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體育教師論文大學生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發布時間:2017-01-12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

摘 要: 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一篇 體育教師論文 :探究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論文范文,歡迎閱讀查看。 當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健康理念也在不斷發生變化,通過

  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一篇體育教師論文:探究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論文范文,歡迎閱讀查看。

  當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健康理念也在不斷發生變化,通過加強日常體育鍛煉,促進身體健康,獲得身心愉悅已經逐漸成為了人們的一項共識。因此,我們發現,日常進行體育鍛煉的人涵蓋青少年至中老年的全部范疇,且大部分都是長期堅持,終身都在進行體育鍛煉。我們把這種終身都在接受身體鍛煉和體育教育的行為稱之為“終身體育”.該理論最早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當時隨著“終身教育”理念的提出,越來越多的體育教育專家開始考慮終身體育的問題,并最終在當年加拿大的蒙特利爾舉行的“國際成人教育會議”上,被人提出。隨后的1965年巴黎國際成人教育促進委員會會議上,繼續教育專家朗格朗正式將“終身教育”作為了成人教育的一項重要議題并詳細闡述了終身體育的性質、研究領域和范疇。

體育教師論文

  1引言

  “必須拋棄那種認為體育只是在一生的一個短暫的時期內進行的觀點”.“應當更好地使體育和整個終身教育結合起來,把它從單純的肌肉作用、從它與文化隔離的狀態中解放出來,把它與智力的、道德的、藝術的、社交的和公民的生活等更緊密地結合起來。”隨后終身教育逐漸成為國外一項基礎教育理念,并貫徹到人的終身體育教育中。在這種教育的迫切要求和變化中,各門教育學科都相應地制訂了計劃,尤其是體育在教育中的作用,使得體育不僅是“終身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項內容,而且也是社會生活健康發展的一個主要手段。國內終身體育的教育理念發軔于20世紀90年代,當時,隨著我國教學領域全面改革的鋪開,國外一些肯定人、重視人的先進教學思想都被引入到國內教學改革中來,并在課程設置中得以體現。終身體育理念就是在這一時期被引入國內體育教學,并將之作為一項基礎體育理念貫穿于一個人一生的體育教育中的。一般來說,體育教育分為學前體育、學校體育和社會體育三個階段。其中學校體育由于對學生直接進行教育,在學生健康體魄以及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上具有重要作用而備受重視。國家教委體育司曲宗湖就我國學校體育教學改革提出:“學校體育要促進學生身體發展,增加學生體育意識,培養學生體育能力,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使學生終身受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也明確表明:

  “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養成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由此,終身教育開始正式成為一種教學理念被引入體育教學,而體育教學則成為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習慣的主要教育場所。

  2終身體育與高校體育的關系

  高校是培養社會需求的各類高素質人才的場所,學生在這里不僅可以學到滿足自身發展的各類知識,而且還需要通過持續的體育鍛煉,增強自己的身體素質。研究表明,高校體育開展的好,有助于學生“五育并舉,協同發展”起到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相得益彰的作用,具體來說,開展好體育,增強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并進而豐富了大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有助于大學生擺脫低級趣味的侵蝕,形成良好的思想境界、興趣愛好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從而促進了德育的發展;同時,良好的身體素質又是智育的前提和基礎,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建設的主力軍,承擔著繁重的任務和挑戰,不僅要學好文化課知識,而且還需要開展好社會實踐,以便實現將來與社會的順利對接;再者,良好的體魄本身就是美育的主要內容,而持續的體育鍛煉,有助于培養大學生樂觀向上的性格,積極進取的拼搏意識和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最后,體育能夠增強人的機能,挖掘人身體的潛力,增進人的技術和技巧,而這一切又都是勞動技術教育的基礎和前提。所以體育對于其他幾項教育具有基礎性作用,抓好高校教育,一定要緊緊抓好高校的體育。

  同時,高校階段還是學生良好行為習慣以及個性氣質形成的重要時期,大量的跟蹤研究表明,高校階段學生養成的各種行為習慣將伴隨其終身。因此,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校體育教師一定要高度重視此階段學生綜合素質的養成,培養學生優良的品格,幫助其養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習慣。由于高校體育課形式多樣、生動靈活、豐富多彩,加之學生精力旺盛,青春氣息勃發,所以學生對體育課有著濃厚的興趣,根據一項調查顯示,高校中,89%的大學生喜歡上體育課。

  因此,高校體育教師可以借助體育課將學生對體育的愛好延伸到課外活動中去,通過持續的加強體育鍛煉,培養學生對體育實踐活動的情感體驗,構建起終身體育的意識。

  此外,高校體育是學校體育的最后一環,同時也是學校體育的最高層次。而終身教育的內涵則是學前體育、學校體育和社會體育的三者統一,是體育貫穿人一生的成長、發展的過程,因此,作為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的重要銜接點,在此階段重視在高校體育課堂開展對學生終身體育的養成教育,有助于樹立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促進其個體在步入社王伯華:論高校體育教學對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城市社會會的時候仍繼續進行體育鍛煉,從而促進其身體健康、身心愉快,更好地從事工作。因此,高校體育課對于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具有重要的意義。

