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3-08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這篇歷史論文發表了初中歷史學困生的研究現狀,對于我國很多初中生來說,歷史學習是一只攔路虎,論文通過對浮山寨圪塔中學三年實際教學情況進行分析,分析了初中階段歷史學科學困生的定義及對造成初中歷史學困生的各個原因,給出了轉化初中歷史學困生的可行性
這篇歷史論文發表了初中歷史學困生的研究現狀,對于我國很多初中生來說,歷史學習是一只攔路虎,論文通過對浮山寨圪塔中學三年實際教學情況進行分析,分析了初中階段歷史學科學困生的定義及對造成初中歷史學困生的各個原因,給出了轉化初中歷史學困生的可行性對策。
關鍵詞:歷史論文發表,新課改,初中階段,歷史學困生,成因對策
全國實行新課改以來,初中歷史課程的授課主要就是以促進初中生的全面發展為主旨而展開。每位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要在歷史課程的教學目標設定以及教學過程的實施中,體現“一切以學生全面發展為中心”的教學思想,在每堂課的評價中都要以鼓勵學生全面發展為基調。在深入貫徹國家、省市、縣區教育部門關于初中素質教育發展的今天,我們初中階段的歷史教師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一定要關注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必須承認和尊重初中生的個體性差異,深入了解學困生、走入他們的心理世界,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和點燃學習的熱情,一手抓智力因素的同時,非智力因素也必須好好考慮,力所能及給初中學困生以更多的幫助,讓每一位初中生都能夠在歷史的學習道路上快樂學習、寓教于樂,體會到獲取知識后的成功和喜悅。歷史老師要從小培養初中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愛好,打好基礎,從而逐步改變初中階段歷史質量相對不好的窘境,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初中階段歷史教學的整體質量。
一、浮山地區初中階段歷史學困生
在初中歷史課堂上,有這樣一部分學生,他們考試成績不太理想、課堂作業完成情況較差?偸歉冻龆啾兜臅r間精力,學習上卻收獲甚微。自己對歷史系統知識的理解不夠深刻、不夠具體,無法用自己的思路讀懂歷史試題,經;煜龤v史里面各概念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對教師講的歷史知識點只會生搬硬套、死記硬背,不懂得在試題中靈活運用;他們在上課時很少積極思考,遇到學習上困難消極處理,總喜歡躲避;課下不自學不完成作業;解歷史題的過程中思路不清沒有邏輯,我們通常有上述表現的初中生統稱為初中歷史學困生。
二、浮山地區初中歷史“學困生”產生原因
本人從事教學工作三年,通過長期對初中歷史成績較差的學生觀察、家訪、走訪、了解,總體上發現造成浮山地區初中階段歷史學習困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一)家庭環境的因素浮山地區大部分初中生的父母文化水平較低,學歷相應普遍不高。日常生活中每日忙于種田,經商,自己本身對學習根本不重視,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因而導致孩子對教育也不重視,不愛學習。家長們一般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老師的事情,與家長無關。家長的這種錯誤思想長期難以扭轉,很多學生也就忽視了自己的學習,學習上沒有了動力,自身的上進心也會慢慢消亡,逐漸就變成了學困生。(二)社會環境的影響浮山的初中學校一般都存在所在地的中心地區,周圍存在的大量的娛樂場所、網吧等游戲場所,初中生自控能力差,這些場所對初中生的吸引力很強,他們往往禁受不住消極因素的誘惑,分散自己在學習上的精力、注意力,有一些學生經常逃課、逃學、裝病去玩耍,慢慢的自己的成績就下降了。(三)小學老師的因素我國全面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所有的學生在接受完小學教育后,無論成績好壞都可以直接升入當地初中。然而在小學教學階段,小學老師很多都是代課人員,他們自身知識儲備較低,教學能力欠缺。一些小學臨時教師沒有正確處理好小學和初中的生理、心理轉換過程,學期階段散養式教學,致使他們的基礎很差,歷史思維沒能得到很好發展。(四)初中歷史教師的因素初中階段,課時多,任務重,一些歷史教師為了加快進度,上課時統一教學安排,授課的進度、強度超過了學困生的接受范圍,被動迫使一些中等學生產生厭學心理,逐步變成學困生。現在,一部分歷史教師將主要精力集中在“尖子生”身上,對班里的學困生不聞不問,聽之任之,缺乏管理,致使學困生一蹶不振。
三、解決初中歷史“學困生”的出路
(一)讓學生充滿自信由于受到家庭不好、社會環境差、學校老師重視不夠等方面的原因,學困生往往自身缺乏信心,對自己就不認同,自我自卑感很強,常常否定自己總喜歡低頭做事。基于此,我們首先要走入他們的心靈,幫助他們找到自信的源泉。我認為:要重樹學困生的自信。首先教師就要從心理上尊重他們、看得起他們。通過不斷給他們加油鼓勵,慢慢的讓學生逐步找回學習的自信,讓學生相信“勤定能補拙”。(二)給學生以自我展示的舞臺初中學困生在歷史課堂上通常表現為默不作聲、對任何課堂事情都不感興趣,從不關心課堂的教學變化。這主要是由于他們長期被老師忽視、冷落造成的。歷史教師必須讓他們動靜結合,學習上動起來。如老師在安排預習的情況下,就可以針對性地找一些相對容易的題來讓學困生去做。在歷史教學中,老師可創造一些能夠完成任務的教學環境,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從而得到認可、獲得自我成就感。老師在課后的批改歷史作業中,給學困生多附加些鼓勵性正面的評語,幫他們找回學習的信心,激發他們在課堂上的求知欲、表現欲。初中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與老師對他的感情有著密切的相關。初中生普遍認為教師對他好,他就好好學習這門課。生活中,我們要處理好師生關系,跟他們聊生活談學習說人生,讓他們覺得老師是我的好朋友、大姐姐,這樣你的課他也就愛聽,你的勸告他也會記住。我們只有對學生傾注慈母般的關愛,才能使他們那棵枯萎的受傷的心復蘇。在工作中,老師應研究他們學習動力不足的原因,尋找出相應對策,這樣學困生的歷史成績一定能得以提高,素質教育也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葉新紅.淺談高中學生歷史學習的特點[J].教師,2010(71).
[2]張峰.淺談新課標下的高中歷史概念教學[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10-02-08(4).
作者:劉彩鳳 單位:山西省臨汾市浮山縣寨圪塔中學
推薦閱讀:電化教育研究雜志屬于核心期刊嗎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