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5-19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以下是兩篇中職音樂教育類的論文范文,如今中職教育的音樂教育應用體驗式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體驗式教學讓中職音樂教育變得更加容易,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共同學習,論文介紹了高職院校的教育現狀和發展,論文給出了高職院校音樂教育的發展與建議。
以下是兩篇中職音樂教育類的論文范文,如今中職教育的音樂教育應用體驗式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體驗式教學讓中職音樂教育變得更加容易,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共同學習,論文介紹了高職院校的教育現狀和發展,論文給出了高職院校音樂教育的發展與建議。
中職音樂教育體驗式教學
中職音樂教育是職業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當前中職音樂教育尚存在著諸多問題亟待解決,探究體驗式教學方法在中職音樂教育中的應用,可有效解決中職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中職音樂教育體驗式教學應用的重要性
中職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音樂教育對其身心健康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當前部分職校由于對音樂課程重視不夠,音樂教學以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為主,師生對課程重要性的認識程度不高,使得音樂課常常為其他文化課“讓步”,一定程度上致使音樂課素質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其次,中職學校音樂教育既非技能教育,也不是審美教育,而是技能為基礎、情感培養為目標的綜合教育。而現行音樂教學模式較為落后,以教師灌輸式教學為主,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
通常音樂課堂中學生參與較少,教師講解較多,師生無法形成雙向互動,進而無法引導學生在體驗的基礎上感悟音樂,難以達到陶冶學生道德情操、培養學生良好人格的教學目標。此外,從教學內容上來看,部分教師仍然將聲音技巧以及練習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過于重視專業性。體驗式教學的深入應用,則可有效解決當前中職音樂教學所存在的問題。體驗式教學顧名思義即為讓學生自主體驗,主動投入到學習中,感受學習的快樂。
在體驗式教學過程中,學生親身感受教學情境與項目,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更為緊密,這對于提升學生知識把握程度、促成教學目標有著重要意義。體驗式教學強調學生自主對音樂的理解,抒發自身對音樂的認識,將自身體驗與音樂學習全面結合,學生通過實踐與心理兩個層面的親歷,能夠在反思、領悟以及實際行動中進一步加強音樂體驗。同時,每一位中職生都有著自身的差異,中職生與普通高中學生相比有著不同的心理特點,因此在音樂教學中需針對性地考慮其特點,而體驗式教學模式則是與音樂教學相適應的良好方法。
二、體驗式教學在中職音樂教育中的應用策略
1.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體驗式教學強調學生自主體驗與實踐探索,注重引導學生認知能力提升與素質訓練。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通過情境創設,寓情于境,引導學生融入教學當中。具體需結合每一堂課的項目內容,針對性地創設生動的情境,例如音樂作品的教學環節,教師可對學生進行分組,師生共同打造“音樂會”“KTV”等音樂場景,利用多媒體等方式,結合學生自身特征與興趣愛好,引導學生參與其中,激發學生積極性,使其在自主參與體驗中豐富認知與感受。再如學習介紹貝多芬名曲《命運》時,可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貝多芬曲折的命運,并可以讓學生自主扮演角色,加深其對這首名曲的體驗。
2.巧設問題,啟發思維
體驗式教學注重教學過程,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需通過巧設問題來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自主活動,成為課堂上的主人。例如在學習《瑤族舞曲》時,可分為四個層次向學生提問:“樂曲具體可分為幾部分”“每一個部分有幾個主題”“每一個主題所演奏的樂器是什么”“每一個主題所表達出的不同內容”。通過層層遞進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既有利于學生對音樂知識點的掌握,也提升了體驗感,增強學生的問題探究意識。同時可讓學生在積極討論過程中大膽提出自身的看法與問題,使其在討論與交流中獲取更多知識,進而提升對課程內容的認知。
3.設計活動,豐富體驗
中職生年齡多在15歲左右,正值青春期,是情感最為豐富的一個階段。并且中職生有著年齡較小,性格普遍較為外向,喜愛表演等特點。教學實踐中,教師需以活動設計作為基礎,給予學生更多的機會體驗與感悟音樂。例如可積極組織團體活動,具體可將幾個班級聯合起來舉辦歌手大賽、音樂欣賞會等,利用音樂團體活動加強學生感性體驗,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與藝術素養。同時也可結合學生個性特點,以學生的興趣為基礎,創建樂隊、舞蹈團體等各類興趣小組,加強學生體驗,培養學生綜合素養。
三、小結
