師和優秀本科、研究生來說,都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當代高校漆藝人才培養,不單單只是工藝教育,更應注重對當代漆藝的思考與探究,積極引導學生探索大漆與當代藝術語言的結合,借此承載對歷史、現實以及未來的擔當。

  相關期刊推薦:《文化學刊》Culture Journal(雙月刊)2006年創刊,是唯一辟有文化副刊的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是發表高品質學術成果的人文社會科學學術園地和信息平臺,一座和諧的學術家園。學刊愿廣納多領域、多學派的學者參與辦刊、合作辦刊,會同各方精誠合作,共同努力,共創“名欄名刊”。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