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9-29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為了解我國高等教育酒店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及課程建設研究狀況和發展思路,為今后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研究發展提供參考和新思路,文章對中國知網(CNKI)所收錄的酒店管理專業的教研論文進行梳理,對論文的研究層次、主題等內容進行統計分析,理清脈絡,
摘要:為了解我國高等教育酒店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及課程建設研究狀況和發展思路,為今后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研究發展提供參考和新思路,文章對中國知網(CNKI)所收錄的酒店管理專業的教研論文進行梳理,對論文的研究層次、主題等內容進行統計分析,理清脈絡,力求為學者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開展研究及教學工作提供啟示,為我國旅游和酒店管理行業培養出更加優秀的專門人才。
關鍵詞:中國知網,酒店管理,發展研究
三十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穩步發展,旅游及接待業對于專業人才的需求急遽增大。根據邁點網發布的《2017年中國旅游服務業人力資源白皮書——酒店業篇》顯示,僅在2017年1-9月,北京、上海、深圳和廣州四城發布酒店專業人才的職位需求量累計超過6.4萬次,杭州、三亞、成都、蘇州、南京、武漢、青島、天津、東莞、重慶和廈門等大中型城市對于專業人才的職位需求也超過了5.7萬[1]。
作者根據酒店管理本科層次專業代碼120902和?茖哟螌I代碼640105在“陽光高考”網站(教育部高校招生指定平臺)上查找開設院校后,經整理合并,獲得開設酒店管理專業的高校數量,截至2016年底,全國已有877所高校設置了酒店管理專業[2],每年為我國的旅游服務產業提供數以萬計后備人力資源。
為了培養出符合行業發展需求的人才,學者和專業教師們進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研究,力圖探索符合高校具體條件并滿足行業需求的人才培養方式方法。為了解我國高等教育酒店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及課程建設研究狀況和發展思路,為今后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研究發展提供參考和新思路,論文對中國知網(CNKI)所收錄的酒店管理專業的教研論文進行梳理,對論文的研究層次、主題等內容進行統計分析,理清脈絡,力求為學者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開展研究及教學工作提供啟示,為我國旅游和酒店管理行業培養出更加優秀的專門人才。
一、研究方法
筆者以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收錄的教研論文為基礎,以“酒店管理專業”為主題進行查找,再經過多次篩選,獲得CNKI自收錄至今的旅游和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及教學研究、改革的論文近4000篇;其后再經數輪篩選,獲得符合論文研究要求的論文3810篇。這些論文的發表時間從1987年至2017年,跨越30年;論文來自期刊、教育期刊、博士論文、碩士論文、國內會議、國際會議和學術期刊等數據庫。為了便于比較、篩選,筆者使用Excel及其他方法對目標論文進行了統計分析。從獲得的統計結果中筆者發現,三十年來,我國的學者和教師們對于高等教育中的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認識和研究、對于專業課程的教學研究教改等內容,都隨著時代變化和對外交流的增加,悄然發生著變化。
二、研究結果
(一)高等職業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研究成果豐富,應用型本科層級的教學研究方興未艾
自2002年至2017年,教育工作者對高等職業教育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專業課程教學的研究及改革、對外合作與交流等內容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累計發表相關論文1916篇。學者們對于普通本科院校的酒店管理專業發展的相關研究則顯得分量較少。
明確標識了應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的教研論文直至2009年才出現在CNKI收錄的論文之中,其后數量逐年增長。從已收集到的成果來看,徐棲玲,詹俊川,陳國強很早就提出了本科院校培養應用型酒店管理人才的主張[3]。雙長明意識到有些人對于旅游及酒店管理的高等教育專業性質認識還不清晰,忽視高等旅游教育培養旅游應用型人才,他呼吁,按旅游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特點和規律辦學,為旅游和酒店行業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4]。
國務院于2014年五月發布文件,正式提出要加強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5],轉型后的應用技術大學數量是已有本科院校的一半左右。從圖1的時間節點可見,自2014年起,應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的教研論文從數量上有明顯增幅。酒店管理歷來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緊密的專業,高職類院校酒店管理專業十余年發展的經驗積累已為該專業的改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國家高等教育的戰略性調整,更進一步說明了社會對這類專業高層次應用型優秀人才的迫切需求。
