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移動學習時代下圖書館讀者教育培訓的創新發展

發布時間:2018-12-06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隨著我國科學技術快速發展,圖書館有必要構建移動學習平臺創新讀者教育培訓模式。文章在分析移動學習的含義及特征的基礎上,就移動學習時代圖書館讀者教育培訓創新的驅動力進行了探究,包括優化服務宣傳與資源推廣、調整工作計劃、提高服務效率與用戶

  摘要:隨著我國科學技術快速發展,圖書館有必要構建移動學習平臺創新讀者教育培訓模式。文章在分析移動學習的含義及特征的基礎上,就移動學習時代圖書館讀者教育培訓創新的驅動力進行了探究,包括優化服務宣傳與資源推廣、調整工作計劃、提高服務效率與用戶體驗、創新服務模式等,并對創新因素進行了剖析,包括技術條件限制、服務團隊影響、讀者自身素質等,總結了進行讀者教育培訓創新的主要途徑,具體包括構建移動化學術平臺、開展信息化教育活動、加快數字化文獻移植及構建網絡化教育機制。

  關鍵詞:移動學習,讀者教育培訓,創新路徑,圖書館

圖書館工作與研究

  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推動圖書館的信息服務方式、資源處理方式、信息資源管理方式向數字化、模塊化、集成化方向發展,其中文獻資源共享、移動學習平臺開發、讀者的繼續教育受到了圖書情報界的重視。

  20世紀90年代末期,上海圖書館聯合上海交通大學信息研究所基于信息網絡組建了“線上圖書館”[1],用戶不需要到圖書館實體機構,只要登錄圖書館的官方網站進行注冊就可以快速獲取資源,極大提高了服務效率。基于用戶的需求和個體素質,上海圖書館與上海交大深入開展合作,聘請交大各學科院系的專家教授作為演講嘉賓,開通線上圖書館教育系統,對讀者進行繼續教育。讀者可根據自身需求在線上圖書館系統自主選擇課程、自主學習,以提高文化素質。這是我國最早基于圖書館形成的移動學習平臺,隨著后期計算機網絡的普及,全國大多數省、市、自治區圖書館大多數建立了移動學習平臺,依托資源、技術優勢向用戶提供教育培訓服務。

  1移動學習概述

  1.1移動學習的含義

  由于思維意識及信息傳媒網絡構建方式的不同,圖情界對移動學習有著不同的定義。中國科學院情報研究所研究員董華將移動學習定義為“利用無線信息傳輸系統及移動信息接受設備獲取教育資源、學習信息的創新性學習模式,應用目標是滿足任何時間、空間中學習者的個性化需求,也就是圖書館要在任何時間維度、空間維度為用戶提供學習支撐”[2]。從現代網絡技術的發展現狀來看,移動學習應從硬件設備、內容、目標3個方面進行分析研究。

  其中硬件設備是基礎,包括網絡通信工具、信息數據傳輸工具等。內容是移動學習的核心,主要包括用戶的學習目標、學習出發點、學習規劃及未來發展方向等。目標就是用戶基于學習平臺所想取得的預期效果、通過學習想達到的目的。移動學習平臺基于學習資源數據庫和網絡系統使用硬件設備,與用戶進行信息交互并使其達到預期的學習目的,那么移動學習平臺就達到了預期的使用價值[3]。

  1.2移動學習的特征

  伴隨著信息網絡快速普及,移動學習模式受到了廣大用戶的青睞。與傳統學習方法相比,移動學習具有3個特征:⑴實時性:用戶只需借助信息終端或是智能設備就可進行學習,不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⑵條理性:移動學習平臺中具有的課程架構和知識資源都是教育專家精挑細選出來的,通過整合構建確定的,結構分明,便于學習者自行選擇。⑶便捷性:利用信息網絡、通訊工具,學習者有多種選擇方式,可靈活設置課程,能讓學習者集中獲取學習資源,便于用戶更容易掌握所學知識。

  2移動學習時代圖書館讀者教育培訓創新的驅動力

  2.1優化服務宣傳與資源推廣

  在現代圖書館建設中,移動學習平臺作為圖書館面向讀者提供的創新服務模式,應該更好地滿足讀者的個性化需求,盡可能為讀者提供移動化的學科信息咨詢服務。這就要求圖書館要在立足知識信息資源服務的基礎上,向公眾宣傳自己的知識服務平臺,盡可能通過獲取知名度,獲得用戶關注。知識經濟時代,用戶的需求已從單一的信息獲取轉變為更高層次的知識需求。圖書館要想滿足用戶的這種需求變化,就要竭盡所能構建移動學習平臺,以知識數據庫為支撐,多渠道向用戶推送信息。只有如此,才能讓用戶與移動學習平臺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優化服務宣傳與資源推廣機制,讓用戶享受到便捷的知識信息服務,進而健全圖書館的服務機制。

