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9-17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正確認識什么是中古詞匯,在目前有關詞匯的認識及管理教學的新形式有哪些呢?不同方面的建設管理制度對語文學習研究上有何影響及意義呢?文章發表在:《語文學習》雜志上,雜志是有關語文教學應用的論文。 摘要:新詞、新義的研究,是研究詞匯發展史的一個重要
正確認識什么是中古詞匯,在目前有關詞匯的認識及管理教學的新形式有哪些呢?不同方面的建設管理制度對語文學習研究上有何影響及意義呢?文章發表在:《語文學習》雜志上,雜志是有關語文教學應用的論文。
摘要:新詞、新義的研究,是研究詞匯發展史的一個重要內容,可以補充大型辭書的不足。中古時出現的新詞中,單音節詞不多,但出現的部分單音節詞成為后代的常用詞,比如“袋”(先秦時主要用“囊”)。而雙音節詞卻大量產生,以復合詞為主,其中同義并列復合詞占優勢,偏義復合詞有所增加。但是這些新產生的雙音節詞的語素顛倒現象還比較普遍。中古時期,由于佛教的傳入和興盛,產生了大量新詞,主要是譯音、意譯和音意合譯的詞,比如“懺悔”、“世界”。
關鍵詞:中古詞匯,詞匯應用,語文職稱論文
一中古詞匯研究的語言材料
漢語語料庫是浩瀚的大海,因此預料的選擇和甄別工作十分重要和繁難。我們對語料的選擇要注意其中的口語成分,選擇口語程度較高的材料。同時,要對語料的真實可靠程度進行甄別。例如《列子》并不是先秦時的作品,《齊民要術·雜說》中的兩篇“雜說”有一篇是宋代時期其他人所作。
中古的口語程度較高的語料主要有以下幾種:
A漢譯佛經。如吳·支謙譯《撰集百緣經》,吳·康僧會譯《六度集經》,北魏·吉迦夜共曇曜《雜寶藏經》,南齊·求那毗地《百喻經》,等等。
B筆記小說。如《世說新語》,《三國志》裴松之的注,志怪小說如《搜神記》、《幽明錄》等等。
C散文。如周子良、陶弘景的《周氏冥通記》,任昉的《彈劉整》,顏之推的《顏氏家訓》,楊衒之的《洛陽伽藍記》,等等!堵尻栙に{記》主要為文言色彩,但包含佛教詞語和俗詞語,筆記小說也可以算作散文。
語文論壇推薦:《語文學習》1979年創刊至今,一直致力于提高中學語文教育質量、中學語文教師的教研水平及教學能力,20年多來,它以促進語文學科教育改革,面向素質教育為辦刊方向,已經形成“觀點新穎、內容翔實、思維活躍、語言典雅”的整體風格,曾被評為上海市“十佳期刊”,華東地區優秀期刊,中國優秀語文期刊,曾獲首屆國家社科期刊優秀獎(提名獎),為全國語文期刊唯一獲獎單位。作為中學語文教學界的品牌雜志,受到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好評和青睞。
D民歌和文人的詩歌。如《木蘭辭》,梁武帝的《子夜歌》,陶淵明的詩及散文中的口語成分較多。
E科技著作。如《齊民要術》,酈道元的《水經注》,葛洪的《抱樸子》,和醫學著作像《針灸甲乙經》、《脈經》、《肘后備急方》、《雷公抱灸論》等。
F法帖。如《淳化閣帖》,王羲之的《十一月四日帖》等等。
G史籍。二十四史中成書于魏晉南北朝的如《后漢書》、《宋書》、《南齊書》、《魏書》、《南史》等,還有《三國志》及其注。
H古書的注釋。如郭璞給《爾雅》、《方言》作的注,皇侃的《論語義疏》,王逸的《楚辭章句》,郭象的《莊子注》等等。
二中古詞語的考釋
從考釋的范圍來說,我們主要需考釋的是:1)前人沒有考釋的詞語;2)《漢語大詞典》未收錄的或者義項不全的詞語;3)前人釋錯的詞語。比如,“裁”,在魏晉南北朝時,“裁”有“寫信”的意思:憑軾徒下淚,裁書路已賒。(朱記室《送別不及贈何殷二記室》)被教作白纻舞歌詞,竭誠庸陋裁為四曲。(鮑照《奉始興王白纻舞曲》)
考釋的方法有:1)比類歸納,這需要有充足的用例。比如對“軀”的考釋:通過《生經》竺法護中“有婦名舊梨尼,于時懷軀,有阻惡食。”和醫書中“婦人懷軀六月七月,暴下斗余水,其胎必倚。”的用例,可以得出“軀”有專指胎兒,身孕的意思。2)利用互文、對文、異文進行考釋,如“接枝秋轉脆,含消落更香”,可以得知“轉”是更加的意思。3)利用同義并列詞組與復合詞進行考釋。
三常用詞的研究
訓詁學很少研究常用詞,常用詞的研究是從對虛詞的研究開始的。對常用詞的研究,我們要注意的幾點有:1)語料的選用,這在上文已經討論;2)數量統計,這事是經常用到的方法,通過數量統計可以反映詞語詞義的更替過程,興衰的變化,在不同時段的變化等,但是,有時數量統計無法進行;3)例證如何選擇,現在,我們可以看到一些文獻的各種不同版本,一般來說,我們應該選擇最好的版本,如中華書局的版本,或者著名注釋家的版本等。在選擇例證時,應該注意例子的典型性,所選用例應該沒有語言、標點等錯誤,同時要兼顧該語例出現的地域、時間等各種因素。
四中古出現的新詞和新義
雙音節詞的出現,使詞匯大量增加,但是又避免了創造更多的新的單音節詞。中古時出現的雙音節詞,全面繼承了上古的構詞法,但以語法構詞為主要手段,語音構詞法仍在使用。在補充式中,產生了“名-量”式。新的詞綴的產生和舊詞綴的衰亡也是這一時期雙音節詞的一個特色。
新義的出現,主要有下面幾種方式:
a)詞義的引申;如“涕”由指眼淚變為指鼻涕。
b)詞義的類化/感染;如:判,分、裂;決:分、裂;決:必(“寡人決講矣”《戰國策秦策》高誘注:決,必也。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