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5-12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這篇思想政治論文發表了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和劣勢分析,互聯網與傳統媒體相比有很多突出的優點,論文概述了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分析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和劣勢,提出了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型模式,創新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
這篇思想政治論文發表了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和劣勢分析,互聯網與傳統媒體相比有很多突出的優點,論文概述了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分析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和劣勢,提出了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型模式,創新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體制。
【關鍵詞】思想政治論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型模式
互聯網是繼三大傳統大眾傳媒之外的新興的“第四媒體”,與傳統的傳播媒介相比,有很多突出的優點。網絡信息傳播速度快、容量大、綜合性強,對當代大學生的生活、學習、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成為他們大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網絡非常適合作為教育的載體。高等院校作為思想最活躍、接收新鮮事物最快的領跑者,很快建立了屬于自己的校園網絡,給高校大學生的生活學習帶來了極大方便。然而任何事物都是一把雙刃劍,網絡作為傳播知識的載體,也是傳播不良信息的載體,大學生思想政治意識薄弱,思想比較單純,很容易受到一些關于國家負面信息以及暴力、色情等信息的影響。在這種背景下,建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變得更加重要。
一、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1、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解析
當前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在學術界中存在著兩種觀點。一是在互聯網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把網絡作為信息交流的平臺,從網絡的技術層面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行界定,這是廣義理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二是將網絡作為信息的載體,建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運用網絡這一新方法、新工具,來改進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這是狹義的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雖然這兩種觀點是從不同角度理解的,但是對于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和主旨都是相輔相成的。綜上,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互聯網背景下,教育工作者結合當代大學生的個性特點、意識形態,充分利用網絡這一新興信息傳播平臺實現信息傳遞的一種思想教育方式。
2、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涵蓋內容
教育內容是根據受教者的意識形態和教育目的來確定的。目前,幾乎每一個大學生人手一臺電腦、一部手機,每天都會不同程度的瀏覽網頁。大學生正處于認知的活躍期,他們興趣廣泛,擺脫了中學階段的灌輸式教育,需要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傳統的教育內容以及方式顯然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然而從另一方面看,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不能正確的明辨是非,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梳理能力還有一定欠缺。因此,現代思想政治教育要與網絡結合,其內容要具有一定的時效性和針對性,使思想政治教育涉及面更廣、影響更深遠。同時還要緊密結合大學生的上網習慣來設定課程的形式及內容。
3、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一是全面調查了解學生們的意識形態、上網習慣,及時總結學生反饋的信息,以便及時調整教育模式,從而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二是避免單一的采用灌輸式教育,及時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進行具有創新性、趣味性、針對性的教育;三是在對網絡進行監視、約束、審查不良信息的同時,還要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使其有條件學習更加廣泛的知識。
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和劣勢分析
1、優勢
(1)隱蔽性。傳統的高校教育一般是面對面授課,思想政治教育也一樣,教師在講臺上講授,學生在講臺下學習,教師對學生進行監視和督促,對于犯錯的學生進行懲罰,因此學生產生了一定的畏懼心理,課堂上有意見卻不敢提出來。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匿名交流的,學生可以暢所欲言,可以根據自己的聽課效果進行及時的反饋,老師們可以進行改進,從而具有隱蔽性。
(2)開放性。一方面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從傳統的一對一變成一對多的形式,從而更具廣泛性。另一方面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教師以及講課內容,資源更加豐富,學習更具有針對性。
(3)高效性。相對傳統的教學方式而言,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信息傳播速度更快,并且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迅速將信息傳播到世界每一個角落。
(4)資源共享性。隨著時代的發展,固步自封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合時代的要求,學生可以在網絡上搜索到自己需要的知識,因此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給學生提供更加快速、方便的知識庫。
2、劣勢
(1)高校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不充分。大學生與社會接觸較少,認知能力不足,容易受到網絡上不良信息的影響。很多高校管理者看到這一點,就把網絡當作(做)洪水猛獸,封鎖學生的網絡途徑,限制學生的上網時間。再加上學校的一些網站內容枯燥單一,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從而不具有主動性。
(2)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高素質人才匱乏。在過去沒有網絡或網絡不發達的階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只需要注重思想政治的教育。而如今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成為主流,需要精通計算機、思想政治教育的綜合性人才,并進一步改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體制。但是,目前很多高校不具備這樣的人才,導致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緩慢。
(3)教育方法不當。網絡是一種新興事物,但是在目前的教育方式上很多高校還繼續采用灌輸式的教育,學生的自主性不能得以施展,信息不能得到較好的交互;在教育內容上仍然采用傳統的知識脈絡,沒有能夠跟網絡特點充分的結合,所以學生的興趣和動力也大大減弱。
(4)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不夠規范。網絡的自由度非常大,已經超出了法律和道德的范疇,這就需要高校建立一套制度對網絡教育進行約束和管理。大學生的思想單純,而虛擬的網絡有很多不良信息,如果學生運用不當,很有可能會誤入歧途,目前很多高校的教育制度不能夠摒棄這些漏洞缺點。
三、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型模式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網絡也越來越發達,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化已是大勢所趨,需要逐步完善網絡教育體制,以適應時代的潮流,并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對于傳統的教育體制,無論是從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還是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都需要做出改進,此外,教育機制也需要創新,不斷提高師資力量并完善制度。
1、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創新
由于網絡內容包含眾多,加上大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欠佳,這就要求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必須包含正確的價值觀和是非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提高大學生的自身修養素質。生活中有“智商”和“情商”,而網絡中也有“網商”,教育的內容應著重提高學生的“網商”,讓學生認清網絡的本質,理解現實與虛擬的關系,抵抗不良誘惑,正確的運用網絡。此外,思想政治課程內容應以多媒體、小視頻方式呈現,通過小故事、小對話增加趣味性,使內容更加生動。
2、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方法創新
目前多數大學生為獨生子女,心理難免出現一些新問題,但是迫于面子,總是刻意回避。高校可以設立網絡心理咨詢室,采用匿名的方式交流,促進學生打開心扉。鑒于網絡教育的特點,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可以實現老師與學生的相互交流,快速反饋,教學方式可以采用聲音或者音頻等更加吸引學生興趣的方式。另外可以建立知識數據庫,實現網絡共享,使全國的學生都可以通過網絡平臺進行網絡探討研究,共同進步。
3、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體制創新
培養優秀的師資隊伍,聘請專家對教師進行培訓,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和計算機技術綜合發展。不斷更新網頁網站,力求內容新穎,提高大學生網絡學習的興趣,建設相關紅色網站。加強對網絡的不定期監管審查,以免學生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不斷完善高校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體制,適應時代的發展和大學生思想觀念的變化,并通過學生反饋的信息進行反思與改進。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張貴仁.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實踐[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3]黃百成,黃文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的方法研究[N].光明日報,2002.
[4]涂歡.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江西:南昌大學,2010.
[5]元林,李美清.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傳播過程管理的困境與破解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
[6]黃永宜.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1.
[7]張暢.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J].學理論,2013,(27).
[8]謝姍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網絡教學資源建設研究[D].遼寧:遼寧工業大學,2014.
作者:覃艷 單位:重慶三峽醫藥高等?茖W校
推薦閱讀:《遼寧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是遼寧省教育廳主管、主辦,朝陽、錦州、撫順、遼陽、鐵嶺、營口6所師專聯辦的綜合性學術理論期刊。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