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管理學課程教學資源建設研究

發布時間:2018-07-26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管理學課程教學資源建設,是一個基于工業互聯網、信息互聯網等產業互聯網時代背景,以當前管理學課程教學資源存在問題為導向,實施管理學課程教學資源創新的過程。就目前管理學課程教學資源存在的問題、建設的必要性進行了探討,在此

  摘要:“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管理學課程教學資源建設,是一個基于工業互聯網、信息互聯網等產業互聯網時代背景,以當前管理學課程教學資源存在問題為導向,實施管理學課程教學資源創新的過程。就目前管理學課程教學資源存在的問題、建設的必要性進行了探討,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建設的基本思路。

  關鍵詞:“互聯網+”,管理學課程,教學資源

管理學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管理學課程教學資源建設,是一個基于工業互聯網、信息互聯網等產業互聯網時代背景,以管理學教學面臨的體系固化、內容陳舊、“與實踐嚴重脫節”等困惑為問題導向,致力于以第三次、第四次產業革命后管理領域涌現的新思潮、新觀點、新范式推動管理學教材的結構(體例)和內容與時俱進的探索性教學資源建設過程。

  1當前管理學課程教學資源存在的問題

  第一,管理學教材體系和內容陳舊,無法適應新時代大學生創新性思維培養的需求。目前絕大多數管理學教材,從章節體例到內容安排主要受益于第一次、第二次工業革命后企業管理實踐,形成了涵蓋決策、計劃、組織、指揮、激勵、領導、控制等職能的教學資源體系,而缺乏將第三次、第四次工業革命后企業的新范式補充更新的努力,如海爾集團已經實現基于“人單合一”管理模式的“管理無領導、組織無邊界、供應鏈無尺度”,“人人都是CEO”等。因而總體上呈現出“管理理論嚴重脫節并滯后于管理實踐”的現狀,換言之,使得管理學教學脫離學生面向實踐的能力和創新性思維的培養。

  第二,管理學課程建設已經取得的教學成果主要集中在“利用式”創新(exploitativeinnovation),缺乏對教學資源的深挖和原創,即“探索式”創新(exploratoryinnovation),從根本上制約了課程及專業更好更強建設。以盡管部分高校十分重視管理學課程的建設,且不乏擁有“管理學”省級精品課程,教師圍繞管理學在教改項目、教改論文、網絡課程建設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績,為專業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盡管如此,但距離工商管理系“管理學”更精品化建設、工商管理專業更強建設尚有很大差距,表現在已經取得的教學成果主要集中在“利用式”創新,缺乏對教學資源的深挖和原創,即“探索式”創新,目前在教學建設、教案設計、青年教師準入機制設計等方面幾乎處于空白狀態,從而從根本上制約了課程及專業更好更強建設。

  2基于“互聯網+”時代背景的管理學課程教學資源建設的必要性

  第一,是管理學體例和內容創新的關鍵,有助于嘗試解決“目前的管理理論嚴重脫節并滯后于管理的實踐”(魏江,2017)的問題,在秉持CDIO教育理念的基礎上有利于培養學生面向實踐的能力。的確如此,一次工業革命、二次工業革命背景下的現行的管理學結構已無法有效解釋三次工業革命、特別是以互聯網產業化、工業智能化、工業一體化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后的企業管理范式。

  然而,中國把握住了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絕佳機遇,后發企業(Later-comerFirms)在“追趕(Catching-up)———超越追趕”(BeyondCatching-up)過程中出現了一批包括海爾、華為、阿里巴巴、騰訊在內的現象級企業,這些企業在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稱之為“范式”)方面的創新和“范式”的轉換是促成后發企業完成“超越”的關鍵,如海爾的“人單合一”管理模式、華為的矩陣式組織結構和員工持股激勵機制已成為國際管理學領域的研究典范。可以說,“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產生的中國現象級企業為管理學體例和內容創新提供了優質而豐富的素材,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管理理論嚴重脫節并滯后于管理的實踐”的困惑,而且有利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在管理學教育中的延伸,這是培養學生面向實踐、具備創造性思維的關鍵。

