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水生生物學實驗教學的完善和提高

發布時間:2017-06-14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

摘 要: 這篇教育教學論文發表了水生生物學實驗教學的完善和提高,論文總結了“水生生物學實驗”教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給出了教學改革創新的措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來提高生物學實驗課程的教學質量。

  這篇教育教學論文發表了水生生物學實驗教學的完善和提高,論文總結了“水生生物學實驗”教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給出了教學改革創新的措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來提高生物學實驗課程的教學質量。

天津師范大學

  關鍵詞:教育教學論文,水生生物學,實驗教學,教學改革

  水生生物學是研究水環境中生命現象和生物學過程規律的一門科學[1],不僅是農業院校水產養殖專業重要的骨干課程,也是水族科學與技術、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等相關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型很強的學科。“水生生物學實驗”主要涉及與水域生態、養殖生產密切相關的微藻、原生動物、輪蟲、枝角類、橈足類等生物類群的形態特征、分類地位、生態分布和經濟價值等內容,是驗證理論、應用理論、夯實學生理論基礎、培養動手能力重要環節[2-4]。鑒于此,校、院兩級對“水生生物學實驗”的教學工作十分重視,不僅將其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開設,而且實行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措施。在“水生生物學實驗”教學中,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經驗和體會。

  1“水生生物學實驗”教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水生生物學實驗教學是學生驗證和應用理論知識、鍛煉實踐能力的重要一環,對學生生產實踐能力的培養非常必要[5]。在以往的“水生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

  1.1重理論,輕實踐

  水生生物學種類繁多,實驗課所學種類主要為地區常見種類,教師講授所要觀察種類的主要特點后,學生進行觀察,學生大多只重視聽教師講解和示范,而在自己動手采集標本、觀察和種類鑒定等方面依賴性較強,且對不同水生生物的形態結構、運動遷移以及發育過程不求甚解。多方面的原因導致教學過程中出現“重理論,輕實踐”現象,從而使學生自主動手能力不強,實踐意識較弱。

  1.2缺乏綜合性、創新性實驗

  傳統的“水生生物學實驗”主要由驗證性觀察性實驗組成。缺乏綜合性和創新性實驗,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強,不愿主動學習。學生在課上主要觀察教師講授的已知種類的樣本,一般學生看完實驗室保存的樣本或課上規定的數量就不再觀察其他標本,導致學生認識的浮游生物種類有限,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

  1.3實驗教材和課件質量有待提高

  “水生生物學實驗”教習內容主要涉及浮游植物中的藍藻門、硅藻門、綠藻門、金藻門、甲藻門、隱藻門和裸藻門等門類,浮游動物中的原生動物、輪蟲、枝角類、橈足類等門類,還有一些水生大型維管束植物等。由于教習內容的特殊性,使傳統的僅包括靜態文字和圖片的紙質教材的應用越來越局限。目前,本校使用的水生生物學實驗課教材是任課教師自主編撰的,為紙質黑白色教材,顏色單一,不能形象的表現觀察種類的主要特點,缺乏圖文并茂、立體的實驗教材。此外,由于受到印刷冊數及分配的影響,教材更新的速度較慢。

  2“水生生物學實驗”教學的改革創新

  2.1全方位教學,使用Motic數碼互動平臺

  顯微鏡用來觀察個體微小的浮游動、植物的形態結構,在“水生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必不可少。不過,存在一定的弊端,學生的觀察活動較為孤立,無法共享好的資源,教師或學生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典型結構不能及時方便地向其他同學展示;學生之間、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交流較少,教師無法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教學效率低下,教師在學生觀察時奔走于各位同學之間,一一解答觀察時遇到的問題,無法在短時間內進行有效全面的輔導[6]。Motic數碼互動教學平臺的搭建及使用解決了上述問題,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本校Motic顯微數碼互動平臺包括數碼顯微系統、圖像處理系統、投影系統以及問答系統。學生顯微鏡內的圖像可以通過數據傳輸至教師電腦,教師可以對每位學生顯微鏡下的圖像進行選擇、拍照和錄像操作,這一操作方便教師對實驗中出現的典型種類或結構進行拍照比對,克服了以往看過就忘的問題;對活體樣本可以進行錄像,例如,硅藻門菱形藻、裸藻門扁裸藻的運動方式以及原生動物門變形蟲的變形過程等,可以讓學生從直觀上掌握一些種類得典型特點。教師端和學生端顯微鏡下的圖像均可以通過投影系統投影到大屏幕上,教師可以及時跟蹤和監控,方便教師對典型結構的即時講解,提高教學效率,而且增加了師生互動頻率與覆蓋面;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觀察和學習的內容增加,同時也解決了稀有水生生物無法讓學生同時觀察的問題,實現資源共享。