  2.2調整工作計劃與實施步驟

  移動學習時代,圖書館讀者的教育培訓創新實質上是圖書館基于用戶需求變化就服務模式作出的調整,主要目的是提高讀者的實踐創新能力,讓讀者能以高效的方式獲取數據資源。值得關注的是,圖書館作為文化服務機構,移動化的學習支撐平臺構建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圖書館有計劃、有選擇、有內容地進行建設。一方面,圖書館應力求移動學習網絡覆蓋的多元化,將不同的用戶群體都納入到學習網絡中,調整工作計劃。另一方面,圖書館要結合用戶群體需求的不同就傳統的教育方式進行創新,力求知識服務與培訓教育同步銜接,調整實施步驟,提高用戶體驗。

  2.3優化服務流程與用戶體驗

  圖書館作為知識服務機構最基本的功能就是知識服務與社會教育,為用戶提供多種文獻資源;谝苿訉W習平臺創新讀者教育培訓方式,實質上就是以讀者為中心,構建一種簡單、實用、便捷的服務模式,滿足用戶專業學科學習、知識獲取的需求,促進讀者形成良好素質,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相關研究表明,面對巨大的工作壓力,科研學者更傾向選擇簡化的信息查詢工具,即便圖書館移動學習平臺所提供的信息服務有所缺陷,科研學者也愿意嘗試[4]。因此,移動學習時代圖書館讀者教育培訓的創新是基于用戶現實需求的服務方式變革,是以簡化服務流程、提升用戶服務體驗為核心的個性化服務模式,必須注重實際效果,盡可能提高學科服務效率。

  2.4創新服務模式與管理方式

  依托移動學習平臺開展讀者教育培訓活動,是一種創新的移動學習服務,借助信息網絡和移動終端,圖書館能最大程度突破時空、地域的限制,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的知識信息。主要內容包括線上信息查詢、數據資源檢索、文獻檢索、個性化知識服務、學科知識搜索等內容,服務目的是向用戶提供包括電子文獻、學科知識信息、文檔資源在內的一切數據資源,讓用戶以更加便捷的方式進行學習,改變傳統圖書館以實體資源為主的知識服務模式,創新服務機制,促進圖書館員轉變管理理念,創新資源管理方式。

  圖書館服務方式的創新需要一批素質過硬的圖書館員,需要具備專業知識的服務團隊,包括:⑴組織協調人員,這是圖書館服務團隊的核心,把握著移動學習服務的發展方向和重點內容,是圖書館服務體系構建的基礎。⑵服務推廣人員,負責移動學習平臺的推廣業務,承擔著知識服務業務推廣任務。⑶咨詢服務人員;咨詢服務是移動學習平臺推廣、信息服務業務開展的必要基礎,需要圖書館設置專門的咨詢服務人員,結合用戶的實際需求開展信息咨詢服務,加強用戶與圖書館之間的聯系。

  3移動學習時代影響圖書館讀者教育培訓創新的因素

  3.1技術條件限制

  從圖書館的發展趨勢來看,移動學習時代圖書館受到技術條件限制,在電子文獻管理、數據資源應用方面還有所不足。一方面,是圖書館缺乏必要的技術條件支持,在數據庫建設、網絡平臺構建方面沒有成熟的技術方案可供選擇。另一方面,圖書館依托信息網絡開發建設移動學習平臺缺乏專業的技術人才,在技術人才儲備和利用方面有所不足。

  3.2服務團隊影響

  圖書館依托信息網絡構建的移動學習平臺需要有專業化的服務團隊,圖書館員必須具有較高的素質和深厚的知識積淀,能夠清楚用戶的具體需求,根據用戶從事的職業為用戶提供學術服務。同時,圖書館應樹立清晰的服務觀念,了解移動學習的特點,能夠根據用戶的借閱習慣、文獻檢索習慣為用戶匹配文獻數據,滿足用戶移動化知識共享的需求。

  3.3讀者自身素質

  移動學習時代圖書館讀者教育培訓機制的創新是以培養用戶良好學習習慣、具備較高文化素養為核心目的的。在信息服務中既要滿足用戶的差異化需求,也要在立足文獻資源高效利用的基礎上創新知識信息管理方式,為用戶提供包括文獻信息檢索、數據資源共享、移動咨詢在內的多種知識服務,幫助讀者掌握移動學習平臺的使用方法及電子書籍文獻的使用技巧,充分發揮圖書館的教育功能,培養讀者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移動學習時代圖書館讀者教育培訓創新的途徑