(二)高校酒店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主要模式已經形成,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逐漸清晰而準確
1.酒店管理專業的主要人才培養模式已經形成并逐步成熟
從收錄的論文能看出,學者們針對我國高校酒店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其中以引導和幫助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學習并深入消化專業知識的培養模式最為突出。“訂單培養”“校企合作”“工學交替”以及“淡工旺學”等人才培養模式為研究內容的論文達340篇之多。“校企合作”和“訂單式”培養模式突出體現了高校與行業的密切聯系,“工學交替”和“旺工淡學”培養模式則強調了各高校對于酒店管理專業需要理論知識學習密切結合實際操作訓練這一專業特質的高度重視。部分高校還引入了更加直接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在這些模式中,以研究或借鑒“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的論文最盛,有74篇論文提到了這一模式,8篇文章涉及了德國“雙元制”培養模式。這些是比前幾者更接地氣的培養方式。“學徒制”是中外長時期存在的一種技能傳授方式,由師傅帶領徒弟在實際操作中進行技能學習與鞏固。“現代學徒制”是隨著時代變遷,將過去師傅手把手帶徒弟的技能傳授方式與現代學校教育相結合的新型教育模式,它強調了企業與學校緊密聯系,行業干預學校教育。
石偉平,徐國慶認為:采用“雙元制”的人才培養模式需要“政府、行業、企業和學校三方的密切合作”,這是一種“以企業為基礎的現代學徒制”[6]。這些國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無疑也給我國高校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帶來了借鑒和新的思考。除了以上提到的人才培養模式外,部分高校也結合自身資源對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培養進行不同的嘗試,例如,有以CBE(能力本位教育)為出發點的人才培養模式,有以市場導向為基礎的人才培養模式,有基于供應鏈管理思想的人才培養模式等等。由此可見,高等教育的酒店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已逐漸穩定,教育工作者順應時代潮流,結合高校的具體情況,不斷進行著摸索和創新。
2.酒店管理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日益精準
21世紀早期,不少中國高校酒店管理專業對于“訂單式”人才培養的認識是:“學校根據用人單位具體要求確定招生計劃,并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招生標準”;就是“針對企業相關崗位制定培養目標”[7];“讓企業參與學校相關合作辦學的管理,校企共同培養酒店管理人才[8]”。在當時這是為企業提供其所需專門人才的理想途徑之一。
但酒店企業需要的人才層次是全方位立體的,從管理人員到服務人員,從知識型管理者到技能型操作人員,都是企業長期迫切渴求的人才。那時許多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都提出了要把學生培養為既能擔當一線服務工作,又懂酒店管理知識技能的“中、高層管理人員”[9]。事實上,學生的工作能力需要一定時間磨煉才能完全符合企業的要求,這就導致了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供應充足,旅游酒店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旺盛,但現實中雙方匹配的比例并不理想[10]。
馬靜卿認為:酒店專業的培養目標通常是“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酒店需要的中高級管理人才”,然而,高校對現代化酒店所需人才的要求并未充分認識[11]。喬淑英,王建茹,王茹認為,要從行業職業崗位工作特點和高職人才定位兩個方面去確定專業培養目標,因而制定了高職酒店管理專業“職業崗位層級遞升式”人才培養模式,將人才培養目標確定為:“培養適應市場需要、掌握現代飯店經營管理基本知識和服務技能;能在飯店行業從事基層(骨干服務員、領班等)、中層(部門經理)管理崗位的高級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12]”。
也有部分高校已經意識到人才培養的定位不能一味拔高,而需要切實結合行業的實際需求。陳函提出:如果學校的人才培養方式僅僅為了迎合酒店企業的要求,容易導致因培養內容針對性過強,未能培養學生較強的綜合素質,今后在工作崗位上可能造成轉崗困難的局面[13]。李力,沈雅雯指出:以企業所需的人才要求為基礎的培養模式“經常與大學學位教育的要求發生矛盾,弱化了對學生學術水準的要求”;實施“雙證式”的人才培養模式對于校內的實訓設施和教師的實踐能力要求都比較高,我國很多高校受到這些條件的制約,導致其在開展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時面臨諸多困難,使得“人才培養的質量難以得到保障”。他們同時還指出:在這種情況下,我國部分高?偨Y前人經驗教訓,探索出了適合本院校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例如“四合——雙線”人才培養模式等[14]。
由此可見,我國的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已經由學習借鑒向建設適合自身特點的人才培養模式轉型了。皮平凡,黃燕,肖璇認為,《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2012年》中規定的酒店管理本科專業的業務培養目標和“過去的人才培養目標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該培養目標更加能夠體現現代酒店行業對人才的要求,符合酒店管理學科本身特色”[15]。