  3培養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途徑

  高校體育作為銜接學校體育和社會體育的重要一環,對實施終身體育起著重要的橋梁作用。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有賴于運動興趣的培養以及對運動習慣的正確認識,因此,應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加強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

  一是要提高學生對終身體育的認識。要培養大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大學生對終身體育的認識。由于大學生年紀輕、身體好,因此,他們大都缺乏對于終身體育的正確認識,通過筆者的調查,發現當前大學生普遍認為自身機體是最好的狀態,因此不需要堅持每天的訓練,至于以后的體育鍛煉,那也只是以后上了年紀的事情。

  所以,樹立大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一定要從糾正其終身體育的認識入手。要讓他們了解人的機體得以保持最佳狀態的唯一途徑就是保持終身體育,盡管大學生年紀輕、身體好,但如果缺乏持之以恒的體育鍛煉,即使現在身體也難以保持最好的狀態。另外要告訴學生終身體育的目的不在于身體不生病,而在于增強體質,延緩生命衰老的進程,在于通過持續的鍛煉,達到逐步增強身體機能,使身體變得更加強壯,從而使得身體可以隨時隨地承擔起繁重的工作任務。此外,還要告訴學生,由于現在生活壓力的加大,每個個體進入社會的時候,都會產生較強的緊張和焦躁情緒,這種心理會隨著環境壓力的加大而不斷增加,而終身體育則有助于降低緊張與焦慮情緒,使自身坦然面對壓力,并保持身心的愉悅,最后平靜下來。因此,通過不斷提高學生對終身體育的認識,幫助其養成終身體育的意識。

  二是激發、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和愛好,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大學生來說,同樣如此。只有學生對于體育課有興趣,他們才能在課堂上認真按照老師的要求去進行體育活動,才能進一步將這種興趣愛好延伸到課堂之外,從而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所以,我們需要充分將學生對于體育的興趣調動起來,從而使他們將這種興趣轉化為內在的體育鍛煉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此,我們需要從教材、教法、教師這三個方面著手來解決。首先在教材的選擇上,我們要緊貼學生特點,選擇學生喜愛并且比較常見的體育項目進行教學,如球類項目、田徑項目等,這類體育項目比較常見,且對場地設施要求不高,學生日常都可以參與。其次,在教法的選擇上,要革除那些陳舊落后的教學方法,要依據學生特點,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如大多數學生都普遍對在課堂聽教師講解技巧這一形式比較反感,而比較喜歡教師結合實際邊講邊示范的方法,又如大學生與中學生相比,普遍已經少了幾分的激情,他們已經不再像中學生那樣比較喜歡表現出強烈的自我,參與意識也已經變得不再強烈,教師就需要根據學生情況對教法不斷進行調整,如可以采用發現法、探究法、范例教學法、問題教學法、自主學習教學法等增進學生的興趣,也可以采用分組教學的方法,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將更多的信息搬到教學中來等?傊捎枚鄻拥慕谭ㄕ{動學生的興趣,增進他們體育知識學習和練習的主動性、自覺性。

  三是要不斷加強教師的自身修養,努力提高其自身素質。日常教學中,一些體育教師常存在一種錯誤認識,認為體育教師只要教好動作要領,可以做出示范動作就是好老師了,其實不然。學生往往對于老師有著很高的期望值,他們經常認為教師就應當是全才全能的多面手,對于體育教師來說同樣如此,既不僅要能夠示范演練出各種體育動作,而且還要知識淵博,對于各種體育器材的使用、各種動作的要領,甚至是一些有關體育項目的歷史典故、傳記故事等能夠娓娓道來,侃侃而談才行。因此,對體育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對于教師來說,也只有通過選擇較強吸引力內容的體育教材,借助各種教法乃至自身的人格魅力從而使學生樹立起對體育的興趣,才能將體育課內容最終轉化為日常的經常性鍛煉項目。并形成穩定的心理狀態,從而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四是提高課外體育鍛煉的能力。課外體育鍛煉是學生養成終身體育意識的有效途徑,為了提高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能力,學校要盡可能地加大對體育設施建設的力度,同時提供必要的體育器材。其次,學校應經常性地組織開展一些比賽,通過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比賽,增進其對體育鍛煉的興趣,逐步養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再者,學?梢越M建一些俱樂部、社團、代表隊等,將感興趣的學生吸納進來,通過加強體育鍛煉或打比賽的方式,激發學生的體育潛能,最終達到終身體育意識的目的。

  4結論

  總之,隨著當前教育理念的轉變和人們對健康的愈加重視,終身體育已經成為了當前社會的一項共識。高校作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主陣地,理應在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方面發揮出重要作用。廣大高校體育教師也要順應這一發展潮流,及時更新觀念,不斷完善自身的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結構,為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發揮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吳亮.江蘇地區大學生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7.

  [2]姚安全.大學生體育鍛煉、樂觀人格和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11.

  [3]梁森.福建省大學生社會支持感知與體育鍛煉、身體健康的關系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2.

  [4]鎖海紅.運動參與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D].南京:南京體育學院,2013.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