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8-14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水彩畫是一種特殊的畫類、由此臨摹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臨摹水彩畫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首先應當臨摹水彩靜物、樹是建筑中必不可少的配景、風景畫主要訓練學生掌握風景的特點、建筑風景畫中建筑物是主體。 關鍵詞:水彩畫,臨摹,水分,干
摘要:水彩畫是一種特殊的畫類、由此臨摹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臨摹水彩畫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首先應當臨摹水彩靜物、樹是建筑中必不可少的配景、風景畫主要訓練學生掌握風景的特點、建筑風景畫中建筑物是主體。
關鍵詞:水彩畫,臨摹,水分,干畫法,濕畫法,水彩靜物,水彩風景,建筑風景
當太陽緩緩的從東方升起,它不僅僅給地球帶來了溫暖,而且給地球帶來了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有了光,色彩才會通過反射進入人們的視網膜,展現給人們的是一個五彩繽紛、色彩斑斕的世界。而當今社會許多高職藝術院校都把《色彩》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程,然而現代色彩的形成卻經歷了幾個世紀的發展演變而來。
最早的色彩出現在原始社會,人們利用礦物質顏料(朱砂)在巖壁上作畫,記錄了許多戰爭場景,這與現在的顏料有所不同。發現現代色彩的是英國物理學家牛頓,他利用光的折射原理發現了更為豐富的“七彩色”;而利用光和色原理繪畫的是法國畫家莫奈,從而使現代顏料為繪畫者所用,并形成一門獨立的色彩學,水彩就是其中的一種表現形式。
水彩畫是一種特殊的畫類。使用的水彩筆多以羊毫居多,這種筆可含大量水,也可以用中國畫的畫筆大白云和狼毫點梅;紙是專用的水彩紙,質地偏厚的紙好,吸水性較強;顏料是專用的水彩顏料,顏料用水來調和深淺度,所以水彩畫的表現效果具有流暢、透明的特點,使人感覺整幅畫水淋淋的,正如“水彩畫”的英文翻譯“watercolourpainting”。
《色彩》是高職院校建筑美術中一項專業基礎課,學生通過學習水彩畫,使他們掌握水彩畫的基本技法和色彩的基礎知識,同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學生的藝術修養的差異,直接影響著他們今后發展程度。高職院校主要培養技能型人才,所以學生學習的是實用美術,報考建筑專業的學生基本上沒有美術基礎,有也只是少數,由此臨摹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臨摹好的作品,從作品中學習水彩畫的各種用筆技法,作者處理色彩關系的方式,以及繪畫的美的規律,為今后表現好建筑畫做個鋪墊。
臨摹水彩畫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首先應當臨摹水彩靜物。靜物結構沒有建筑那么復雜,只有把簡單的基本的物體的體積“立”起來,理解透徹,才能更好的描繪復雜的物體,古語說“磨刀不誤砍柴工”。物體畫得有立體感是畫水彩的前提,沒有立體感就沒有光感,沒有光感就沒有色彩,色彩是“覆”在具有立體感的物體上的。臨摹靜物可以從單個靜物開始,例如,沒有上釉的土陶罐。
先用鉛筆打稿,從亮部和淺顏色畫起,這個部分需要調入比較多的水,鋪在亮部,然后逐漸加入顏料往暗部過渡,明暗交界線處調入的顏料要多,水分含量要少,使罐子的立體感體現出來,罐子不需要過渡的部分等底色干透了在上顏色,白色高光最好空出來,保持紙的白色。而上了釉的罐子,由于反光較強,反光部分要提前標出來,避免把反光部分忽略掉,一般反光色彩傾向比較明確。
