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8-06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每個學校都會開設英語課程,在中學學習中,英語也是主科的一種,小學英語的教學也是每個英語教師都會研究的一方面。本文是一篇 教育職稱論文發表 范文,主要論述了小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自從參加小學英語教學工作已有七年,我想我是與小學英語教學共同
每個學校都會開設英語課程,在中學學習中,英語也是主科的一種,小學英語的教學也是每個英語教師都會研究的一方面。本文是一篇教育職稱論文發表范文,主要論述了小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自從參加小學英語教學工作已有七年,我想我是與小學英語教學共同成長的,最近幾年常聽到初中英語老師抱怨剛升入中學的學生對英語不感興趣,且基礎差,學習習慣差等等。這使我們小學英語教師感到身上的擔子不輕。中小學英語同屬基礎教育的范疇,它們是一脈相承的兩個教學階段,小學英語教學是中學英語的教學基礎,中學英語教學又是小學英語的深入和擴展。但這兩個教育階段的銜接卻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小學英語只注重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而忽略了知識的傳授;而中學卻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卻不考慮學習興趣。種種原因導致現在學生的兩極分化非常嚴重。因此,如何做好中小學英語銜接教學,是提高廣大學生英語素質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也是當前英語教師必須探討的重要問題。
一、銜接問題產生的原因
1.小學英語的現狀
小學英語應該真實自然,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在一種輕松親切的環境下學習英語,并把所學的英語應用到日常生活交際中去。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有些學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語音、語調,尤其是一些比較難的單詞。小學三年級上半學期,開始學習26個英文字母,下學期開始學習單詞,并會說、會用基本的交際用語。對于部分小孩子來說,背單詞是他們最難、最費勁的一件事,曾記得有位家長特意來學校找我,說她的女兒常常是一晚上都背不下來一個單詞,即使是背下來了,第二天早上就又忘記了,常因此而苦腦不已。我很能理解這樣的孩子,他們在學習語言方面沒有太大的天賦,而且單詞記憶對于三年級剛剛開始接觸英語的學生來說真的是很難的一件事。
一些內向的學生,他們不愿意開口,害怕交流,他們不愿意參與各種英語練習活動,碰到不會的單詞也不向同學和老師請教,上課回答問題時聲音極低,害怕讀錯被同學聽到,引起同學們的嘲笑。在同桌間進行自由談話時,他們總是不投入,恥于開口說話,這樣惡性循環,學生的英語語音學習成為一個大問題,導致聽、寫等英語能力也無法進行。
大部分學生每周只在學校上二、三節英語課,加上四、五年級的內容較多,單詞、對話或短文一項接著一項,對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如走馬觀花,根本掌握不了。同時,課后又沒有良好的語言環境,學生掌握起來更加困難。普通話之所以能講好,是因為他和英語相比有著良好的語言環境,同學們每時每刻都在用它進行交流。很多同學雖然學會了日常交際用語,但是他們羞于在課后用英語交流,課上所學的知識不能得到極時的鞏固。
小學生英語學習困難的原因,既有內因,又有外因。由于原因錯綜復雜,教師單一的傳授知識,只會使學生更加厭煩學習英語,因此就要求教師采用多種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癥下藥,糾正學生的錯誤。
2.對小學英語教材的看法
我們這里小學英語從三年級開始使用EEC教材,三、四年級的教材從內容到趣味方面都很適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但從五、六年級開始教材的趣味性在減少,每一課的內容容量卻在增大,對于每周只能上二、三節課的學生來說真的是沒辦法掌握。在教材難度增加、內容增多的同時,小學英語并沒有增加課時數。按教參的要求每單元上六課時,加上做練習冊、進行單元測驗、期中、期末復習考試,一冊書至少需要五十以上的課時,課時的不足既增加了教的困難,又造成了學的不易,再加上每個班的學額大(每班六十多人),且一個教師最少也要擔負5、6個班的教學工作,有時無法兼顧到所有學生,這樣就有可能使部分學生對英語失去興趣。
3.社會、學校、家長對小學英語學習的認識偏差
小學英語教學只是過重的強調學生的口語,而忽視了學生語法知識的學習;過重的強調課堂活動的形式,而忽視了活動的效果;過重的強調課堂的習得,而忽視課后的鞏固。
多年來小學英語一直作為副科對待,沒有引起人們的關注。初中每周至少5至7節課,而小學卻只有2至3節課,從課時量就可以看出小學英語根本不受重視。小學英語教師每周18節課,帶5、6個班,為了完成大量的教學工作,每節課都是新授課,沒有時間在課堂上給學生進行充分的復習,可以說,小學英語課只有教的時間,而沒有復習的時間;中學英語教師10、14節課,帶2個班,每學一課都有給學生鞏固復習的時間。
4. 中小學的英語教師缺乏交流。
