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1-04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審計成果二次開發模式。一是審計產品深加工。把處于初級產品甚至原材料狀態的審計成果和信息,或歷史的、局部的、零散的審計素材,按照一定的目的進行提煉加工,開發出具有含金量和高附加值的高端產品。二是擴大審計成果和效果。每個項目結束后,善于
摘要:審計成果“二次開發”模式。一是審計產品“深加工”。把處于“初級產品”甚至“原材料”狀態的審計成果和信息,或歷史的、局部的、零散的審計素材,按照一定的目的進行提煉加工,開發出具有含金量和高附加值的“高端產品”。二是擴大審計成果和效果。每個項目結束后,善于對審計發現的存在問題和潛在隱患進行梳理歸類,分析、研究、挖掘深層次原因,科學預測和分析潛在風險,提出合理化建議,實現審計成果的價值增值。一個審計項目、審計事項都或隱藏著風險隱患,在審計時要時刻注意風險防范,克服麻痹大意,避免可能出現的風險,要強化員工的風險防范意識培育,加強審計人員規避審計風險的能力,內審部門服務于基層,要加強與基層的溝通和交流,內審是為了基層業務更好健康的發展,為臨柜人員提供業務流程的咨詢,實現增值服務功能。確保內審部門工作的獨立性和客觀性,充分調動審計人員的積極性和主人翁精神,不斷提高內部審計質量管理的工作手段。內部審計部門是全方位鍛煉人的地方,學習信貸、財務、法律等各類知識的搖藍,只要你對學習時刻抱有新鮮感,在這兒會學到很多你想要的東西。
關鍵詞:內部審計,審計制度,經濟管理
內部審計機構應直接對董事會負責并報告工作。既有利于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也有利于其作用的充分發揮。領導重視審計工作,業務發展與審計兩者不打架,內部審計有利于為業務合規、合法,合理、合法的業務有利于業務健康、穩健的運行。
內部審計人員不僅要善于發現問題,而且要善于解決問題,為企業提出積極的有針對性建議。因此,內審機構在人員結構上也應該是多元化的,不僅要有精通信貸、財務及審計的人才,還應配備懂銀行各項相關業務的專門人才,選擇有豐富經驗和較高業務水平的人員加入內審機構。同時推行可持續培訓教育,老審計人員幫帶新審計人員,加強對內部審計人員學習計算機、外匯業務等新業務的學習以及通過講解典型審計案例等多種形式,全面提升審計人員的綜合業務素質能力,進一步強化內部審計質量是內部審計工作生命的意識。建立短期崗位輪崗制度,每年審計人員輪崗到信貸崗位或辦理臨柜業務一段時間后再回到審計崗位,通過第一線實踐可以更好的發現業務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點、文件存在的不合理性等。完善審計部門設備配置,創造良好的審計環境,給每一個審計人員配一臺手提電腦、一臺終端和打印機,在審計部門就可以隨時上核心系統和“OCR”影像系統、會計檔案系統查詢相關業務,減少現場審計作業時間,提高審計工作效率。
內部審計工作的重點應逐步由常規性審計向風險性、效益性審計轉變;手工審計向計算機審計轉變;業務操作合規性審計向制度合理性審計轉變。開拓創新,拓展內部審計的范圍和內容,大膽嘗試開展新領域的審計。平時在工作中要善于總經經驗,發現問題要及時查找,及時解決,并做好審計成果的提煉工作。隨著上級領導對審計的期望值不斷加大,希望審計部門實時監控內部風險,將違規行為抹殺在萌芽狀態,依賴手工審計已不現實,必須向計算機審計轉變,加強計算機輔助審計系統的運用,充分認識到“不掌握計算機技術將失去審計資格”,建立數據分析團隊,實時、動態監測分析相關數據。在審計方式上可由現場檢查為主向非現場檢查為主轉變,減少現場審計時間,建立審計違規主要問題庫、審計整改臺賬督促整改落實,并注重審計成果的利用;通過計算機輔助審計系統對業務經營進行實時監控和風險預警,實施流程控制和動態跟蹤,將不合規行為抹殺在萌芽狀態。
建立以“工作量化與業績考核”為主的考核機制,充分調動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因內部審計是一份得罪人的活,要給審計人員提供特殊成長的平臺,發揮審計人員的潛力和上進心,更好的提高內部審計質量。加大審計人員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并做到公平合理。建立健全審計責任制,提高審計人員的職業操守和誠信意識,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實行親屬回避制度,實行異地審計人員交流工作,通過交流、溝通和協作,學習他人審計長處,提升審計人員知識面,促進審計成果共享,提高內部審計質量。
企業要取得和保持競爭優勢就必須為利益相關者創造價值和謀取利益;谝陨侠碚,本文認為,人民銀行內部審計作為組織管理的一個子系統,是由審計實施主體、授權人、審計對象等諸要素相互作用和有機結合的系統,其目標與組織根本利益應當是一致的。因此,研究內部審計如何促進人民銀行實現工作目標創造價值,關鍵是要建立起有效連接審計實施主體、授權人、審計對象三者在系統內部各子系統的合理運行機制,達到內部審計的“二次增值”。一是實現被審計對象增值,將審計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和執行力,帶動被審計對象其他管理同步發展,提高各項業務的工作效率,實現被審計對象的管理目標,最終提升轄區人民銀行履行執行貨幣政策,維護金融穩定,提供金融服務等各項職能的能力和水平,達到價值增值。二是實現內部審計人員自身增值,在提升被審計對象價值的過程中,內部審計人員自身價值也得以實現。當內部審計成為一種創造價值的職業時,其影響力也得以提高,將會吸引內審人員以更強的使命感和積極性投身到內審事業當中。
審計價值增值功能定位,要求人民銀行內部審計部門必須站在完善內控機制、強化內部監控的高度,正確地把握審計價值導向,以央行的發展戰略和工作目標作為根本的價值取向,綜合運用成本控制模式、重塑流程模式、審計成果“二次開發”模式和參與式審計模式等審計方式方法,找準最能體現最高價值目標和最優監督效能作為審計監督切入點,做出最富有價值意義的行為選擇。