  4.1構建移動化學術平臺

  圖書館有必要構建移動學術交流平臺,向用戶推送知識信息。該平臺是虛擬社區概念的延伸,是基于信息網絡形成的數字服務機制。在遠程教育領域中,虛擬社區是一種有效的資源利用形式,注重專業學科知識的交流與利用。移動學習平臺是基于圖書館知識數據庫和開發者工具形成的服務系統,包括微信工具、社交系統、關聯性程序、線上工具、應用平臺和媒體平臺等,面向用戶提供社交、信息查詢、資源共享等服務。為了提高用戶的服務體驗,圖書館要充分發揮自身的資源、技術優勢,開發手機應用終端,借助移動化工具為讀者創造良好的信息交流環境,讓讀者使用移動交流平臺自主的分享知識、學習知識、進行學科信息交流。

  4.2開展信息化教育活動

  信息化教育活動一直以來都是圖書館常用的服務推廣方式,但是以實體圖書館為主的教育活動已經難以滿足用戶文化素養建設的需求。同時,數據庫的線上資源共享方式已較為普遍,利用“微講座”、“微課”的方式面向用戶開展信息教育活動已成為圖書館有效的學術服務方式。這類“微講座”的培訓教育方式在移動學習時代有著廣泛的應用價值,有助于圖書館引導用戶掌握學習技巧和方法,提高用戶的信息素養。

  4.3加快數字化文獻移植

  在信息時代,讀者的文獻使用習慣已經從紙質文獻轉變到了電子文獻資源的利用上,文獻數字化建設已相當完善,再加上紙質文獻資源數字化加工及應用機制不斷完善,移動閱讀在技術上不再存在障礙。這些技術方法使圖書館向讀者提供移動資源成為可能。國內一些高校圖書館與院系合作,由各學科教師提供專業的教材目錄,圖書館根據目錄對這些文獻進行數字化處理,并將其上傳到特定的數字化平臺上,供師生使用。實踐證明,這種數字資源使用思路有著較高的使用價值,可加快數字資源移植,推進圖書館對文獻數據進行數字化處理,為用戶提供高價值的資源共享服務。

  4.4建立網絡化教育機制

  移動學習時代,圖書館要利用移動學習平臺面向用戶開展網絡教育,借鑒遠程教育的思路,在移動學習平臺設置專業端口,開設移動課堂。眾所周知,網絡教育是信息化時代教育機構借助信息網絡推出的教學方式,主要是滿足用戶自主學習的需求,依托網絡平臺向用戶提供信息資源,促進用戶提高文化素質。因此,圖書館創新用戶培訓教育模式就要利用信息網絡、移動學習平臺,針對各學科開設網絡課程,為用戶提供專業輔導,滿足用戶自我學習、網絡化學習的需求。

  5小結

  移動學習、移動化信息資源共享是信息時代圖書館讀者教育培訓創新的主要特征,為圖書館數字化建設指明了方向。圖書館應把握時機,根據用戶需求和文獻資源使用習慣向用戶提供移動化知識服務,在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方式方面有計劃、有目的的創新和調整,以滿足用戶及時化的信息共享需求,促進教育培訓模式創新,提高用戶的文化素養。

  參考文獻

  [1]黃佩芳,于沛,潘燕桃.圖書館用戶信息素養教育的新方式:網絡自主培訓平臺[J].圖書館雜志,2017,36(12):68-74.

  [2]潘燕桃,道焰.圖書館用戶網絡自主培訓系統構建策略研究[J].圖書館論壇,2014,34(2):51-58,50.

  [3]黃遠慧.探討基于網絡協作學習的圖書館用戶培訓方式[J].圖書館論壇,2009,29(3):143-145.

  [4]欒旭倫.基于Web2.0的高校圖書館在線信息素養教育平臺研究[J].圖書館研究,2013,43(3):111-115.

  圖書館方向期刊推薦:《圖書館工作與研究》月刊,1979年創刊,系圖書館學綜合性的學術刊物。由天津市圖書館學會、天津圖書館、天津市少年兒童圖書館等單位聯合主辦。本刊為月刊、112頁、大16開本。每月15日出版,交由郵局國內外公開發行!秷D書館工作與研究》主管單位:天津市文化局,主辦單位:天津圖書館天津圖書館學會;天津市少年兒童圖書館,國內統一刊號:12-1020/G2,國際標準刊號:1005-6610。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