在我任教7年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我從來沒跟中學英語教師交流過,中學教師根本不知道小學英語的教學內容是什么?由此可見,中小學各階段的老師相互之間的交流機會少,彼此都不太熟悉對方階段的教學模式以及教材、方法、要求、特點是什么。教師埋頭于自己的教學活動,很少顧及低一階段或高一階段的教學內容,自然也就使相互之間的教學出現了脫節,無法組成一個和諧的統一整體。
5.學生英語水平的個體差異
剛進入初一的學生,英語水平不像小學生剛學英語時那樣在同一個起跑線上。此外,環境、家庭和個人等因素造成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初一英語教師對具體某個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成績如何往往不夠全面了解,學生英語水平的個體差異使教師難以把握教學難易度。
二、銜接方法及幾點解決的方法
1.教學內容
小學英語教學應在教授單詞上下功夫,我認為音標、字母是必須要教的,單詞量也要加大。背單詞可以說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學生在小學階段應掌握背單詞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初步了解簡單的語法知識。這樣,上了中學以后,學生才能跟得上老師的教學。
2.注重學生的學習習慣
英語教師應保留部分好的小學英語學習的習慣。例如,積極舉手發言的習慣;學唱英語歌的習慣;做英語游戲的習慣;輪流在黑板上做練習的習慣等。英語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課前預習,找出問題;課內認真聽課和做筆記,積極思考,積極提問的習慣;課后整理筆記,完成家庭作業,及時復習,鞏固提高的習慣;早上朗讀,晚上默讀的習慣;課前找出問題,課內提出問題、討論問題、分析問題,課后思考問題和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培養學生發現語法規則,獨立歸納語法規則,自覺運用語法規則進行真實情景下的言語交流的習慣。
3、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小學生獨有的年齡特征表現出對新鮮事物好奇、好動、好問。進入初一后,他們依然天真爛漫,有正義感,對不喜歡的人和事會表示厭惡。這就需要英語教師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認真把握好教材內容的趣味性,利用各種直觀教具營造生動的語言交流情景,使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學習英語,體驗英語學習的趣味性,享受英語學習的樂趣。
4、注重培養學生英語學習技能
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技能基本上是機械模仿、書寫字母和單詞,是一種被動的技能培養。學生學習只憑一時興趣,缺乏主動性,視、聽、說的活動多于讀、寫的活動。讀的技能也只側重拼讀和模仿朗讀,寫的技能也只側重書寫規范的字母、音標和單詞。學生通過聽和直觀感知,學習了一些常用的詞匯,簡單的句子和少量的語法知識。所以,學生進入初一后,教師應當設法使學生的語言積累、語言的擴展和使用轉化為以聽說為主,逐步向聽說領先,讀寫及時跟上轉化,從學生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化。
5.增進師生情感
小學生與英語教師的情感很深,積極向上的情感有助于學生積極參與語言學習活動,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強烈的學習動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大膽實踐的精神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堅強的意志和較強的自信心有助于學生克服外語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小學生進入中學后,面臨著一個全新的環境。他們對校園環境、師生環境等都感到陌生。許多初一學生對初中教師的教學不適應,包括教師的教學方法、板書、講課時的聲音、言談舉止等。這些歸根到底是學生還留戀小學的老師和環境。初中階段,師生情感未跟上,而師生的情感和諧是學生學習的有效保證,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
6.提高英語教師個人素質
首先,中小學教師要自覺地熟悉彼此的教材和課程標準以便使新舊知識自然融會貫通。第二,通過考試和培訓,可以選拔合格教師進行輪崗教學,第三,組織中小學教師相互之間觀摩示范,聽課評課,加強中小學教研活動、學術探討和各個案分析,了解對方教育現狀,摸清各階段存在的問題,共同摸索出行之有效的銜接辦法。
總之,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是英語教學改革中的一個熱點,可以深信,正確處理這個問題終將推動和促進英語教學,終將提高學生的英語素質和綜合能力。所以要從現在做起,從每堂課做起,從我做起,為中學的英語學習打好基礎。
教育職稱論文發表期刊推薦《繼續教育研究》(原名《函授教育》,2000年更名為《繼續教育研究》),1984年7月創刊,是中國繼續教育類、社會科學類核心期刊,歷經近二十多個春秋,緊緊把握時代脈搏,與時俱進。為繼續教育事業的發展服務,為經濟建設服務。突出體現學術性、思想性和實用性。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