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7-21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在高校的教育中,哲學課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對于學科的教學每個教師也有不同的策略和教學方式。很多教師也都教育方式進行過一些研究,本文是一篇 廣西教育雜志社投稿 的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高職哲學課教學質量的著力點。 摘要哲學課是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主干
在高校的教育中,哲學課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對于學科的教學每個教師也有不同的策略和教學方式。很多教師也都教育方式進行過一些研究,本文是一篇廣西教育雜志社投稿的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高職哲學課教學質量的著力點。
摘要哲學課是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主干課程之一,它在培養學生形成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理論思維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等方面有其他課程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升哲學課教學質量,要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為起點;以創新教學方法為關節點。運用問題式教學法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案例教學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挖掘教材知識點方法論的意義;利用新媒體技術,開辟哲學課教學的新渠道。
關鍵詞:高職哲學課,教學質量,方法,興趣,能力
一、了解高職學生的實際情況是提高教學質量的起點
對高職學生的思想狀況的準確了解是搞好教學的起點。筆者以課堂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到學生的所思所想所求。譬如他們在中學時學思想政治課的情況、最關心的問題等;對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哪些內容應當精講、詳講或略;教師講課的教態、表述的方式方法、手段的運用是否恰當等。結果顯示,對現實問題的關注是各類生源的共性,他們認為教材上寫的、老師講的同現實反差太大。這種情況促使我們的哲學課教師反思我們的教學活動:緊密結合現實進行理論教學,遠離抽象空洞的說教,給學生以科學、正確的引導是當前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任務。
二、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節點
我們的高職學生由于知識基礎比較單薄,思維中感性認識占比理性思維多一些,而高度的思辨性和抽象性又是哲學課的特點,教師如果仍按照傳統灌輸式的方式授課,學生就會像聽天書一樣,更談不上心靈的體悟。要使學生聽懂、理解、接受進而思想得到升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要采用適合高職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
(一)以問題式教學法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激發自我攝取知識和追求真理的的強烈欲望。營造問題情景,用疑引思、重點剖析的問題式教學法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在教學中教師要選擇那些最能體現馬克思主義哲學精神的,理解難度較大,而又是學生普遍關注并存在種種模糊認識的內容,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當學生對問題產生探究欲時,教師再對問題逐個分析,或是論證,或是反駁,最后引出正確的結論。如在講授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本質和作用時,可以向學生提出以下疑問“既然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徹底而完整的理論體系,為什么還要發展它”、“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否有用,如果有用,為什么許多現實問題解決不了”。在此基礎上,經過教師有理有據的分析、論證,得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開放的科學,是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的結論。以“資本主義滅亡有無客觀根據,如果有,為什么如今資本主義垂而不死”、“社會主義是否必然代替資本主義,如果是,為什么蘇聯解體、東歐易幟”為問題深入展開社會基本矛盾的內容。以“中國現在搞的社會主義是不是科學社會主義,如果是,為什么與馬克思、恩格斯設想的社會主義不一致,而與資本主義又有相同之處”的疑問為起點,系統闡述社會發展過程中客觀規律性和主體選擇相統一的原理,得出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社會主義,才是具有生命力的科學社會主義的結論。問題式教學法使學生帶著問題聽課,在思考中領會知識,克服了傳統教學中學生思維“缺席”的弊端。問題式教學法的優勢:一是有助于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歷史背景同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當代現實有機地統一起來,把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規律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規律有機地統一起來,把基本理論教育同現實性教育有機地統一起來,教學有血有肉、有聲有色。二是跳出了“想聽的不講,聽膩的老講”的框框,把學生的注意力緊緊的吸引住了。因為這些問題都是學生希望得到解答的問題,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思想問題容易形成共鳴。三是能結合“疑問”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理論講深講透,從而引導學生站在時代的制高點上,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神實質。四是能針對學生的一些模糊和錯誤認識做出正確的解釋、校正和澄清。這不僅使學生在一些重大原則問題上是非分明,而且有助于他們在對眾多的思潮比較和評價中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
