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3-06-13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網絡疏離感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它表明了人們在網絡使用的過程中存在著一種與網絡成癮不同的消極體驗,是指很多人在網絡的使用過程中,因為自身與網絡的關系發生疏遠、異化,而體會到一種茫然沒有目的、空虛感、無意義感、負罪墮落感等。這一痛苦壓抑的消極體驗
論文摘要:網絡疏離感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它表明了人們在網絡使用的過程中存在著一種與網絡成癮不同的消極體驗,是指很多人在網絡的使用過程中,因為自身與網絡的關系發生疏遠、異化,而體會到一種茫然沒有目的、空虛感、無意義感、負罪墮落感等。這一痛苦壓抑的消極體驗在人們因為學習或生活的需要不得不使用網絡的過程中體會尤為明細。本文作者從理論的角度對網絡疏離感與傳統的網絡成癮關系進行了研究,為網絡疏離感的后續研究鋪平了道路。
論文關鍵詞:網絡疏離感 網絡使用 網絡成癮
1 前言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09年1月發布的《第2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網民規模較2007年底增長8800萬人,網民規模達到2.98億人,年增長率為41.9%,同時網絡普及率達到22.6%。(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09年)。隨著網絡的發展,其為具有強烈求知欲、好奇心的大學生們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更為寬闊的學習和交流的平臺,在一定程度上極大地滿足了大學生的求知欲望。然而,也有一些大學生因為沒有能夠正確地使用互聯網,而網絡成癮,沉溺于虛幻的網絡世界不能自拔,進而嚴重地影響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荒廢學業,更有甚者甚至走向犯罪的不歸之路。
然而,人們在使用網絡的過程中除了網絡成癮之外,還經常體驗著另外一種消極體驗。那就是很多人在網絡的使用過程中,因為感覺自身與網絡的關系發生疏遠、異化,而體會到一種茫然沒有目的、空虛感、無意義感、負罪墮落感等?偟膩碚f就是人們原有的寧靜幸福和快樂生活受到了現代化的網絡的擠壓,網絡并沒有成為我們的學習和生活的工具,反而影響了我們的生活。根據對疏離感的綜述研究,筆者將這種區別于網絡成癮的消極情感體驗定義為網絡疏離感。那么網絡疏離感與網絡成癮的有什么樣的區別和聯系呢?本文就做詳細的介紹。
2 網絡疏離感概念的界定
2.1 疏離感的界定
“疏離”這一詞語最早來源于拉丁文字的“Alienatio”(異化、外化)和“Alienare”(轉讓、異化、分離、讓異己的力量統治)。在英語中,單詞“Alienation”表示疏遠、轉讓、異化,而在德文中使用的則是詞語Entfremdung(疏遠、異化)(楊東等,2001)。
近年來,楊東、張進輔等在對國內外疏離感研究綜述進行系統梳理的基礎上,提出了疏離感的操作性定義為:個體與周圍的人、社會、自然以及自己等各種關系網絡之間,由于正常的關系發生疏遠,甚至被客體支配、控制,從而使個體產生了社會孤立感、不可控制感、無意義感、壓迫拘束感、自我疏離感等消極情感(楊東等,2001)。
2.2 網絡疏離感概念的界定
網絡疏離感是一個新的概念,我們在國內外文獻綜述的理論支撐下,通過對大學生進行開放式問卷及深度訪談的方法,搜集大學生網絡疏離感的情感條目,在此基礎上,于2010年對網絡疏離感作如下操作性定義:
網絡疏離感是指個體在使用網絡的過程中,因為自身與網絡的正常關系發生異化甚至感覺生活受到了網絡的擠壓、控制和支配,從而引發個體對網絡產生的一種茫然無目的感、空虛感、無價值感等一系列消極情感體驗。
對于大學生網絡疏離感的操作性定義有以下幾點說明:(1)網絡疏離感產生的主體是大學生,客體對象是網絡。(2)網絡疏離產生的直接根源是大學生與網絡的正常關系發生異化,甚至感覺到被它所支配﹑控制。(3)這種網絡依賴為主體所感知,從而引發主體對網絡的一系列消極情感體驗
3 網絡成癮概念的界定
2008年11月8日,我國首部《網絡成癮診斷治療標準》通過專家論證,將網絡游戲成癮被正式納入精神病的范疇,在國內引起了巨大的爭議。關于網絡成癮的定義界定,國內外莫衷一是,很多學者都有自己的觀點。
在此本文采用的是國內學者周榮、周倩將國際衛生組織對于網絡成癮的定義加以修改,將網絡成癮定義為:因為重復使用網絡所導致的一種慢性或者周期性的著迷狀態,并產生難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并且對上網所帶來的快感會一直有心理和生理上的依賴。(周榮、周倩, 1997)。
4 網絡疏離感與網絡成癮的區別與聯系
4.1 網絡疏離感與網絡成癮的區別
通過對兩個定義的概念的界定,我們可以發現網絡疏離感與網絡成癮具有如下不同之處:(1)網絡疏離感關注的主要是正常的網絡使用群體,而網絡成癮研究的主要是病態成癮的群體。(2)網絡成癮是一系列消極情感體驗,而網絡成癮是一組病態生理、心理癥狀。具體來說,網絡疏離感是個體因為使用網絡而產生對網絡的一系列消極情感體驗,而網絡成癮是個體在網絡使用過程中由于重復使用網絡而被吸引,產生的著迷狀態以及形成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癥狀。
4.2 網絡疏離感概念與網絡成癮概念的聯系
通過對二者概念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網絡疏離感和網絡成癮也有相通之處,經過歸納,有如下幾點:(1)網絡疏離感與網絡成癮的使用模式本質上都是一種非健康的網絡使用模式。(2)網絡疏離感與網絡成癮的成因中都含有個體與網絡的關系異化和錯位,網絡沒有成為個體學習和生活中的助手,而成為了影響個體幸福生活的障礙物。
5 研究展望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被定義為網絡成癮的部分網絡使用者之外,我們大部分人在使用網絡的過程中都會體驗到網絡疏離感。網絡疏離感已經成為人們健康使用網絡的一大障礙。然而國內外對網絡疏離感的研究少之又少,僅有我們在2010年通過文獻綜述法、深入訪談法和問卷調查法等一系列的心理學研究方法,對重慶市1400名大學生進行調查,編制具有較高信、效度的《大學生網絡疏離感量表》,同時對大學生網絡疏離感與自尊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然而研究也僅僅是對網絡疏離感的一個初步涉及,同時研究也存在著本研究的人口學變量的遺憾、研究的被試選擇局限等不足。
網絡疏離感的研究雖然處于初步階段,但我們相信這也會為研究者對網絡使用的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研究視角,我們也期待著更多有價值有意義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昝玲玲.中學生網絡成癮診斷量表的初步編制[C].山東大學2008年碩士論文
[2] 昝玲玲,劉炳倫.網絡成癮研究現狀概述[J],精神醫學雜志 2008年第21卷第1期
[3] 楊東,張進輔,黃希庭.青少年學生疏離感的理論建構及量表編制[J].心理學報, 2001,34(4): 407-413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