現代高校酒店管理本科專業需要培養“適應星級酒店發展需要,具有較高的管理理論素養和扎實的酒店管理專業知識,具有人文素質、國際視野、領導藝術、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和社會責任,熟悉現代星級酒店經營管理方法和手段,能夠在高星級酒店、高級住宿業機構、高級餐飲業機構、教育科研機構等從事酒店管理、接待服務及教學科學研究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專業人才[16]”。
桂林理工大學羅盛鋒、黃燕玲、李澤平結合廣西壯族自治區高校酒店管理本科的實際情況提出,應將“人才培養的目標設定為以提高所培養人才的能力為本位”“重點培養學生方法學、數據分析學、互聯網技術運用、語言學等能力,使學生既能靈活運用專業知識并將其轉化為工作技能”,又“具有本土競爭力的‘理論+實踐雙核型’人才”[17]。谷金明指出,酒店管理專業的人才職業能力培養目標應包括“扎實的酒店基本操作職業基礎技能”“良好的交往能力和適應工作崗位的經營管理要求的職業應用能力”“具有很高的綜合素質和國際視野,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18]。
進入新時代的2018年,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成為酒店管理的新需求,“具有良好的創新素質、創業能力及創造意識,是高素質人才的標志”“這三個因素間相互聯系”“創造型人才需要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這不僅包括創新意識也包括良好的心理素質,創業實現了創新的延伸,是創造的具體化,創造實現了創業及創新的結合,三種素質間相互融合,這是酒店管理高素質人才的基本內涵”[19]。不難看出,進入21世紀后,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和研究,我國高校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定位已經從酒店的服務人員、中高級管理人員發展到了具有綜合素質的復合型專業人才,再到具有“三創”水平的高素質專業人才,這與我國經濟結構發展對人才素質的要求變化有著直接的關系。
(三)中外交流、合作對比研究成果顯著
由收錄的論文可以發現,我國高校酒店管理專業的國際交流非常頻繁,這與該專業的國際性有緊密關系,F代酒店管理理論來源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歐美的酒店管理專業培養模式更為成熟。中國的酒店管理教育作為后起的新生力量,積極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是促進自身酒店管理教育理論和實踐發展的必要途徑。在收錄的141篇有關中外合作教育、對比分析和借鑒總結的論文中,學者們對于瑞士、英國、法國、德國、奧地利、挪威、荷蘭等歐洲國家以及美、加、澳、日、韓,甚至港澳(門)臺等地區的酒店管理專業教育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其中,按照論文數量多少進行排列,前五位國家分別是:瑞士、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新加坡。瑞士“洛桑模式”是中國酒店管理教育的重點研究對象,黃偉冰總結道:該模式的特點呈現為“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和“書本知識的教學與實際操作指導”的雙結合[20]。另外,美國“康奈爾模式”也是我國酒店管理專業重點借鑒的培養模式之一。“康奈爾模式”的主要表現形式為,根據專業崗位的要求,建立了能力培養課程體系,該體系分為核心課程、選修課和實踐課程。學生學習核心課程,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再通過任意選修課來豐富知識,開闊視野,最終在實踐課上應用理論知識[21]。
這些理念不僅體現為中外合作辦學的培養方式,也貫穿于各高校的實際培養模式中。吳萍,曾靜,雷若欣也談及,我國高校在與境外機構合作的過程中已逐漸形成了融合型、松散型和嫁接型三種辦學模式[22]。從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到,無論是深度合作還是借鑒先進辦學理念或方法,中外高校酒店管理專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是十分密切的。同時,在合作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在專業教育上的中外差異以及由此造成的辦學困難等問題,例如課程的設置問題,教學師資問題等等,針對這些問題的總結和分析,可以對我國高校更有效率地利用自身資源,進行專業建設產生很大啟示作用。
(四)課程教學研究中,對實習和英語教學的研究居前列
1.針對學生實習的研究論文比例極大,可見各高校的酒店管理專業對于理論聯系實際已有共識。在中國知網收錄的酒店管理專業教研論文中,有769篇論文針對學生的實習、實訓實踐工作進行了研究分析,占論文總數的20.18%,遠遠超過了學者們對其他主題的研究。鑒于酒店管理專業的特性,各高校不同程度地將實踐內容加入了人才培養方案中。實習實訓是課堂理論知識向實際操作能力轉化的有效途徑,但同時引發的問題也不少,例如,學生與企業之間的問題,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問題以及學生與學校之間的問題,等等,這些問題和矛盾都密集地擺到了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面前。
2.酒店管理專業對于英語教學的研究成果豐碩。中國的酒店行業一直致力于與國際接軌,這一趨勢直接影響了高校的酒店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各高校對于英語教學的投入很大,酒店管理專業的英語教學研究及改革的論文數量高達248篇,占論文總數的6.5%,遠超其他酒店專業課程的教研成果。英語是高校里一門受重視程度很高的課程,有對外交流需要的專業更為重視,酒店管理專業也不例外。