總而言之,體驗式教學可有效改變當前中職音樂教學現狀,更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具體結合音樂學科與中職學生的特點,利用體驗式教學模式提升中職音樂教學效果。
作者:黃力
高職院校音樂教育現狀及發展
【摘要】音樂素養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在現代社會越來越體現出它對學生個人素養的重要影響。但目前,音樂教育在高職院校的地位很低甚至是沒有地位,如何在有限的條件下,推進音樂教育的發展成為高職院校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本文以廣州城建職業學院的學生為調查對象,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其音樂教育現狀進行了調查,從課程設置、師資力量、社團發展等方面進行分析,找出當前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加強和改進音樂教育,提高大學生音樂素養的對策。
【關鍵詞】新形勢;高職院校;音樂教育;學生素質;課程發展
音樂教育是學生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以音樂為媒介來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提高綜合素養的重要途徑。然而,在就業壓力的影響下,學校更加注重學生的專業能力、就業素養等促進就業的綜合能力,音樂教育幾乎被人們所遺忘,同時,高職院校音樂教育的對象是非音樂專業的大學生,學生本身的音樂素養參差不齊,學校也不愿意投入很大的精力來整體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因此,改變和提升高職院校音樂教育的現狀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音樂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高職院校的音樂教育有助于把控學生的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有著自己喜歡的音樂,通過分析大學生喜歡的音樂類型、歌詞等資料,可以把控學生的興趣、愛好,分析學生的價值觀,通過這些信息的收集與分析,能夠幫助學校的學工部門有針對性地制定思想教育政策,通過開展學生感興趣的各種活動,幫助學生去除各種不良思想的干擾,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現在和未來,從而引導大學生良性發展。
(二)高職音樂教育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高職院校的學生有繁重的專業知識學習任務,在學習疲倦的時候如果可以欣賞輕松悅耳的音樂,那么學生就可以緩解學習壓力,倍感舒適。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在做作業的時候都喜歡戴著耳機聽音樂,當問到為什么要這樣做時,學生說,這樣可以放松,也比較安靜?梢,90后學生的需求已經發生了變化,因此音樂欣賞可以平復學生的煩躁情緒,緩解學習疲勞,有利于學生放松心情。
二、高職院校音樂教育的現狀分析
為了更好地了解高職院校音樂教育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為音樂教育的改革提供可靠的依據,筆者在某廣州城建職業學院的學生中進行了一次調查。調查共發放問卷500份,通過對全校6個學院進行分層抽樣,確定每個學院樣本數量,然后在各個學院在讀學生中進行隨機抽樣調查。問卷回收428份,回收率為85.6%,有效問卷406份,有效率為94.8%。對406份有效問卷進行了整理和統計分析,得出以下這幾個方面的結論:
(一)高職院校學生的音樂素養普遍偏低。從調查結果來看是十分令人震驚的。高職院校學生實際具有的音樂素養普遍偏低,與學生的需求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從調查的數據來看,94.36%的大學生都很喜歡音樂。通過訪談發現,大部分學生都有自己喜歡的歌手,有自己喜歡的音樂類型,但是絕大部分學生都喜歡流行音樂,但是當問到為什么喜歡這個歌手和音樂類型時,大部分學生的回答都是沒有為什么,喜歡就是喜歡;也有一些回答,好朋友喜歡就跟著一起聽等。
這說明學生自身的音樂鑒賞能力還比較弱。調查數據也顯示,只有11%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藝術素養比較高,89%的學生的藝術素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只有11.5%的學生認識簡譜,這個情況也可以說明學生的音樂素養比較低。
(二)高職院校學生對音樂教育的渴望與其實際具有的音樂素養和高校音樂藝術教育的現狀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1.學生需要音樂教育。從調查的數據來看,96.23%的同學對學校的音樂教育不滿意。其中有48%的學生希望能夠有些音樂類的課程,31.8%的學生希望能夠提升自己的音樂鑒賞能力,32.5%的學生希望提升自己的演唱能力。
2.學校無法滿足學生對音樂教育的需求。國家教育主管部門發文強調音樂藝術教育的重要性,根據國家教育部的文件,高職院校普遍開設了音樂課,比如廣州城建職業學院就開設了《藝術嗓音與歌唱》和《聲樂技術基礎》這兩門音樂類的選修課,一共可以滿足180名學生學習,而我校學生的總數達18000人,能夠接受音樂教育的學生只占1%,因此音樂課的開設比起其它學科,基本等于裝飾品。同時,高職院校主要是“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項目任務為載體,以能力訓練為重點”的課程體系,突出學生職業技能訓練,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音樂教育似乎與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不一致,因此,音樂教育也形同虛設。
