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高等教育因教致貧論文發表在核心期刊

發布時間:2013-06-21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

摘 要: 在高等教育階段,從教育投資一收益的角度審視主要發生在低收入群體身上的"因教致貧"現象,可以發現,"因教致貧"現象存在的直接原因在于教育成本的增加,而教育收益的相對低下導致的教育投資收益率的下降,則是問題存在的根本原因。通過新的制度設計,平衡不同

  論文摘要:在高等教育階段,從教育投資一收益的角度審視主要發生在低收入群體身上的"因教致貧"現象,可以發現,"因教致貧"現象存在的直接原因在于教育成本的增加,而教育收益的相對低下導致的教育投資收益率的下降,則是問題存在的根本原因。通過新的制度設計,平衡不同高校的個人教育收益率,盡可能地減少低收入人群的教育投資風險,是目前解決"因教致貧"問題比較可行的辦法。

  論文關鍵詞:高等教育 因教 致貧現象

  一、"因教致貧"現象的產生

  中國從1989年開始試行高等教育收費制度以來,經過八年探索,在1997年,全面實施了高等教育收費制度,建立了由國家、學生個人(家庭)為主分擔高等教育成本機制。約翰斯通教授首創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擔理論,在中國高教育投入體制改革實踐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與此同時,由于個人分擔高等教育成本額的快速上漲,成了中國民眾反映強烈的"因教致貧"問題的直接導因,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經濟甚至政治問題。"因教致貧"現象的出現卻令人們不禁產生困惑:教育究竟是治療貧困的良方還是導致貧困的惡疾?尤其是發生在低收入群體身上,他們認為供孩子讀書就像一場賭博。

  二、"因教致貧"現象及其危害

 。ㄒ唬┖沃^"因教致貧"

  從學理上講,對教育的投資帶來的應該是"因教致富"而不應該是"因教致貧"。在我國當前出現的"因教致貧"現象是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因制度、政策、經濟與社會發展水平等多方面的制約而出現的失,F象。具體來講,"因教致貧"是指接受教育的社會個體因教育成本的投入而影響了個體或家庭的正常生活,并因此造成家庭經濟貧困的現象。"因教致貧"又可分為"因教成貧"和"因教返貧"兩種類型。

  (二)"因教致貧"的現狀描述

  1.高昂的學校收費導致"因教致貧"

  教育亂收費"猛于虎",據教育專家保守估算,近10年來,全國教育亂收費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亂收費的項目是五花八門,如不明就里的高額學費、擇校費、擴招費、贊助費等等。從收費的性質上看,主要包括三類。它們分別是:生存性生費、發展性收費和腐敗性收費。

  2.教育收益的降低導致"因教致貧"

  教育的最終產品是學生,學生只是一種潛在的生產力,要將這種潛在的生產力投入到實際生產中才能產生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使教育投入得到預期的回報。目前,由于我國勞動力市場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就業困難和文憑貶值,使教育很難實現其預期收益,導致學生因教致貧。

 。ㄈ"因教致貧"的危害

  因教致貧不僅會給個人帶來危害,更重要的是給國家、社會帶來不可避免的危害。主要分為以下四種:合理社會流動受阻;因教致貧限制和阻礙了底層人群向上流動的渠道。階層差異代際轉移;因教而致貧,因貧而失教仍舊會使低階層家庭子女無法獲得與高階層家庭子女同樣的受教育機會,最終進人較低層次的職業和階層。客觀上復制了父輩的階層關系,形成了階層差異的代際轉移。讀書無用思想重現;因教致貧使新的"讀書無用"論在農村一些地區滋生蔓延。社會不安