控制成本模式?刂瞥杀竞驮黾訉徲媰r值,應著重在兩個方面著手:一是控制審計項目成本以控制審計變動成本。在審計項目的安排上,應更多的關注高風險領域,設計恰當的審計抽樣,重點圍繞這些領域進行抽樣審核與評估,進行系統化的風險排序,減少審計面,實現以點帶面。二是控制審計中人力、物力、財力耗費以控制審計現實成本。抓住審計重點,更多關注一類風險點和重大決策事項,一般不在低風險領域浪費時間,從而節約資源,營造增值機會。
重塑流程模式。管理流程和業務流程是經營管理活動的載體,而設計方案和流程是約爾•M•思騰恩(JoelMStern)創造企業價值的主要方法之一。增值型內審必須立足于管理層的需要,“超越賬本,深入業務”,利用其熟悉組織業務流程的特點,圍繞特定的價值鏈,通過審計程序,及時調整、優化或幫助管理部門再造業務流程,使流程更加合理、經濟、有效,從而達到增值目的。
評估風險模式。內部審計是風險管理的函數,是對風險管理的再管理。增值型的內審應積極切入風險管理評估,通過評估、計量和報告總體風險,從中發現業務流程和風險控制上的問題,提出產品和業務流程整合與再造方案,提供支持性的建議,以此推動組織實施風險管理,幫助管理層或職能部門梳理業務流程并進行更科學的監督,確保人民銀行的活力和依法履行職責。
開展風險導向審計,優化審計資源配置。2013年,中國人民銀行海口中心支行嘗試運用剩余風險評估模型進行風險量化評估工作。組織全行27個處室開展對人民銀行12項核心職能和11項輔助職能共109項業務活動進行風險量化評估,確定各項業務活動的風險等級及排序,按照風險大小制定審計項目頻率和周期,確定審計重點,重點關注風險隱患較大的業務領域,將審計資源分配到最重要的環節,解決最突出的問題,切實做到風險引導審計,審計關注風險;實現審計資源的最優配置,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增加組織價值。
開展績效審計,提高組織人、財、物資源的配置效率。2007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谥行闹幸“3E”績效理論和平衡記分卡原理,先后組織開展了營業部和事后監督中心績效審計、機關計算機應用系統和人力資源管理績效審計、轄區縣市支行資源配置及履職情況審計、發行基金押運成本和集中采購管理績效審計等多項審計。建立起柜臺業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人力資源管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計算機應用系統運行效率評價指標體系、發行基金押運成本管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集中采購管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等5項業務領域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通過審計,促進了全行人、財、物資源的有效配置,減少了不必要的浪費,節約了各項業務運行成本,切實提高組織價值。
開展內部控制審計和風險管理審計,促進央行治理結構的完善。從2009年開始,中國人民銀行?谥行闹刑剿鏖_展對縣市支行和機關職能處室的內部控制審計,按照COSO報告框架五要素,從內控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溝通、監控五個方面進行評價檢查,重點關注基層央行治理結構的缺陷,揭示內部控制的薄弱環境,提出整改建議和措施,促進基層行不斷完善組織治理,提升組織價值。
開展資產負債表健康性審計,提高人民銀行資產的安全性、流動性和增值性。2010至2013年,中國人民銀行?谥行闹袊@“金融機構貸款”、“再貼現”、“金融機構準備金存款”、“經理國庫款項”、“表外應收未收利息”等項目開展對資產負債表健康性審計,促進人民銀行相關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切實提高相關資產的質量,提高組織的整體價值。實踐表明,內審轉型成果只有應用到實踐中,才能實現內審工作自身的價值增值,也才能真正推動本級行和下級行組織治理的完善,推動履職能力的不斷提升,實現組織整體價值的增值。
審計理念需要突破。IIA新定義為內部審計賦予了增加價值的使命,但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的審計理念還不能完全適應內部審計增值發展需要。一是對轉型發展時期內部審計“績效+增值”的重新定位和向咨詢服務轉變的理念理解不夠、領會不深,導致內部審計工作沒有發揮出應有的預防作用,不能實現內審價值創造的前瞻性。二是對內審部門角色從“經濟警察”向“經濟顧問”的轉變認識不夠。
審計手段和審計模式需要改進。目前,西方大多數發達國家的內部審計業務已完成從傳統的財務審計向經營審計過渡,風險導向審計與戰略審計方法已廣泛應用。而我國內部審計還主要停留在財務審計、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業務專項審計等合規性審計,績效審計、風險導向審計、信息技術審計等比例明顯偏低。同樣,人民銀行系統目前主要還是采取較傳統的審計手段,專注于“挑毛病、找問題”,甚至是審查數豆子的人是否將豆子數得一粒不差等,而對風險管理審計和績效審計方面的探索才剛剛開始,開展的項目比較少,比例偏低。
審計方法需要創新。目前,我國內部審計主要采用賬項基礎審計、制度基礎審計或多種交叉審計方法,而對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方法的應用還比較少,不能完全適應人民銀行內審轉型發展的需要,亟待從傳統的賬項審計和制度審計逐步過度到運用風險導向審計等現代審計方法。
SCISSCIAHCI