  第二,是管理學教學師資隊伍能力持續提升的平臺,同時高度契合我校課程負責人制度推進實施的時間路線圖。“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管理學課程教學資源建設與實踐沒有成熟的體系可參照、沒有定型的內容可復制,這對承擔《管理學》教學的師資而言充滿挑戰,但又是一項迫在眉睫、意義重大的任務。教學內容從“結構體例———章節內容———知識觀點———企業案例”都需要以“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現象級企業為支撐進行更新,教學方案從“培養目標———教學設計———講授方式———考核過程———結果評定———培養產出”需要深入研究、討論并最終厘定,教學資格即是解決“具備什么樣的素養才能講授”(What)、“如何講授”(How)、“講授什么”(What)等問題,教學資格問題的核心是教學準入機制的設計,事關這門課程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

  可以看出,教學內容、教學方案、教學資格是課程建設的重要內容,解決這三個問題的過程不僅僅是教學資源建設的過程,更是師資隊伍教學能力持續提升的過程。以教學資源建設為觸點推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案、教學資格“三位一體”的課程建設是當前高校課程負責人制度的具體實踐。

  第三,是加強工商管理專業建設的基石,亦為管理學課程群其他課程建設提供有益的借鑒。一方面,管理學是一門工商管理專業的基礎課,但對于工商管理的后續課程《組織行為學》、《戰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課程建設質量高低、教學效果表現好壞直接影響著后續關聯課程的表現,關乎到工商管理專業的整體水平;另一方面,以教學資源建設為核心的課程建設是加強專業建設的根本,目前工商管理專業尚缺乏這方面經驗和實踐,迫切需要通過課程建設促進課程群建設再進一步推進專業建設。因此,以此項目建設為契機將有利于工商管理專業建設,同時為管理學課程群其他課程建設提供有益的借鑒。

  總而言之,實施管理學課程教學資源更新建設,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清晰地掌握管理學理論的發展脈絡,特別是第三次、第四次工業革命后企業管理的新范式;另一方面能夠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同時運用最新現象級企業案例培養他們的創新創業意識;此外,統一的教案、定期的授課教師交流等舉措的實施,將提高課堂學習的效度,尤其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訓練,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3管理學課程教學資源建設的基本思路

  首先,從體例和內容上注重創新,完成管理學教材的建設。在體例上遵循創新的概念、創新的主體、創新的要素、創新的機制、創新的績效等五個維度進行編排;在內容上每章按“學習目標———引導案例———正文———擴展閱讀———本章小結———復習與思考———關鍵術語———案例與分析———推薦閱讀”的序列更新或編寫。在教材建設過程中,既要延續傳統管理學內容的核心,又要補充管理新范式下的觀點和理論,并對管理學結構體系作創新,尤其注重新案例的選用、新資料的補充。

  其次,以課程負責人制度的實施為契機,完成管理學課程教學團隊組建,并以“培養目標———教學設計———講授方式———考核過程———結果評定———培養產出”為主線統一備課、統一設計教案,完成團隊式教案設計。最后,設計管理學教學資格準入機制。以解決“具備什么樣的素養才能講授”(What)、“如何講授”(How)、“講授什么”(What)等問題為導向,建立《管理學課程組授課教師互聽課制度》、《管理學課程組授課教師集體研討備課辦法》、《管理學課程組定期交流學習制度》、《管理學課程組試卷命題及批閱規范》等制度,形成管理學教學資格準入機制,進而凝練成有造詣、有學識、有凝聚力的管理學課程教學團隊。

  參考文獻

  [1]劉海兵.基于數據分析模型的管理學課程群教學改革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5,(22).

  [2]蔡根女.關于《管理學原理》教學改革與創新的思考[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02).

  [3]郭曉娜.《管理學原理》課程教學改革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7,(34).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