  三、因教致貧現象存在的原因及分析

  "因教致貧"現象存在的直接原因在于教育成本的增加,而教育收益的相對低下導致的教育投資收益率的下降,則是問題存在的根本原因。

 。ㄒ唬┙逃杀镜娜找娓邼q成為"因教致貧"的直接原因

  自1989年我國高校實行收費制度以來,學費標準呈逐年快速上升的趨勢,從最初的幾百元逐年攀升至幾千元。盡管國家一再出臺政策限制學費的快速增長,但是在慣性的作用下,我國高校學費平均水平依然漲到了5000元的關口。再加上住宿費和生活費,快速增長的學費標準給中低收入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經濟壓力,在許多家庭,教育支出成了頭號開支。與此同時,國家雖然實行了助學貸款制度等一系列學生資助政策,但由于種種原因,資助力度和范圍遠遠不能滿足現實需求。這種"高收費+低資助"的現狀增加了直接的教育成本投入,導致了低收入家庭的"消費型因教致貧"。

 。ǘ┈F行的學校制度降低了低收入人群的教育收益率

  不同學校、不同專業的教育收益率也是有高有低的。通常重點大學、熱門專業的教育收益率會更高。但是,低收入人群一方面受支付能力的限制,另一方面為了增加高考錄取幾率,通常更多地集中于一般高校和比較冷門的專業。一般高校與重點高校之間的學費水平差距也并不大,不同專業之間的學費水平差距同樣不明顯。然而,重點高校和一般高校的畢業生無論在就業、平均薪資水平,還是日后的發展前途方面,均存在顯著的差距。重點高校、熱門專業的教育收益率將顯著高于一般高校、冷門專業的教育收益率。然而,低收入人群大多又集中于一般高校、冷門專業,故此他們的教育投資風險更高。從而導致近年來的"因教致貧"現象屢屢出現。

 。ㄈ┲贫刃苑指畹膭趧恿κ袌鰧е陆逃顿Y風險的增大

  勞動力市場分割理論認為,現實中的勞動力市場可以劃分為主要勞動力市場和次要勞動力市場,這兩個市場之間勞動力的流動是很難實現的。與出身中上收人家庭的大學畢業生相比,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大學畢業生一方面在人力資本方面面臨學校知名度低、專業偏冷的限制,另一方面受到來自社會資本的先天弱勢的影響,往往更難擠進主要勞動力市場。而且,一旦進入次要勞動力市場,就很難再回到主要勞動力市場。然而,來自低收人家庭的大學畢業生的暫時失業只能進一步加重家庭經濟負擔,導致"因教致貧"或增加貧困程度。

 。ㄋ模┙逃顿Y收益的特殊性導致教育投資未能獲得及時的補償及回報

  教育投資是以人為對象的投資,與一般物質生產投資相比,具有其獨特的方面。首先,教育投資收益具有遲效性,其收益要經過很長的周期才能體現出來。就大學本科畢業生而言,一般需要經過16年的正規學校教育,然后通過工作找尋才能開始獲取教育的經濟收益。其次,教育投資收益具有長期性。

  四、對策建議

  從理論上來講,解決"因教致貧"問題應當從構建合理的教育成本分擔機制、保證相對均衡的教育資源供給、實行科學的教育成本核算與收繳制度這三個方面著手。現實中,由于"因教致貧"現象存在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短時間內難以較徹底地解決,需要采取系統的措施才能將其危害性降低到一個合理的范圍內。相對而言,降低教育成本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因此,當前的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主要集中于兩個方面:一是降低學費標準;二是提高個人教育決策的理性程度,以降低教育風險。這也迎合了社會普遍要求降低當前高等教育學費水平的呼聲。

  參考文獻

  [1]賴德勝.教育與收入分配[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8-9.

  [2]張國強.因教致貧的社會學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7,(2).

  [3]王成新,王格芳.我國農村新的致貧因素與根治對策[J].農業現代化研究,2003,(5).

  [4]趙聚輝,宋述龍.我國高等學校學費標準與居民收入水平、GDP的增長分析[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

  [5]范先佐.教育經濟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6.

  [6]彭興庭."因教致貧":農家子弟上大學的-道坎[J].教育與職業,2005(4).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