(二)運用案例教學法,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教學目的,不是讓學生記住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幾個結論,而是要使學生把理論內化為自我意識,變成自己內在的智慧進而能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理論去觀察、分析、解決問題。案例教學法是實現上述教學目的的有效途徑。把案例引入課堂環節,以實例的形式向學生提供若干特定的情境,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把案例教學法引入哲學課堂,不是簡單移植其它課程的做法,而應體現哲學教學的自身特點,應始終把激發學生的自主思考和積極討論放在首位,以培養學生的辨證思維能力、綜合判斷能力、開拓創新能力為落腳點。為此要做好以下三點:首先,精心選擇案例。案例教學法以案例為課堂教學的起點,選擇恰當的案例是成功實施案例教學法的先決條件。案例的選擇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與講課的主題有很強的相關性。在選擇案例時必須考慮它與課堂教學所涉及的相關主題或理論觀點的內在聯系;二是趣味性。案例的選擇要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思維,使教學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三是具有較大的思維空間。哲學教學選擇的案例一定要留給學生廣闊的思考余地,使學生平時形成的各種想法通過案例能碰撞出思想火花,這樣才有利于教師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思想狀況,才適合哲學教學的特點。其次,圍繞案例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設法激發學生的自主思考,調動學生參與交流討論的積極性是成功實現案例教學法的關鍵一環。引入案例后,接著要提出一系列問題,以激發學生的思維。問題的設計要有層次性,由淺入深,環環相扣,使學生圍繞案例逐步深入地進行思考。在學生討論時,教師要會傾聽、善引導,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意見。對正確的認識和獨到的見解要充分肯定,對模糊的錯誤認識要加以引導和糾正,從而引導學生一步步走向案例分析的既定目標。為了保證討論能達到應有的深度而不是流于表面,教師應留給學生必要的思考、準備時間。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那么有些包容量較大的案例可在課前以書面形式分發給學生,或在本次上課結束時預先交代下堂課要討論的案例,討論要以小組或小班的形式進行。最后,教師點評總結。這也是案例教學的一個必要環節。教師在進行點評總結時要使學生有啟發、有教益、有提高。對學生在討論中提出的正確觀點和想法,要積極引導他們做進一步的思考,要求他們能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從理論上進行闡述和論證;對勤于思考、勇于提出問題的學生,要給予肯定和鼓勵,并以平等的態度與他們共同探討,提出教師自己對問題的見解;對于討論中出現的偏頗思想傾向則明確地指出和糾正,堅持正面教育,做到以理服人。最后,通過對案例的全面分析,提煉出相關的哲學觀點,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則,學會觀察世界、分析問題的正確方法。案例教學法是一座連接社會生活和哲學課堂的橋梁,能使哲學教學更切合高職學生的特點,能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挖掘教材知識點的意義
在教學中要注意挖掘、突出知識點的方法論意義,解決學生思想中存在的一些實際問題。如:在講到時空觀問題時,強調時間的一維性特點,告誡學生大到國家建設,小到個人成長都要抓住機遇而不可喪失機遇,讓學生深刻體會“機不可失、時不在來”的道理,以使他們倍加珍惜自己的學生時代;講到意識的作用時,強調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前提;講到質量互變規律時強調遠大理想的實現同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精神緊密結合。在個人修養方面要注重點滴積累,“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增強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和義務感;在講到內外因關系原理時,要求學生正確理解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對外開放的關系問題。個人的成材與否關鍵在自己。在講到認識論時,接觸認識主體和認識客體,應介紹認識主體同時也是創造性思維的主體。實踐主體對客體的反映,不是簡單照鏡子似的,人的實踐目的、價值追求和模式、知識儲備等等都在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實踐主體的創造結果。同學們通過對這一問題的學習,就應積極削弱思維中不利于人的創造性發揮的因素,努力掌握人文知識和專業知識,不斷陶冶自己的情操,形成積極的價值取向,抱定為實現中國華民族偉大復興做貢獻的人生目的和追求,在將來的工作崗位上真正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有所創造。在談到實踐問題時,引導學生認識實踐的重要性,關注實踐、投身實踐,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四)利用新媒體技術,開辟哲學課教學的新渠道
1.在網上設置哲學課資料庫。為了方便學生預習,尤其是準備課堂討論時的參考材料,教師要按照哲學課的內容,將相應的文字、圖片、音像等各種資料預先放置到網上。學生隨時可以打開移動設備登陸哲學課學習網站,自主地查閱和下載所需資料,從而使他們體會到自己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哲學課教學內容進學生頭腦也變得輕松了。2.網站設置哲學課論壇。通過網站設置的哲學課論壇、帖窗等交流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學生可以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答疑解惑,這樣教師也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提高教學的針對性。為了進一步開拓師生的知識視野,教師還可以特邀一些知名學者、實際工作者在預約的時間針對某些熱點、難點、焦點問題在交流平臺上進行即時的現場討論。這樣不僅開辟了哲學課教學的新渠道,而且有益于占領網絡這個意識形態陣地?傊,高職哲學課教學質量的提升之道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不同的教學內容,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黃偉力.應把案例教學引入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課[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0,(10).
[2]劉世華.當前強化“兩課”教學改革的深層思考[J].東北師大學報,2003,(1).
[3]韓詠梅.提高“兩課”教學質量之我見[J].遼寧高職學報,2004,(4).
[4]謝曉健.哲學教學的困境、成因及出路[J].課程教育研究.2015(14)
[5]周耕.大學生哲學素養培育的重要性及路徑探尋[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9)
相關期刊簡介:《廣西教育》辦刊宗旨:堅持為教育行政服務、為教育改革服務、為廣大師生服務,宣傳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傳播現代教育科學理論,報道教育改革發展動態和優秀典型,反映廣西教育發展的新思想、新經驗、新風貌、新成果,指導教師繼續教育,提高教師教育理論修養和綜合素質,促進教師隊伍建設,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教育事業改革發展提供更強有力的思想保證和輿論引導。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