(三)承擔“第二課堂”重要作用的音樂社團的數量不足,難以滿足學生的需求。高職院校音樂教育的第二課堂主要指高;蛘吒饕魳飞鐖F所組織的各種音樂活動。學生活動的“第二課堂”是學生興趣愛好培養的重要陣地,是高職院校音樂教育的重要載體。據調查,高職院校中比較多的音樂社團主要包括合唱團、管樂團、民族樂團、樂隊、話劇團、舞蹈團、其他一些音樂社團,這些社團能夠定期組織學生進行訓練,并且有機會參加各種演出和比賽。但是,社團活動在培養學生音樂素養方面的作用也是有限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加入這些音樂類社團有一定的專業要求,一般都是有音樂背景的同學才能加入,一些熱愛音樂,想要學習這方面知識的同學很難進入專業團隊。另一方面,這些專業團隊也要參加各種比賽,以提升自己在學校的影響力,才能申請更多的經費,組織更好的活動,因此他們也需要有音樂背景的同學。
2.已經參加音樂類社團的同學,大部分能夠按時參加訓練,偶爾也會出現與自己的專業課程、專業活動沖突的情況,大部分同學都會選擇專業課程的學習,因此,對于他們的訓練某種程度上來說,有時候也是很難保證的。
3.音樂類社團需要很多專業設備,建立一個音樂類社團需要很多資金投入,而民辦高職院校在這方面管理得比較嚴格,沒有資金、設備等方面的支持,學生音樂社團很難有生存的條件和發展的機會,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音樂社團數量很少,能參與的學生數量也相應很少。
三、高職院校音樂教育的發展與建議
調查中,從學生對音樂教育的實際需求和高職院校目前對于音樂教育的做法來看,兩者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期待學校能夠出臺相應的政策和措施滿足學生的需求。
(一)提升對音樂教育的認識,提高音樂教育的地位。2014年習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講話:創作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中國精神是文藝的靈魂等觀點都觸及了音樂藝術教育的精神核心和本質,對音樂藝術教育有高屋建瓴的引導作用。因此,高職院校在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上,首先要提升認識,認識到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其次,需要學校加強對音樂教育的投入,建設更多高水平的音樂類社團,滿足學生對音樂的訴求,保證音樂教育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完善音樂教育的課程設置。在大學階段,高職院校學生的主要學習目標是學習專業技能,但是音樂教育是個人素養很重要的部分,因此,十分有必要在大學期間學習一些音樂知識。第一,要改變對“音樂掃盲=辨識五線譜”的觀念,對于非專業的音樂教學中,要突出“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第二,充分發揮課堂的重要教學作用。針對高職院校的具體情況,開設更多音樂類的選修課,科學合理地設置教學內容,讓更多的學生可以學習專業的音樂知識。第三,還可舉辦多種音樂藝術培訓班、輔修班、音樂藝術欣賞系列講座,針對學生喜歡的音樂類型進行討論。比如很多學生喜歡歌手薛之謙,利用這個主題,由老師組織專題培訓和研討,討論薛之謙的演唱風格、歌曲類型、歌詞的寓意等,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音樂、了解自己的偶像,客觀地評價自己的偶像,從而形成自己的價值觀。
(三)加強音樂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好的教師是好的教學成果的重要保障,高職院?赡苡泻芏鄬I的教授、名師等,他們能夠幫助學生學到專業知識,培養學生成為專業人才,但是因為音樂教育在學校不受重視,因此,師資也是相對缺乏的。要改變音樂教育的現狀,師資隊伍的建設是首要問題。首先,引進高職稱、高技能的音樂教師,構建音樂教師的專業隊伍。其次,高職院校的音樂教師需要更好地研究高職院校的學生,特別是95后學生的特點,結合學生的特點,開設學生感興趣的課程,合理解決音樂專業與其他專業知識的銜接問題。第三,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作為高職院校的音樂教師,教師自身的音樂素養、職業道德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師能夠在課堂上言傳身教,利用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對美的認識感染學生,引領學生,成為學生素養提高的引路人。
(四)加強對音樂類社團的支持與投入。除了學校開設的音樂類課程以外,音樂類社團是學生學習和了解音樂知識的重要場所。首先,構建藝術團專業的師資隊伍。藝術團的每一個社團都需要1-2名專業教師,同時固定排練時間和地點,并使之制度化。其次,增加藝術團學生的名額,讓更多喜歡音樂的學生參與其中。比如合唱團,如果人數太多,把有基礎和沒有基礎的學生分開,開設相應的課程。第三,除了重大節假日的慶祝晚會外,不定期舉辦各種中、小型的晚會和文藝演出,為學生提供表演的機會,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提升社團的水平。
作者:張恩茂 單位:廣州城建職業學院 建筑工程學院
推薦閱讀:《紡織教育》(現:紡織服裝教育)創刊于1986年,由東華大學、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聯合主辦。為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會刊!都徔椊逃肥俏覈壳凹徔椊逃I域唯一公開發行的有國際、國內刊號的學術期刊。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