  2.2構建電子教材,加強學生交流學習心得

  本課題組在多年拍攝和收集高水平浮游生物圖像及視頻的基礎上,初步完成了與現有水生生物學紙質實驗教材相配套的電子教材,將線性呈現的實驗內容轉化為易于學生接受和學習的具有色彩鮮艷的圖片、詳細的解說及生動的視頻方式呈現。將電子教材與現有的網絡和多媒體教學系統向結合,實現資源共享,為學生提供課前、課后自主學習的平臺,提高水生生物學實驗教學的質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性,使傳統的教學方式和現代教育技術相協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啟發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展學生的視野,有利于在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學習能力。我們以電子教材為基礎,與水生生物學精品課程網站相結合,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和實踐交流平臺,同時教師可以就學生預習和復習遇到的問題及時反饋作答,做到教學相長。

  2.3廣泛收集標本,為實驗教學服務

  本院“水生生物學實驗”教學中所用的固定標本、裝片以及一些水生大型植物樣本大多來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部分樣本老舊、破碎,經過學生頻繁使用,一些樣本已經損壞。為了更好的完善樣本庫,在實驗準備階段,由任課老師組織,采取就近取材的方式,分組帶領學生到校園內的兩個景觀池塘以及學校附近的河流進行樣本的采集。不僅使浮游生物采樣方法得到強化,加深了學生對水生生物實際操作的認識,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進一步豐富了實驗課程樣本庫。課題組向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等單位購買一些水生生物學樣本,進一步充實樣本庫。課題組在相關項目執行過程中,大量收集天津港附近海域、北京密云水庫以及天津各郊縣養殖池塘的海、淡水浮游生物樣本,保證了教學需要的同時加強了教學與生產、科研與實際之間的聯系,開闊了學生視野,有效地促進了實驗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2.4考核方式立體化

  傳統的考核方式一般就理論知識出一張考卷,考核方式單一,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不適合實驗課程的考核,F在水生生物學實驗課的考核方式按照平時學習過程考核+期末實驗考核相結合的方式,不僅僅采用出勤率作為平時考核指標,而是將平時課堂的學習掌握情況、預習報告和實驗報告的書寫情況納入平時成績;期末考核方式從之前的筆試、口試過渡到逐個學生進行實踐操作考試,主要考核內容涉及浮游生物樣品的處理、定性和定量操作等。在實踐操作考試的定性考核部分著重考核學生對常見浮游生物典型特點的認知能力。

  3結語

  通過將理論教學、創建電子教材和利用Motic數碼互動平臺相結合,提高了“水生生物學實驗”課的教學質量,啟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展了學生的視野,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有利于在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趙文,李學鳴,魏杰.水生生物學精品課程教材建設的思考[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1(1):67-69.

  [2]畢相東,張樹林,白東清,等.水生生物學課程教學實習的改革與實踐[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3,15(1):71-73.

  [3]葉素蘭.水生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初探[J].考試周刊,2010(1):22-23.

  [4]張樹林,邢克智,孟玉環.水生生物學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創新改革與實踐[J].天津農學院學報,2009,16(4):55-56.

  [5]王鑫,王文琪,張艷,等.水生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與探索[J].時代教育,2015(9):33.

  [6]江紅霞,雷夢云,崔長海,等.運用Motic數碼互動模式改進水生生物學實驗教學[J].科技信息,2012(34):146.

  作者:張達娟 張樹林 畢相東 梁健 單位:天津農學院 天津市水產生態及養殖重點實驗室

  推薦閱讀:《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的辦刊宗旨是:努力成為高等師范教育與基礎教育密切聯系的紐帶,基礎教育理論研究與改革實踐相互貫通的橋梁,基礎教育工作者發表最新科研成果的學術園地。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