練習了單個靜物,可以增加幾個靜物和襯布,畫時注意整個畫面的構圖的合理性;襯布在畫面中面積較大,在畫面的色調中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用大羊毫筆鋪色,這樣畫面很整體,不會過于“碎”,過渡層次最好趁濕畫,形成一氣呵成的效果,體現水彩的特性;在畫面中轉折較明顯的位置多用干畫法,邊緣清晰的部分也用干畫法,使整個畫面有實有虛,強調靜物的前后空間感。靜物中玻璃的畫法也多用薄畫法,透明的部分也可用清水洗來過渡,畫出玻璃透過去的物體,增強玻璃的透明感。
樹是建筑中必不可少的配景,樹的外形各有不同,有的是傘狀,有的是球狀,有的一邊傾斜,有的是三角形,形態各異,輪廓外形要整體的畫。樹同樣先畫亮部,水分要多。前面的樹葉顏色純度高,鮮艷明亮;后面的樹葉顏色純度底,明度也低,先鋪一層中間色(空出亮部),趁濕增加暗部層次,等半干之后用最重的顏色點最暗部,增加樹葉的層次,樹葉的邊緣也可以等一些,這樣使樹葉邊緣不至于死板;樹枝最后用點梅勾上去,樹葉茂盛的部分也勾幾筆,使畫面生動起來。
樹葉大部分是綠色,也有紅色、黃色,畫時注意顏色的冷暖變化,黃色最忌諱畫“臟”,暗部顏色純度可以偏高些。石頭也是建筑效果圖中常見的配景,石頭有許多風化的塊面,先用濕畫法畫出石頭的整體立體感,再用點梅畫出石頭的塊狀和硬度,塊面有長有短,有寬有窄,還有些小點狀,掌握石頭的特性,表現出石頭的斑駁的質地。建筑專業的美術最終是我建筑施工配置效果圖,給大家一個直觀的建筑效果,風景畫的練習是必不可少的。風景畫主要訓練學生掌握風景的特點,臨摹之前同樣用鉛筆打稿,合理安排構圖。
首先確定一下整個畫面的色調,如果是暖色調,天空可用偏暖的顏色,如,青蓮加水等;如果是冷色調,可以用湖藍加水。接下來等畫面半干之后畫遠處的山,使遠山的輪廓模糊,而近處的山可干后畫上去,邊界線較清晰,這樣前后山的空間感更明確。中景樹可以先用濕畫法畫出虛的樹叢(空出淺色樹),顏色純度要低,等干之后畫前面的樹。
最前面的樹最后畫,樹葉少的樹,特別是樹干,基本是干畫法,樹葉純度要偏高,這樣與中景和遠景形成強烈的對比,拉開了空間感,為今后培養學生的空間感打下基礎。建筑風景畫中建筑物是主體,建筑具有立體感是首當其沖的。高層建筑中有許多窗戶,光線要統一,形成一定的光感。玻璃幕墻的表現可以用鉛筆加強玻璃的塊狀,玻璃墻的上端畫出天空中反射的云,增強玻璃的質感。云要畫出厚度,主要用濕畫法。先調成淡藍色,從畫的頂端開始畫,往下畫不斷的加清水漸變,使云從上至下形成均勻漸變。也可以在過渡完的基礎上,趁濕加入純度高的顏色,快速畫水平線,使其與底色自然融合,形成遠處若隱若現的云彩。建筑物的底部和街景是比較復雜的,在表現時應當注意層次分明,互相襯托。
店面可用店內的燈光表現店面內的深度,要注意先淺后深,逐步增加層次。建筑前面一般處理為鏡面效果,這主要依靠“倒影”來達到。地面的范圍較大,因此用寬的水彩筆來畫,地面也可以從深色畫起。調好深色后從畫的底部畫起,在加水漸變的過程中可調入其它顏色,使畫面的色彩有個變化;這樣一直漸變到建筑物底部與淺色融為一體,等全干了后,在地面畫幾條透視線,增強地面的鏡面效果。
畫完作品之后再整體的觀察畫面,把影響主體的減弱或忽略,突出主建筑物。通過掌握這些知識,為提高學生的建筑表現技法打下堅實的基礎,在練習水彩畫時會發現更多更好的表現技法,以及更好的用筆方法,所以要求我們要多畫、多想、多看,總結出許多好的經驗,為水彩畫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趙春林,著.園林美術.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8.
[2]吳興亮,高文漪,著.園林水彩.中國林業出版社,2005,8.
[3]漆德琰,昌蓮玉,著.水彩寫生技法示范.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8.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