一方面,由于現代酒店管理學科在以英美為主的發達國家和地區發展得更成熟,理論教材多源于國外資料,另一方面,其行業的涉外性也確實很強,學生們在實習中常常遇到需要使用英文進行交流的問題。英語作為一門國際通用語言,在世界上的普及率極高;更為重要的是,能夠使用英語交流的客源國客人是我國酒店行業的主要客源。教師們對于酒店管理的專業英語的教學研究工作深入認真,大部分論文都是針對該類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的探索。
(五)其他研究主題在收錄的論文中,筆者還統計出60篇與酒店管理
專業“師資培養”“教師能力提高”以及探討“教師作用”的研究論文;另外,還有67篇論文圍繞學生的“素質培養”“能力提升”展開了討論。
三、局限和小結
該研究的數據僅僅依據CNKI所收錄的自1987年到2017①年的相關論文,未能完全覆蓋學者們在這三十年間針對酒店管理專業的發展而發表的其他論述,因此,具有一定局限性。但筆者相信,通過對于數十年來我國高校酒店管理專業教研論文的梳理,能夠看到前人對于人才培養模式、專業課程教學的研究已經有了自己的思索和見解,有的甚至是成果,這對于今后建立健全具有中國特色的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注釋:①論文寫作期間跨越了2017-2018年,故后期修改時參考了部分CNKI收錄的2018年相關論文。
參考文獻:
[1]2017年中國旅游服務業人力資源白皮書——酒店業篇[EB/OL].[2018-02-11].http://info.meadin.com/Industry/147682_1.shtml.
[2]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學信網)[EB/OL].[2018-06-05].http://gaokao.chsi.com.cn/zyk/zybk/schools.action?specialityId=73385344&ssdm=.
[3]徐棲玲,詹俊川,陳國強.開辟培養旅游酒店管理應用型人才的新途徑[J].高教探索,1994(2):67-71.
[4]雙長明.旅游管理專業跨世紀發展思路[J].中國烹飪研究,2000(2):54-59.
[5]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EB/OL].(2014-05-02)[2018-02-14].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8/201406/170691.html.
[6]石偉平,徐國慶.世界職業技術教育體系的比較研究[J].職教論壇,2004(1):23-25.
[7]李麗,朱巧芳.酒店管理專業“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3):24-26.
[8]朱巧芳,宋立遠.現代酒店技能型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27):36-37.
[9]仇松祥.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制約因素及對策[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22):24-26.
[10]游富相.國外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對國內的啟示[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9(6):117-118.
[11]馬靜卿.高校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的問題及對策——兼論加拿大荷蘭學院的酒店專業辦學特色[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8,7(6):170-171.
[12]喬淑英,王建茹,王茹.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35):73-75.
[13]陳函.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試論訂單式培養在酒店管理專業的應用[J].福建商業高等?茖W校學報,2010(1):77-80.
[14]李力,沈雅雯.我國旅游高等院校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解析[J].旅游論壇,2011,4(1):120-126.
[15]皮平凡,黃燕,肖璇.基于職業經理人目標導向的酒店管理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價值工程,2014(27):267-269.
[1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2012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0.
[17]羅盛鋒,黃燕玲,李澤平.廣西酒店管理本科專業“理論+實踐雙核”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高教論壇,2016(4):60-63.
[18]谷金明.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向設計研究[J].旅游縱覽(下半月刊),2017(9):229,233.
[19]黃涌芮.創新創業視角下應用型本科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8,31(2):4-5.
[20]黃維兵.洛桑模式與思考[J].四川烹飪?茖W校學報,2002(3):40-41.
[21]謝春山,邵蕾.康奈爾模式對我國高校旅游業人才培養的啟示[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6,1(33):45-49.
[22]吳萍,曾靜,雷若欣.酒店管理專業中外合作辦學教學模式對接[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6,31(22):25-32.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